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斯獎章(英語:Hughes Medal)是由倫敦皇家學會授予,以表彰在物理科學發現的最初發現,特別是電力和磁力或其應用。[1] 休斯獎章以戴維·愛德華·休斯的名字命名,獲獎者會獲得1000英鎊的獎品。休斯獎章自1902年頒發給約瑟夫·湯姆孫以來,已頒發超過一百次。1924年是唯一一個沒有頒發獎章的年份,而皇家學會沒有說明理由。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8年3月20日) |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3月20日) |
不同於其他皇家學會獎項,休斯獎章從未被多次授予同一個人,但可以一次授予多人:1938年,約翰·科克羅夫特和歐內斯特·沃爾頓同時獲得了此獎,「因為他們發現核可被人為產生的轟擊粒子破壞」[2];1981年,彼得·希格斯和湯姆·基博爾因發表的「關於基本粒子理論中自發破壞基本對稱性」獲得此獎章,[2];1982年,德拉蒙德·馬修斯和弗雷德里克·韋因由於「他們闡明海洋地板的磁性,隨後導致板塊構造假說」獲獎;1988年,阿奇博爾德·豪伊和M·J·惠蘭由於「對電子衍射和顯微鏡理論的貢獻及其在晶體中晶格缺陷研究中的應用」獲獎。[2]
獲獎者列表
年份 | 名字 | 獲獎理由 | 備註 |
---|---|---|---|
1902 | 約瑟夫·湯姆孫 | 「因為他對電子科學的眾多貢獻,尤其是在涉及氣體放電現象的時候」 | [3] |
1903 | 約翰·威廉·希托夫 | 「他對液體和氣體放電的長期持續實驗研究」 | [4] |
1904 | 約瑟夫·斯萬 | 「因為他發明了白熾燈,以及他在電力實際應用中的其他發明和改進」 | [5] |
1905 | 奧古斯托·里吉 | 「他在電子科學領域的實驗研究,包括電子振動」 | [6] |
1906 | 赫莎·艾爾頓 | 「她對電弧的實驗性研究以及沙灘上的漣漪」 | [7] |
1907 | 歐內斯特·霍華德·格里菲斯 | 「他對精確測量身體的貢獻」 | [8] |
1908 | 歐根·戈爾德斯坦 | 「因為他發現了稀薄氣體放電的性質」 | [9] |
1909 | 理查德·格萊茲布魯克 | 「他對電氣標準的研究」 | [10][11] |
1910 | 約翰·弗萊明 | 「他在電力和電力方面的研究測量」 | [12] |
1911 | 查爾斯·湯姆森·里斯·威爾遜 | 「他在無塵空氣中研究原子核,以及他在氣體和大氣電中的離子研究」 | [13] |
1912 | 威廉·達德爾 | 「他在技術電力方面的調查」 | [14] |
1913 | 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 | 「因為他在電話發明中的份額,尤其是電話接收器的構造」 | [15] |
1914 | 約翰·西利·湯森 | 「他對氣體電感應的研究」 | [16] |
1915 | 保羅·朗之萬 | 「他對電氣科學的重要貢獻和卓越的地位」 | [17] |
1916 | 伊萊休·湯姆森 | 「他在實驗電力方面的研究」 | [18] |
1917 | 查爾斯·巴克拉 | 「他的研究與X射線輻射有關」 | [19] |
1918 | 歐文·朗繆爾 | 「他在分子物理學方面的研究」 | [20] |
1919 | 查爾斯·克利 | 「因為他在地磁領域的研究」 | [21] |
1920 | 歐文·理查森 | 「他在實驗物理學方面的工作,特別是熱力學」 | [22] |
1921 | 尼爾斯·玻爾 | 「他在理論物理學方面的研究」 | [23] |
1922 | 弗朗西斯·阿斯頓 | 「因為他用陽性射線的方法發現了大量元素的同位素」 | [24] |
