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 Zeppelin》(參考譯名:齊柏林飛艇)是英國搖滾樂隊齊柏林飛艇的首張專輯,於1969年1月12日由大西洋唱片在美國發行。該專輯確立了他們融合布魯斯和搖滾的風格,為樂隊吸引了一大批忠實歌迷。儘管這張專輯最開始收到負面的專業評價,但它在商業上非常成功,而如今樂評也已轉為積極的肯定。2003年,它在《滾石》雜誌的「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榜單上排名第29位(在2012年版的榜單上名次未改變)。2004年,該專輯進入了格萊美名人堂[1]。
Led Zeppelin | ||||
---|---|---|---|---|
齊柏林飛艇的錄音室專輯 | ||||
發行日期 | 1969年1月12日 | |||
錄製時間 | 1968年9月至10月於倫敦奧林匹克錄音室 | |||
類型 | 硬式搖滾、布魯斯搖滾、重金屬 | |||
時長 | 44:26 | |||
唱片公司 | 大西洋唱片 | |||
製作人 | 吉米·佩奇 | |||
齊柏林飛艇專輯年表 | ||||
| ||||
收錄於《Led Zeppelin》的單曲 | ||||
|
背景
1968年8月,英格蘭搖滾樂隊雛鳥樂隊解散了,吉他手吉米·佩奇是僅剩的一個成員,留給他的是樂隊名字所有權和在斯堪的納維亞的一系列演唱會的合約[2]。佩奇招募了貝斯手約翰·保羅·瓊斯、歌手羅伯特·普蘭特和鼓手約翰·博納姆,以新雛鳥樂隊(The New Yardbirds)之名在1968年9月完成了斯堪的納維亞巡演,曲目包括雛鳥樂隊的老歌和新創作的歌[3]。1968年10月,在他們回到英格蘭後,佩奇把樂隊名字改為齊柏林飛艇,接着他們到倫敦的奧林匹克錄音室開始了首張專輯的錄製[4]。
錄製
在1990年的一次採訪中,佩奇說這張專輯的錄音和混音只在錄音室花了36小時(分布在幾周中),他是因錄音室賬單上的花銷得知這個時長的[5][6]。造成錄製時間那麼短的主要原因是樂隊在1968年9月的斯堪的納維亞巡演期間已對這些歌曲作了充分的排練[7]。佩奇解釋道:「[樂隊]在斯堪的納維亞巡演的時候已經開始着手編曲,我知道我想要的是哪種聲音。專輯非常快就成型了。[注 1][8]」
當時齊柏林飛艇還未與大西洋唱片簽約,樂隊的經理人彼得·格蘭特和佩奇自己支付了全部錄音費用[9]。佩奇在採訪中透露這樣的自我投資保證了藝術上的自由:「我非常想要藝術上的控制權,因為我很清楚我要和這些夥計們做什麼。事實上,我在去大西洋唱片前負擔了經費,完成了第一張專輯的錄製……這不是你受唱片公司青睞後去錄唱片的典型情況——我們是手握錄音來到大西洋唱片的……他們非常肯定我們的成果——我是說他們簽下了我們,不是麼?[注 2][10]」
據說樂隊為錄製這些歌曲只花費了1782英鎊[9][11]。研究齊柏林的專家戴夫·李維斯(Dave Lewis)指出:「除了披頭士樂隊在阿比路完成首張專輯錄製的那12個小時,很少有錄音室時間被如此高效地利用。齊柏林飛艇首張專輯的銷售收入超過了三百五十萬英鎊,幾乎是投資的兩千倍![9]」
佩奇在錄音中使用的迷幻塗裝的Fender Telecaster型吉他,是兒時好友傑夫·貝克送的禮物,為感謝佩奇在1965年向雛鳥樂隊推薦他替代埃里克·克萊普頓成為主音吉他手[12]。佩奇在後來的專輯中用了其他不同的吉他(最著名的一把是Gibson Les Paul型)。他還在專輯的原聲歌曲中使用了一把Gibson J-200,是向大吉姆·蘇利文借的[12]。在歌曲《Your Time Is Gonna Come》中,他彈奏了一把走調的芬達十弦夏威夷吉他[12]。
《Led Zeppelin》由吉米·佩奇擔任製作人,工程師為之前與披頭士樂隊、滾石樂隊和誰人樂隊合作過的格倫·約翰斯。佩奇說:「第一張專輯是一張現場專輯,真的是,而且是有意做成那個效果的。它上面有原帶配音,但原始錄音是現場的[13]」。該專輯是最早只發行立體聲版的專輯之一;在當時,發行單聲道和立體聲兩個版本是慣常的做法[9]。
平面設計
