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外星人》(英語:E.T. the Extra-Terrestrial)是1982年美國科幻電影,由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並與凱瑟琳·肯尼迪一起擔任製片人,梅麗莎·馬西森編劇,亨利·托馬斯、迪·沃倫斯、羅伯特·麥克納夫頓(Robert MacNaughton)、德魯·巴里摩爾和彼德·考約特主演。講述了名叫埃利奧特的內向男孩與被困在地球的善良外星人成為朋友的故事。埃利奧特給外星人起名叫「E.T.」(英文「extraterrestrial」的簡稱,意為外星人),他與自己的哥哥和妹妹聯合起來幫助外星人找到回家的路,並且還要避免被母親及政府發現。

Quick Facts 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 基本資料 ...
E.T.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Thumb
電影海報[1]
基本資料
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監製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凱瑟琳·肯尼迪
編劇梅麗莎·馬西森英語Melissa_Mathison
主演迪·華勒斯
彼德·考約特
亨利·托馬斯
茱兒·芭莉摩
配樂約翰·威廉姆斯
攝影艾倫·達維奧英語Allen Daviau
剪輯卡羅爾·利特爾頓英語Carol Littleton
製片商安培林娛樂公司
片長114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82年6月11日 (1982-06-11)
發行商環球影業
預算1050萬美元
票房7.93億美元[2]
Close

本片的創作理念源於斯皮爾伯格在父母於1960年離婚後想像出來的朋友。1980年,他與馬西森會面並在已陷入僵局的科幻恐怖片項目《夜空》(Night Skies)基礎上發展出新的故事。影片於1981年9月到12月期間在加利福尼亞州進行攝製,拍攝成本為1050萬美元。與其他大部分電影不同,本片基本上是按時間順序拍攝的,這樣有利於小演員們給出更具可信度的演出。

影片於1982年6月11日經環球影業發行,是一部成功的大片票房收入超越《星球大戰》,成為當時的歷史電影票房總冠軍,這個紀錄接下來保持了十年之久才於1993年由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另一部電影《侏羅紀公園》打破。評論家稱讚這是一個永恆的友情故事,爛蕃茄的一項調查也將其評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片。電影於1985年再次上映,後又於2002年為紀念影片誕生20周年重新發行,其中有部分鏡頭有所改動,還增加了一些內容。

劇情

一群外星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樹林裡搜集植物樣本,不久後,美國政府派來的特工出現並四處搜尋,外星人連忙乘坐太空船撤離,但其中有一位外星人沒能趕上。鏡頭轉至城郊的一戶民宅,一個名叫埃利奧特(Elliot)的十歲男孩希望能和年長六年的哥哥邁克爾(Michael)以及他的朋友們一起玩。他到門口從送貨員手中取過比薩,回來時發現有什麼東西藏在家裡的工具棚里。埃利奧特發現那是一隻從未見過的生物,被發現時還試圖逃離。埃利奧特回到屋裡吃飯,告訴家人自己的發現,但沒有人相信他,於是他用花生醬糖果把外星人從工具棚引到臥室。上床睡覺前,埃利奧特意識到外星人在模仿自己的動作。第二天早上,埃利奧特裝病逃學,留在家裡和外星人一起玩,當天下午,邁克爾和五歲大的妹妹格蒂(Gertie)都見到外星人。三個孩子決定,絕對不能讓媽媽發現E.T,他們問起外星人從何而來,外星人用一種神奇的力量將多個球懸浮到空中來代表太陽系,之後又顯示出擁有將枯萎植物復活的能力。

Thumb
E.T.為與故鄉聯繫而臨時製作的通訊設備,上面的部件有話筒、撥號面板,一把錫紙內襯的雨傘,還有個裝滿各種電子元件的咖啡罐。

翌日,埃利奧特到學校念書,但他的思想卻與外星人保持着聯繫,例如外星人喝下幾罐啤酒時,學校的埃利奧特也醉得東倒西歪,還在生物課上把所有需要解剖青蛙都放生了。外星人觀看電影《蓬門今始為君開》時,鏡頭上出現了約翰·韋恩親吻瑪琳·奧哈拉的情節,埃利奧特也像韋恩那樣抓住班上一位女孩並吻了她。

