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法語:Festival de Cannes;英語:Cannes Film Festival),是一個由法國於1946年首度舉辦於該國南部城市坎城,於二戰戰後復興並於同地擴大舉辦的國際性電影展暨電影獎。它是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承認的世界三大影展之一(另二者為威尼斯電影節及柏林電影節),為國際上最具影響力的影展之一,每年法國政府會為電影節的舉辦輔助100萬至150萬美元的資金。
「戛納電影節」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戛納電影節 |
臺灣 | 坎城影展 |
香港 | 康城影展 |
澳門 | 康城影展 |
新加坡 | 康城影展 戛納電影節 |
馬來西亞 | 康城影展 |
當前,坎城電影節每年定在五月中旬舉辦,為期12天左右,通常於星期三開幕、隔週星期天閉幕;其間除影片競賽外,市場展亦同時進行。
歷史
1930年代末,法國有感於當時德國、義大利高漲的法西斯主義氣焰,特別是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在1936年大力運作萊尼·里芬斯塔爾(Leni Riefenstahl)拍攝當年的柏林奧運,之後便成為1938年的紀錄片《奧林匹亞》(Olympia),強勢入圍1938年的第6屆威尼斯影展並還奪下最佳外國影片「墨索里尼獎」;於是法國公共行政及藝術部長尚·傑伊接受菲利普·艾藍傑的建議,決定在坎城創立新的國際電影節;第一屆電影節全名為「國際電影節」(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之所以選擇坎城是因為那邊的氣候相當舒適。
1939年6月,路易·盧米埃(Louis Lumière)接受擔任第一屆「國際電影節」主席,第一屆影展預計自9月1日進行到9月30日。
1939年8月,美國片商米高梅用豪華郵輪載著好萊塢明星如泰隆·鮑華、賈利·古柏、瑙瑪·希拉、喬治·拉夫特來到坎城辦派對、慶宴,一時之間吸引不少影迷駐足。但是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影展隨即宣布取消;9月3日法國、英國對德國宣戰。
1946年9月20日在法國外交部、教育部、電影聯合會支持下由法國藝術行動協會再辦坎城影展,這是實實在在的第一屆。第一屆坎城影展是在坎城的一家舊賭場舉辦。後由法國工業部和商業部共同組織。
自1946年第一屆以來,1948年跟1950年因財政困難停止舉辦。但是在1949年,影展在新的大樓「影展大樓」(Palais des festivals)舉辦;法國人亦稱之為「紅地毯大樓」。
1968年5月19日因為受到「五月學生運動、罷工」的影響被迫中斷。前一天5月18日,評審之一路易·馬盧辭職,楚浮、克勞德·貝黎、尚-蓋布里耶·艾比柯寇、克勞德·雷路許、羅曼·波蘭斯基跟尚盧·高達衝進「影展大樓」的大廳,堅持要中斷影片的放映,目的是要「跟罷工的學生、勞工站在一起」。
1973年前,各電影由其原產國先決有無資格參賽,即由各國選送。1973年起,影展獨攬正式單元甄選的決策權,更顯獨立自主。[3]
直到2002年,影展才把官方名稱定為「Festival de Cannes」(戛納電影節)。2019年11月,戛納電影節首次於亞洲登場,並於香港K11 MUSEA商場舉行[4]。2020年3月,戛納電影節組委會宣布,因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將推遲第73屆坎城影展的舉辦,具體時間待定。
影展各單元
- 正式單元計有:
- 正式競賽長片(Long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 正式觀摩長片(非競賽,Longs métrages hors compétition)
- 一種注目(Un certain regard),1978年成立
- 正式競賽短片(Courts métrages en compétition)
- 電影基金會(Cinéfondation),1998年成立
- 坎城經典(Cannes Classics),2004年成立
- 海灘放映(Cinéma de la Plage),2001年成立