1923 | 羅伯特·密立根 | 「他確定電子電荷和其他物理常數」 | [25] |
1924 | 未頒發 | — | — |
1925 | 弗蘭克·愛德華·史密斯 | 「他設計的電力基礎設施和研究技術電力」 | [26] |
1926 | 亨利·傑克遜 | 「他在無線電報的科學研究及其在導航中的應用的先驅工作」 | [27] |
1927 | 威廉·柯立芝 | 「他在X射線方面的工作和開發高效率生產設備」 | [28] |
1928 | 德布羅意 | 「因為他在X射線光譜上的工作」 | [29] |
1929 | 漢斯·蓋革 | 「因為他發明和開發計數α和β粒子的方法」 | [30] |
1930 | 錢德拉塞卡拉·拉曼 | 「他研究光的異常散射」 | [31] |
1931 | 威廉·勞倫斯·布拉格 | 「關於他通過X射線分析闡明晶體結構的先驅工作」 | [32] |
1932 | 詹姆斯·查德威克 | 「他的放射性研究」 | [33] |
1933 | 愛德華·阿普爾頓 | 「因為他研究了Heaviside層對無線信號傳輸的影響」 | [34] |
1934 | 曼內·西格巴恩 | 「作為一名長波X射線物理學家和技術人員的工作」 | [35] |
1935 | 克林頓·戴維孫 | 「因為他的研究導致通過對鎳和其他金屬晶面反射電子的長期持續研究發現了電子波的物理存在」 | [36] |
1936 | 瓦爾特·朔特基 | 「因為他發現了熱電子發射中的Schrot效應,並發明了屏柵格四極管和超外差接收無線信號的方法」 | [37] |
1937 | 歐內斯特·勞倫斯 | 「他關於回旋加速器的發展及其在核解體調查中的應用」 | [38] |
1938 | 約翰·科克羅夫特 和 歐內斯特·沃爾頓 | 「因為他們發現核可以被人為產生的轟擊粒子分解」 | [39] |
1939 | 喬治·湯姆孫 | 「因為他與物質的電子衍射有關的重要發現」 | [40] |
1940 | 阿瑟·康普頓 | 「因為他發現了康普頓效應,並且因為他關於宇宙射線的工作」 | [41] |
1941 | 內維爾·莫特 | 「因為他將量子理論原理應用於物理學的許多分支,特別是在核與碰撞理論,金屬學理論和照相乳劑理論領域 | [42] |
1942 | 恩里科·費米 | 「他對物質電學結構知識的傑出貢獻,他在量子理論中的工作以及他對中子的實驗研究」 | — |
1943 | 馬庫斯·奧利芬特 | 「他在核物理方面的傑出工作和掌握產生和應用高潛力的方法」 | [43] |
1944 | 喬治·芬奇 | 「他對表面結構和性質的研究以及他關於氣體電點火的重要工作的基礎貢獻」 | [44] |
1945 | 巴西爾·舍恩蘭 | 「他在大氣電力和其他物理研究方面的工作」 | [45] |
1946 | 約翰·蘭德爾 | 「由於他對熒光材料和高頻電磁輻射的產生的傑出研究」 | — |
1947 | 弗雷德里克·約里奧-居里 | 「因為他對核物理學的傑出貢獻,特別是在裂變過程中發現人造放射性和中子發射」 | [46] |
1948 | 羅伯特·沃森-瓦特 | 「因為他對大氣物理學和雷達發展的傑出貢獻」 | |
1949 | 塞西爾·鮑威爾 | 「因為他在粒子軌道攝影方面的傑出工作,以及與介子及其變換的發現有關的着作」 | [47] |
1950 | 馬克斯·玻恩 | 「因為他對理論物理學的貢獻,特別是對量子力學的發展」 | [48] |
1951 | 漢斯·克喇末 | 「因為他在量子理論方面的傑出工作,特別是其在物質的光學和磁性方面的應用」 | — |
1952 | 菲利普·迪 | 「特別是他對原子核解體的傑出研究,特別是那些使用威爾遜雲室技術的研究」 | — |
1953 | 愛德華·布拉德 | 「因為他對地球物理學的理論和實驗兩方面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49] |
