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廣體雙引擎噴氣式客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波音787夢幻客機(英語:Boeing 787 Dreamliner,中國大陸稱為波音787夢想客機)[1],是波音公司生產的廣體客機,由波音民用飛機集團負責開發,於2011年投入服務。787在典型3級艙等配置下可載242至395人。燃料消耗方面,787比起767更省油,效益高出許多,尤其787-9,使得超長程直飛成為可能。[2]此外在用料方面,787是首款主要使用複合材料製造的主流客機。也是波音公司第二款使用線傳飛控之飛機,使機師可輕易地從777轉訓至787。[3]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22年4月25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7月16日) |
最早於2005年1月28日,787在擁有正式名稱之前,被稱為7E7。在2006年4月26日,即研發計劃推出的一年後,波音在787客機的外觀設計作出改動,包括機鼻長度被改短。
波音787於2009年12月15日進行首次測試飛行,並於2011年中完成飛行測試。2011年8月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與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之認證。2011年9月交付給啟始客戶全日本空輸。2013年1月16日,由於連續出現安全故障,美國聯邦航空局宣布暫時停飛所有波音787。但是在經過修改電池設計之後,美國聯邦航空局於2013年4月25日同意修改後的波音787客機恢復飛行[4],但造成原本鋰電池起火的原因仍未找出[5]。改良後的鋰電池已進行超過10萬小時測試,沒有安全問題,並已為787客機的電池添加多重保護,包括將電池裝入可保持無氧狀態的不鏽鋼容器,降低起火的可能。然而從2021年起,波音787再次被連續曝出多重質量問題,也使得在此期間波音被迫多次臨時停產787以等待FAA的重新審核。但是最近被指出波音787有關於防冰的問題。
1990年代後期,波音767的銷售量正逐步被空中巴士A330系列所蠶食,波音遂研發其取代產品。隨著747-400的影響力開始減少,於是便出現了兩個計劃,分別為音速巡航機及747X。音速巡航機主要為增加至接近音速的飛行速度(約0.98馬赫),耗油量則與現有的767及A330-200相近;747X則把現有的747-400機身加長,以及使用複合材料製成的超臨界機翼,與空中巴士A380競爭。航空市場普遍並不熱衷於747X,但對音速巡航機的期望則高得多。美國有不少大規模的航空公司對此概念均表示樂觀,認為把航程時間縮短可獲不少乘客的好評。
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後,全球航空市場均受創,而美國的公司更是首當其衝。它們曾經大力支持研發該款音速客機的,對於突如其來的資金流失來個措手不及。在油價上升的情況下,它們認為效益比速度更重要,波音公司遂提供機身構架使用的選擇給客戶。由於所需成本過高,其需求也大大泡湯,因此波音另提供其他計劃給客戶,原有的747X計劃被取消。[6]
音速巡航機被一新計劃取代,稱為7E7,當中的E字初期外界猜測有不少解法,例如「Efficiency」(有效率)及「Environmental Friendly」(環保)等。後來,波音宣佈「E」只是英文的8(Eight)字。自從波音發展出第一架噴射客機以來,波音所有客機都是以7x7來命名(除了波音720)從707、717、727,順序至現時的777。而所有波音仍處於研製階段的客機,都會暫時以英文字母命名;當客機方案正式啟動後,公司便會以正式的數字編號取代,除了現時的787外,波音757最初是被稱為7N7、767是7X7、777是767-X。
