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在風中飄蕩
1962年鲍勃·迪伦的歌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答案在風中飄蕩〉(英語:"Blowin' in the Wind")是鮑勃·迪倫於1962年寫成的一首歌曲,並以單曲發行,在1963年錄入專輯《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儘管它被描述為一首抗議歌曲,它仍引起了一系列關於和平、戰爭和自由的責問。疊句「我的友人啊,答案在空中飄蕩」被描述為「不可理喻、模稜兩可的是:或許答案如此顯而易見,就在你的臉上,又或許答案如風般無形,難以明了」。[2]
1994年,這首歌登入了格萊美名人堂。2004年,它在《滾石》的排名榜單「500首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歌曲」上排行第14。
起源與初期回應
总结
视角
迪倫最初譜寫和演奏這首曲子的時候只有兩節。1962年4月16日,它在熱爾德民謠城市首次亮相。它被錄製並在迪倫收藏家之間流傳。演出後不久,他加入了歌曲的中間一節。發布的一些版本的歌詞把第二節和第三節弄反了,因為迪倫僅僅把中間一節加進了他原來的手稿,而不是重新寫一份正確順序的歌詞。[3] 1962年5月這首歌第一次發布,出現在第五期Broadside雜誌上。Broadside雜誌由皮特·西格創辦,致力於發布議論時事的歌曲。[4]歌曲的主旋律可能來自伍迪·蓋瑟瑞的自傳《奔向光榮》,書中蓋瑟瑞把他的政治敏感比喻成紐約大街小巷中隨風飄蕩的報紙。很明顯迪倫通曉蓋瑟瑞的作品,並成為他智力和政治發展過程的主要轉折點。[5]
1962年6月,這首歌和鮑勃·迪倫的評論一起在季刊《Sing Out!》上發布。迪倫評論道:
除了答案在風中飄蕩之外,我說不了什麼。它不在任何書或電視節目或討論組裡。啊,它在風中——在風中飄蕩。很多時髦的人告訴我答案在什麼地方,然而我不相信。我堅持它在風中,就像一張被吹得停不下來的紙,隨時都可能落下來……但是問題是當答案飄落下來時沒人撿起它,任憑它再次飄走……因此沒多少人有機會看到、知道。我堅持最大的罪犯就是那些當看到並知道錯誤的時候轉過頭去不予理會的人。我只有21歲,但我知道太多這樣的人了……當你過了21歲以後,你就越老越聰明了。[6]
迪倫在1962年6月9日錄製了〈答案在風中飄蕩〉,收錄在他的第二張專輯,1963年5月發布的《The Freewheelin' Bob Dylan》裡。
按約翰·鮑爾迪為The Bootleg Series Volumes 1–3 (Rare & Unreleased) 1961–1991寫的封套說明記載,皮特·西格最先發現此歌旋律由古老的美籍黑人聖歌《No More Auction Block/We Shall Overcome》改編。根據《北美民俗音樂》(The Folk Songs of North America)的說法,它起源於加拿大,1833年英國廢除奴隸制以後,很多逃到那兒的奴隸都傳唱過這首聖歌。1978年,迪倫在接受記者馬克羅蘭的採訪時也承認了這一點:「『答案在風中飄蕩』曾經是首聖歌。我從一首叫〈No More Auction Block〉的歌中取了材——因為那是首聖歌,和〈答案在風中飄蕩〉的感覺差不多。」[7]1962年10月迪倫在煤氣燈咖啡廳演出"No More Auction Block",此錄音後出現在The Bootleg Series Volumes 1–3 (Rare & Unreleased) 1961–1991裡。
評論家邁克爾·格雷認為,這首歌是迪倫將聖經修辭融入自己風格的一個例子。新約中常使用一種特殊的反問修辭方式並基於舊約以西結書(12:1–2):「耶和華的話又臨到我說:『人子阿,你住在悖逆的家中。他們有眼睛看不見,有耳朵聽不見。'」在《答案在風中飄蕩中》,迪倫把這句話改編成「一個人究竟得有幾隻耳朵 ……?」和「人究竟能多少次轉過頭去/假裝什麼也沒有看見?」[8]
〈答案在風中飄蕩〉被形容成民權運動的主題曲。[9]在馬丁·斯科塞斯關於迪倫的紀錄片《沒有方向的家》中, 馬維·斯泰普斯表示她在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十分驚訝,她無法理解一個年輕的白人怎能如此有力地捕捉黑人的沮喪和渴望的東西。山姆·庫克也對這首歌印象深刻,在發行後不久就將其融入到他的表演曲目中(一個將被包括在Sam Cooke at the Copa的版本),並受到這首歌的啟發寫了《A Change Is Gonna Come》。[10][11]
〈答案在風中飄蕩〉首先被查德·米切爾三人組翻唱,但因為這首歌包含了「死」字,他們的唱片公司推遲發行專輯,最後三人組輸給了彼得、保羅和瑪麗,彼得、保羅和瑪麗由迪倫的經紀人阿爾伯特·格羅斯曼代理。在發行的第一周,單曲銷量就達到了驚人的30萬張,並讓這首歌舉世聞名。1963年8月17日,它在公告牌流行音樂榜上排名第二,銷量超過100萬張。彼得·雅羅回憶道,當他告訴迪倫,他將從出版權中賺到超過5000美元(相當於2016年的3.9萬美元[12]),迪倫說不出話來。[13]彼得、保羅和瑪麗的版本也在Easy Listening chart停留了5周。
