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夜大屠殺(英語:Saturday Night Massacre)指的是1973年於水門事件期間因解除特別檢察官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職務而引發的美國司法部內一系列辭職事件。[1]在事前發生前,考克斯拒絕應理查德·尼克松總統要求撤銷對白宮錄音帶英語Nixon White House tapes傳票

1973年10月26日星期六晚上,尼克松命令司法部長艾略特·理查德森解除阿奇伯德·考克斯的特別檢察官職務;理查德森拒絕了尼克松的命令並隨即辭職。隨後尼克松命令副部長威廉·魯克尓豪斯英語William Ruckelshaus解僱考克斯;魯克尓豪斯也拒絕了尼克松的命令並跟着辭職。尼克松只得繼續要求司法部第三位高階官員副總檢察長羅伯特·博克英語Robert Bork開除考克斯,而博克選擇了妥協並執行了尼克松的命令。[2]博克事後宣稱他當時也打算立即辭職,但是被尼克松和魯克尓豪斯說服而為了司法部的利益留任。[3][4]

政界和公眾對於尼克松行動的觀感是負面的,這對美國總統的形象造成了極大的損害。十天後的1973年10月30日針對尼克松的彈劾英語Impeachment process against Richard Nixon啟動。1973年11月1日,里昂·賈沃斯基英語Leon Jaworski被任命為新的特別檢察官;同年11月14日,聯邦地區法官格哈德·格賽爾英語Gerhard Gesell裁定針對考克斯的解僱為非法。[5][6]周六夜大屠殺標誌着水門事件的轉折點。雖然公眾對於尼克松總統在該事件中的角色越來越不確定,但對他試圖公然結束水門事件的調查而感到憤怒。而國會此前對尼克松在水門事件中的作用基本持觀望態度,但此後便將矛頭對準尼克松並迅速啟動的彈劾程序。這些最終都導致了尼克松的辭職[7][8][9]

名詞起源

有關「周六夜大屠殺」這個名詞的實際來源並不可考;它首次出現在公眾視野是在事情發生的兩天後,即在大衛·布羅德英語David S. Broder於1974年10月22日發表在《華盛頓郵報》的文章內。但即便是這篇文章,布羅德也是說這些事情已經「被稱為」周六夜大屠殺。而在2017年《華盛頓郵報》的一篇文章裡,艾米·王(Amy B. Wang)根據莎莉·奎因英語Sally Quinn的回憶將這個名詞的誕生歸功於幽默家阿爾特·巴克沃德[10]

事件經過

Thumb
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針對他的免職成為周六夜大屠殺的導火索)

時任美國司法部長艾略特·理查德森於1973年5月任命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特別檢察官;此前理查德森曾向眾議院司法委員會承諾任命一名特別檢察官以調查1972年6月17日位於華盛頓特區水門酒店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被闖入的相關事件。[11]該任命是司法部的一個職業保留崗位,這意味着它的任免屬於司法部長的職權範圍;但是司法部長只能「因故」罷免特別檢察官的職務,例如嚴重行為不當或瀆職[12]理查德森在美國參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承諾,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他不會利用職權罷免水門事件的特別檢察官。[13]

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理查德·尼克松總統發出傳票要求他提供在橢圓形辦公室錄製的錄音帶副本英語Nixon White House tapes時,尼克松總統拒絕提供。1973年10月12日,華盛頓特區聯邦巡迴上訴法院駁回了尼克松總統的行政特權主張而維持了考克斯的傳票效力。[14]10月19日,尼克松總統提出了後來被稱為「斯坦尼斯妥協英語Impeachment process against Richard Nixon」的方案,即讓有聽力障礙密西西比州民主黨參議員約翰·斯坦尼斯英語John C. Stennis負責審查並總結錄音帶內容並將內容以文本形式提供給特別檢察官參考。考克斯在當晚便拒絕了這一方案。[13]

原本人們以為總統辦公室在接下來的周末休息時間裡會暫停法律運作,但尼克松總統卻在周六晚間命令司法部長艾略特·理查德森解除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特別檢察官職務。理查德森拒絕了總統的要求並辭職抗議。隨即尼克松總統轉而要求副部長威廉·魯克尓豪斯英語William Ruckelshaus執行他的要求,魯克尓豪斯也拒絕了總統的命令並也選擇了辭職。[13]尼克松總統只得再繼續要求副總檢察長羅伯特·博克英語Robert Bork開除考克斯。理查德森和魯克尓豪斯都曾向國會監督委員會英語United States 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Accountability保證不會干預考克斯的工作,但博克卻沒有。儘管博克事後宣稱他相信尼克松總統的命令是有效和恰當的,當他在當時也的確考慮過辭職以避免「被認為是一個聽從總統命令保住工作的人」。[3]儘管如此,當羅伯特·博克乘坐豪華轎車趕往白宮宣誓就任代理司法部長後便第一時間寫信解僱了阿奇伯德·考克斯。[5][15]

