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6潘興坦克M26 Pershing),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韓戰時期的重型坦克中型坦克[註 1][1],它延續了M3李M4雪曼用美國名將命名的傳統,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名將約翰·潘興為名[註 2]。潘興是T20系列戰車的最終發展型,本計劃取代M4雪曼,卻為漫長的開發和部署所累,僅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極為有限的戰鬥。由於其均衡的火力、裝甲和機動性,歷史學家理查德·皮爾斯·亨尼克特英語R. P. Hunnicutt將其列為二戰第二優秀的坦克,僅次於豹式戰車[1]。從M26潘興發展出了包括M46M47M48M60在內的巴頓系列坦克,共同構成美國陸軍裝甲兵中堅力量長達50年。

Quick Facts M26潘興戰車, 類型 ...
M26潘興戰車
Thumb
1950年9月,在韓國戰場的潘興戰車,可以看出,越野能力不輸M24霞飛戰車
類型重型戰車中型戰車
原產地 美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44 - 1953
使用方 美國
 義大利
 法國
 比利時
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韓戰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1943 - 1944
生產商底特律兵工廠英語Detroit Arsenal (Warren, Michigan)
單位成本83,273美金
生產日期1944 - 1945
製造數量2212
基本規格
重量46短噸(41.7公噸)
長度6.337公尺
槍管長度8.649公尺
寬度3.51公尺
高度2.78公尺
操作人數5
(駕駛、副駕駛、砲手、裝填手、車長)

口徑90公厘
射擊仰角-10° ~ + 20°
瞄具M71C直射瞄準鏡

裝甲50 - 114公厘
主武器M3 90公厘戰車炮
備彈70發
副武器2挺.30機槍(同軸、裝彈手)
備彈5,000發
1挺.50車長防空機槍
備彈550發
發動機福特GAF6002B
V型液冷4行程8汽缸汽油引擎
500匹馬力/每分鐘2,600轉
功率/重量11.9匹馬力/噸
懸掛扭力桿
底盤高度44公分
作戰範圍161公里
速度公路時速48公里
越野時速8.45公里
Close

參戰歷史

二戰

Thumb
虎式擊毀的T26E3「火球」,88毫米穿甲彈擊穿了炮盾。

1945年1月,首批20輛T26E3潘興運抵安特衛普,第3裝甲師和第9裝甲師各領取了10輛,車組在一個月內經過層層篩選和嚴格訓練[1]。2月25日起,第3裝甲師和第9裝甲師的潘興投入戰鬥,在與虎式坦克豹式戰車等坦克的交戰中各有勝負。潘興的首個損失發生在2月26日,第3裝甲師第33裝甲團F連一輛名為「火球(Fireball)」的T26E3重型坦克在把守埃爾斯多夫附近的路口時遭到一輛虎式重型坦克於100碼外的近距離伏擊。虎式共開火三次,第一炮擊穿了潘興的炮盾,造成炮手和裝填手陣亡;第二發擊中炮管,炮膛中的炮彈因震動而走火,導致炮管損壞;第三發掠過炮塔右側,打飛了指揮塔艙蓋。虎式偷襲得手後試圖倒車撤離,卻卡在廢墟中而被拋棄。「火球」經修復後於3月7日重返戰線[1]

3月6日,第3裝甲師進入科隆,當第32裝甲團接近科隆大教堂時,一輛埋伏的豹式戰車擊毀了F連的一輛M4A1謝爾曼,三名車組陣亡。E連的T26E3潘興參與了追擊,在110米的距離上,潘興率先開炮,命中豹式炮塔和側面共三發,引爆彈藥,全車焚毀[2]。同日,D連和G連的兩輛潘興分別擊毀了一輛虎式坦克和一輛四號坦克[1]。但第33裝甲團H連的一輛潘興在科隆附近的小城尼赫爾被一輛犀牛式驅逐戰車擊穿首下而燒毀,乘員安全逃生[3]

Thumb
E連的T26E3(車長Robert Early)正準備向對街守衛科隆的豹式戰車開火。

第9裝甲師的T26E3潘興在強渡萊茵河戰利品行動中表現突出,並為奪取魯登道夫大橋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阻止了德軍工兵炸毀大橋[4],僅有一輛第9裝甲師的M26在渡過魯爾河時被兩發150毫米SFH 18榴彈砲擊傷行走機構而癱瘓[3]

