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M270多管火箭系統(英語:M270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常縮寫為M270 MLRS)是一個設有裝甲的自走多管火箭武器系統。自1983年美軍首度使用M270火箭砲之後,北約多個成員國相繼開始採用M270,而逐漸成為北約的制式武器。之後美國與歐洲諸國總共生產了約1,300輛的M270與約700,000支火箭。2003年時,在最後一批M270交付埃及陸軍之後,M270正式停產。
M270多管火箭裝甲車 M270 Multiple Launch Rocket System (MLRS) | |
---|---|
類型 | 多管火箭 |
原產地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自1983年3月31日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沃特公司(Vought Corporation) |
研發日期 | 1977 |
生產商 | 洛克希德·馬丁 |
生產日期 | 1980–2003 |
衍生型 | M270A1 |
基本規格 | |
重量 | 25,000公斤(55,000英磅) |
長度 | 6.85公尺(22英尺6英寸) |
寬度 | 2.97公尺(9英尺9英寸) |
高度 | 2.59公尺(8英尺6英寸) |
操作人數 | 3 |
口徑 | 227毫米(火箭) 610毫米(飛彈) |
射速 | ~18發/分(火箭) ~12發/分(飛彈) |
發動機 | 康明斯VTA-903柴油發動機 500匹馬力(370千瓦特) |
作戰範圍 | 640公里(400英里) |
速度 | 64.3公里每小時(40.0英里每小時) |
不同於大量配備多管火箭砲車的蘇聯陸軍,西方國家對於多管火箭的投資與引進態度上較為消極,西方國家更中意以準確經濟的榴彈砲與砲彈摧毀目標,僅保留了少量的二戰時代的火箭炮。在1971年,美國陸軍內部進行多管火箭炮在軍隊中佈署的可行性研究,而多管火箭炮在軍隊作戰定位的確立在1973年贖罪日戰爭大致定型,由於野戰防空飛彈的普及,以色列投入MAR-240/MAR-290等射程20公里以上的多管火箭砲作為反制火力,美軍觀察到此運用,並同意該戰術非常有效,並且相信在歐洲戰場中對抗蘇聯部隊也有類似需求。這讓美國陸軍在1974年3月啟動一項稱為通用火箭支援裝置(General Support Rocket System,GSRS)的概念洽詢,GSRS的主要任務包括了反炮兵作戰、反防空飛彈作戰,使榴彈砲兵更能專注在為第一線野戰部隊提供火力支援。在GSRS發想階段,美軍詢問了北約盟友的想法,並知道它們各自有多管火箭的開發構想與研發成果。
1976年,美國陸軍正式發出構想需求書,包括波音、LTV等五間公司投入競標,最後決選的廠商是波音、LTV,兩間公司都使用M2布雷德利步兵戰鬥車底盤,1978年原型車出廠。原型車在亞伯丁測試場地的測評直到1980年5月結束,LTV的方案獲得勝出,到該階段時歐洲國家對於此項目也表達出高度興趣,在標準化協議的要求下,GSRS更名為MLRS,且加入了英國、法國、德國廠商。
M270多管火箭系統的發射箱可以攜帶12枚火箭或兩枚MGM-140 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飛彈,前者攜帶有導引或無導引的彈頭射程可達42 km(26 mi),ATACM的射程則達到300 km(190 mi)遠,而飛彈的飛行高度可達到50公里。M270多管火箭很適合使用打帶跑戰術:在發射火箭之後,迅速轉移陣地,以避免受到砲火反擊。
M270火箭炮是由五國聯合研發,分別是英國、美國、意大利、德國和法國,它是基於舊有的綜合支援火箭系統而設計的。M270火箭炮常常被稱為「M270自走式裝載/發射火箭炮」(Self-Propelled Loader/Launcher, SPLL)。 SPLL是由3個系統組成: M269式裝填發射器、電動火控系統和M993式運輸車。[1][2]