787使用了音速巡航機所提出的技術以及慣用的機體設計,波音聲稱787最多可比同類產品節省近20%的燃料,主要來自效能更高的發動機(佔總體燃料節省的1/3)、增加使用較輕的複合材料(也佔總體燃料節省的1/3)以減低機身的重量、以及使用了不少新科技(亦佔總體燃料節省的1/3),例如使用了乙太網路作機內的信號傳輸,制動系統使用電動控制取代液壓控制,而機艙空調用空氣,就從以前發動機取用壓縮空氣,改用電動壓縮機。簡言之,787的新系統,大體上朝向「電氣化」的方向發展。
787與「音速巡航機」使用的科技,將會被用於波音整個飛機系列的替代計畫,稱為「黃石計畫」,而787本身,其「黃石計畫」代號為Y2。
2004年4月6日,波音宣佈787客機使用的引擎有兩個選擇,分別為通用電氣的GEnx及勞斯萊斯的遄達1000引擎,這使普惠公司無法推出自家的787用引擎。波音一向僅提供技術成熟的引擎型號予客戶,而普惠公司的引擎的風險較高,尤其近期連續出現的故障問題(其中包括普惠近年在區間客機引擎市場的挫敗,與及在空中巴士A320neo提供PW6000引擎失敗和同時期大量JT9D、JT8D和PW4000的品質問題),這也是波音對該公司引擎卻步的原因。
不同廠商的787引擎均有著相同的標準介面,航空公司可把飛機的引擎互換,而不會有兼容問題;這在商用航空業界歷史上實屬首次。而787飛機引擎的市場預計在未來25年間可達400億美元。
2003年7月,經過50萬人的投票,結果將使用「Dreamliner」(夢幻客機)來稱呼7E7(即現在的787)。
每當有一款新型號的客機推出,其廠商所聲稱的產品特色均會受到競爭對手作出質疑的提問,例如波音對A380珍寶客機的懷疑,以及空中巴士模仿「音速巡航機」,787也不例外。空中巴士的John Leahy對波音787的特點作出種種駁斥,例如認為大量使用複合材料是「荒謬」的,而波音則回應這種技術已在軍用飛機上證明是可行的。隨著A380將投入營運,空中巴士並未減少對波音的威脅。而空中巴士也將推出輕量版本的A330向波音的787作出迎擊,該型號被命名為A350(舊版),將使用787的新一代發動機,但並不像787般廣泛使用複合材料,取而代之使用了鋁—鋰合金作機身[7]。至2005年10月13日,空中巴士已經從十餘間公司收到143架A350的訂單,但是由於A350的設計出現大幅改變(包含機身加寬及提升複合材料的使用,並命名為A350 XWB),預計2013年才能投入服務,比787晚。相比之下,787已經有670架以上的確實訂單。面對A350 XWB的挑戰,以及滿足英國航空及阿聯酋航空的要求,並從其取得訂單,波音宣佈研發787-10型號。該型號是787-9的加長版本,載客量可達290至310人。
波音使用兩款新的發動機來提供787的動力,分別為通用電氣的GEnx及勞斯萊斯的特倫特1000引擎,波音宣稱這款新發動機將可比波音767增加20%的油耗效率,其中增加40%發動機的效率、增加空氣動力的改進效果、增加輕量之複合材料與更先進的系統。787已於2014年5月取得ETOPS-330分鐘認證[8]。
787也是首次採用全球多國之專業廠商共同分攤風險的方式製造787,包含了日本、韓國、義大利、法國、英國、瑞典、印度等國家,其中日本工業界參與了787工程開發與製造35%之比重,也是海外合作國家中佔比最大的國家,日本政府為此計畫也提供了20億美金貸款協助日本工業界加入國際航太供應鏈。787大量使用的碳纖維材料一部份是由日本東麗所開發。分包總成分別為主翼與機翼翼盒(日本三菱重工、速霸陸)、水平尾翼(義大利阿萊尼亞、南韓韓國航空宇宙產業)、機身(義大利環球航空、波音公司北查爾斯頓工廠、日本川崎重工、美國勢必銳航空系統公司、韓國大韓航空)、客艙艙門(法國拉鐵科耶爾集團)、貨艙艙門,檢修艙門,逃生艙門(瑞典紳寶集團)、軟體(印度HCLTech公司)、地板梁(印度塔塔集團)、飛機線束(法國賽峰飛機發動機公司)、翼端帆,襟翼整流罩,起落架艙門,飛機縱樑(韓國大韓航空)、起落架(英法合資,賽峰起落架系統公司)、配電管理系統與空調裝置(美國漢勝公司)。完成各零件的製造後,再透過由747-400改裝而成的波音747-400 LCF將零件送至西雅圖的最終組裝廠完成飛機的組裝,並進行後續之測試、交付。