格蒂觀看《芝麻街》時會跟着裡面的動畫人物說話,外星人也學着她說話,然後在埃利奧特的引導下給自己起名叫「E.T.」。E.T.看到漫畫書上有人物臨時製作了一個通訊設備聯繫外界求救,於是也決定親自試試。在埃利奧特的幫助下,他用玩具、雨傘、咖啡罐和一些電子元件製作了一台設備來「打電話回家」。邁克爾發現E.T.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所惡化,而埃利奧特開始自稱「我們」。

萬聖節來了,邁克爾和埃利奧特把E.T.打扮成幽靈,讓媽媽以為他是格蒂,假裝成三兄妹一起上街遊玩。埃利奧特騎自行車E.T.帶到樹林裡,並成功利用那台「通訊儀器」聯繫了自己的故鄉。次日清晨,埃利奧特在林地上甦醒,E.T.卻不知所蹤,於是他獨自回到憂心如焚的家人身邊。邁克爾前往樹林,在一條水溝旁找到奄奄一息的E.T.,然後帶着他去回到埃利奧特身邊,埃利奧特也像E.T.一樣病重,不知所措的邁克爾只好找來媽媽瑪麗(Mary)。瑪麗發現次子病重,身邊還躺了個怪物後嚇壞了,她急匆匆地想要帶孩子上醫院,這時身穿厚重防護服的政府特工闖了進來,科學家們在她家裡安裝了醫療設施並把埃利奧特和E.T.分別隔離起來。兩者間的聯繫消失了,E.T.看起來已經死去,之前他復活的一棵植物又乾枯了,而埃利奧特則迅速康復。科學家們逐漸離去,只剩傷心欲絕的埃利奧特還陪着一動不動的外星人,一會他突然發現那株乾枯的植物又開始復甦了。E.T.復活了,並透露自己的故鄉正派太空船來接他。埃利奧特和邁克爾偷了輛麵包車,把E.T.帶了出去,政府特工、警察在後面窮追不捨,邁克爾的朋友也前來接應,他們換騎上自行車分開逃竄,試圖引開警察,之後幾輛自行車匯聚到了一起,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眼看走投無路之下,E.T.再次使用了自己的超能力,讓所有騎自行車的孩子們都飛到了天上一起朝樹林飛去。

E.T.和孩子們在樹林中降落,E.T.的胸腔發出紅色的光。瑪麗、格蒂和一位政府特工趕到了現場,但他們都沒有試圖阻止E.T.離去。外星人與邁克爾和格蒂告別,格蒂把E.T復活的那盆花送給E.T.做禮物。接下來E.T.又與埃利奧特擁抱,後者傷心地流下了眼淚,E.T.用發光的手指點在埃利奧特的額頭上說,「我就在這裡」,然後拿起花盆走進太空船。太空船很快起飛了,埃利奧特等人靜靜地目送它離去,留下了一道彩虹

演員

  • 亨利·托馬斯飾埃利奧特,一個十歲大的內向男孩。他渴望能有個好朋友,所以找到意外留在地球上的E.T.後也就與對方成為了朋友,他和外星人之間建立起了心理、生理和情感的紐帶。
  • 羅伯特·麥克納夫頓飾邁克爾,埃利奧特16歲大的哥哥,會打橄欖球,經常取笑弟弟。
  • 茱兒·芭莉摩飾格蒂,埃利奧特5歲大的淘氣妹妹。她一開始被E.T.嚇壞了,發出的驚叫也嚇壞了E.T.,不過之後很快就喜歡上了這個外星人。
  • 迪·華勒斯飾瑪麗,三個孩子的母親,不久前與丈夫分居。由於孩子們的隱瞞,她在大部分時間裡都對家中來了個外星人一無所知。
  • 彼德·考約特飾片中多次出現的一位政府特工。他的樣貌直到影片後半段才出現,但一直沒有提及姓名,觀眾可以從皮帶上系的鑰匙認出是他。他告訴埃利奧特,自己從10歲那年起就一直等待着想要看到外星人。
  • K.C.馬特爾(K. C. Martel)、肖恩·弗萊(Sean Frye)和C·托馬斯·豪威爾分別飾演格雷格(Greg)、史蒂夫(Steve)和泰勒(Tyler),都是邁克爾的朋友。他們在影片的高潮戲段幫助埃利奧特和E.T.逃脫政府人員的追捕。
  • 埃麗卡·埃倫尼克飾演埃利奧特班上被他親吻的小女孩。

