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三對三籃球比賽於2024年7月30日至8月5日在法國巴黎舉行,比賽場地位於協和廣場。[1]
賽制
八支球隊兩兩進行循環賽,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球隊晉級半決賽,三至六名球隊再進行附加賽決出兩支球隊。附加賽結束後將進行淘汰賽。比賽過程中,任何一支球隊率先獲得21分便勝出。若沒有球隊獲得21分,則在10分鐘比賽時間內得分最多的球隊勝出[1]。
比賽資格
每個代表團在每個三人制小項上最多可派出1隊共4名選手參賽。入選代表團名單的運動員必須符合奧林匹克憲章及國際籃球聯合會規定的以下要求:[2]
- 隊伍內4位運動員都必須在國際籃球聯合會登記。
- 截至2024年6月24日,隊伍內必須最少有2位運動員在所屬隊伍的個人排名為前10名內,而另外2位運動員則需在所屬隊伍的個人排名為前10名內,或在2023年1月1日~2024年6月24日間參加至少一場國際籃球聯合會認可的三人制籃球比賽。
- 所有運動員都必須具有所屬國家/地區的公民身份,並且在2022年1月1日或之前擁有所屬國家/地區法定機構簽發的護照。
- 未曾在國際籃球聯合會認可的比賽中,代表其他代表隊參加任何籃球賽事,包括五人制及三人制,除非獲得國際籃球聯合會特別批准。
此外,只有設置國家/地區籃球組織的國家/地區奧委會及符合以下要求才能夠參加此項目:
- 截至2023年11月1日,最少有1位工作人員擁有獲國際籃球聯合會三人制籃球網上學習平台認可的證書。
- 未被國際籃球聯合會弔銷參賽資格或進行處罰停止參賽。
資格來源[2] | 出線資格 | 出線名額 | 男子 | 女子 | 備註 |
---|---|---|---|---|---|
主辦國 2017年9月13日 秘魯利馬 |
不適用 | 0個男子參賽名額 0個女子參賽名額 |
— | — | 若法國未能透過世界排名途徑獲得任何一個三人制小項的參賽席位,則該國男隊和女隊中世界排名較高者以主辦國身份獲得資格,如果男隊和女隊世界排名相同,則女隊獲得主辦國席位。 若主辦國席位已被分配,則對應性別的世界排名席位減少1個。 空出的主辦國席位根據世界排名重新分配。 |
世界排名 2023年11月1日 |
前2至3名 | 3個男子參賽名額 3個女子參賽名額 |
塞爾維亞 美國 中國 |
中國 美國 法國 |
參賽名額數量根據主辦國獲得的參賽名額而調整。 各隊伍的排名是根據在其所屬的前25名運動員的分數總和進行排列。 而運動員的分數為其獲得最高分數的9項國際籃球聯合會認可比賽總和。 每個大洲(美洲、歐洲、非洲、亞洲、大洋洲)在每個性別上最多只能透過該途徑獲得2個參賽名額。 如果出現同分情況,則個人排名較高的隊伍優先獲得資格。 空出的席位按照排名重新分配。 |
普遍性奧運資格賽1[註 1] 2024年4月12日至14日 香港 |
首名 | 1個男子參賽名額 1個女子參賽名額 |
拉脫維亞 | 阿塞拜疆 | 普遍性奧運資格賽1共有8支隊伍參加,包括主辦該資格賽的國家/地區和世界排名前7名的未獲資格隊伍。 只有過去2屆奧運皆未獲得五人制籃球比賽的參賽名額的代表團才可參加該資格賽。 空出的席位按照排名重新分配。 |
普遍性奧運資格賽2 2024年5月3日至5日 日本宇都宮 |
首名 | 1個男子參賽名額 1個女子參賽名額 |
荷蘭 | 澳洲 | 普遍性奧運資格賽2必然在普遍性奧運資格賽1後進行,且同樣共有8支隊伍參加,包括主辦該資格賽的國家/地區、奧運主辦國法國(若未獲資格)、各大洲(亞洲/大洋洲、歐洲、美洲和非洲)2023年三人制籃球杯賽排名最高的未獲資格隊伍,以及2023年世界盃排名較高的未獲資格隊伍。 空出的席位按照排名重新分配。 |
