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类型的文学作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女同性戀文學(Lesbian literature)為有關女性同性情慾書寫,以及女性同志身份認同的文學作品[1],其類型涵蓋詩歌、散文、戲劇,以及各種文類的小說。
歷史上有名的女性同性情愛文學作品為古希臘女性詩人莎芙的詩歌。莎芙寫過不少抒發對女性愛情的抒情詩,以及她們出嫁時的婚歌,其詩歌大部分已散軼,僅有少數幾首流傳下來[2]。莎芙在其作品〈Ode to Aphrodite〉中,還向希臘神話中代表愛情、美麗與性慾的女神阿芙蘿黛蒂求感情姻緣[3]:64。
至於展現女性親密情誼的中國文學古典作品,有女冠(女性道士)魚玄機的〈贈隣女〉詩,為向同食共寢的隣女采蘋表達情意之作[4][5]。清朝詞人吳藻喜好女扮男裝,以詞作表達攜行青樓才女青林的豔情[6][7]。有人認為南梁女詩人劉令嫻寫給謝娘的《摘同心梔子贈謝娘因附此詩》說的是兩女子之間的情愫,「梔子」音諧「知子」,意為結子同心,在南朝民歌中多指戀人[8]。
李漁的劇作〈憐香伴〉,敘曹語花、崔箋雲兩位女旦角「因不想分開而共嫁一夫」的情節,劇中書寫女子間的親密情誼[9]。蒲松齡在短篇小說《聊齋誌異》〈封三娘〉一文突顯范十一娘與封三娘的思戀情懷[10]。
明代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與《隔簾花影》都有女同性戀的敘述。
明末清初李漁所著《憐香伴》中的雀箋雲和曹語花、清代曹雪芹《紅樓夢》中的薔官和蕊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中的封三娘和范十一娘,都是對女同性戀的描寫。
另外清朝時期,廣東自梳女結拜金蘭(契相知)的習俗流傳出多首相處、相思、相怨的歌謠[11]。在女書流行的地區如道縣,形成結拜為姊妹的行客。行客中有些感情最深的發展成為戀愛關係,其作品稱為「行客歌」[12]。
二十世紀第一本英語女同性戀小說,是瑞克里芙·霍爾的《寂寞之井》 (1928) 。到1950-70年代美國有流傳關於女性同性愛情題材的廉價小說(Lesbian pulp fiction),為一種以便宜價錢發表刊登廉價雜誌(或稱「紙漿雜誌」)上的煽情性質小說,安·班農是這方面有名的作者。
70年代以後,受到第二波女性主義的影響,脫離了先前廉價小說的「悲劇煽情」模式,而轉為較具有「政治性格」,以及能為「普羅大眾接受」的小說型態。到了80-90年代,則呈現出多樣化的題材,囊括奇幻、懸疑、科幻、浪漫、視覺文學(graphic novels)和青少年小說等文類[13]。
當代臺灣的「女同志文學」則主要發展於1990年代的同志運動,以及女同志(lesbian)主體認同的建構以後。不過,在此之前也有一些涉及女性間親密情誼的作品[1]。著名的臺灣女同文學作家,有邱妙津、陳雪、張亦絢等等[1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