1954 | 馬丁·賴爾 | 「他在射電天文學方面的傑出和獨創的實驗研究」 | [50] |
1955 | 哈里·馬西 | 「因為他對原子和分子物理學的傑出貢獻,特別是在涉及離子生成和重組的碰撞方面」 | — |
1956 | 弗雷德里克·林德曼 | 「因為他在許多領域的傑出工作:熔點公式和比熱理論;恆星電離;流星和平流層溫度反演」 | [51] |
1957 | 約瑟夫·普勞德曼 | 「他在動力海洋學方面的傑出工作」 | [52] |
1958 | 愛德華·安德拉德 | 「因為他對許多古典物理學分支的傑出貢獻」 | — |
1959 | 布賴恩·皮帕德 | 「他在低溫物理領域的傑出貢獻」 | — |
1960 | 約瑟夫·波西 | 「因為他在研究太陽和宇宙射線發射方面對射電天文學的傑出貢獻」 | — |
1961 | 阿蘭·科特雷爾 | 「因為他關於金屬物理性質的傑出工作,特別是與機械變形和輻照效應有關的工作」 | [53] |
1962 | 布雷比斯·布利尼 | 「他對電磁現象的傑出研究及其與原子和分子特性的關係」 | [54] |
1963 | 弗雷德里克·威廉姆斯 | 「在早期計算機上的傑出工作」 | — |
1964 | 阿卜杜勒·薩拉姆 | 「他對量子力學和基本粒子理論的傑出貢獻」 | [55] |
1965 | 丹尼斯·威爾金森 | 「因為他在核結構和高能物理方面傑出的實驗和理論研究」 | — |
1966 | 尼古拉斯·凱默 | 「因為他在理論核物理學方面取得了許多重大發現, | [56] |
1967 | 庫爾特·門德爾松 | 「因為他對冷凍物理學的傑出貢獻,特別是他在超導和超流體方面的發現」 | [57] |
1968 | 弗里曼·戴森 | 「因為他在理論物理學方面傑出的基礎工作,特別是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工作」 | [58] |
1969 | 尼古拉斯·屈爾蒂 | 「他在低溫物理學和熱力學方面的傑出工作」 | [59] |
1970 | 戴維·貝茨 | 「他對理論原子和分子物理學及其在大氣物理學,等離子體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中的應用作出的傑出貢獻」 | [60] |
1971 | 羅伯特·漢伯里·布朗 | 「羅伯特漢伯里布朗,因為他在開發一種新型恆星干涉儀方面的傑出工作,最終應用在他對角宿一的觀察中」 | [61] |
1972 | 布賴恩·約瑟夫森 | 「特別是因為他發現了超導材料之間連接的顯着特性」 | [62] |
1973 | 彼得·B·赫希 | 「他為開發用於研究晶體缺陷的電子顯微鏡薄膜技術的傑出貢獻及其在材料科學和冶金領域中的廣泛問題中的應用」 | [63] |
1974 | 彼得·福勒 | 「因為他對宇宙射線和基本粒子物理學的傑出貢獻」 | [64] |
1975 | 理查德·達利茲 | 「因為他對物質基本粒子理論的傑出貢獻」 | [65] |
1976 | 史蒂芬·霍金 | 「因為他對廣義相對論在天體物理學中的應用,特別是高濃縮物質的行為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 [66] |
1977 | 安東尼·休伊什 | 「因為他對射電天文學的傑出貢獻,包括發現和識別脈衝星」 | [67] |
1978 | 威廉·科克倫 | 「因為他對X射線晶體學科學的開創性貢獻,其中他的研究對其發展和應用以及他對晶格動力學的初始貢獻及其與相變的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刺激了新的和豐碩的成果結果領域「 | [68] |
1979 | 羅伯特·威廉姆斯 | 「他對使用核磁共振技術解決計算機分子構象的傑出研究」 | [69] |