佩奇選擇了一張興登堡號飛船在空中燃燒的黑白照片作為《Led Zeppelin》的專輯封面,意指樂隊名字的由來[9]。封底是樂隊的一張照片,由前雛鳥樂隊成員克里斯·德雷加拍攝[9]。唱片套的整體設計由喬治·哈迪負責,他也設計了樂隊後來的幾張專輯[9]。2001年,樂評人格雷格·科特在《滾石》雜誌上寫道:「《Led Zeppelin》的封面……是興登堡號燃燒着下墜,充滿了陽具崇拜式的榮耀。這圖像很好地概括了裡面的音樂:性、災禍和爆炸。[14]」
創作
歌曲《Good Times Bad Times》、《Dazed and Confused》和《Communication Breakdown》展現了1960年代後期少見的「重型」聲音。佩奇也在歌曲《Black Mountain Side》中彈奏了民謠吉他,以及在歌曲《Babe I'm Gonna Leave You》中結合了原聲和電吉他。佩奇的《Black Mountain Side》引發了一些爭議,因為這首歌與伯特·延什的傳統民謠《Down by Blackwaterside》十分相似。
齊柏林的許多早期歌曲是基於布魯斯標準曲改編的,這張專輯上有三首歌是由他人創作的:威利·迪克森的《You Shook Me》和《I Can't Quit You Baby》,以及《Babe I'm Gonna Leave You》[9]。關於其中的最後一首歌,佩奇在瓊·貝茲的唱片上聽到時錯誤地認為它是一首傳統民謠,但其實是安妮·布萊登在五十年代的作品,這一點在後來的發行中得到改正。在《You Shook Me》中,普蘭特用歌聲模仿佩奇的吉他效果,是布魯斯對唱(call and response)技巧的金屬版[15]。
普蘭特在專輯上被列為「偶爾彈奏貝斯」。在2005年《滾石》雜誌的一次採訪中,普蘭特對此表示:
“ | 真的,我偶爾是個貝斯手。《Zeppelin I》上就是這麼說的,在我名字旁邊:人聲、口琴和偶爾彈奏貝斯。非常偶爾——就一次,我想是自1968年起。天知道專輯封面怎麼寫成那樣的,太搞笑了。我想瓊西(約翰·保羅·瓊斯)肯定不喜歡(笑)。但我猜每次他搞砸了就可以說那是我彈的[注 3][16]。 | ” |
反響和影響
這張專輯當時在部分音樂報刊上以「Led Zeppelin—the only way to fly」為標語做宣傳[9]。它一開始獲得糟糕的評價,《滾石》雜誌的樂評認為齊柏林飛艇不如它的雙胞胎樂隊傑夫·貝克樂隊好,無法填補Cream乐队解散後留下的位置[27][28]。這篇樂評還稱普蘭特「和羅德·斯圖爾特一樣浮華嬌飾,但完全沒有後者令人興奮」[注 4][29]。約翰·保羅·瓊斯日後回憶道:
“ | 我們當時的媒體很低劣。似乎沒有人想要出於任何原因了解我們。我們到了美國,讀了《滾石》對我們第一張專輯的評論,把我們當作又一支炒作的英國樂隊。我們無法相信。我們之前天真地以為自己做了一張好專輯,幹得還不錯,接着就是這篇惡毒的評論出來了。我們不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對他們做了什麼。自那以後我們對待媒體非常小心,最後變成了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情況。我們避開他們,他們也避開我們。我們有「優秀現場樂隊」的名聲只是因為我們開了很多演唱會[注 5][28]。 | ” |
多年後搖滾記者卡梅倫·克羅指出:「那是一個屬於『超級樂團』的時代,屬於那些被熱炒但難負盛名的樂隊,而齊柏林飛艇在最初得力爭上游來證明他們的實力[注 6][30]」。
然而,媒體對該專輯的評價也並非完全負面。英國報紙《Melody Maker》上刊登了一篇滿是讚譽的樂評,標題為《Jimmy Page triumphs — Led Zeppelin is a gas!》。文章寫道:「儘管他們的確彈奏明顯的布魯斯反覆樂節,但不完全依賴它們,他們沒有大多數所謂的英國布魯斯樂隊的虛弱感[注 7][6]」。
該專輯在商業上非常成功,為了樂隊的第一次北美巡演,它先於1969年1月12日在美國發行。在此之前,大西洋唱片已向關鍵的電台和樂評人發放了幾百張唱片。對專輯內容以及樂隊開場演唱會的良好反應產生了五萬份預訂單[9]。在發行後的兩個月內,該專輯進入了《公告牌》榜單的前十位[31]。它在《公告牌》榜單上停留了73周,並在英國榜單上停留了79周。到1975年,它已賺得七百萬美元。2014年的再版專輯重回《公告牌》榜單前十位,最高達到第七位[32]。