斯皮爾伯格拍攝《第三類接觸》時已經和當時年僅5歲的卡里·加菲(Cary Guffey)合作過,所以對和多位孩童演員合作感到很有信心[3]。他面試了數百個男孩來挑選埃利奧特一角的演員[4],之後羅伯特·菲斯克(Robert Fisk)推薦了亨利·托馬斯出演[5]。托馬斯身穿印第安納·瓊斯的服飾前來參加面試,但在正式試鏡時表現欠佳,幸運的是他在即興表演時引起了導演的注意[3]。為了給出讓人信服的流淚表演,他想到了自己死去的狗[6]。羅伯特·麥克納夫頓為邁克爾一角進行了八次試鏡,有時還會和那些參加埃利奧特一角試鏡的孩子們一起。德魯·巴里摩爾告訴斯皮爾伯格自己帶領着一支朋克搖滾樂隊,給後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覺得她擁有恰到好處的想象力來扮演調皮的小格蒂[5]。斯皮爾伯格喜歡和孩子們合作,他之後表示這段經歷讓自己感覺已經準備好要成為一名父親了[7]

加利福尼亞州馬林縣一位名叫帕特·威爾士(Pat Welsh)的年長女性居民為E.T.配音,她每天需要吸兩包香煙,這樣她的嗓音可以達到音效師本·貝爾特Ben Burtt)希望的理想效果。威爾士一共花了九個半小時來進行錄製,然後貝爾特向她支付了380美元的報酬[8]。貝爾特還錄製了其他16種聲音來製作E.T.的「嗓音」,這其中有人類,也有多種動物。包括斯皮爾伯格、德博拉·溫格,還有貝爾特的妻子感冒睡覺時所發出的聲音,以及他南加州大學電影教授發出的打嗝聲,動物方面則包括浣熊海獺,和[9][10]

劇組請來南加州大學醫療中心的醫生,片中政府特工占領埃利奧特的家後試圖對E.T.進行搶救的醫生就是由他們扮演的。斯皮爾伯格覺得讓演員來說出那些醫療術語很容易失真,所以作出了這樣的安排[7]哈里森·福特詮釋了埃利奧特所讀學校校長,埃利奧特在生物課上闖禍後他訓斥了孩子的所做所為,還警告對方未成年人飲酒的嚴重後果,這時埃利奧特的椅子突然升到了空中,把他嚇了一大跳,而另一邊E.T.正把自己做的「電話」懸浮起來送到樓梯上,格蒂也在一旁幫助。但到了後期製作時,斯皮爾伯格決定還是把福特的鏡頭都剪掉了。[5]

製作

開發

1960年父母離婚後,斯皮爾伯格通過想象自己有一位外星人的陪伴來填補生活中的空白感。他表示,E.T.就像是「一個我從來都沒有過的兄弟和自己不再擁有的父親那樣的朋友」[11]:72。1978年時,他宣布自己打算拍攝一部名為《成長》(Growing Up)的電影,並且用28天拍完。但由於《一九四一》的攝製出現延誤,這一項目也暫予擱置,但斯皮爾伯格仍然有打算要拍攝一部有關童年時代的自傳電影[8]。他還想過為《第三類接觸》拍攝續作,之後又開始按之前計劃的那樣和約翰·塞爾斯英語John Sayles一起開發一部名為《夜空英語Night Skies》的電影,其中講述一夥邪惡的外星人威脅一戶人家的故事[8]

斯皮爾伯格在突尼西亞拍攝《奪寶奇兵》期間感到很厭倦,童年時代自傳電影的創作回憶再度浮現[12]。他將已宣告取消的《夜空》的主要內容告訴了劇作家梅麗莎·馬西森,在其基礎上發展出了另一段劇情,《夜空》中唯一一位友好的外星人巴迪(Buddy)和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成為了朋友。這一劇情的最後一幕是巴迪被拋棄在地球上,正是這一幕激發出了《E.T.外星人》的創作理念[12]。馬西森花了8個星期寫出了第一稿,標題為《E.T.與我》(E.T. and Me[12],斯皮爾伯格對之非常滿意[5]。馬西森接下來又寫了兩個版本,其中刪掉了埃利奧特一個虛偽佞幸的朋友,增加了追逐戲碼,斯皮爾伯格還提議加上E.T.醉酒的內容[8]。曾是《夜空》製作商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與斯皮爾伯格會面商談這個劇本,但他們表示對這麼「一部懦弱的華特迪士尼電影」不感興趣,於是斯皮爾伯格聯繫了對此更能接受的希德·欣伯格,後者是MCA公司的總裁[13]