1980 | 弗朗西斯·法利 | 「因為他對μ子磁矩的超精確測量,量子電動力學和μ子性質的嚴峻考驗」 | — |
1981 | 彼得·希格斯 和 湯姆·基博爾 | 「關於他們在基本粒子理論中自發破壞基本對稱性的國際貢獻」 | [70] |
1982 | 德拉蒙德·馬修斯 和 弗雷德里克·瓦因 | 「因為他們闡明了隨後導致板塊構造假說的洋底的磁性特徵」 | [71] |
1983 | 約翰·沃德 | 「因為他對量子場論的極具影響力和獨創性的貢獻,特別是對弱相互作用的沃德身份和薩拉姆沃德理論」 | [72] |
1984 | 羅伊·克爾 | 「因為他傑出的相對論着作,尤其是他發現了非常有影響力的所謂克爾黑洞」 | [73] |
1985 | 托尼·斯克姆 | 「他對理論粒子和核物理學的貢獻,以及他發現模擬重子性質的類粒子實體可以發生在非線性介子場理論中」 | — |
1986 | 邁克爾·沃爾夫森 | 「用於創建包括MULTAN和SAYTAN在內的算法,這些算法在世界範圍內用於解決大多數報道的晶體結構」 | — |
1987 | 邁克爾·佩珀 | 「因為他對半導體尤其是低維系統的基本性質進行了許多重要的實驗性研究,他闡明了一些不尋常的性質,如電子局域化和量子霍爾效應」 | — |
1988 | 阿奇博爾德·豪伊 和 M·J·惠蘭 | 「因為他們對電子衍射和顯微鏡理論的貢獻及其在晶體中晶格缺陷研究中的應用」 | — |
1989 | 約翰·貝爾 | 「他對我們理解量子理論的結構和解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特別是展示了它的預言的獨特性」 | [74] |
1990 | 托馬斯·喬治·考林 | 「因為他對理論天體物理學的基礎貢獻,包括關於電磁感應在宇宙系統中作用的開創性理論研究」 | [75] |
1991 | 菲利普·穆恩 | 「因為他在三個主要科學領域的貢獻 - 核物理學,伽馬射線共振的發現以及使用碰撞分子束研究化學反應」 | [76] |
1992 | M·J·錫頓 | 「他在原子物理理論研究和不透明度項目的領導」 | [72] |
1993 | 喬治·伊薩克 | 「他開創性地使用了共振散射技術,可以非常精確地測量太陽光球的多普勒速度偏移」 | [77] |
1994 | 羅伯特·G·錢伯斯 | 「因為他對固體物理學的許多貢獻,特別是他的巧妙和技術要求很高的實驗,該實驗驗證了關於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行為的Ahoronov-Bohm效應」 | — |
1995 | 大衛·休恩伯格 | 「他在固體電子結構方面的工作,特別是通過利用低溫技術,特別是定義許多金屬的費米表面的德哈斯范阿爾芬效應」 | — |
1996 | 阿米安·白金漢 | 「他對化學物理學的貢獻,特別是長程分子間作用力,非線性光學,與氦原子極化有關的問題,NMR光譜的解釋以及從頭計算的應用」 | [78] |
1997 | 安德魯·理查德·朗 | 「因為他在X射線衍射物理學方面的基礎研究以及他對X射線拓撲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在研究晶體結構中的缺陷方面」 | [79] |
1998 | 雷蒙德·海德 | 「因為他對旋轉流體的流體動力學進行了傑出的實驗和理論研究,並將這些基礎研究用於了解主要行星大氣層和內部的運動」 | [80] |
1999 | 亞歷山大·博克森伯格 | 「他關於活躍星系核的性質,星系間介質的物理學以及原始星系中的星際氣體的標誌性發現,還因他對天文儀器的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包括圖像光子計數系統,革命性的電子區域探測器,用於檢測微弱的光源,這為英國的光學天文學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 | [81] |