2007年5月下旬,首架787在埃弗里特波音工廠進行組裝。同年7月8日,首架787下線[9]。波音選在7月8日向外界展示787客機,是因為2007年7月8日的美式寫法是「07/08/07」[10],剛好拼成「787」。
最初計畫在2007年8月出廠,同年秋季開始試飛的787原型機在出廠典禮上仍有大部分系統未能完成裝設,在2007年9月宣布787的首飛測試延遲3個月。 2007年10月10日,波音第二次宣布首航延遲3個月、交機延遲6個月,這導致原定計畫在2008年5月要交給第一批客戶全日空的787最快將在2008年12月投入服務,而這將錯過2008年北京奧運所帶來的龐大航空運輸市場。在第二次宣布延遲交付後的一周,787專案經理Mike Bair遭到撤職。2008年1月16日,波音第三度宣布延遲787的首飛計劃3個月。2008年4月9日,波音第四度宣布延遲首飛至2008年第四季,交機規劃延遲到2009年第三季。2008年11月4日,由於發現787原型機存在裝配問題,且波音工程師發動罷工,導致在2008年第四季首飛的規劃成為泡影,至2008年12月,波音宣布787原型機首飛將延遲到2009年第二季進行。
2009年12月15日,當地時間早上10時27分(格林威治時間18時27分),首架787(註冊編號:N787BA)從位於美國西部華盛頓州(Washington)製造廠附近的潘恩機場(Paine Field)起飛,並於下午1時35分(格林威治時間21時35分)降落。歷時3小時的飛行測試。[11]原本預計測試4個小時,因為天候狀況不佳而提前結束。波音預計花費9個月完成所有測試。
測試項目總共使用六架飛機,編號由ZA001至ZA006,其中四架裝載勞斯萊斯遄達1000發動機,另兩架裝載通用電氣GEnx發動機。第二架(ZA002)測試機(使用全日空塗裝)於2009年12月22日加入測試行列[12][13],第三架測試機(ZA004)及第四架測試機(ZA003)分別於2010年2月24日及3月14日首飛[14]。2010年3月24日完成顫振及地面測試,開始進行飛機之極限測試[15]。2010年3月28日完成機翼極限載重測試,該測試需加載150%設計載重並維持3秒鐘,機翼在測試時由測試儀器將機翼末端由水平狀態往上方翹曲將近25英尺(7.6米)[16]。
歷經近三年的延遲,第一架波音787(787-8)於2011年華盛頓州當地時間9月26日交付給全日空開始商業飛行。[17]
2011年,首架787交付後,波音預計在未來10年可以交付1,000架客機,並達到收支平衡點[18]。
截至2019年,波音公佈的待攤銷開支為208億美元,包括187億元的遞延成本及20億元的未攤銷設備模具及非持續性開支。遞延成本是把前期研發成本分攤到整個生產周期的會計方式。波音最新預計交付量達1,600架時,待攤銷開支可減至0,但稱這不是收支平衡點。[19]事實上,除非波音把787項目的預期回報率假定為0%,這樣才能把抵消待攤銷開支視為收支平衡。
波音787夢幻客機是航空史上首架長程中型客機,打破以往長程客機必為大型客機的定律。波音787系列飛機共推出3種超高效機型,能使乘客享受到更加精彩的飛行體驗,最初為787-3(已取消)、787-8、787-9等三型,波音在巴黎航展上正式宣布開發更大型的787-10,現已於2017年3月31日首飛並緊接著投入商業運營。
787-3原本設計是給高密度之短程航線使用,在兩級客艙下可乘載290名旅客,滿載時續航距離為2,500至3,050海浬(4,650至5,650公里)。使用787-8相同之機身,但是改用了傳統的翼尖小翼,使得翼展縮小大約7.6公尺,讓787-3更能夠符合國內線的登機門,尤其是日本的機場。此型號之最大起飛重量減至165,000kg。
2010年12月,波音正式取消787-3的生產計劃[20]。
