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統緒(Apostolic succession),天主教中文譯作宗徒傳承,是指基督教教會的聖職是從耶穌的十二使徒傳承開始代代相傳,通常與聲稱是一系列的主教有關[1]這一系列的主教,起初被視為由一個或多個使徒建立的教座的主教,但現在被理解為一系列的主教(不論來自那個教座)受其他主教祝聖,而施行祝聖的主教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受祝聖,一直追溯至使徒[2][3]。
使徒統緒也可以理解成從使徒至今的教義連續性[4]。例如,英國循道宗會議將「真實連續」定為「基督經歷的連續,同一靈所賜的團契,屬於一主的連續,訊息的持續宣告,使命的持續領受……[5]」。
一些人視按手禮為使徒統緒的重要部分,因新約聖經提及個人的使徒傳承(例如從保羅到提摩太和提多)。他們也認為早期教會書信,特別是聖紀文書信[6]。紀文特別提到,使徒委派主教為繼承人,並指示主教也應照樣委派繼承人,因此,這樣的教會領袖不能無故罷免。此外,提倡主教擁有個人使徒傳承的人指出,早教統一的教會(公元431年及之前)普遍奉行這規定。
加爾文主義背景的歸正宗與長老宗、少部分的聖公宗與信義宗等新教派別否定使徒統緒的必要[1][7],並質疑這些歷史聲稱的真實性。
使徒座
使徒座是指宣稱自身是由一個或多個使徒所建立起來,維繫和傳承該使徒權威、教義和宗教實踐傳統的重要主教座。列表如下:
- 聖座:是羅馬主教(即眾所周知的教宗)的教務職權,也是天主教會內超乎眾教座之上的主教教座,承繼自使徒之首彼得(伯多祿)和保羅(保祿)[8]。
- 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區:是東正教會的首席大主教區,最高領袖稱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承繼自使徒安德烈(安德肋)。
- 亞歷山大港教區:是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和亞歷山大及全非洲地區東正教會的教區,最高領袖稱為亞歷山大港牧首,承繼自使徒馬可(馬爾谷)。[9]
- 安提阿教區:是安提阿正教會(現駐大馬士革),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會(現駐大馬士革),敘利亞東方正統教會(現駐大馬士革),敘利亞禮天主教會(現駐貝魯特),馬龍尼禮教會(現駐貝凱克)的教區,最高領袖稱為安提阿牧首,承繼自使徒之首彼得(伯多祿)和保羅(保祿)[10]
- 耶路撒冷教區:是耶路撒冷正教會的首席大主教區,最高領袖稱為耶路撒冷牧首,承繼自使徒公義者雅各(雅各伯)[11]
其他教區
- 賽普勒斯教會,承繼自使徒保羅(保祿)和巴拿巴(巴爾納伯)[12],自431年成為東正教自主教會
- 喬治亞正教會:承繼自使徒安得烈(安德肋)、奮銳黨的西門(熱誠者西滿)和等同使徒的聖徒尼諾,自486年成為東正教自主教會
- 埃奇米阿津聖座:是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的首席教區,位於瓦加爾沙帕特的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承繼自使徒巴托羅繆(巴爾多祿茂)、使徒達太(達陡)和等同使徒的聖格列高利[13]
- 泰西封座堂:是東方亞述教會的教區,最高領袖稱為東方亞述教會牧首(現駐巴格達),承繼自使徒多馬(多默)
- 印度喀拉拉邦的聖多馬基督徒教會,承繼自使徒多馬(多默)[14]
- 衣索比亞正統台瓦西多教會,承繼自傳福音者腓利(斐理伯)[15],以及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
- 聖公會,承繼自英格蘭天主教會第一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奧古斯丁的使徒統緒,從1530年代起脫離羅馬天主教會自立為聖公會
- 瑞典教會,承繼自瑞典烏普薩拉大主教的使徒統緒,從1530年代起脫離羅馬天主教會成為信義會
- 菲律賓獨立教會,1902年脫離羅馬天主教會,1948年獲得美國聖公會授予其使徒統緒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