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人口集中地區是日本國勢調查中設定的統計意義上的地區。其英文名稱為「Densely Inhabited District」,簡稱「DID」。其定義為市區町村區域內,人口密度在4000人/km2以上(平成2年/1990年以前為調查區),且與滿足該條件的鄰接的單位區人口之和超過5000人的地區。此外,機場、港口、工業地帶、公園等城市傾向強的基本單位區即使人口密度低,也屬於人口集中地區。人口集中地區的指標常用於區分城市和農村,或表示狹義的都市中心地區的規模。
以基本單位區(基本単位区)[注 1]為單位,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的單位區即為人口集中地區。[1]其合計人口稱為DID人口,DID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稱為DID人口比或城市化率、城市人口率。[2]
具體而言,如下圖所示,有A、B、C三個地域,其中B和C滿足密度基準。[注 2]若B地域的總人口為6000人,C地域為4000人,那麼只有滿足規模基準的B地域才能被定義為人口集中地區。
實際上,既會有一個人口集中地區都沒有的市町村,也有存在多個人口集中地區的市町村。
由於「昭和大合併」使市町的區域大幅擴大,市町區域內包含了廣闊的農村區域,「市部=大都市、中都市」,「町=小都市」,「村=農村地區」的公式不再成立。統計上無法區分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導致了諸多不便。因此,自昭和35年(1960年)起的人口普查設定了人口集中地區。下表顯示了昭和35年起的市及DID的數量、市部人口比例及DID人口比例(東京都區部視為1市,聯合的人口集中地區視為1個人口集中地區)。
市數 | DID數 | 總人口(人) | 市部人口 (人) | DID人口(人) | 市部人口比例 | DID人口比例 | |
---|---|---|---|---|---|---|---|
昭和35年 | 561 | 891 | 94,301,623 | 59,677,885 | 40,829,991 | 63.3% | 43.7% |
昭和40年 | 567 | 1002 | 99,209,137 | 67,356,158 | 47,261,455 | 67.9% | 48.1% |
昭和45年 | 588 | 1156 | 104,665,171 | 75,428,660 | 55,996,885 | 72.1% | 53.6% |
昭和50年 | 644 | 1257 | 111,939,643 | 84,967,269 | 63,822,648 | 75.9% | 57.0% |
昭和55年 | 647 | 1320 | 117,060,396 | 89,187,409 | 69,934,854 | 76.2% | 59.7% |
昭和60年 | 652 | 1368 | 121,048,923 | 92,889,236 | 73,344,121 | 76.7% | 60.6% |
平成2年 | 656 | 1373 | 123,611,167 | 95,643,521 | 78,152,452 | 77.4% | 63.2% |
平成7年 | 665 | 1389 | 125,570,246 | 98,009,107 | 81,254,670 | 78.1% | 64.7% |
平成12年 | 672 | 1359 | 126,925,843 | 99,865,289 | 82,809,682 | 78.7% | 65.2% |
平成17年 | 751 | 1334 | 127,767,994 | 110,264,324 | 84,331,415 | 86.3% | 66.0% |
平成22年 | 786 | 1319 | 128,057,352 | 116,156,631 | 86,121,462 | 90.7% | 67.3%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