如今,該專輯的成功和影響力被廣泛承認,連當時持懷疑態度的媒體也轉變了立場。2003年,VH1把《Led Zeppelin》列為「史上最偉大的專輯」第44位,《滾石》雜誌在「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榜上將其列為第29位。它被公認為在硬搖滾和重金屬的發展史上占有標誌性的地位[33]。
授予者 | 國家 | 榮譽 | 年份 | 排名 |
---|---|---|---|---|
《泰晤士報》 | 英國 | 史上最佳100張專輯(The 100 Best Albums of All Time)[34] | 1993 | 41 |
《滾石》雜誌 | 美國 | 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35] | 2003 | 29 |
葛萊美獎 | 美國 | 格萊美名人堂[36] | 2004 | * |
《Q》雜誌 | 英國 | 改變了世界的音樂(The Music That Changed the World)[37] | 2004 | 7 |
羅伯特·迪莫里(Robert Dimery) | 美國 | 《死前必聽的1001張專輯》[38] | 2006 | * |
《經典搖滾》雜誌 | 英國 | 史上最偉大的100張英國搖滾專輯(100 Greatest British Rock Album Ever)[39] | 2006 | 81 |
《Uncut》雜誌 | 英國 | 100張最偉大的處女作專輯(100 Greatest Debut Albums)[40] | 2006 | 7 |
搖滾名人堂 | 美國 | 決定性的200張(The Definitive 200)[41] | 2007 | 165 |
《Q》雜誌 | 英國 | 改變了音樂的21張專輯(21 Albums That Changed Music)[42] | 2007 | 6 |
《滾石》雜誌 | 美國 | 史上最偉大的500張專輯[43] | 2012 | 29 |
*表示榜單無排名
榜單成績與認證
|
銷售認證
註:星號表示僅計算重製版專輯。 |
曲目列表
第二面 | |||
---|---|---|---|
曲序 | 曲目 | 詞曲 | 時長 |
5. | Your Time Is Gonna Come | 瓊斯、佩奇 | 4:34 |
6. | Black Mountain Side | 佩奇 | 2:12 |
7. | Communication Breakdown | 博納姆、瓊斯、佩奇 | 2:30 |
8. | I Can't Quit You Baby | 迪克森 | 4:42 |
9. | How Many More Times | 博納姆、瓊斯、佩奇 | 8:27 |
Deluxe Edition (1969年法國巴黎奧林匹亞音樂廳實況錄音) | |||
---|---|---|---|
曲序 | 曲目 | 詞曲 | 時長 |
1. | Good Times Bad Times / Communication Breakdown | 約翰·博納姆、約翰·保羅·瓊斯、吉米·佩奇 | 3:52 |
2. | I Can't Quit You Baby | 威利·迪克森 | 6:41 |
3. | Heartbreaker | 約翰·博納姆、約翰·保羅·瓊斯、吉米·佩奇、羅伯特·普蘭特 | 3:50 |
4. | Dazed and Confused | 吉米·佩奇(受傑克·霍爾姆斯啟發) | 15:01 |
5. | White Summer / Black Mountain Side | 吉米·佩奇 | 9:19 |
6. | You Shook Me | 威利·迪克森、J·B·勒諾阿 | 11:56 |
7. | Moby Dick | 約翰·博納姆、約翰·保羅·瓊斯、吉米·佩奇 | 9:51 |
8. | How Many More Times | 約翰·博納姆、約翰·保羅·瓊斯、吉米·佩奇 | 10:43 |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