787家族之基本型號,三級客艙下有242座位,長57公尺、翼展60公尺,續航距離為7,650至8,200海浬(14,200至15,200公里)。同時,也是波音第三種廣體客機翼展寬度比機身長度還長之型號(747SP與777-200LR)。已於2011年10月投入服務,啟動客戶為全日空。目標是擴大到新的不中停航線,但不足以使用大飛機營運之市場。
2015年,波音將首架波音787-8原型機(N787BA,ZA001)捐贈給日本名古屋,在中部國際機場靜態展覽。目標將取代767-200ER與767-300ER,並與空中巴士A330-200和空中巴士A350–800競爭。[21]
2012年,首架由波音南卡羅萊納州北查爾斯頓787生產線生產的787(印度航空所屬,註冊編號:VT-ANI,MSN 36227/LN 46)出廠,這是波音南卡廠區落成啟用後首架由該廠區生產的波音787。
787-9是基本型號之加長版,機身長度63公尺,於三級客艙下可容納280名旅客,滿載時之續航距離為8,000至8,500海浬(14,800至15,750公里),續航力可飛航長達約17小時的超長程航線能力,定位於中型超長程寬體客機「Medium-Size Ultra Long Range Aircraft」。此型號與787-8有幾處不同處,如:機身長度、更大的油箱(原先與787-8一樣)與更高的最大起飛重量,但跟787-8一樣的翼展。同時起落架控制方式亦有改良,加入Early Doors Operation(EDO)技術(即於起飛後機輪離地1至2秒後,主起落架艙門會預先自動打開,從而減少收機輪所需的時間。如果在主起落架艙門打開超過半分鐘沒有收起機輪的操作,艙門會自動關閉)。787-10有同樣的設計。
最初計劃於2011年投入服務[22],但2011年10月時計劃自2014年開始交付給客戶[23]。波音用來目標取代767-400ER,並與空中巴士A330-300競爭。如同787-8一樣,787-9也可開航新的不中停航線。2010年7月,飛機之配置定案。[24]
787-9的原型機於2013年9月17日首飛[25][26],2014年6月16日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與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之認證[27],啟動客戶紐西蘭航空於2014年7月8日接收第一架787[28][29]。雖然紐西蘭航空是最先接收787-9的航空公司,但最先開始787-9的商業運行的是全日空,於2014年8月7日開始國內線(東京─福岡)服務,而紐西蘭航空則於2014年8月9日開始奧克蘭至悉尼之商業運行。目前最長之787不中停商業運行航線為聯合航空之洛杉磯至新加坡。
2019年,澳洲航空為了挑戰22小時直飛不中停而推出「日出計畫-Project Sunrise-」,動用2架787-9執飛2條超長程航線進行實驗研究航班"Research Flight",分別為紐約甘迺迪直飛雪梨(註冊編號:VH-ZNI)以及倫敦希斯洛直飛雪梨(註冊編號:VH-ZNJ,澳航100週年紀念塗裝)執行超過19至22小時的超長程航班暨旅客於超長程客艙適應實驗,預計2023年開航。澳洲航空邀請波音公司及空中巴士進行相關飛機的特殊客製化競標,相關飛機數量需要12架以上,波音方面以777-8X為基礎,再增加航程至18,480~19,560公里的超長程續航客製化調整。而空中巴士則是以A350-1000XWB為基礎,再增加航程而推出A350-1000ULR,航程增為18,540~19,680公里(僅次於ACJ350-900ULR)。2020年,澳洲航空決定採用空中巴士A350-1000ULR作為「日出計畫-Project Sunrise-」的選定型號,但目前尚未決定訂單數目,且澳洲航空將與空中巴士公司密切合作,在澳航董事會做出最終決定之前,為多達12架飛機準備合同條款。
2021年,最後一架由波音西雅圖埃弗雷特生產的波音787(全日本空輸所屬,註冊編號:JA937A,MSN 66524/LN 1095,搭載GEnx-1B引擎)出廠,正式結束13年在波音西雅圖埃弗雷特生產787的產品線任務,並統一集中在波音南卡羅萊納州北查爾斯頓787生產線生產。
