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政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地利共產黨(德語:Kommunis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簡稱奧共(KPÖ),是奧地利的一個共產主義政黨。目前,該黨在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執政。
奧地利共產黨 Kommunistische Partei Österreichs | |
---|---|
法定主席 | 金特·霍普夫加特納 |
總書記 | 弗洛里安·伯恩格魯伯 |
發言人 | 卡特琳娜·阿納斯塔西烏 萊納·哈考夫 莎拉·潘西 托比亞斯·施威格 娜塔莎·瓦內克 |
成立 | 1918年11月3日 |
總部 | 維也納 |
黨報 | 《爭論》 《人民之聲報》(1945年—1991年) |
青年組織 | 奧地利共產主義青年(1970年—2004年) |
黨員 | 約2500 |
意識形態 | 共產主義 馬克思主義 民主性質的社會主義[1] |
政治立場 | 左翼 |
國內組織 | 奧共加 |
歐洲組織 | 歐洲左翼黨 |
國際組織 | 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 國際共產主義研討會(歷史上) 共產國際(歷史上) |
官方色彩 | 紅色 栗色(常用) |
國民議會 | 0 / 183 |
聯邦議會 | 0 / 62 |
歐洲議會 | 0 / 18 |
州議會 | 6 / 440 |
官方網站 | |
www | |
奧地利政治 政黨 · 選舉 |
1918年11月3日,該黨在維也納成立,初名德意志-奧地利共產黨[2]。
該黨在二戰期間的反法西斯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33年至1945年,該黨被當局禁止活動。二戰結束後,該黨一度加入聯合政府。冷戰開始後,該黨被排除出政府,並被迅速邊緣化。此後,該黨的實力不斷下降。1956年匈牙利革命期間,奧地利共產黨多處辦公室被憤怒的示威人群搗毀。[3]:92
該黨的政治路線曾多次改變。1994年,該黨發布了一份政策文件,稱該黨與東方集團和現實社會主義保持距離,並承認過去所犯的錯誤,特別是在斯大林主義時代[4]。 根據該黨現行的章程,該黨的目標是實現「民主性質的社會主義」,並希望通過改革而不是革命來實現這一目標[1]。
2005年後,該黨的影響力有所恢復,在施泰爾馬克州尤為明顯。
2017年,該黨在施泰爾馬克州首府、奧地利第二大城市格拉茨的議會選舉中贏得10個席位,僅次於奧地利人民黨。2021年9月26日,在格拉茨市議會選舉中,該黨贏得28.9%的選票和15個席位,出人意料地擊敗奧地利人民黨;同年11月17日,該黨黨員埃爾克·卡爾出任格拉茨市長。
2023年4月23日,在薩爾茨堡州選舉中,該黨支持度大漲(上屆選舉僅獲1014張選票,得票率0.40%),獲得31383張選票,得票率11.7%,取得4個薩爾茨堡州議會席位,成為薩爾茨堡州第四大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