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社会活动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傅涇波(英文名:Philip Fugh[1],1900年—1988年10月27日),名永清,[2]滿洲正紅旗人,富察氏,生於北京,中國社會活動家。
傅涇波出生於清朝的貴族家庭,父親傅瑞卿接受西方思想與及信仰基督教,與司徒雷登熟識。1917年,就讀於北大的傅涇波在天津青年會聽司徒雷登演講。1920年,他轉學至司徒雷登任校長的燕京大學,後不幸患肺病,療養期間司徒雷登及其家人常來探視,此後傅家與司徒家極為親近。1922年,傅涇波接受司徒雷登的洗禮,正式成為基督徒。1924年,傅自燕大政治系畢業。1925年,與基督徒劉倬漢女士(字潔雲,1898年-1996年)結婚。傅涇波交際圈很廣,他義務協助司徒雷登的工作,經傅的介紹,司徒雷登認識了不少政經界要人。
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司徒雷登被日軍監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戰敗投降。1946年7月,司徒雷登被任命為美國駐華大使,傅涇波以「大使私人顧問」的名義,在大使館協助司徒雷登的工作。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司徒雷登與傅涇波未撤離。8月2日,司徒雷登和傅涇波一家前往美國,三個月後司徒中風臥床,傅涇波夫婦照顧其飲食起居。1962年9月18日,司徒雷登去世,傅涇波將其骨灰捧回,希望將來可以將其合葬於燕京大學司徒夫人的墓地。
1973年,傅涇波受邀訪問中國大陸,在臨湖軒與故友會面,觀看樣板戲,並前往東北參觀煉鋼廠和大慶油田。十個月後,返回美國。1982年,傅涇波訪問台灣。1984年,再次訪問中國大陸。1988年10月27日,傅涇波在美國去世。
司徒雷登在《在華五十年》一書中所言「傅涇波之於我,就像我的兒子、同伴、秘書和聯絡官。」傅斯年回代總統李宗仁和談的信中說:「司徒大使實一糊塗人,傅涇波尤不可靠,彼等皆不足代表美國,今日希望以美國之助,與共產黨取和乃絕不可能之事也。」[3]黃仁霖則指傅涇波是中共安插在司徒雷登身邊的角色,使司徒雷登與馬歇爾無意中幫助了中共。[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