787-10為68.3公尺長之機身,滿載航程可達7,000海浬(12,964公里),為787家族中最大的型號。787-10相較於787-9於機翼前增加10英呎(3.05米)、機翼後方增加8英呎(2.44米),目標與787-9有90%以上的共通性。航程可涵蓋90%之廣體客機航線,如美國西岸至歐洲或跨太平洋航線[30],在三級客艙下可乘載330名乘客[31]。目標是取代777-200、空中巴士A330與A340,並與空中巴士A350-900競爭。新加坡航空為其啟用客戶。
波音於2015年12月2日完成細部設計,2016年3月開始主要零件的組裝,並於同年11月30日送到南卡羅來納州北查爾斯頓,也是787-10唯一的最終組裝廠(因787-10的零件較大,無法運至西雅圖的工廠,同時也是波音首次有非於西雅圖生產的型號)。首架787-10已於2017年2月17日下線[32]並於2017年3月31日首飛。2018年3月已交付給新加坡航空[33][34]。新加坡航空將其787-10的首航「新加坡-大阪」的航線[35]。參照這裡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新加坡航空787-10的艙位安排。
新加坡航空及其子公司 — 酷航是第一家營運所有787機型的母子航空公司(酷航 - 788,789),(新航 - 78X)。
聯合航空則是第一家營運所有787機型的航空公司。
BBJ 787是波音公務機旗下的私人專機版本,僅推出BBJ 787-8以及BBJ 787-9兩種型號,航程部分,BBJ 787-8續航力為9,945 nmi(18,418 km),僅次於澳洲航空之日出計劃使用的空中巴士A350-1000ULR以及空中巴士商務機旗下ACJ350-900ULR、ACJ350-1000。而加長版BBJ 787-9則為9,485 nmi(17,556 km),僅次於波音777-200LR以及新加坡航空所使用的7架空中巴士A350-900ULR超長程客機。
為了達到787的性能目標,波音在飛機各部分採用了不同程度的先進設計,以符合目前全球對環保的要求。
目前對於787氣動力設計有關的資料非常少,僅知787的機翼設計在737NG(Next Generation)/777的超臨界機翼設計基礎上啟用全新的U型機翼。除機翼採用U型超臨界機翼之外,其餘增加氣動力的設計還有流線機鼻與鯊魚鰭式翼尖小翼與尾翼,估計這些設計約可增加5%的氣動力效率。
波音787使用了音速巡航機所提出的技術以及慣用的機體設計。其中受矚目的為波音787主體結構的大部分(包含機身和機翼)將採用複合材料設計,而不是現在常用的鋁合金,此外還使用鈦合金,其中複合材料所佔質量比例提高至50%,而飛機的形狀設計也因此而變得更動感。複合材料不像鋁合金那樣容易發生疲勞和腐蝕現象,密度也比鋁合金小,具有高比強度和易於設計的優點,因此波音787的維修費用會較同級機型更低,而最大速度更大,更節省燃油,更環保。
787是第一架使用碳纖維強化聚合物(CFRP)作為機體主要材料的商用客機,主要使用在尾翼、機身、艙門,與大部分主要零件上。787的機身空重中,CFRP大約為77,000磅(36公噸),用量達到了50%,性能得到較大提高[36],波音宣稱787的性能較過去廣體客機提升20%以上。787計畫初期,對於尋找比鋁合金更輕盈的材質作了許多努力,航空鋁合金優點是其施工容易且技術成熟,材料採購成本上具有競爭力;在787之前,波音使用碳纖維複合材料始於1984年,用在737客機水平尾翼,其後的777客機增加使用範圍,將垂直尾翼也更換碳纖維複合材料結構。
