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區佛教昌盛。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的孫吳。孫吳赤烏年間,佛教傳入上海。上海出現第一座寺廟,滬瀆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改名靜安寺[1],南宋嘉定九年遷今址。為滬上佛教之始。南朝梁和五代吳越國時期,江南盛行佛教,上海亦受到其深遠影響。此後,佛教在申城隨時局時而興盛時而低谷,到1949年,全市有僧人1771人、比丘尼1528人,寺廟凡1950處。1949年以後,上海佛教經歷了一系列的政治變化。至1966年,全市僅餘寺339座,僧人347人,比丘尼597人。文化革命開始後,除玉佛寺作為文物保護單位封存,留僧人13名以外,其餘寺廟和上海市佛教協會均停止宗教活動,直至1979年8月[2]。1979年以後,上海佛教重新得到恢復,此後發展壯大,亦舉辦過多次大型佛教活動。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期間,尼泊爾館迎得佛祖舍利抵滬[3],受到上海和中國佛教僧侶和信徒的頂禮。
目前,上海地區最為主要的寺廟,共有五座,因為規模及其重要性被列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包括龍華寺、玉佛寺、靜安寺、沉香閣和圓明講堂,它們都具有相當久的歷史與相當的規模,香火鼎盛,雖然地處鬧市,卻仍然擁有若干殿宇和庭院,其中龍華寺和靜安寺的歷史都創建於三國時期[4][5]。此外上海市區及郊區還有例如下海廟[6] 等中小型寺廟,香火也較為鼎盛,是滬上信眾禮佛的去處。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