艾德·維羅(Ed Verreaux)為E.T.製作了一個耗資70萬美元的原型,但斯皮爾伯格覺得這個原型毫無用處[8]。之前為《第三類接觸》設計了外星人的卡羅·蘭博蒂英語Carlo Rambaldi獲聘設計E.T.電子動畫。他從自己的畫作《三角洲的女人》(Women of Delta)中獲得靈感,給外星人創作了一個獨特的,可以伸展的脖子[5]。外星人的面部設計靈感來自卡爾·桑德堡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歐內斯特·海明威的臉[14]。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造訪了朱爾斯·斯坦眼科研究所英語Jules C. Stein對真實的和玻璃眼球進行研究。她聘請了研究所的工作人員給E.T.創造眼睛,因為她認為眼睛在與觀眾交流的過程中至關重要[3]。為了便於拍攝,工作人員一共製作了四顆E.T.的頭,其中一個主要用於電子動畫,另外三個則擁有不同的面部表情,並配有服裝[14]。身材矮小的塔瑪拉·德·特羅克斯英語Tamara De Treaux帕特·比隆英語Pat Bilon[8],以及12歲大,天生就沒有雙腿的馬修·德梅里特(Matthew DeMeritt[15]根據需要拍攝的不同鏡頭來輪流穿上服裝。德梅里特實際上是用自己的手來行走,出演了所有E.T.笨拙走動或摔倒的鏡頭。E.T.的頭放在演員的頭部上面,演員則可以通過木偶胸前的開衩看到前方[5]。專業默劇演員卡普里斯·羅斯(Caprice Roth)充當假肢扮為E.T.的雙手[3]E.T.的木偶模型花了三個月進行製作,耗資150萬美元[16]。斯皮爾伯格宣稱,這是一個醜陋到「只有(它的)媽媽才會愛(它)的東西」[5]瑪氏食品因為覺得E.T.實在太難看而拒絕片中使用他們所生產的M&M's巧克力,認為這麼一個怪物會嚇壞孩子們。好時於是抓住機會向劇組提供其生產的花生醬糖果[17]。片中E.T.的通訊設備則是由科學和技術教育工作者亨利·范伯格英語Henry Feinberg製作[18][19]

拍攝

E.T.外星人》於1981年9月開始拍攝[20],使用的項目代號為《一個男孩的生活》(A Boy's Life),因為斯皮爾伯格不希望有任何人發現或剽竊其劇情。眾演員只能在大門緊鎖的屋裡看劇本,片場的所有人都需要佩戴身份證件[3]。劇組首先在卡爾弗城一所高中拍攝了兩天,之後的11天又分別在洛杉磯的北嶺(Northridge)和圖洪加(Tujunga)繼續[8]。這以後劇組花了42天時間在卡爾弗城的萊爾德國際影城(Laird International Studios)拍攝埃利奧特家中的內景鏡頭。之後的6天時間裡,劇組又來到克雷森特城附近一片紅木森林進行拍攝[8][12]。斯皮爾伯格基本上是按照片中的時間順序進行拍攝,這樣有利於小演員們給出更具可信度的演出。拍攝邁克爾首次見到外星人的鏡頭時,麥克納夫頓嚇了一大跳,他向後一跳,撞倒了身後的貨架。按時間順序拍攝讓小演員們與E.T.建立起了情感的紐帶,使得接近片尾的醫院橋段更加感人[7]。斯皮爾伯格還確保木偶模型不會出現在片場,保持一種外星人可能是真的的映象。他還首次沒有對影片大部分內容進行分鏡,希望能讓表演更即興,更真實[20]。影片前半截除迪·沃倫斯外,沒有任何一個成年人的上半身在鏡頭上出現過,這一做法是在向特克斯·艾弗里Tex Avery)的動畫作品致敬[5]。所有鏡頭一共花了61天時間拍完,比原計劃要快4天[12]。據斯皮爾伯格所說,片中E.T.藏在埃利奧特的衣櫃裡並假裝成一個玩具布偶這一情節來自羅伯特·澤米基斯,後者看過導演寄給他的劇本後給出了這一建議[21]