除了這20輛潘興之外,在整場戰爭中還有一輛屬於第3裝甲師的T26E4-1超級潘興加裝了從豹式戰車的首上切割下來的80毫米鋼板作為附加裝甲,有傳言第3裝甲師的T26E4-1超級潘興擊毀了一輛虎王,年僅十八歲的射手John "Jack" Irwin口述:當超級潘興轉過拐角時,虎王坦克先開炮,但打高了。之後潘興開火,第一炮並沒有擊穿虎王坦克的正面裝甲,之後虎王坦克衝向潘興。虎王坦克爬過一個上坡,車體翻覆,被超級潘興第二炮命中車底擊毀。但是無法列入實質戰果,然而這是美軍虛報的戰鬥,並且提出當時配備虎二式戰車的德軍部隊中,離德紹最近的武裝親衛隊第502重戰車營(schwere SS Panzer-Abteilung 502)在柏林南郊菲爾斯騰瓦爾德(Fürstenwalde),距德紹160公里之遙。美軍攻克德紹後持續佔領,有很多時間可蒐證。但這樣極具宣傳價值的事件至今可資佐證的殘骸、照片、車輛編號全不存在,只有該車當年僅十八歲的射手John "Jack" Irwin士兵口述。

太平洋戰場方面,1945年3月31日,美方報告有12輛潘興(此時已定型為M26重型坦克)裝船運往太平洋,準備參加沖繩島戰役。但由於各種延誤,當這批潘興坦克抵達那霸時已是7月21日[1],沖繩戰事早已結束,潘興沒能趕上對日作戰。由於出現過晚,日方情報機構對M26重型坦克的存在一無所知。硫磺島戰役沖繩島戰役期間,日軍時有報告遭遇正面裝甲厚200~240毫米的「M1重型坦克(日本情報機構對M6重型坦克的稱呼)[5]」,可能是對M4A3中型坦克的誤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總共生產了1,436輛,其中310輛部署至戰場[1]

朝鮮戰爭

二戰結束後,美軍裝甲部隊進行重編,M26戰車在美軍全數繼續服役並改良成M26A1,主要改良點在更換具有炮膛排煙器以及炮口制退器的M3A1戰車炮以及強化縱向炮身穩定的M67A1炮架;到1950年的朝戰時位於日本的美軍24步兵師緊急派遣至朝鮮半島迎戰朝鮮人民軍,不過步兵師下轄戰車營配備的M24輕戰車很快證實75公厘短管戰車炮威力無力對抗T-34/85,因此美軍急忙從東京的軍械儲存場尋獲3輛狀況不佳的M26加以整修,並在1950年7月中旬運至晉州;不過這3輛M26在整修時引擎冷卻風扇皮帶沒有備料,因此是拿其他替代品湊合。這3輛戰車組成中戰車排並由山謬·富勒少尉指揮,不過很快的這些戰車就因引擎過熱,導致替代用冷卻風扇皮帶受高熱延展,連帶使得冷卻風扇無法正常轉動,很快的這幾輛戰車就因引擎過熱燒毀而通通放棄。[6]

M26真正有所發揮的時間要等到1950年7月下旬大量M26運抵韓國後才開始,到1950年底運至韓國戰場的M26共有309輛[7],運抵韓國的M26以一個69輛的混編戰車營編制分配給6個美軍步兵師以及1個美軍海軍陸戰隊步兵師。另外每個步兵團還會分到一個連22輛戰車作為支援,美軍之所以不派出裝甲師,違反大戰經驗將戰車分割至個步兵單位的理由是韓國地形破碎鋪裝公路數量少,不適合戰車大規模展開發動攻勢,因此裝甲部隊退化回一戰步兵支援地位。

