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潛船(Semi-submersible或Semisubmerged ship)是指在裝卸作業時船體絕大部分可以潛入水下,而航行時處於正常吃水狀態的一種特種船舶[1]。船體內部設有很多壓載艙,裝卸作業時的下潛和上浮均靠打入壓載水和排除壓載水來完成[2],是一種專門從事運輸超大型設備的重載船(Heavy-lift ship),被業內稱為「海上叉車」[3]。按設計用途,半潛船又分為半潛打撈工程船和半潛運輸船[4]

Thumb
半潛船工作原理
Thumb
1984年「舉重號」(MV Dan Lifter)運載在馬島戰爭中戰損的英國皇家海軍輔助艦隊英語Royal Fleet Auxiliary特里斯特拉姆爵士號登陸艦英語RFA Sir Tristram (L3505)返回英國本土。

歷史

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半潛駁船在裝卸作業下潛時,船底尾部要坐在海底,常常需要潛水員查看船底情況。1976年9月,由荷蘭Wijsmuller航運公司設計、日本住友重工建造的半潛駁船Ocean Servant 1號交船。該船為非自航、12500噸,其最大的改進之一是在船首、 尾部的左、右舷各設一個浮力箱,使船身可以平穩地以水平姿態下潛而不必像以前的駁船那樣需要坐底。1978年日本為中遠集團廣州遠洋運輸公司建造了紅河口號和沙河口號兩艘半潛駁船。其中,沙河口號總長125m,載重量11,496噸,2003年4月4日在海南三亞市海域下潛作業時沉沒,被打撈後報廢。紅河口號總長134.5m,型寬34.2m,航速10kn,載重量13.299噸,90年代初更換為馬耳他船旗,船名變更為「發展之路」。2005年底,出售給香港子公司。[5]

首艘自航式半潛船是1979年6月住友重工向Wijsmuller公司交付的Super Servant 1號。該船船長139.91米,船寬32.31米,夏季吃水8.51米,載重量14310dwt,最大下潛深度15米。1983年至1984年,Wijsmuller公司又建造了Mighty Servant 1號2號英語Mighty Servant 23號英語Mighty Servant 3半潛船。該系列船的尾浮力箱是可以移動的,可以沿着甲板軌道移進首部上層建築中的專門設計的空檔內,這樣就在甲板上形成了一個面積達5600m²的無障礙區域,使特長、特大件貨物可以伸出舷外和船尾[6]。1987年,前蘇聯建造了一艘半潛船Transshelf德語Transshelf號,載重量3.4萬噸,船型與Super Servant系列船相似[7]

1994年,荷蘭Wijsmuller航運公司與Dock Express航運公司合併組成DOCKWISE航運公司。1999年10月,DOCKWISE公司投資建造了Black Marlin號半潛船,載重量57,021t,由台灣高雄船廠建造。2000年4月,其姐妹船Blue Marlin號開始建造。2003年10月,DOCKWISE公司委託韓國現代重工尾浦造船廠對Blue Marlin號進行了為期3個月的改造。改造後的Blue Marlin號甲板面積達178.2×63.0m²,載重量升至76,061t,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半潛船。[9]

Thumb
3萬噸自航半潛船「華海龍」號

2000年七〇八所將上海打撈局一艘17萬噸的生產儲油輪改裝成5萬噸載重噸半潛船「重任三號」,是中國首艘大型半潛船[10]。2002年12月17日,廣州遠洋運輸公司在廣船國際定造的半潛船「泰安口」號交船。該船總長156m,船寬32.2m,型深10.0m,夏季吃水7.5m,下潛吃水19.0m,甲板面積126X32.2m²,載重量17,860t,服務航速14節,採用SSP電力推進系統。2002年8月28日,其姐妹船「康盛口」號交船。2011年,中船黃埔和廣船國際聯手為中遠航運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兩艘5萬噸半潛船「祥雲口」和「祥瑞口」號[11],技術設計由芬蘭Delta Marin和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共同完成。2011年9月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為廣州打撈局建造的第一艘3萬噸自航半潛船「華海龍」號交付使用[12]。2016年12月8日,載重10萬噸級的「新光華」號交付使用,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二大半潛船[13]

截止2020年,全球最大半潛船為「博卡先鋒」號,於2013年在韓國完成建造交付。該輪船長為275米,最大船寬達86.75米,最大吃水31米,最大排水量超過了11萬噸。曾運輸過一艘滿載排水量13萬噸超級豪華郵輪[14]

市場

半潛船主要用於跨洋運輸疏浚設備、鑽井平台、平台模塊、導管架、漁場模塊等笨重的特大件貨物(干拖)[15],比用拖輪拖帶方式(濕拖)更安全、更快捷[16]。美國海軍也曾使用半潛船將受損的戰艦運回美國進行維修[17]

隨着半潛船數量的增加,世界半潛船業務市場由寡占狀態轉變為壟斷競爭的市場。世界上最大的半潛船公司是荷蘭道克維斯荷蘭語Dockwise擁有18艘半潛船;中遠海運特運擁有和管理半潛船8艘,載貨能力覆蓋2萬、3萬、4萬、5萬、10萬噸級[18]。廣州打撈局有以5萬噸半潛船「華洋龍」、3萬噸半潛船「華海龍」、2.6萬噸半潛船「華興龍」「華盛龍」為代表的半潛船7艘[19]上海振華船運也擁有7艘半潛船[20]。此外,挪威海洋重載英語Ocean Heavylift(Ocean Heavylift, OHT)、中海油也有自己的半潛船隊。

更多信息 名稱, 建造/改造 ...
大型半潛船列表
名稱 建造/改造 年份 噸位 航速 運營 圖片
黑馬林魚號英語MV Black Marlin 中國造船公司

(今台船)

1999 56,500 14.5節 道克維斯荷蘭語Dockwise Thumb
藍馬林魚號 中國造船公司(今台船)
現代重工業
2000
2003
76,061 14.5節 道克維斯荷蘭語Dockwise Thumb
祥雲口 廣船國際&黃埔文沖 2011 48,232 14.5節 中遠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祥瑞口[21] 廣船國際&黃埔文沖 2011 48,232 14.7節 中遠航運股份有限公司 Thumb
海洋石油278 招商局重工(深圳)有限公司 2012 53,500 16.0節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道克懷斯先鋒號荷蘭語Dockwise Vanguard 現代重工業 2012 117,000 14.0節 道克維斯荷蘭語Dockwise Thumb
東海島號半潛船 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 2015 20,000 14.0節 南海艦隊
祥和口[22] 黃埔船廠 2016 48,160 14.5節 中遠海特
華洋龍[23] 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 2016 52,500 14.0節 廣州打撈局
新光華號半潛船 廣船國際有限公司 2016 98,000 14.5節 中遠航運
关闭

參見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