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A-18E/F「超級大黃蜂」(英語:Boeing F/A-18E/F Super Hornet)是美國波音公司以F/A-18C/D大黃蜂為基礎,經大幅改動而來的一種艦載多用途戰機,長寬方面相比F/A-18C/D放大了約10%,進氣道的形狀也由圓弧狀改為矩形,以求降低雷達截面積。
F/A-18E/F「超級大黃蜂」 F/A-18E/F Super Hornet | |
---|---|
概觀 | |
類型 | 艦載多用途戰機 |
乘員 | F/A-18E:1人 F/A-18F:2人 |
首飛 | 1995年11月29日 |
服役 | 1999年[1] |
生產 | 麥克唐納-道格拉斯 波音國防太空安全 |
產量 | 608架(截至2020年4月)[2] |
單位造價 | 約5,100萬美元(2019年)[3] |
現況 | 現役 |
主要用戶 | 美國海軍 澳洲皇家空軍 |
衍生自 | YF-17原型戰鬥機 F/A-18大黃蜂式戰鬥攻擊機 |
衍生機型 | EA-18G咆哮者電子作戰機 |
技術數據 | |
長度 | 60呎1.25吋(18.31公尺) |
翼展 | 展開:44呎8.5吋(13.62公尺) 收折:30呎7吋(9.32公尺) |
高度 | 16呎(4.88公尺) |
翼面積 | 500 平方呎(46.5平方公尺) |
空重 | 32,081磅(14,552公斤) |
正常起飛重量 | 47,000磅(21,320公斤) |
最大起飛重量 | 66,000磅(29,937公斤) |
發動機 | 2具奇異F414-GE-400渦扇發動機 |
推力 | 推力:(57.8 kN)×2 後燃推力:(97.9 kN)×2 |
性能數據 | |
最大速度 | 1.6馬赫 (1,190哩/時;1,915公里/時) 高度40,000呎時(12,190公尺) |
爬升率 | 44,882呎/分(228公尺/秒) |
最大升限 | 52,300呎(15,940公尺) |
最大航程 | 2,070哩(1,800海浬,3,330公里) |
作戰半徑 | 511哩(444海浬,822公里) 執行攔截任務 |
翼負荷 | 94磅/平方呎(459公斤/平方公尺) |
推重比 | 0.93 |
最大過載 | 7.5G |
武器裝備 | |
機炮 | 1門M61A2 20毫米火神砲 |
飛彈 | 對空: AIM-7麻雀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9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 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AIM-174B標準六型遠程空對空飛彈 對地: AGM-65小牛飛彈 B-61戰術核子彈 AGM-158聯合空對地距外飛彈 AGM-154聯合戰區外武器 AGM-84H/K SLAM-ER 對艦: AGM-84魚叉反艦飛彈 AGM-158C遠程反艦導彈 反雷達: AGM-88哈姆反輻射飛彈 |
炸彈 | GBU-10、GBU-12、GBU-16 GBU-24、CBU-59、Mk 80系列炸彈 |
其他 | AN/ALE-47反制灑佈器 |
因具有多用途戰機的應用,本機得以作為已取消的A-12艦載攻擊機之替代方案。超級大黃蜂最初在1995年試飛,並在1997年9月波音和麥道公司正式合併前的一個月開始量產。自1999年起超級大黃蜂陸續進入美國海軍服役,以取代老邁的F-14「雄貓式」艦載戰鬥機和A-6「入侵者」式攻擊機;因此超級大黃蜂繼承了兩種攻擊模式,從21世紀初期至今擔綱著美國航空母艦上的主力艦載機。
單座的F/A-18E與雙座的F/A-18F是F/A-18C與D更大型、更先進的改良版本,其起源可以回溯至1980年代原本計畫作為出口用途的「大黃蜂2000」方案。剛開始時美國海軍只是考慮將其作為在取得真正的第四代重型艦載戰鬥機之前的一個過渡方案,但因為這種計劃中的重型艦載戰鬥機必須同時擔負遠程攻擊的任務,只設計作為單一用途的A-12因為不符需求而被取消,變成必然的結果。
