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武裝衝突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又稱利比亞戰爭,在利比亞國內常稱為「2月17日革命」(阿拉伯語:ثورة 17 فبراير),是利比亞在2011年發生的武裝政變,交戰雙方為穆阿邁爾·卡達菲領導的政府和反抗卡達菲的勢力。受鄰國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2011年2月15日開始,利比亞國內開始出現和平的反政府示威,但活動遭到政府軍的武力鎮壓。因而引發武裝反抗,演變成為內戰。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 |||||||
---|---|---|---|---|---|---|---|
阿拉伯之春的一部分 | |||||||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進程 | |||||||
| |||||||
參戰方 | |||||||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援軍: 其他援軍: |
軍事援助: 外交支持: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賈利勒[34] 哈菲茲·胡加 馬哈茂德·吉卜里勒 阿卜杜·法塔赫·尤尼斯[35] 歐瑪爾·哈利利[36] 哈利法·貝加斯姆·哈福特 查理斯·布查德 |
穆阿邁爾·格達費 † 賽義夫·伊斯拉姆·卡扎菲(被俘) 哈米斯·卡扎菲 † 奧-穆·坦塞姆·比拉·卡扎菲 † 阿布-貝克爾·尤尼斯·賈卜爾 † 阿卜杜拉·塞努西 馬蘇德·阿卜杜勒哈菲德 巴格達迪·馬哈茂迪 馬赫迪·阿拉比 穆薩·易卜拉欣 | ||||||
兵力 | |||||||
50,000名反抗軍與志願者[37] 幾十架北約戰鬥機[38] | 20,000[39]–40,000[40]名士兵 | ||||||
傷亡與損失 | |||||||
5,667–7,059名反對派士兵及反對派支持者死亡,2,886–3,005人失蹤 |
2,580–3,231名政府軍士兵死亡 7,000人被俘[41] | ||||||
統計包括平民和雙方士兵在內的總數: 25,000[42]–30,000人死亡,4,000人失蹤[43] |
最初的示威抗議從利比亞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開始,並逐漸向全國蔓延,民眾要求從1969年就已經上台統治長達42年的革命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下台和進行民主變革。反對卡達菲的勢力組成「全國過渡委員會」,以推翻卡達菲的獨裁統治和建立民主政體為宗旨。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首項決議,凍結卡達菲資產,並把事件交由國際刑事法院處理。3月初,卡達菲軍進攻反對派在東部的據點班加西。3月17日,聯合國安理會再度通過決議,授權成員國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英法美等國開始武裝干涉利比亞。
8月,反對派在西部發起進攻,奪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國過渡委員會」逐漸得到國際和聯合國承認。穆阿邁爾·卡達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蘇爾特被殺。10月23日,「全國過渡委員會」宣告全國解放,戰鬥結束。然而利比亞隨後陷入軍閥割據和第二次內戰。
1969年,僅27歲的穆阿邁爾·卡達菲中尉通過自由軍官組織發動政變,推翻親西方的利比亞王國,並在同年9月改為共和國,取得政權後,把他的親屬和親信所屬的卡達法部落(Qaddadfa)和結盟部族領袖,安排在軍隊和政府中的重要職位上,並且非常巧妙地弱化他的競爭對手,以此來保持微妙的權力平衡、政治統治和經濟發展。
石油利益佔利比亞GDP的58%,[44]但是政府用這些石油方面的收入來發展及壯大國內的中產階層的部分有限[45],所以儘管利比亞有600萬人口,但是真正能獲得利比亞石油收益只有很少一部分。[46]1970年代政府花費巨資用於購買武器方面,並且大力贊助國外的反政府軍和恐怖分子。[47][48]通過最近的調查數據顯示有21%的利比亞人處於失業狀態,這個數字比例在北非是最高的。[49]
由於卡扎菲偏袒首都和周圍地區的部落,所以不僅所實施的經濟政策導致利比亞東部地區顯得相對和更加貧窮,[50][51]卡扎菲還在各方面對東部居民進行歧視和打壓。[52]