- 短片角落(Short Film Corner),2004年成立
- 平行單元
- 國際影評人週(La Semaine de la critique),1962年成立
- 導演雙週(La Quinzaine des cinéastes),1969年成立
- ACID,1993年成立
影展各獎項
- 正式競賽長片包括有:
- 金棕櫚獎(La Palme d'or),1955年創立,頒給最佳影片
- 評審團大獎(Grand Prix),頒給最有原創性或最有研究精神的影片
- 評審團獎(Le Prix du Jury)
- 最佳導演獎(Le Prix de la mise en scène),頒給表現最佳的導演
- 最佳男演員獎(Le Prix d'interprétation masculine),頒給表現最佳的男演員
- 最佳女演員獎(Le Prix d'interprétation féminine),頒給表現最佳的女演員
- 最佳劇本獎(Le Prix du scénario),頒給表現最佳的編劇
- (Le Prix de la Critique internationale),1946年特別創立
華語長片
年份 | 單元 | 片名 | 導演 | 獲獎 |
---|---|---|---|---|
2024 | 正式競賽 | 風流一代 | 賈樟柯 | 入圍 |
一種注目 | 狗陣 | 管虎 | 一種注目最佳影片獎 | |
沉浸式競賽 | 穿越霧中 | 周東彥 | 入圍 | |
非競賽 | 醬園弄 | 陳可辛 | 入選 | |
午夜展映 | 九龍城寨之圍城 | 鄭保瑞 | 入選 | |
特別展映 | 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 婁燁 | 入選 | |
影評人週 | 蟲 | 王凱民 | 入圍 | |
藍色太陽宮 | 曾佩裕 | 評審團法式觸動獎 | ||
導演雙週 | 白衣蒼狗 | 曾威量 | 金攝影機獎特別提及 | |
2023 | 正式競賽 | 青春(春) | 王兵 | 入圍 |
一種注目 | 燃冬 | 陳哲藝 | 入圍 | |
河邊的錯誤 | 魏書鈞 | 入圍 | ||
特別展映 | 黑衣人 | 王兵 | 入選 | |
導演雙週 | 小白船 | 耿子涵 | 入圍 | |
2021 | 一種注目 | 街娃兒 | 那嘉佐 | 入圍 |
特別展映 | 熱帶往事 | 溫仕培 | 入選 | |
時代革命 | 周冠威 | 入選 | ||
導演雙週 | 永安鎮故事集 | 魏書鈞 | 入圍 | |
ACID | 水邊維納斯 | 王林 | 入圍 | |
2020 | 首部長片 | 野馬分鬃 | 魏書鈞 | 入圍 |
選集電影 | 七人樂隊 | 洪金寶 許鞍華 譚家明 袁和平 杜琪峯 林嶺東 徐克 |
入選 | |
2019 | 正式競賽 | 南方車站的聚會 | 刁亦男 | 入圍 |
一種注目 | 六欲天 | 祖峰 | 入圍 | |
灼人秘密 | 趙德胤 | 入圍 | ||
影評人週 | 春江水暖 | 顧曉剛 | 入圍 | |
導演雙週 | 活着唱着 | 馬楠 | 入圍 | |
2018 | 正式競賽 | 江湖兒女 | 賈樟柯 | 入圍 |
一種注目 | 地球最後的夜晚 | 畢贛 | 入圍 | |
特別展映 | 死靈魂 | 王兵 | 入選 | |
導演雙週 | 冥王星時刻 | 章明 | 入圍 | |
2017 | 一種注目 | 路過未來 | 李睿珺 | 入圍 |
ACID | 喜喪 | 張濤 | 入圍 | |
2015 | 正式競賽 | 刺客聶隱娘 | 侯孝賢 | 最佳導演獎 |
山河故人 | 賈樟柯 | 入圍 | ||
2014 | 非競賽 | 歸來 | 張藝謀 | 入選 |
一種注目 | 幻想曲 | 王超 | 入圍 | |
2013 | 正式競賽 | 天註定 | 賈樟柯 | 最佳劇本獎 |
午夜展映 | 盲探 | 杜琪峯 | 入選 | |
一種注目 | 過界 | 劉韻文 | 入圍 | |
導演雙週 | 爸媽不在家 | 陳哲藝 | 金攝影機獎 | |
2012 | 一種注目 | 浮城謎事 | 婁燁 | 入圍 |
導演雙週 | 危險關係 | 許秦豪 | 入圍 | |
2011 | 午夜展映 | 武俠 | 陳可辛 | 入選 |
影評人週 | 嫦娥 | 鄒鵬 | 入圍 |
外部連結
參見
參考文獻
註腳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