後續發展

最初尼克松政府宣布說解除了威廉·魯克尓豪斯英語William Ruckelshaus司法部副部長職務,但《華盛頓郵報》在次日的一篇文章中指出「總統給博克的信中也說魯克爾豪斯辭職了」並由此說明尼克松在撒謊。[16]

在被解職的當晚,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的副檢察官和新聞助理召開了一場充滿激情的新聞發布會並宣讀了考克斯的聲明。考克斯在聲明中呼籲「我們的政府是否繼續是一個法治政府而非人治政府,現在交由國會並最終交由人民來決定。」[17]

1973年11月14日,聯邦地區法官格哈德·格塞爾英語Gerhard Gesell裁定,在沒有特別檢察官辦公室設立條例規定的嚴重不當行為的情況下解僱考克斯是違法的。[5][6]國會對此感到非常憤怒,認為這是總統權力的嚴重濫用;而許多美國人也是如此認為,他們向白宮和國會發送了大量電報以示抗議。[18][19][20]

在周六夜大屠殺發生後不到一周,根據奧利弗·奎爾(Oliver Quayle)為NBC新聞做的民意調查顯示,美國民眾中支持英語Plurality (voting)彈劾英語Federal impeach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尼克松總統的人數首次超過反對者;在接受調查的民眾中,支持彈劾的人數占44%,反對者占43%,尚未決定者占13%,抽樣誤差率為2%到3%。[21][22]在隨後的日子裡,國會提出了多項針對尼克松總統的彈劾動議,而針對尼克松總統的彈劾程序英語Impeachment process against Richard Nixon也在啟動中。[23]

然而,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直到次年7月27日,也就是周六夜大屠殺發生九個多月後才批准了第一項彈劾條款,指控尼克松妨礙司法公正。[23]隨後很快又有兩項彈劾條款出台。[24]在隨後的兩周時間內,尼克松總統決定辭去總統職務並在發表電視講話後正式於1974年8月9日辭職。[25]

歷史影響

Thumb
里昂·賈沃斯基英語Leon Jaworski(阿奇伯德·考克斯的繼任者)

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尼克松總統不得不同意讓羅伯特·博克英語Robert Bork任命新的特別檢察官;而在尼克松的同意下,博克最後選擇里昂·賈沃斯基英語Leon Jaworski出任該職。[26][27][28]有人質疑賈沃斯基是否會將他的調查局限在水門事件上還是會像他的前任阿奇伯德·考克斯英語Archibald Cox那樣深入調查涉及白宮的其他腐敗事件,例如所謂的「白宮水管工英語White House Plumbers」們的活動。[29]而賈沃斯基最終延續了考克斯的路線,調查了涉及白宮的更廣泛腐敗事件。[30]

儘管尼克松仍然拒絕交出錄音帶英語Nixon White House tapes,但他同意公布大量錄音帶的文字記錄。尼克松表示,他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錄音帶中任何與國家安全相關的音頻都必須刪減英語Redaction。11月17日,在其中一盤錄音帶上發現約有18.5分鐘的音頻部分被刪除,這導致了進一步的爭議。尼克松的私人秘書蘿絲·瑪麗·伍茲英語Rose Mary Woods表示這是由於她在接電話時按錯按鈕所導致的誤刪除。而隨後經過鑑證人員的檢查後發現,這盤錄音帶被刪除了好幾個部分——數量至少為5個,甚至有可能達到9個。[31]

尼克松的總統任期因為水門事件和對相關證據的掩蓋而變得岌岌可危,面對彈劾和定罪的定局,尼克松決定辭職。[32]

羅伯特·博克英語Robert Bork在其死後的回憶錄里稱,當時尼克松承諾在博克解除考克斯的獨立檢察官職務後給予他一個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名額。但尼克松最後未能兌現他的承諾。羅納德·里根在贏得總統席位後於1987年羅納德·里根最高法院提名英語Robert Bork Supreme Court nomination提名博克為最高法院大法官,但該提名未能在美國參議院被通過。[4]

周六夜大屠殺也直接導致美國《政府道德法英語Ethics in Government Act》在1978年確立。[33]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