波音將碳纖維複合材料作為機身結構的嘗試始於1990年代末啟動的音速巡航機計畫,在音速巡航機計畫中,波音打造了一組長20英呎(6.1公尺)的一體成形全碳纖維複合材料機身。這個技術被導入夢幻客機中,波音團隊認為它們已經掌握了這個材料的使用特性,並且更激進的將大部分機身改用碳纖維複合材料製作。比鋁合金比重更輕,且具有同等甚至更高強度是CFRP所主張的優點。但市場上對於CFRP在長期使用下的強度始終有疑慮、且認為若遭到碰撞時CFRP會無法維持設計強度,使得飛機被迫提前除役。加上2006年波音工程師文森特‧韋爾登指控CFRP撞擊能量吸收能力較弱,防火、抗煙霧與毒性的效能較鋁合金差,宣稱大量使用CFRP的飛機在事故時的抗損能力不如使用鋁合金的機種。波音除了駁斥這類指控,也指出它們在設計時在結構中埋入光導纖維監控管線,持續評估飛機結構狀況,對於後期的維護成本跟安全上都能達到最新的飛機需求。
787為了維持市場競爭力,並吸引航空公司加入採購,因此在概念設計時就已經定義出飛機的性能要超越舊型至少20%以上,且重點在維修成本的降低跟維修的方便性與產品的可靠度,以下是波音在簡報上所提的性能需求:
由上面的需求可以知道為什麼787要用複合材料來當做飛機的主要材料,因為只有複合材料才能符合新的性能需求:
波音787在出售時提共兩種發動機架構供客戶選用,分別為通用電氣GEnx-1B及勞斯萊斯遄達1000,兩款發動機運用相同掛載硬點與接管配線設計,需要時可以進行互換。發動機的除冰系統引用了音速巡航機開發的全電力除冰裝置,取消了從發動機壓縮機中引出加熱氣體除冰的管線。為了符合日趨嚴厲的噪音控制法規,波音787在發動機罩等處引進了更多的降噪設計,控制機場外所接受的客機運轉噪音在85分貝級距。
2016年,勞斯萊斯向787客戶提供了遄達1000後續版本—遄達1000TEN,遄達1000TEN更換發動機高壓壓縮機核心,聲稱這款發動機較當前其它型號更省油,且可適用於8、9、10三款機型上,第一架採用該發動機的航空公司機隊為紐西蘭航空,在2017年11月開始營運。目前787客戶中,使用GEnx者約占6成,遄達1000者約占3成多左右。
787客艙寬度18英尺(550公分),略大於A330與A340(多38公分),但小於波音777(少41公分),但直徑可以容納9張寬度最精簡版本的17.5英吋(44.4公分)版經濟艙座椅,但17.5英吋寬座椅不太適合大部分乘客,因此大部分一般航空公司選用的是寬19英吋(48公分)的經濟艙座椅,使得787主流的經濟艙配置是單排8座。
787-8設計在三艙等佈局中可以容納234人座,兩艙等布局可容納240人座,若採用高密度全經濟艙布局時,可以容納296人座。頭等艙與商務艙布局每排4-7人(1—2—1、2—2—2、2—3—2配置),經濟艙則是每排8人或9人(2—4—2或3—3—3)。頭等艙的座椅間距在46—61英吋(120-150公分)、商務艙的座椅間距為36—39英吋(91-99公分),經濟艙的座椅間距為32—34英吋(81-86公分)。
機艙內以發光二極管提供照明,取代傳統使用的熒光燈。飛機入口配以新穎的照明燈光,營造出頭頂即是天空的感覺,天空特色的艙頂一直貫穿整個客艙,而客艙設計則沿襲自波音777系列的「波音概念客艙」設計。機組還可以在飛行中控制天空特色艙頂的亮度和顏色。需要時,乘務員可以為乘客提供白天的感覺,而當乘客需要休息時,艙頂則可模擬美麗的夜色。
機艙以「波音概念客艙」設計、動態照明以及飛行中可以由乘客調整透明度的電子遮光簾為特色,並利用可以變幻色彩及明亮度的LED陣列營造出模擬「天空」的天花板效果。
787的舷窗比目前民用飛機(A330)中的大一倍,窗的位置亦更高,所以無論坐在飛機的什麼位置,乘客都能看到地平線。機身舷窗有別於過往使用隔板,而改用電致變色的原理調整明暗,減少窗外射入的眩光及維持透明。然而此設計亦招致大量批評,被指為「純粹方便乘務的設計」。舷窗即使最暗也依舊無法與傳統遮光板媲美,日間飛行光線仍可以透過窗戶,影響乘客睡眠。在部分航空論壇亦有抱怨稱「藍色舷窗就是個特大號濾鏡,根本沒法好好拍照,剝奪了乘機最後一點樂趣」。
頂部行李艙是目前業內最大的,每個乘客都可將任一尺寸的拉杆式箱包置於艙內,而寬敞的洗手間大得足以容納一個標準尺寸的輪椅。
波音787的空間設計概念提供顧客良好的機艙航行環境和舒適性,其加大空間讓乘客有更寬廣的活動空間,特殊燈光設計與發光二極管使用讓人有種新奇的感覺。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總計 | ||