已經多次和斯皮爾伯格合作過的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譜寫了本片的配樂,他形容,要創作音樂來讓人對一個看起來這麼古怪的生物產生同情的確是一次挑戰。就像之前兩人合作時一樣,斯皮爾伯格對威廉姆斯創作的每一段主題都感到滿意,並且會將之用到電影中,他對片尾追逐戲的配樂是如此鍾愛,以至於親自對這場戲進行剪輯,讓鏡頭與音樂合拍。[22]威廉姆斯使用了現代派樂風,特別採用了多調性,同時演奏兩個不同調性的音樂。利底亞模式Lydian mode)也可以在多調性方式中使用。作曲家將多調性和利底亞模式結合,表達出一種神秘、夢幻般的英雄主義風格。他創作的主題中注重使用豎琴鋼琴鋼片琴與其他鍵盤樂器和打擊樂器,表現出E.T.孩子般的天性和機械、笨拙的一面。[23]

抄襲指控

有報道稱本片抄襲了1967年的劇本《異形》(The Alien),該劇本由印度孟加拉導演薩蒂亞吉特·雷伊創作。雷伊聲稱,如果沒有他創作的《異形》劇本,《E.T.外星人》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斯皮爾伯格否認這其中存在抄襲,表示當雷伊的劇本在好萊塢流通時自己還在念高中[24]。《明星周末雜誌》(Star Weekend Magazine)駁斥了斯皮爾伯格的說法,指出他1965年時就已高中畢業,1969年時已經開始在好萊塢從事導演工作[25]。除《E.T.外星人》以外,還有人認為斯皮爾伯格之前的作品《第三類接觸》也是受到《異形》的啟發[26][27]

此外,資深電影人馬丁·西科塞斯理查德·阿滕伯勒同樣認為斯皮爾伯格受到了雷伊劇本的影響[28]

主題

Thumb
斯皮爾伯格坦承,這個鏡頭引發了本片是否屬於某種精神寓言的猜測。[29]

斯皮爾伯格是因父母離婚而構想了《E.T.外星人》的故事[30]。《華盛頓郵報》的加里·阿諾德(Gary Arnold)認為影片「從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性的自傳」,描述了電影人作為典型郊區孩子所擁有的非典型的神秘而熱切的想象[31]。片中埃利奧特通過把溫度計貼在電燈泡上,以及用電熱毯蓋住自己的頭部來佯裝生病,斯皮爾伯格兒時經常使用這樣的把戲[11]:13。邁克爾對埃利奧特的戲弄呼應着斯皮爾伯格對小妹妹的捉弄[5],邁克爾從一開始經常玩弄弟弟的壞哥哥演變成保護他的好兄長也折射出斯皮爾伯格在失去父親後開始照顧妹妹的經歷[7]

評論家關注埃利奧特和E.T.境遇的相似之處,埃利奧特被父親拋棄,E.T.則被同胞遺留在地球上[32][33]。《紐約時報》的A·O·斯科特A.O. Scott)在文章中寫道,雖然E.T.「更明顯是個絕望的棄兒」,但埃利奧特也以自己的方式遭受着渴望家庭的折磨[34]E.T.也正好是由埃利奧特(Elliott)名字的第一和最後一個字母組成[35]。成長是電影的核心主題,評論家亨利·希恩(Henry Sheehan)形容本片是從一個迷失男孩(埃利奧特)的視角重新講述了彼得潘的故事:沒有埃利奧特的幫助,E.T.無法在地球上生存,就像彼得潘在情感上無法在夢幻島生存下去一樣,政府部門的科學家就像是夢幻島上的海盜[36]。《紐約時報》的文森特·坎比(Vincent Canby)也有類似的看法,稱片中「來自……《小飛俠》和《綠野仙蹤》的元素隨處可見」[37]:53。一些評論家認為斯皮爾伯格對郊區的描寫非常黑暗,與人們的普遍看法相反。據A·O·斯科特表示,「郊區中無人看管的兒童和鬱鬱寡歡的家長,破損的玩具和名牌垃圾食品,這聽起來更像是瑞蒙·卡佛的故事」[34]。沙龍網站(Salon.com)的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寫道:「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雖然經常被視為對好萊塢理想化家庭和郊區的反映,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這些家庭都背負着文化批評家卡羅爾·安·馬林(Karal Ann Marling)所說的那種『苦心經營的標誌』」[30]

