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應德,一字義修荊川直隸常州府武進縣人,明朝政治人物,官至右僉都御史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襄文

Quick Facts 唐順之 簽名:, 籍貫 ...
唐順之
簽名:
  • Thumb
Thumb
《唐氏家譜志傳擷華》之《唐順之像》
大明巡撫鳳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籍貫直隸武進縣
族裔漢族
字號應德,另字義修,號荊川
諡號襄文(崇禎年間追諡)
出生正德二年十月初五
(1507年11月9日)
直隸武進縣
逝世嘉靖三十九年四月初一
(1560年4月25日)
直隸通州
親屬唐鶴徵
出身
  • 嘉靖八年己丑科二甲第一名進士出身(傳臚)
Close

生平

嘉靖七年(1528年),唐順之以《書經》中式戊子科應天鄉試第六名舉人[1],嘉靖八年(1529年)聯捷己丑科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

大禮議以來,權臣張璁厭惡翰林,庶吉士都外放為官,僅唐順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順之堅決推辭,於是調任兵部主事,稱病歸里。後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詔選朝官為翰林,順之改任編修,校對歷朝實錄。工作接近完成,順之又復以疾告退,張璁將其奏疏擱置。有人告訴張璁,順之想要遠離,張璁大怒,擬旨將順之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敘用[2]

倭寇屢犯沿海,方起用為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喪,免守制,召為員外郎,升郎中,督師浙江,破倭寇於崇明島。後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至南通州病卒。崇禎年間追諡「襄文」[3]

成就

身為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順之,本習前七子的文風,後受到好友王慎中的勸導,改以唐宋古文家為法,兩人遂為唐宋健筆,成明朝文壇中,尊唐宋古文、反七子的知名學者,兩人齊名文壇,時稱曰「王唐」,又以兩人籍貫,合稱曰「晉江毗陵[4]。唐順之有《與周約庵中丞論項守》一文傳名於世。

唐順之是明朝研究中國古文的重要學者。他強調為文為詩需要重視「本色」,也就是著重「文章真精神」,如果脫離此涵義,就算精心雕琢,仍會使文章呈現「下格」文字。

唐順之也是軍事家、武術家,曾破倭寇於浙江。武術方面的貢獻,唐著有「游嵩山少林寺」、「楊教師槍歌」、「峨嵋道人拳歌」。

參見

注釋

延伸閱讀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