由於蘇聯解體與冷戰的結束導致了美國的軍事費用削減與軍方組織改造,海軍第四代重型戰機的開發計劃遙遙無期,美國海軍轉而決定利用既有的機種為基礎進行改良以作為替代方案,也就是之後所見到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在1980年代剛開始開發時,該機種原本命名為「黃蜂II式」)。F/A-18E/F同時承接了F-14「雄貓」退役之後空缺的艦載重型戰鬥機任務,與A-6「闖入者」及A-7「海盜II式」兩款攻擊機退役之後的對地/對艦攻擊角色。在超級大黃蜂機鼻內有一個M61火神式機砲,翼下掛架可攜帶不同的空對空飛彈和空對地武器。可以加掛多達5個外部燃料箱,且此機型可以加掛外部空中加油系統成為空中加油機。
除了美國海軍之外,F/A-18F也曾在2007年時出口至澳大利亞,配屬於兩個皇家澳洲空軍的飛行中隊之下,以取代已經老化的F-111機隊。而在2013年,澳軍再獲准以商售方式,增購12架F/A-18E/F[4]。
黃蜂2000標榜只是放大版的F/A-18,油箱比F/A-18大以提升攜油量,增加航程及酬載量,較之F/A-18更為先進,並且機翼更大,同時使用了推力更強的發動機,但因依從F/A-18的設計而有低技術風險、研發成本低及研發時程短的好處,以便順利在國會通過。依照美軍的制式編號方式,同一種戰機的升級版可以從戰機制式編號尾部的英文字母一窺究竟,例如F-16C/D就是F-16A/B的升級版。
然而超級大黃蜂和原有的大黃蜂戰機實在差異太大,應該視為一種全新發展的戰機,原有的大黃蜂戰機是一種中型多功能戰鬥攻擊機,任務是同時肩負攔截和打擊任務,因此所配備的偵測系統著重於可靠度和多功能性,強大的搜索能力和大功率雷達並不是它的需求配備。F/A-18E/F卻是一種航程更長,並且具有F-14部份的艦隊外圍防空攔截的功能,並維持原有大黃蜂系列的多功能性,成為重型多功能攔截打擊戰鬥機。由於以標榜只是放大F/A-18能省卻研發成本及時間,麥道在研發F/A-18E/F時省卻了部份測試,導致在試飛時才發現有機翼驟跌問題[5],成因是較外部份翼面會在某些情況下突然失去升力[5],結果左右升力不一而造成不受控地側滾[5],當戰機想尾隨緊跟目標時這會是不可接受的大問題。正規解決方法是重新設計機翼、造樣機測試,但在即將投產時把設計推倒重來所花的時間及金錢是不可接受的。其後有一試飛員提出折衷解決方法,在摺翼位附近加些孔隙[5],但這會增加翼的氣動阻力,經NASA、美國海軍及波音的團隊研究、測試後[5],終能將機翼驟跌問題控制在可接受程度,而機翼因此而增加的額外阻力也在可接受程度[6],雖然會增加阻力,但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只好接受,因此F/A-18E/F的氣動阻力比預期大;一架只掛一個副油箱的F/A-18A引擎開盡也追不到掛上總重800磅炸彈、兩枚AIM-54 鳳凰導彈、兩枚AIM-9 響尾蛇導彈、兩個副油箱的F-14D,卻不用開盡引擎也可在同類情況下追上一架F/A-18E[6]。一架沒有外掛裝備的F/A-18E在1萬呎高開盡後燃也不能達到音速,但同樣情況下F-14D可達1.6倍音速[6]。
拜新的引擎推力增加所賜,F/A-18E/F的最大外載重量達到了8,050kg(17,747磅),而原有的F/A-18C/D系列即使是換裝了升級過的F404-GE-402,也只能達到6,550kg(14,440磅)。外掛硬點從9個變成了11個。雖增加了武器的酬載量,但由於超級大黃蜂的獨特氣動力外型(超大的翼前緣延伸版會產生渦流),測試中曾出現投射的武器彈道偏轉的情況,為了修正此一現象,工程師把翼下掛架全都向外偏轉了3度,F/A-18E/F目前已經出現了三個批次——block1、block2和block3;block1是最早出現的批次,配備了F/A-18C/D上APG-65雷達的升級版——APG-73。
在F-35戰機的經驗後,美國海軍決定,將不再與其他軍種共研戰機,而要針對本身的需求,自行研發新戰機。據《全球飛行》(FlightGlobal)與《大眾機械》(Popular Mechanics)網7日報導,大約在2030年代時,F/A-XX戰鬥機將取代F/A-18E/F「超級大黃蜂」(Super Hornet),成為航母艦載機。