奧運資格賽 2024年5月16日至19日 匈牙利德布勒森 |
前3名 | 3個男子參賽名額 3個女子參賽名額 |
法國 立陶宛 波蘭 |
德國 西班牙 加拿大 |
奧運資格賽共16支隊伍參加,包括主辦該資格賽的國家/地區、奧運主辦國法國(若未獲資格),以及2023年11月1日世界排名較高的未獲資格隊伍。 國際籃球聯合會會確保每個大洲(亞洲/大洋洲、美洲、歐洲、非洲)都有2至10支隊伍參加該資格賽。 空出的席位按照排名重新分配。 |
總計 | 8 | 8 |
Remove ads
賽程
G | 小組賽階段 | QF | 半準決賽 | SF | 準決賽 | B | 季軍賽 | F | 決賽 |
2024年7月 | 2024年8月 | ||||||||
---|---|---|---|---|---|---|---|---|---|
二 30[5] | 三 31 | 四 1 | 五 2 | 六 3 | 日 4 | 一 5 | |||
G | G | G | G | G | ¼ | ½ | B | F |
參賽名單
球隊 | 球員 | |||
---|---|---|---|---|
塞爾維亞[6] | Strahinja Stojačić | 德揚·邁斯托羅維奇 | 米哈伊洛·瓦西奇 | Marko Branković |
美國[7] | Canyon Barry | 吉默·弗雷戴特 | Kareem Maddox | Dylan Travis |
立陶宛[8] | 埃瓦爾達斯·濟奧吉斯 | 金陶塔斯·馬圖利斯 | 奧雷利尤斯·普克利斯 | 沙魯納斯·溫格利斯 |
中國[9] | 陸文博 | 張寧 | 趙嘉仁 | 朱淵博 |
荷蘭[10] | 沃爾蒂·德容 | 阿爾文·斯拉赫特 | 揚·德里森 | 迪梅奧·范德霍斯特 |
法國[11] | 盧卡·迪蘇利耶 | 朱爾·朗博 | 弗蘭克·塞格拉 | 蒂莫泰·韋吉亞 |
拉脫維亞[12] | Kārlis Lasmanis | Nauris Miezis | Zigmārs Raimo | Francis Lācis |
波蘭[13] | Adrian Bogucki | Filip Matczak | Michał Sokołowski | 普雷澤米斯勞·扎莫伊斯基 |
Remove ads
裁判
以下為比賽的裁判名單:[14]
小組賽
淘汰賽
八分之一決賽 | 半決賽 | 金牌賽 | ||||||||
8月4日 | ||||||||||
塞爾維亞 | 19 | |||||||||
8月5日 | ||||||||||
法國 | 22 | |||||||||
拉脫維亞 | 14 | |||||||||
法國 | 21 | |||||||||
8月5日 | ||||||||||
法國 | 17 | |||||||||
8月4日 | ||||||||||
荷蘭 | 18 | |||||||||
立陶宛 | 21 | |||||||||
8月5日 | ||||||||||
波蘭 | 15 | |||||||||
荷蘭 | 20 | |||||||||
立陶宛 | 9 | 銅牌賽 | ||||||||
8月5日 | ||||||||||
拉脫維亞 | 18 | |||||||||
立陶宛 | 21 | |||||||||
最終排名
排名 | 球隊 |
---|---|
荷蘭 | |
法國 | |
立陶宛 | |
4 | 拉脫維亞 |
5 | 塞爾維亞 |
6 | 波蘭 |
7 | 美國 |
8 | 中國 |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