位元組(英語:byte)是通常用在電腦、手機及智能手錶等設備上的信息計量單位,不分數據類型。[1][2] 。一個字節代表八個位元。從歷史的觀點上,「字節」表示用於編碼單個字符所需要的比特數量,因此它是許多計算機體系結構中最小的可尋址內存單元。歷史上字節長度曾基於硬件為1-48 bit不等,最初通常使用6 bit或9 bit為一字節。今日標準以8 bit作為一字節。為了消除常見8 位定義中任意大小的字節的歧義,八個位元在一些規範(例如工業標準、計算機網絡、電信技術等)中常被稱為八位組(octet)。Internet 協議(RFC 791 ) 將 8 位字節稱為八位字節。[3]
位元組的次方單位 | |||||||||||||||||||||||||||||||||||||||||||||||||||||||||||||||||||
---|---|---|---|---|---|---|---|---|---|---|---|---|---|---|---|---|---|---|---|---|---|---|---|---|---|---|---|---|---|---|---|---|---|---|---|---|---|---|---|---|---|---|---|---|---|---|---|---|---|---|---|---|---|---|---|---|---|---|---|---|---|---|---|---|---|---|---|
|
| ||||||||||||||||||||||||||||||||||||||||||||||||||||||||||||||||||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 和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 將字節的單位符號指定為大寫字母 B。例如MB表示兆字節(megabyte);位元(bit)可縮寫成b,例如Mb表示兆比特( megabit),與字節進行區分。 國際上,單位八位字節(octet,符號 o)明確定義了八位的序列,消除了術語「字節」的潛在歧義。
字節的大小歷來取決於硬件,並且不存在強制規定大小的明確標準。曾經使用過的字節的大小包含 1 到 48 位。六位字符代碼是早期編碼系統中常用的實現方式,使用六位和九位字節的計算機在 20 世紀 60 年代很常見。這些系統通常具有 12、18、24、30、36、48 或 60 位的存儲器字,對應於 2、3、4、5、6、8 或 10 個六位字節。在術語「字節」變得普遍之前,指令流中的位分組通常被稱為syllable[a]或slab 。
ISO/IEC 2382-1:1993 中記錄的現代事實上的標準(8位)是相對方便的2 的冪,因為 2 的 8 次方是 256,允許一個字節使用 0 到 255的二進制編碼值。 國際標準IEC 80000-13定義了這一常見含義。許多類型的應用程序使用可用八位或更少位表示的信息,並且處理器設計者通常針對這種用法進行優化。主要商業計算架構的普及有助於 8 位字節的普遍接受。現代架構通常使用 32 位字或 64 位字,分別由 4 個或 8 個字節構成。
歷史
字節一詞是Werner Buchholz於1956年6月在IBM Stretch計算機的早期設計階段發明的,該計算機的尋址為位和可變字段長度(VFL)指令,指令中編碼了字節大小。這是為了避免意外突變為比特而特意重寫的。
注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參閲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