還有些影評人在E.T.耶穌之間找到了宗教性的聯繫[38][39]。安德魯·奈吉爾斯(Andrew Nigels)形容E.T.的故事就是先因「軍事科學而受難」,再「由愛和信仰復活」[40]。科幻小說作家和評論家亞當·羅伯茨則稱這部電影是世俗化的類宗教神話,認為整個劇情是對《新約》中「凡要承受神國的,若不想小孩子,斷不能進去」的重新闡釋,電影情節更是多次與基督的生命經歷相和[41]。據斯皮爾伯格的傳記作者約瑟夫·麥克布萊德Joseph McBride)表示,環球影業設計的海報讓人想到米開朗基羅的《創造亞當》,上面的商標則寫着「Peace」(意為「和平」),希望能夠吸引更多的基督徒觀看影片[12]。斯皮爾伯格則表示,自己無意讓電影變成宗教寓言,他開玩笑說:「要是我去和我媽說,『媽,我想拍部基督教寓言式的電影。』你猜她會怎麼說?她在洛杉磯經營過一家猶太餐館」[29]

許多作家也試圖通過其它角度對本片加以分析,有觀點將影片解讀為現代童話[42],也有人將其視為心理分析的方式[33][42]。製片人凱瑟琳·肯尼迪指出,寬容是《E.T.外星人》的重要主題,之後斯皮爾伯格的多部電影,如《辛德勒的名單》都將以此為核心[5]。少年時就經常獨來獨往的斯皮爾伯格覺得本片是「一個少數人的故事」[37]:22,他覺得片中通訊的主題與相互了解的願望相輔相成,人類與外星人的友誼就像是現代生活中的敵人可以如何學會克服各自分歧的一個比喻[43]

迴響

發行和收入

E.T.外星人》在德克薩斯州休斯頓進行了預演,獲得了觀眾們的高度評價[12],影片作為1982年戛納電影節閉幕片進行了首映[44][45],再於1982年6月11日在美國發行。影片一經上映就以1100萬美元收入登上票房冠軍寶座,並一直保持了6個星期,然後開始在冠軍和亞軍位置徘徊直至10月份,並在12月最後一次回到冠軍位置[46]

1983年,本片取代《星球大戰》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47],其放映周期結束時在北美的收入達到3.59億美元,全球票房6.19億美元[2][48]。斯皮爾伯格可以從影片的獲利中分成,他每天得以進賬50萬美元[49][50],而好時公司的花生醬糖果也因本片起到的廣告效應而令利潤上升了65%[17]

1985和2002年,《E.T.外星人》再度上映,分別進賬6000萬和6800萬美元[51][52],全球票房達到7.92億美元,其中北美地區4.35億美元[2]。《E.T.外星人》的全球票房紀錄一直保持到了1993年才被另一部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侏羅紀公園》打破[53],不過影片在美國創下的票房紀錄又保持了4年後才被重新發行的《星球大戰》打破[54]。影片於1988年10月27日發行了VHS鐳射影碟,同時為打擊盜版,錄像帶的保護帶染成了綠色,並且由宏視公司(macrovision)進行編碼[6]VHS錄像帶單在美國就售出了7500萬盒[55]

E.T.外星人》是第一部受到盜版嚴重影響的主要電影。部分地區的公眾對影片到當地影院上映的長時間延遲感到越來越不耐煩,意識到這點的一個非法團伙通過向放映員行賄獲得了一份電影的拷貝,並通過音頻和視頻錄製設備轉錄,生成的視頻之後作為母帶又製作了大量的副本,並大範圍非法銷售[56]

專業評論

Thumb
帝國雜誌》稱埃利奧特和E.T.飛向樹林的鏡頭是電影史上最神奇的時刻[57][58],埃利奧特和E.T.月亮環繞的鏡頭已經成為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和電視公司安培林娛樂的標誌。

影評人把《E.T.外星人》奉為經典。羅傑·埃伯特稱讚「這不僅僅是一部好電影。而且是一部除去我們的戒備而贏得了我們的心的傑作。」[44]。《滾石》雜誌的邁克爾·斯拉高(Michael Sragow)稱斯皮爾伯格是「太空時代的讓·雷諾阿……」「他首次用令人嘆為觀止的技術能力來表達自己最深層的情感」[59]倫納德·馬爾丁Leonard Maltin)之後列出了「20世紀100部必看電影」,本片是其中僅有的兩部1980年代作品之一[60]喬治·威爾George Will)是為數不多的幾位對影片提出批評的評論家,認為影片傳播了有關童年和科學的破壞性觀念[61]

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97篇針對本片的評論文章來看,其中95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達98%,平均得分為9(最高為10)[62]。而在Metacritic上的26份評論則有24篇給出好評,無差評,兩篇褒貶不一,綜合評分94(最高100)[63]。1982年6月27日,影片在白宮發映,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第一夫人南希·里根都深受感動,兩人之後接見了斯皮爾伯格[50]戴安娜王妃觀看影片後甚至流下了眼淚[5]。1982年9月17日,影片在聯合國進行放映,斯皮爾伯格也獲得了聯合國和平勳章[64]