現增訂單 | −11 | 114 | 301 | 18 | 1,927 | |
交機 | 787-8 | 2 | 9 | 10 | 1 | 397 |
787-9 | 12 | 10 | 40 | 20 | 638 | |
787-10 | – | 12 | 23 | 15 | 111 | |
總和 | 14 | 31 | 73 | 36 | 1,146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
淨訂單數 | 56 | 235 | 157 | 369 | 93 | -59 | -4 | 13 | -12 | 182 | 41 | 71 | 58 | 94 | 109 | 82 | 20 | |
交付 | 787-8 | – | – | – | – | – | – | – | 3 | 46 | 65 | 104 | 71 | 35 | 26 | 10 | 10 | 5 |
787-9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 64 | 102 | 110 | 120 | 114 | 36 | |
787-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 34 | 12 | |
總交付數 | – | – | – | – | – | – | – | 3 | 46 | 65 | 114 | 135 | 137 | 136 | 145 | 158 | 53 |
---|
訂單 | 交付 | 未交付 | |
---|---|---|---|
787-8 | 431 | 397 | 34 |
787-9 | 1,233 | 638 | 595 |
787-10 | 263 | 111 | 152 |
總計 | 1,927 | 1,146 | 781 |
波音787訂單與交機狀況 (以年分排列累積):
訂單
交機
下列787事故紀錄當中,使用GEnx-1B的787僅出現輕微的問題紀錄,如:GEnx-1B發動機葉片結冰等,僅需要停飛維護即可。然而,使用勞斯萊斯Trent 1000的787卻出現接連出包的問題頻繁甚至情況嚴重,導致配備勞斯萊斯Trent 1000的787的航空公司因此取消大半航班,甚至跟同航空聯盟租借其它飛機執飛(如:紐西蘭航空向長榮航空乾租1架波音777-300ER等)以及臨時調度同航空公司其它飛機執飛(如:新加坡航空接獲勞斯萊斯的檢修通知緊急調度303座位A350-900XWB中程航線版本執飛)。
一架日本航空的787於2013年1月8日在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發生燃油泄漏事故,導致航班被取消。[40] 燃油泄漏的事故隨後又於1月11日和13日再次發生,地點位於東京羽田國際機場,據報道發生問題的飛機和1月8日的是同一架。[41]
2013年1月7日,日本航空8號班機的787客機,在完成東京─波士頓共12小時左右的飛行後,該機在愛德華·勞倫斯·洛根將軍國際機場停放時,電子艙的電池起火爆炸。
隔日,從波士頓飛往東京成田的日本航空7號班機,同為787客機在滑行時左側引擎發生漏油事件,機上200人緊急疏散。在同一日,聯合航空的一架787客機在進行檢查時,該公司維修人員發現配線錯誤的情形。
在接連10日內,日本航空以及全日空兩家日籍航空公司旗下的787客機接連發生諸多故障,全日空在該月16號緊急停飛旗下共計17架的787客機,全日空因此事件造成約14億日圓的損失。