M270火箭炮原有的標準火箭和ATACMS飛彈可以交替使用其飛彈容器,而每個容器容納6枚標準火箭或1枚ATACMS飛彈,M270火箭炮亦能夠同時控制兩個飛彈容器。M270火箭炮能夠於1分鐘內全數射出總共12支火箭或2支ATACMS飛彈,而這12支火箭能夠完全轟擊1平方公里的範圍,效果雷同集束炸彈。因為這個原因,它有時被戲稱為提供「平方公里清除服務」[3] 美軍現正研發一個新的單一火箭(裝上一個單一彈頭而非使用彈藥)和ATACMS飛彈的新種。
2006年,M270火箭炮升級至能夠發射飛彈。由於伊拉克戰爭爆發,使其需求大增,第一階段的單一飛彈測試提早於該年3月完成。[4] 洛克希德·馬丁亦收到一個合同,內容是要求他將現有的M30雙用改進彈藥火箭轉換為XM31單一改進火箭。[5]
M270火箭炮在美軍服役初期是編制在野戰師下屬野戰砲兵團的混合砲兵營,該營編制2個榴彈砲連與1個配備M270多管火箭砲的自走火箭砲連。第一個佈署的作戰單位是美國陸軍第1步兵師第6野戰砲兵團第3營C連,第一支全部配備M270的多管火箭砲營是美國陸軍第27野戰砲兵團第6營。該營在1984年重建,並在1990年3月完成完整的作戰測評。
M270火箭炮服役歷史:
在沙漠風暴作戰之前,美軍共集結了89輛M270,至1991年2月24日戰役結束前共發射了6,000發多管火箭彈與32枚ATACM,為作戰作出很大的貢獻。在1990年代後的大規模地面戰爭中,M270多管火箭車仍多度參戰。導入GPS定位系統的M31 GMLRS在2005年9月首度在伊拉克泰勒阿費爾運用,擊殺位在該地的恐怖分子訓練營。
於2011年4月,首個現代化的多管火箭炮II及M31 GMLRS火箭被運到於伊達爾-奧伯施泰因的德國軍校。德軍成功發射M31火箭達到90公里遠的距離。[7]
M270系列火箭炮能夠發射MLRS彈藥家族(MFOM),包括:
GPS導引火箭彈。
將除役集束彈頭所多餘的M26火箭之發動機同GBU-39小直徑炸彈組合,射程超過150km(93英里),採用GPS/INS和激光組合制導系統,精度在1m以內並可攻擊移動目標[11]。因其滑翔炸彈的屬性,可以以不規則的彈道飛行繞開山峰等地形,甚至可以擊中發射器背後70km遠的目標[12]。波音公司在2022年11月提出為烏克蘭武裝部隊生產GLSDB[13]。
GPS制導,射程60–499 公里 (37–310 英里)。一個發射模組能攜帶2枚彈藥,使得攜彈量較ATACMS增倍。可由M270A2 或 M142發射。2022年處於初始低速生產階段,預計2023年服役[17][18]。
服役軍隊 | 數量 |
---|---|
埃及:埃及軍隊 | 48 |
芬蘭:芬蘭軍隊 | 29[19] |
法國:法國軍隊 | 44[擬提供烏克蘭3輛LRU多管火箭發射車。LRU即美製M270多管火箭系統(MLRS)現代化版本[20]] |
德國:德軍 | 50(現役)+202(後備)[德國國防部2022年7月26日宣布,德國表定援烏的4套「MARS II 多管火箭系統」(德國版M270)[21]] |
希臘:希臘軍隊 | 36 |
以色列:以色列國防軍 | 48 |
義大利:意大利軍隊 | 22 |
日本:陸上自衛隊 | 99 |
荷蘭:荷蘭軍隊 | 22(不再服役,轉售予芬蘭軍隊) |
挪威:挪威軍隊 | 12(已除役[22]) |
南韓:大韓民國國軍 | 58 |
土耳其:土耳其軍隊 | 12 |
英國:皇家炮兵 | 67 |
美國:美軍 | 840(現役)+151(後備) |
烏克蘭:烏克蘭陸軍[23][20][21][22] | 20套以上(猜測) |
美軍內部有時會戲稱M270火箭炮為「指揮官的私人獵槍」。也有士兵稱之為「吉普賽貨車」,因為火箭炮缺少儲物空間,導致士兵常常將雜物放在其頂部。而英軍則取了一個外號為「平方公里清除系統」,因為它發射的火箭能夠完全轟擊1平方公里的範圍。而新種M30的射程能達70公里遠,所以士兵戲稱之為「射程70公里的狙擊槍」 [25] 於海灣戰爭期間,伊拉克士兵稱細小的M77彈藥為「鋼雨」。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