獎項和榮譽

E.T.外星人》在第55屆奧斯卡金像獎角逐中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導演在內的9項提名,最終在這兩個獎項上勝出的是《甘地傳》及其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65]。不過阿滕伯勒之後表示,「我本來很確定,不但《E.T.外星人》會贏,而且也應該是它贏。它是(那麼)有創造性,(那麼)強大(和)精彩。(相比之下)我拍出的電影要平凡得多。」[66]影片最終奪得了原創配樂音效音效剪輯視覺效果四座獎項[65]

本片在第40屆金球獎角逐中奪得了最佳影片(正劇類)和最佳原創配樂獎,並獲得了最佳導演、編劇獎提名,亨利·托馬斯也得到一項最佳電影男新人獎提名。洛杉磯影評人協會授予本片最佳影片、導演獎,梅麗莎·馬西森還得到了一座「新生代獎」。[67]

E.T.外星人》獲得了土星獎最佳科幻電影、編劇、視覺效果、配樂和最佳海報獎;亨利·托馬斯、羅伯特·麥克納夫頓和德魯·巴里摩爾贏得了青年藝術家獎。作曲家約翰·威廉姆斯除金球獎外還贏得了兩座格萊美獎和一座英國電影學院獎。影片還在海外國家有所斬獲,在日本贏得藍絲帶獎,在西班牙獲得電影編劇協會獎,在法國奪得凱撒電影獎,在意大利取得意大利電影金像獎[68]

1998年,美國影藝協會評選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本片名列第25位,是除《星球大戰》和《2001年漫遊太空》外排名最高的科幻片[69];2001評選百年電影史百大驚悚電影,本片名列第44位[70];2006年評選百年電影史百大激勵人心電影,本片名列第6位[71];2007年再度評選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電影十周年版,本片名列第24位[72]。2005年評選百年電影配樂,本片的音樂在25部上榜作品中名列第14位[73];2008年評選十大類型電影十大佳片,本片在科幻電影中名列第3位[74][75]。2005年還評選了百年電影史百大經典台詞,片中台詞「E.T. phone home」(意為「E.T.打電話回家」)排名第十五位[76],這句台詞也在《首映》評選的最偉大電影台詞名單上排到第48位[77]。2003年進行的AFI百年電影史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評選中,埃利奧特一角獲得了其中的英雄榜提名[78]。2005年時英國第四台也進行了一個百部最偉大家庭電影的評選,本片名列榜首[79],影片還登上了《時代》評選的電影史百大佳片排行榜[80]

2003年《娛樂周刊》稱本片是史上第八「催人淚下」的電影[81]。2007年,該雜誌針對電影和電視進行了一次統計調查,再次把本片評為過去25年中第七偉大的科幻作品[82]。《泰晤士報》在其評選的電影史上最讓人難忘的40個外星人中把E.T.排到第9位,稱其為「流行文化中最受喜愛的非人類之一」[83]英國電影協會於2005年評選了50部應該在14歲時觀看的電影,本片同樣榜上有名[84]。1994年,《E.T.外星人》因其在「文化、歷史和審美方面的顯著成就」,被美國國會圖書館列入國家電影登記部下屬的國家電影保存委員會保護電影名單[85]

2011年,美國廣播公司播出了一欄名為《最佳影片:我們時代中最偉大的電影》(Best in Film: The Greatest Movies of Our Time)的節目,該公司之前與《人物》雜誌面向影迷進行了一輪調查,結果把本片評為有史以來排名第五的經典電影,在所有科幻片中排名第二,僅次於《星球大戰》。[86][87]

2012年10月22日,杜莎夫人蠟像館在六個國際網點推出了E.T.的蠟像[88]