美國聯邦航空總署(FAA)則發布命令讓所有登記於美國的787客機強制停飛,並要求波音公司徹查787客機的安全性,日本政府也設立小組對一連串事故進行調查。這是美國聯邦航空總署在1979年美國航空DC-10客機墜機事故後,首度頒布停飛指令。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也立刻發布停飛相關命令,印度民航局亦要求印度航空停飛該機,接著全球各地陸續停飛787客機。2013年1月19號,波音公司在事故後發表將暫停交付787客機,直到問題解決為止,但仍會持續生產。在調查後,各項證據直指787客機所使用的鋰電池系統為首要原因,波音公司對此問題進行一連串的改良、測試後,2013年4月26日,美國聯邦航空總署正式解除787客機的停飛命令。
2023年2月23日,由於波音787的供應商對耐壓艙壁分析出現錯誤,波音再次暫停向用戶交付波音787,但其生產線依舊繼續運作。且不影響2023年全年交付量目標。[49]
共有3架波音787保存於博物館中進行展示,均為早期的原型機。
機型 | 787-8 | 787-9 | 787-10 |
---|---|---|---|
機師數目 | 2 | ||
座位數 | 240(3級) 310(2級) 380(最多) |
290(3級) 360(2級) 420(最多)[54] |
320(3級) 410(2級) 460(最多) |
長度 | 186英尺1英寸(57公尺) | 206英尺1英寸(63公尺) | 224英尺1英寸(68公尺) |
翼展 | 197英尺3英寸(60公尺) | ||
機翼面積 | 3,501ft2(325m2) | ||
後掠翼 | 32.2° | ||
高度 | 16.92 m | 17.02 m | |
機身高 | 5.97 m | ||
機身寬 | 5.77 m | ||
座艙寬(最大) | 5.49 m | ||
座位寬 | 每排8個座位時:19.0 in(48.3 cm) 每排9個座位時:17.5 in(44.4 cm) | ||
載貨容量 | 4,826 ft³(137 m³) 28 x LD3 |
6,082 ft³(172 m³) 36 x LD3 |
6,187 ft³(175 m³) 40 x LD3 |
空重 | 117,798 kg | 138,000 kg | 135,500 kg |
最大起飛重量 | 227,930 kg | 254,700 kg | 254,000 kg |
最大降落重量 | 172,000 kg | 193,000 kg | 202,000 kg |
最大無燃油重量 | 161,000 kg | 181,000 kg | 193,000 kg |
巡航速率 | 0.85馬赫(Mach),903 km/h,561英里(mph),487節(knots),於40,000英呎高空/12.19 km) | ||
最大速率 | 0.89馬赫(945 km/h,587英里,510節,於40,000英呎高空/12.19 km) | ||
滿載航距 | 7,305 nmi (13,530 km) |
7,565 nmi (14,010 km) |
6,330 nmi (11,730 km) |
最大起飛重量時之起飛需求長度 (於海平面,國際標準氣壓下) |
10,300 ft(3,100 m) 高推力引擎:8,500 ft(2,600 m)[55] |
9,400 ft(2,900 m)[55] | N/A |
最大燃油容量 | 126,210 L | 138,710 L | |
實用升限 | 43,000英尺(13,100m) | 41,100英尺(12500m) | |
引擎(×2) |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GEnx-1B或勞斯萊斯(Rolls-Royce)特倫特1000 | ||
最大發動機推力能力 | 64000 lbf(280 kN) | 71000 lbf(320 kN) | 76,000 lbf(340 kN) |
ICAO型號代碼[56] | B788 | B789 | B78X |
ETOPS認證 | ETOPS-330 |
資料來源:波音787的設計[5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