評論家安迪吉爾寫道,
《答案在風中飄蕩》標誌着迪倫的歌曲創作有了巨大的飛躍。在此之前,像《唐納德懷特的民謠》和《提爾之死》這樣的作品是相當簡單化的報道創作。《答案在風中飄蕩》卻不一樣:迪倫首次發現了從個案到概括的效果。一旦與歌曲同名罪犯被處死後,《唐納德懷特的民謠》將變得徹底多餘,而像《答案在風中飄蕩》這樣朦朧的歌曲就可以適用於任何自由議題。這首歌仍然和迪倫的名字密不可分,並維護了他作為公民自由主義者的聲譽,不受他的風格、態度轉變影響。 [14]
1963年1月,迪倫首次在英國電視上演唱了這首歌,那時他出現在BBC的電視劇《城堡街上的瘋人院》中。[15]1963年3月,他也在他的第一次全美電視露面中演唱了這首歌。這場表演收錄於2005年馬丁·斯科塞斯關於迪倫的PBS電視台紀錄片《沒有方向的家》的DVD發行版。
1963年11月,新聞周刊的一篇文章報道稱,這首歌是由一名名叫Lorre Wyatt的高中生寫的,後來在他成名之前被迪倫收購或抄襲。這個聲明最終被證明是虛假的。[16][17]
人員
後續影響
歌曲的第一行(「一個人必須走多少條道路?」)被作為道格拉斯·亞當斯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系列》的「終極問題」提出。
在1994年的電影《阿甘正傳》中,珍妮在一個脫衣舞俱樂部唱這首歌表演,並介紹為「Bobbi 迪倫」。這部電影的原聲音樂專輯收錄了瓊·貝茲專輯《From Every Stage》中、這首歌1976年的現場錄音。
在1975年,這首歌曲作為詩歌收錄在斯里蘭卡的高中英語教科書。教科書引起了爭議,因為它用迪倫的作品取代了莎士比亞的作品。[18][19]
在全球反對對伊戰爭大遊行期間,評論員指出比起寫出新的歌曲,抗議者更喜歡挖掘並傳唱〈答案在風中飄蕩〉之類的歌曲。[20]
這首歌已被許多自由派教會所接受,並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天主教教會「民間群眾」中演唱,或作為新教徒的讚美詩。1997年迪倫在天主教會大會上演奏了另外三首歌曲。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在出席時,向約30萬的年輕意大利天主教徒說,答案確實是「在風中」,但不是在把東西吹走的風中,而是「在將帶領他們到基督的精神風中」 。2007年,本篤十六世(他也參加了天主教會大會)寫道,他對音樂明星如迪倫在教堂環境中表演感到不舒服。[21]
2009年,迪倫授權這首歌曲用於合作社集團的廣告,該企業為英國消費者擁有。合作社集團聲稱,迪倫的決定受到「該集團關於公平貿易和環境的高道德準則」影響。該集團擁有約300萬消費者,也擁有英國最大的殯儀館和農業業務。[22][23]
其他版本
「答案在風中飄蕩」已經被數以百計的藝術家翻唱過。商業上最成功的版本是民間音樂三人組合彼得、保羅和瑪麗。他們在1963年6月發布了這首歌,三周前鮑勃·迪倫發布了Freewheelin'。然後經紀迪倫和彼得、保羅和瑪麗的阿爾伯特·格羅斯曼,帶來了這首他們立即錄音、一次成功的三重唱歌曲並發行。[24]三重唱版本是他們第三張專輯的標題曲目。這首歌在公告牌榜單上排名第二。[25]也在Middle-Road Singles榜單連續五週排名第一。[26]
- 其他翻唱版本包括Sielun Veljet發布的單曲和史提夫·汪達在1966年成為《公告牌》百強單曲榜前10名的版本。[27]Me First and the Gimme Gimmes的版本收錄於他們的同名專輯《Blow in the Wind》中。瑪蓮娜·迪特里茜錄製了歌曲的德語版本(標題:Die Antwort Weiss Ganz Allein Der Wind),在德國音樂榜單上最高排第32名。[28]
- Tore Lagergren用瑞典語寫了歌詞,「Och vinden ger svar」(「並且風給出了答案」)。歌曲1963年登上Svensktoppen兩周。首先由Otto,Berndt och Beppo錄製,在10月12日排名第八,接着由Lars Lönndahl錄製在11月9日排名第六,在11月15日排名第七。[29]兩個版本都是在1963年以A面單曲形式發行。這個版本也被Sven-Ingvars錄製作為單曲「Du ska tro på mej」的B面,於1967年3月發行。[30]有了這些歌詞,這首歌也在1970年和Michael med Salt och peppar上榜於Svensktoppen。[31]
- 格倫·坎貝爾為他的1964年專輯《The Astounding 12-String Guitar of Glen Campbell》錄製了這首歌的器樂版本。
- 桃莉·巴頓為她的2005年翻唱專輯《Those Were the Days》錄製了這首歌曲。
參見
- 反戰歌曲
- 基於早期曲調的鮑勃·迪倫的歌曲列表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