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主教座堂(德語:Kölner Dom,de、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也稱科隆大教堂,位於德國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它是科隆市的標誌建築物。157米高的鐘樓使得它成為德國第二(僅次於烏爾姆市的烏爾姆主教座堂)、世界第三高的教堂,另外也是世界上第三大的哥特式教堂(前兩位是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和米蘭主教座堂),曾是世界最高教堂、以及1880年至1888年間的世界最高建築。[3]
科隆主教座堂 | |
---|---|
Cologne Cathedral | |
| |
50°56′29″N 6°57′29″E | |
位置 | 科隆 |
國家/地區 | 德國 |
所屬宗派 | 天主教會 |
官方網站 | koelner-dom.de |
歷史 | |
奉獻 | 聖彼得 |
建築 | |
教會地位 | 主教座堂 |
功能狀態 | 使用中 |
建築風格 | 哥德式建築 |
建築年份 | 1248–1560年 1842–1880年 1950年–至今(修復) |
詳細規格 | |
長度 | 144.5公尺(474英尺)[1] |
寬度 | 86.25米(283.0英尺)[1] |
尖塔數 | 2 |
尖塔高 | 157米(515英尺)[1] |
鍾 | 11 |
行政 | |
總教區 | 科隆總主教 |
教省 | 科隆 |
聖職人員 | |
Vicar(s) | Jörg Stockem |
教區長 | Guido Assmann[2] |
副教區長 | Robert Kleine |
平信徒 | |
音樂總監 | Eberhard Metternich |
管風琴家 | Prof. Dr. Winfried Bönig |
Organ scholar | Ulrich Brüggemann |
官方名稱 | Cologne Cathedral(英文) Cathédrale de Cologne(法文) |
標準 | 文化:(i)(ii)(iv) |
參考編碼 | 292 |
登錄年份 | 1996年(第20屆會議) |
列為瀕危 | 2004–2006 |
緩衝區 | 258公頃(640英畝) |
座標 | 50°56′28″N 6°57′26″E |
科隆主教座堂的建造始於1248年,它以法國蘭斯主教堂和亞眠主教座堂為範本,是德國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國哥特盛期樣式建造的教堂。然而工程時斷時續,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時超過600年,直到今日仍然修繕工程不斷。藝術史專家認為,該教堂完美地結合了所有中世紀哥特式建築和裝飾元素,因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96年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4][5],目前仍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平均每天吸引20,000位遊客到訪參觀[6] ,目前科隆主教座堂隸屬於天主教科隆總教區,是科隆總主教的主教座堂。[7]
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教堂原址在羅馬帝國占領時期是普通民居。從公元4世紀末或5世紀初起,在這個位置上開始建起了小規模的教堂。之後教堂不斷擴建和改建,直到873年9月27日老教堂正式落成——今日科隆主教座堂的前身。這座教堂在1248年4月30日的一場火災中幾乎毀壞殆盡。
1164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將原存放於米蘭主教教堂的「三王聖龕」(存放東方三博士的遺骨)贈給科隆大主教Rainald von Dassel。由此,各地來科隆朝聖的信徒驟增,原先的老教堂難以承受。1225年開始,建造新教堂的計劃提上日程。
1248年8月15日,新教堂在科隆大主教Konrad von Hochstaden的主持下開土動工。建築為哥特式,由建築師Gerhard von Rile以法國亞眠的主教座堂為藍本設計。之後建造工程時斷時續,1560年因為資金原因完全停工。於是,未完工的主教座堂統治了科隆的城市輪廓線300多年。
直到19世紀初,隨着德意志民族意識的覺醒,作為德國統一象徵的科隆主教座堂獲得了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另外,當時盛行德國的浪漫主義風氣使得人們對中世紀重新感興趣,教堂的最終完工也再次獲得機遇。1842年9月2日,教堂在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的支持下重新開工。1880年,教堂在開工600多年之後終於按照最初的設計完工。157米高的雙塔使得它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德國皇帝威廉一世於1880年10月15日在科隆主持了盛大的落成慶典,然而慶典儀式由於具有新教背景的德國王室和天主教會之間的矛盾衝突而蒙上了不快的陰影。
科隆主教座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相當程度的損壞,被炮彈擊中共約70次。尤其是北塔塔基,在戰後的幾十年裡都依靠臨時的磚結構加固才逃脫倒塌的命運。1948年在尚未完全修復的教堂里舉行了慶祝開工700周年的儀式。1956年重新對信徒開放。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科隆主教座堂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原因是科隆市規劃在教堂四周建設高層樓房,這將影響科隆主教座堂周圍的空間環境,對教堂的整體風貌造成破壞。[8] 2006年,科隆主教座堂脫離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教堂內部
有104個座位,具中世紀晚期風格的唱詩台是德國最大的,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各有一個預留給教皇和皇帝的座位。祭壇里鍍金的三王聖龕裝飾精美,由於內部存放了被認為是屬於東方三博士的遺骨,這個祭壇因而被認為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壇。教堂內的彩繪玻璃也遠近聞名。
教堂頂上一共安置了12口鐘。最早的是3.4噸重的三王鐘(Dreikönigenglocke),鑄造於1418年,安裝於1437年(後來三次重新鑄造,最近一次於1880年)。之後是重達10噸的"Pretiosa"(當時西方最大的鐘)和4.3噸重的"Speciosa",分別於1448年和1449年安裝。而教堂內目前最大的鐘是聖彼得鍾,重達24噸,直徑3.22米,安裝於1924年。
-
教堂平面圖
-
三王聖龕
-
Stefan Lochner的東方三博士朝拜聖嬰圖
-
教堂頂部,彼得鐘
規模
科隆大教堂的地基是羅馬式十字架型。
外部總長 | 144,58 m |
外部總寬 | 86,25 m |
耳堂立面寬度 | 39,95 m |
中殿寬度 | 45,19 m |
西部立面寬度 | 61,54 m |
北塔高度 | 157,38 m |
南塔高度 | 157,31 m |
到塔尖的台階數 | 533 (97,25 m = 152,5 m über NN) |
能響的鐘數 | 11 |
最大的鐘 | Ø 3,22 m, 24.000 kg |
耳堂立面高度 | 69,95 m |
屋脊小塔高度 | 109,00 m |
屋脊高度 | 61,10 m |
中殿內部高度 | 43,35 m |
側廊內部高度 | 19,80 m |
估計建築面積 | 7914 m² |
估計窗戶面積 | 10.000 m² |
估計屋頂面積 | 12.000 m² |
不包括扶壁的封閉空間 | 407.000 m³ |
混響時間 | 13 秒[9] |
西部立面面積 | 7000 m² |
估計總重 | 300.000 t |
休息區面積 | ca. 1200 |
站立區面積 | ca. 2800 |
年維護費用 | ca. 7.000.000 €[10] |
雨漏數量 | 108 |
畫廊
-
塔尖外觀
-
塔頂內部
-
教堂雙塔
-
窗畫
-
2005年世界青年日期間,教堂共接待差不多100萬訪客。
-
一主要入口上的浮雕
-
教堂正門
-
夜色
-
從萊茵河對岸的Deutz眺望主教座堂
-
1900年左右的教堂舊景.
-
塔樓的樓梯井
-
從雙塔眺望萊茵河
-
從雙塔眺望科隆市區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