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共產黨德語Kommunis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簡稱奧共KPÖ),是奧地利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目前,該黨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執政。

事实速览 奧地利共產黨Kommunis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 法定主席 ...
奧地利共產黨
Kommunis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
法定主席金特·霍普夫加特納
總書記弗洛里安·伯恩格魯伯
發言人卡特琳娜·阿納斯塔西烏
萊納·哈考夫
莎拉·潘西德語Sarah Pansy
托比亞斯·施威格德語Tobias Schweiger
娜塔莎·瓦內克
成立1918年11月3日
總部維也納
黨報《爭論》
人民之聲報英語Volksstimme (Austrian newspaper)》(1945年—1991年)
青年組織奧地利共產主義青年(1970年—2004年)
黨員約2500
意識形態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
民主性質的社會主義[1]
政治立場左翼
國內組織奧共加
歐洲組織歐洲左翼黨
國際組織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
國際共產主義研討會(歷史上)
共產國際(歷史上)
官方色彩紅色
栗色(常用)
國民議會
0 / 183
聯邦議會
0 / 62
歐洲議會
0 / 18
州議會
6 / 440
官方網站
www.kpoe.at
奧地利政治
政黨 · 選舉
关闭

歷史

1918年11月3日,該黨在維也納成立,初名德意志-奧地利共產黨[2]

該黨在二戰期間的反法西斯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33年至1945年,該黨被當局禁止活動。二戰結束後,該黨一度加入聯合政府冷戰開始後,該黨被排除出政府,並被迅速邊緣化。此後,該黨的實力不斷下降。1956年匈牙利革命期間,奧地利共產黨多處辦公室被憤怒的示威人群搗毀。[3]:92

該黨的政治路線曾多次改變。1994年,該黨發布了一份政策文件,稱該黨與東方集團現實社會主義保持距離,並承認過去所犯的錯誤,特別是在斯大林主義時代[4]。 根據該黨現行的章程,該黨的目標是實現「民主性質的社會主義」,並希望通過改革而不是革命來實現這一目標[1]

2005年後,該黨的影響力有所恢復,在施泰爾馬克州尤為明顯。

2017年,該黨在施泰爾馬克州首府、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的議會選舉中贏得10個席位,僅次於奧地利人民黨。2021年9月26日,在格拉茨市議會選舉中,該黨贏得28.9%的選票和15個席位,出人意料地擊敗奧地利人民黨;同年11月17日,該黨黨員埃爾克·卡爾出任格拉茨市長。

2023年4月23日,在薩爾茨堡州選舉英語2023 Salzburg state election中,該黨支持度大漲(上屆選舉僅獲1014張選票,得票率0.40%),獲得31383張選票,得票率11.7%,取得4個薩爾茨堡州議會德語Salzburger Landtag席位,成為薩爾茨堡州第四大黨。

奧共現為歐洲左翼黨的成員。該黨原有一個下屬青年組織:奧地利共產主義青年,2004年起脫離該黨領導。

歷任領袖

  • 1927年—1965年:約翰·科普萊尼格英語Johann Koplenig(主席)
  • 1965年—1990年:弗朗茨·穆里(主席)
  • 1990年—1991年:瓦爾特·西爾伯邁爾和蘇珊娜·索恩(主席)
  • 1991年—1994年:奧托·布魯克納德語Otto Bruckner、瑪吉塔·卡爾特內格和朱利葉斯·門德德語Julius Mende(聯邦發言人)
  • 1994年—2006年:瓦爾特·拜爾(主席)
  • 2006年—2012年:梅麗娜·克勞斯和米爾科·梅斯納英語Mirko Messner(聯邦發言人)
  • 2012年—2021年:米爾科·梅斯納英語Mirko Messner(聯邦發言人)
  • 2021年至今:金特·霍普夫加特納(法定主席)

著名黨員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