2000 | 欽塔馬尼·拉奧 | 「他對材料化學領域的貢獻,特別是在過渡金屬氧化物和高溫超導體的電子和磁性研究方面的貢獻,他的工作激勵了印度一代科學家」 | [82] |
2001 | 約翰·佩西卡 | 「因為他對納米和原子尺度力學領域的貢獻,他發明並開發了納米壓痕技術,從而徹底改變了超小體積材料的機械特性,這對於薄膜和塗層有關的工業產生了重大影響技術」 | [83] |
2002 | 亞歷山大·達爾加諾 | 「他對原子和分子過程理論的貢獻,特別是其在天體物理學中的應用,他對能量沉積的研究為理解陸地極地,行星大氣和彗星的輻射提供了關鍵」 | — |
2003 | 彼得·愛德華茲 | 「作為固態化學家的傑出工作,他為包括超導性和金屬納米粒子行為在內的領域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並且極大地推進了我們對金屬 - 絕緣體轉變現象學的理解」 | [84] |
2004 | 約翰·克拉克 | 「因其卓越的研究成果,在其理論及其應用於眾多基本問題及其調查工具的應用中,在創新性超導量子干涉設備(SQUID)的發明,建造和開發方面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 — |
2005 | 基思·莫法特 | 「因為他對理解磁流體動力學的貢獻,特別是確定磁場如何從低背景水平發展為實質振幅的機制」 | [85] |
2006 | 邁克爾·凱利 | 「他在電子傳輸基礎物理方面的工作以及創造可用於先進系統的實用電子設備」 | — |
2007 | 阿圖爾·埃克特 | 「他在量子密碼領域的開創性工作以及他對量子計算理論和量子物理學其他分支的許多重要貢獻」 | [86] |
2008 | 邁克爾·多赫蒂 | 「因為她創新地利用了磁場數據,導致發現了土星衛星周圍的大氣,以及它改變了我們對行星衛星在太陽系中作用的看法」 | — |
2009 | 未頒發 | — | — |
2010 | 安德烈·海姆 | 「因為他對石墨烯的革命性發現,以及對其卓越性能的闡明」 | [87] |
2011 | 馬修·羅塞因斯基 | 「他在固態電子材料和新型微孔結構的合成化學方面的有影響力的發現」 | [88] |
2013 | 亨寧·西林豪斯 | 「他開創性地開發了用於有機半導體器件的噴墨印刷工藝,並大幅提高了其功能和效率」 | [89] |
2015 | 喬治·埃夫斯塔希歐 | 「為我們對早期宇宙的理解做出了許多傑出的貢獻」 | [90] |
2017 | 彼得·布魯斯 | 「闡明支持儲能的基礎化學的傑出工作」 | [91] |
2018 | 詹姆斯·羅伯特·杜蘭特 | 「在設計太陽能設備方面的傑出光化學研究」 | |
2019 | 安德魯·伊恩·庫珀 | 「設計和合成用於儲能、能源生產和節能分離的新型有機材料」 | |
2020 | 克萊爾·格瑞 | 「為深入了解電池、超級電容器和燃料電池的運行方式,開發及應用了新的表徵方法」 | |
2021 | John Irvine (professor) | 「在能源材料科學中引入新概念,包括新型離子導體、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電極、替代電池和新興納米材料」 | |
2022 | 賽福·伊斯蘭 | 「更深入地了解用於能源應用的新材料中的原子過程,特別是與鋰電池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相關的材料」 |
註:截至2011年,休斯勳章每兩年頒發一次(奇數年)。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