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克斯式自行火炮(10.5 cm K gepanzerte Selbstfahrlafette (10.5 cm K -gp.Sfl.-),10.5厘米自行火炮),是一款納粹德國於二戰期間研發的自行火炮。該車使用四號坦克的底盤,裝備一門安裝在固定戰鬥室上的105毫米加農炮。這款火炮本來計畫用於摧毀法國在馬其諾防線上的地堡[1],但最後法國在開戰後數月即告投降。這款自行火炮的試驗型最終在下線後投入到了東線戰場上。
歷史
大麥克斯式自行火炮的研發開始於1939年。研發工作由克虜伯負責。最初,這款自行火炮計畫用於摧毀馬其諾防線上的重型目標,但在法國投降後,又決定將其改爲重型反坦克自行火炮。軍方總共訂購了兩輛大麥克斯的試驗車。這兩輛試驗車於1941年1月完成,並在1941年3月31日開復東線戰場。按計畫,如果它通過了隨後的實戰測試,就會在1942年春之前開始量產[2]。
兩輛試驗車分配到了納粹德國第521反坦克營。其後,一輛試驗車意外起火,無法再使用。另外一輛則一直服役到1941年末期。克虜伯隨後又對倖存下來的一輛試驗車進行了改造,並在1942年夏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藍色行動中重新回到521反坦克營[3]。這輛試驗車的作戰記錄一直持續到1943年,但最終這款自行火炮並未投入量產[4]。
參見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