該戰車在朝鮮面對朝鮮人民軍的T-34/85戰車有壓倒性優勢,因此戰車組員將T-34蔑稱為沙丁魚罐頭。美國1954年的調查表明韓戰期間有119場戰車對戰,其中104場是陸軍戰車部隊參加,另外15場參戰的是戰車是隸屬於陸戰隊。其中M4A3E8參戰的59場(50%),M26是38場(32%),M46是12場(10%),M24是10場(8%)。其中只有24場有三輛以上的T-34或Su-76M出現,在這些戰鬥中美方有34輛戰車被擊毀,當中只有15輛是完全損失,其他都能被修復使用。而確認被戰車擊毀的T-34/85有97輛,同時另外有18個未確認戰果。確認被戰車擊毀的T-34/85當中有39%由M26擊殺,12%歸功於M46,剩下的大部分由M4擊毀。美方統計T-34的人員損失發現有75%在坦克被擊毀後陣亡,而美方的戰車組員在戰車被擊毀時的死亡率則是18%[8]。美國陸軍測試雙方坦克之後,認為這是因為 T-34設計上的缺陷[9][10][11][12][13]

在1950年11月朝鮮戰爭步入反攻階段後,戰車之間的對戰就急遽減少,雖然中國人民志願軍有接收蘇援的T-34/85與IS-2重戰車,但是很少接戰機會;此時M-26先天動力不足的毛病在地型起伏大的韓國丘陵區便十分麻煩,因此1951年後M-26在戰場上的角色便被緊急配發上戰場的M46戰車與M4A3所取代,任務僅剩第二線支援與M-46的轉換訓練用,唯一留在第一線的只有第6中戰車營下轄突擊炮排使用的衍生型M-45自走炮,不過也在1951年1月後調。

韓戰結束後,所有M-26戰車運往日本報廢,但是據解體商回憶這些戰車仍在可用狀態,甚至還有未卸下的燃料與彈藥[14]

衍生型

Thumb
M26A1
Thumb
裝有73倍徑T15E1主炮的T26E4試作車
  • M26(T26E3) - 主要生產型,裝有M3主炮上及雙室制退器。
  • M26A1 - 裝有M3A1主炮、單室制退器及炮膛排煙器。
  • T26E4 - 共製造25輛。第一輛又稱T26E1-1、T26E4-1或M26A1E2。使用73倍徑長砲管T15E1主炮,採用整裝式砲彈。其他改用T15E2主炮,採用分離式砲彈。
  • M26E2 - 裝有M3A1主炮、新引擎及變速器、戰後重新定名為M46巴頓坦克
  • T26E2 - 試驗版本,裝有105毫米榴彈砲(備彈74發),用於近戰支援,又名為「M45重型坦克」。
  • T26E5 - 加厚裝甲試驗版本,最厚位置達279毫米,同時使用以裝用延伸板加寬的履帶。
  • M26A2 - 只有藍圖設計,以T26E3裝上150毫米裝甲、配雙室制退器的105毫米主炮及與M48巴頓初期型相同的750匹馬力汽油引擎。
  • T92/T93 - 使用加長T26E3車體的自走榴彈砲,T92使用M1 240毫米榴彈炮,T93使用8吋 M1榴彈炮,預計投入對日本本島的侵攻,由於日本投降而取消量產。
  • T32重型坦克 - 一款美軍於二戰結束不久後製造的重型坦克。在1945-1946年期間一共製造了2或4輛原型車。其是以M26潘興坦克爲基礎製造的。
  • T26E4 Super Pershing 超級潘興 - 一輛送往歐陸戰場配屬於美國陸軍第三裝甲師進行實戰測試的試驗車型。經由野戰改裝增加裝甲,包括四塊厚38mm的鍋爐鋼(正面兩塊成V字布置,首上為60°法線角布置,和潘興自身首上的45°不同,在裝甲之間形成空間,能有效防禦高爆彈和破甲彈)、一塊由豹式戰車取下的厚88mm的裝甲板裝在砲盾上(另外兩塊鍋爐鋼被焊接在這塊裝甲板的兩側)、以及砲塔後方加上鋼製配重塊。這輛戰車經過改裝後重量提升了7噸,達到了50噸,懸掛系統比起普通的潘興降低了50mm。由於其使用的福特GAF發動機只能提供500匹馬力的動力,這顆引擎對於35噸的M4雪曼很完美,用在42噸的潘興上仍堪用,但在50噸的T26E4上就有點出力不足,不過美軍倒是對此十分滿意。無論如何,他們總算得到了一輛既有厚重正面裝甲、又有強力火砲的超級戰車,第三裝甲師的人們暱稱它為「超級潘興」。

相關條目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