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輝椋鳥學名Aplonis mavornata)是庫克群島毛凱島(Mauke)上發現及已滅絕的一種椋鳥。牠的學名是因沃爾特·布勒誤會了其標本的標名而來。

事实速览 奇輝椋鳥, 保護狀況 ...
奇輝椋鳥
Thumb
絕滅(19世紀中葉)IUCN 3.1[1]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椋鳥科 Sturnidae
屬: 輝椋鳥屬 Aplonis
種:
奇輝椋鳥 A. mavornata
二名法
Aplonis mavornata
Buller, 1887
異名
  • Sturnus mautiensis
    Bloxam, 1825 (裸名)
  • Aplonis inornata
    Sharpe, 1890 (non Salvadori, 1880; unjustified emendation)
  • Aplonis ulietensis
    Sharpe, 1906 (non Gmelin, 1789)
关闭
favicon
1 sources

特徵

奇輝椋鳥長約19.2厘米,尾巴長6.4厘米。牠們的腳長2.74厘米,翼長10.5厘米,翼展32厘米,雙翼及腳的長度可能比實際的少了些。[2]牠們整體呈暗黑色,羽毛邊有淺褐色邊,飛羽及尾巴並不明顯。瞳孔呈黃色,腳呈暗褐色,喙較為淺色。[3]

地理上最接近的近親是拉島輝椋鳥,體型較大及呈灰色。在外觀上,奇輝椋鳥較接近玻利輝椋鳥湯加努奧圖布達布亞種。另外,牠們亦像銅綠輝椋鳥,只是體型較細小及有黃色的眼睛。

favicon
2 sources

滅絕

奇輝椋鳥的唯一標本是於1825年所射殺的。[4]直至1973年才有鳥類學家到達島上,但奇輝椋鳥可能因入侵的大家鼠所掠食而滅絕了。有指大家鼠等可能是於1825年才在島上出現[4],故相信奇輝椋鳥是在不久後滅絕的。

favicon
1 sources

命名

奇輝椋鳥的標本出處及採集時間不明。布勒於1887年誤會了其標名[5],而理察·鮑德勒·夏普嘗試將其種小名更正為inornata。不過,這個種小名已被使用,故根據《國際動物命名法規》,布勒的學名是有效的。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