20周年紀念版

Thumb
20周年紀念版中把圍堵E.T.和孩子們的警察手中的槍換成了對講機

2002年3月22日,影片的加長版上映,其中的特技鏡頭有所改進。斯皮爾伯格早在1982年時就對片中的幾個鏡頭感到不滿意,但也沒有足夠時間來完善其中的電子動畫。新上映的版本使用了工業光魔公司提供的電腦繪圖技術對多個鏡頭作出更改,包括片頭時E.T.逃跑以及被發現躲在玉米地的橋段。太空船的設計也做了修改,讓其發出的光芒更耀眼。還增加了一些原版中沒有包含的鏡頭,如E.T.洗澡,還有格蒂告訴媽媽說埃利奧特在萬聖節當晚去了樹林等。斯皮爾伯格沒有把哈里森·福特的鏡頭加回去,因為擔心這樣影片的改動會顯得太大。此外他還決定把片尾高潮戲段堵截E.T.和孩子們的警察手中所持的長槍通過數字技術替換成無線對講機[5]

這個版本首映時,約翰·威廉姆斯親臨並指揮樂隊現場演奏電影配樂[89],這次發行共收入了6800萬美元,其中美國和加拿大占了3500萬美元[52]

片中所做的改動,特別是把槍改成對話機的部分,受到了追求政治正確的批評。《滾石》雜誌的彼得·特拉弗斯(Peter Travers)表示納悶:「還記得那些聯邦探員們拿的槍嗎?感謝數字技術的奇蹟,他們現在揮舞的是對講機了……這就是20年來言論自由的下場?」[90]《帝國雜誌》的克里斯·休伊特(Chris Hewitt)寫道:「這些改變真是低調得讓人吃驚……工業光魔公司的電腦繪圖技術謹慎地為卡羅·蘭博蒂設計的非凡木偶做出了改進[91]。《南方公園》於2002年播出的第88集《免費帽子》(Free Hat)對本片中的多處改動加以嘲諷[92]

2002年10月22日發行了雙碟DVD套裝,其中包含1982年上映的原版和2002年的20周年加長版,斯皮爾伯格親自要求其中包含這兩個版本[93]。同時發行的還有一個三碟珍藏版,其中包含特別花絮和影片製作書籍等雙碟版中沒有的內容[94]

斯皮爾伯格在2011年6月接受採訪時說:

我拍的任何一部電影之後都不會再通過數字方式加以增強或是擴充了……當人們問起我應該選擇哪個版本的《E.T.外星人》時,我總是告訴他們應該看1982年的原版。如果你留意的話,我們一共推出了兩個版本的《E.T.外星人》。我們不是為額外的收入而推出增加了內容的數字增強版,之前還有1982年的原版。我總是告訴人們,還是選擇1982年的版本比較好。[95]

2012年10月9日,影片發行了30周年版的藍光光碟DVD,其中包括對原版電影的全面修復版,重新恢復了警察手中的槍和原版的電子動畫特寫鏡頭[96]

文化影響

1982年7月影片首輪發映期間,斯皮爾伯格和馬西森編寫了一部續集的構思方案,標題為《E.T. II:夜間恐懼》(E.T. II: Nocturnal Fears),埃利奧特和他的朋友們在其中被邪惡的外星人綁架,之後試圖聯繫E.T.求助。不過斯皮爾伯格之後決定不拍攝續集,覺得這樣的作品除了破壞原作的童真外一無是處。[97]

雅達利公司為其雅達利2600設計了一款與本片同名的遊戲,結果這款於1982年發行的遊戲不但被視為歷史上最糟糕的遊戲之一[98][99][100],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1983年美國遊戲業蕭條事件[101][102][103]

威廉·科茲溫科(William Kotzwinkle)撰寫了本片的改編小說,他還寫了部續作《E.T.:綠色星球的書》(E.T.: The Book of the Green Planet),於1985年出版。該書中E.T.回到了自己的星球,但隨後遭到降職和流放。於是E.T.決定返回地球,並在這一過程中違反了自己星球上幾乎所有的規矩。[104]1990年,佛羅里達環球影城開放了主題公園景點「E.T.冒險」(E.T. Adventure),這個耗資4000萬美元的景點中會有E.T.向遊客說再見,並且還會說出遊客的名字[12]

1998年,進步公司Progressive Corporation)製作的公益廣告獲得了使用E.T.形象的授權。廣告中用E.T.的嗓音提醒司機系好安全帶。美國的多條道路旁邊都出現了E.T.繫着安全帶的交通標誌[105]。1999年,英國電信發起了「保持聯絡」系列宣傳活動,E.T.出現在多個廣告中。宣傳活動的口號是「英國電信擁有E.T.」(B.T. has E.T.),這個「E.T.」也可以是「extra technology」(意為「附加技術」)的縮寫[106]。根據斯皮爾伯格的建議,喬治·盧卡斯在《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中把E.T.物種作為其中的背景角色[10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