而美國海軍要和空軍分道揚鑣,自行研發下一代空優戰機,是因為沒打算像空軍一樣,要在競爭激烈的空域執行穿透任務。美國海軍作戰部長辦公室空戰副主任奈本波葛(Angie Knappenberger)指出,海、空軍的優先要務不同,海軍不需要穿透型戰機。由於設計穿透性能的確會推升價格,既然海軍的任務不需要,那就未必要為這付費。她說,高度隱形的穿透型戰機大概由於沒有垂直尾翼,研發起來要貴些。
目前海軍每艘航母都有4 支戰機中隊,裝備了F/A-18E/F戰機。而近期目標是要以F-35C,來汰換半數較舊型的「超級大黃蜂」戰機。至於長期目標則是要以F/A-XX來取代剩下的「超級大黃蜂」,讓每支航空聯隊都有2中隊的F-35C,以及2中隊的F/A-XX戰機[7]。
而由於F/A-18E/F的訂單萎縮,波音於2023年2月宣佈最早於2025年停產此機種;若投得印度海軍合約,則延遲至2027年才停產[8]。
參考資料:U.S. Navy fact file,[49] Aerospaceweb[50]
基本信息
發動機:
性能
武器
航電
F/A-18F超級大黃蜂的電子作戰版本,在2008年開始生產。咆哮者將於2009年財政年度開始配置在美國海軍各航空母艦上,來取代EA-6B電子作戰飛機。
波音競標印度的中型多用途作戰飛機(MMRCA)方案的型號。
F-18XT先進超級大黃蜂的前身是波音公司推出的「International Super Hornet 國際超級大黃蜂」,首次公佈於2010年夏天的范保羅國際航展。
2011年1月,波音在印度航展上展出了F-18XT國際超級大黃蜂的全尺寸模型並以此型戰鬥機參加了印度空軍的中型多用途戰鬥機(MMRCA)招標,但最後敗於法製的飆風戰鬥機。
波音公司在2013年初宣布把F-18XT國際超級大黃蜂的一些特性整合入F/A-18E/F超級大黃蜂的未來升級中並改名為「先進超級大黃蜂」。
2021年6月4日,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與波音公司共同宣布,1架提升型F/A-18F超級大黃蜂艦載戰鬥機成功經由MQ-25刺鰩艦載無人加油機的原型機完成空中加油測試,此乃創下世界航空史的紀錄,首度採用無人機針對有人機,在空中實施加油作業。而美國海軍在使用F/A-18大黃蜂多年後,除改良型F/A-18E/F超級大黃蜂服役外,波音公司再次推出F-18XT先進超級大黃蜂,或稱之為F/A-18I「Silent Hornet 沉默蜂」,F/A-18I沉默蜂是以先進的研改技術研發,號稱性能不輸F-35閃電II戰鬥機,期能獲得國際買家青睞。
F/A-18I沉默蜂機身上使用匿蹤塗料與膠囊型彈艙設計,能夠減少雷達反射截面積,機背加裝2具總容量1590公斤的適型油箱,續航能力可達到攜帶3個外掛油箱時的航程,每具封閉式彈艙可攜帶4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或1枚2000磅的Mk 84通用炸彈,或2枚500磅聯合直接攻擊彈藥,此裝置將取代機腹與機翼下的外掛架,在裝備3個封閉式彈艙時(機腹下1個,兩側機翼下也各1個),將可攜帶多達12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連同翼尖部位還可再裝備2枚AIM-9X響尾蛇短程空對空飛彈,總共可攜帶多達14枚飛彈,火力相當可觀。
F/A-18I沉默蜂動力方面換裝F414推力強化型發動機(Enhanced Performance Engine),由於外形氣動性有所改善,在加速性和爬升性能較現役F/A-18E/F超級大黃蜂提高1至2.5倍,在4萬呎的高空飛行時,由巡航速度加速至超音速飛行的時間,僅需現有機型的30至50%,機背上配備球型飛彈暨雷射預警接收器,增加防禦能力,與F-35閃電II戰鬥機相同,機首下方配備多功能紅外線瞄準暨追蹤系統,並換裝新一代座艙與頭盔顯示器,使飛行員執行作戰任務時,更容易操控戰機,效率更高[53][5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