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前分節動物門(學名:Proarticulata),又名盾狀動物門[2]或雙側動物門[3],是一個已經完全滅絕的動物門,由Mikhail Fedonkin在1985年所建立。[4][5]牠們是一類非常早期的兩側對稱動物。其化石僅出現於前寒武紀末期的埃迪卡拉紀地層當中。
它們簡單而奇特的形態使其生活方式和與其他生物間的親緣關係一直以來飽受爭議。如今它們普遍被認為屬於後生動物,且由於身體中央具有明顯的對稱軸,被視為兩側對稱動物的基幹演化支。但特別的是其身體兩側的體節呈滑移對稱而非簡單的兩側對稱,這種具有交錯對稱性質的體節被稱為異構體節。[6][7]
前分節動物門的學名「Proarticulata」由希臘語字根「προ」(pro- = "before",在…之前)與「Articulata」(分節動物,指節肢動物、環節動物等身體具有真正分節現象的動物)兩部份組成。
身體完全分節,所有異構體節向後彎曲,第一個異構體節通常比其餘的大得多。身體背面的前兩個異構體節部分融合。代表物種如:文德蟲、似文德蟲和卡拉赫塔蟲等。[6][8][9][10]
身體呈亞輻射對稱,完全分節,以狄更遜水母為代表。狄更遜水母的幼體有著明顯的、未分節的頭部區域,但面積隨著生長發育過程而逐漸減小。成熟個體的外觀會發生劇烈轉變,身體前端的頭部縮小到幾乎無法與異構體節區分。[8][11][12]
身體不完全分節,有一髮箍狀、不分節的「頭部」。例如:約爾加蟲、古盾蟲、斯普里格蠕蟲和瑪麗韋德蟲等。[6][8][10][11]一些約爾加蟲科的物種展現出了身體左右兩側不完全對稱的特徵,例如約爾加蟲的第一個右側異構體節是唯一一個從身體左側發出並跨過中軸延伸到右側的異構體節;古盾蟲有一個不成對的長條狀構造從成排異構體節的最前方發散出,並在頭部內形成盤捲的構造,可能為一個不規則的異構體節。[6][7][10]
斯氏奧涅加蟲(Cephalonega stepanovi)和具鉤塔木加蟲(Tamga hamulifera)身體的異構體節區被外圍的不分節區域所包圍。Cephalonega stepanovi的異構體節彼此相互連結,形成一個有如橡皮筏的異構體節區;而具鉤塔木加蟲的異構體節彼此分離,不互相接觸。
Lossinia身體中央未分節的區域沒有明顯可見的異構體節,而是有許多葉狀的異構體節從未分節區域的外圍發散出去。[1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