2009年利比亞的識字率是87%,2010年利比亞的人類發展指數是0.755,這些數據比鄰國突尼斯和埃及要高,[53]而且公民所受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相對要高一些;[54]但是透明國際指出,利比亞2010年的腐敗率為2.2(10為最清廉),比兩個鄰國要嚴重。[55]
卡扎菲家族涉及石油、天然氣、通訊、基本建設、酒店、媒體發行及消費品發行等諸多商業投資領域,每年都從中獲取了巨額利益。[56]而卡扎菲的家族成員在世界各地的銀行竟擁有300億美元以上的資產。[57]
於是在鄰國發生巨變後,許多利比亞民眾要求利比亞政治變革的呼聲更加強烈。[53]
根據自由指數報告顯示(Freedom of the Press)[58]卡扎菲所領導的革命委員會實行類似於前蘇聯和東歐等國的政治領導體制。據報道宣稱有10%到20%的利比亞人為該革命委員會做監視工作,他們廣泛分布於政府機構,工廠企業以及學校等教育部門,這與薩達姆·侯賽因統治時的伊拉克和當今金正恩所統治的朝鮮的數據基本持平。[59]
根據該國法律,利比亞人如果被發現與外國人從事政治方面的談話是一項犯罪行為,最高可面臨被判入獄三年的刑事處罰。卡扎菲為了避免民眾與外國人接觸,他將外語課程從學校的設置中刪除掉已長達十年,2011年一名抗議者聲稱他們沒人會說英語或法語,因為卡扎菲只想讓他們保持無知和文盲的狀態。[60][61]
與在女性社會地位和人權紀錄方面表現較為惡劣的沙特阿拉伯等海灣國家相比,相對而言,穆阿邁爾·卡扎菲領導下的利比亞擁有整個阿拉伯世界最好的女性境遇與政策。[62]
卡扎菲對待反對派人士的態度是堅持毫不留情地予以剷除的原則,他不惜代價地武裝鎮壓那些表達不同意見的團體:他曾多次下令在包括班加西、的黎波里在內的數個城市公開絞死進行示威遊行的學生和反對派成員;還曾在三小時內屠殺了阿布·薩利姆監獄中的1200名囚犯[63]。利比亞政府還經常公開地處決那些反對他的政治活動家,然後在國家電視台上反覆播放處決過程的畫面。[59][64] 卡扎菲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93年憲政危機、美國布什總統2004年空襲伊拉克、六四天安門事件 三件事為例,表明利比亞當局對付抗議者的行動是有必要的。[65]
有西方媒體認為,卡扎菲為了壓制那些反對和批評他的人,還僱傭許多殺手去暗殺那些公開批評他的一些人。[59][66]例如2004年,利比亞曾出100萬美元去暗殺一名從利比亞移民到英國的記者阿舒爾·沙米斯(Ashur Shamis)。[67]
2010年年底,利比亞鄰國突尼斯爆發反政府抗議示威。整起事件起因是發生在該國南部城市西迪布吉德,一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拉着一部攤車在街上販賣蔬菜水果,但因為沒有申請擺攤執照而被警察部門沒收攤車。[68]不久之後,他因為抗議警察執法而於2010年12月17日自焚,[69]2011年1月4日,因為自焚而送去醫院急救的穆罕默德·布瓦吉吉不治身亡。[70]這起事件導致一連串反政府的示威抗議正式開始並逐漸擴散至阿拉伯世界,稱為阿拉伯之春或茉莉花革命(突尼斯國內叫法)。2011年1月14日,總統本·阿里採取一系列措施後於當晚離開突尼斯,出走沙烏地阿拉伯,結束他長達23年的執政,此舉對鄰國利比亞的民眾產生了極大的震動,使得他們認為自己也有能力將卡扎菲趕下台。因此在突尼斯革命成功後,利比亞迅速出現反政府運動,並於2011年2月15日起爆發反政府示威。
卡扎菲指派哈米斯旅鎮壓抗議示威,但卻無法迅速壓制。首都的黎波里部分區域已落入反對派手中,截至2月20日,連續多天的鎮壓,已造成300人死亡、逾1,000人受傷。美英等國發表聲明,譴責利比亞政府的暴力行徑。[71]
2月22日,卡扎菲要求反政府群眾"放下武器",否則將發生一場血戰,就像1989年在天安門廣場上那樣。他還表示當初在坦克前面的那些人被碾碎了,中國的統一比天安門廣場上的那些人更重要。向天安門廣場派坦克,是為了應對示威者。這不是玩笑。他宣稱要用坦克「碾碎那些蟑螂」,並盡一切手段保障利比亞不被分裂。他還號召人民去捕捉老鼠。[72]
2月23日,在利比亞東部,示威者與政府軍交戰四天後,奪取了貝達機場,致使東部基本脫離了利比亞政府的控制。[73]聯合國安理會於同日就爆發反對卡扎菲政權的騷亂舉行閉門會議,會後十五個成員國發表聲明,一致譴責利比亞武力鎮壓反政府示威,對有示威者死亡表示遺憾,呼籲的黎波里政府立即結束暴力行為,回應人民的合理訴求,並向襲擊者追究責任。[74]
2月24日,卡扎菲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繼續實行措施。與此同時,東部脫離利比亞的地區已開始建立初級政府。周三反對派宣稱已經控制了米蘇拉塔,這是反政府組織控制的離首都最近的城市。[75]當日據目擊者稱,距離首都以西120公里的祖瓦拉(Zuara)已被反政府軍控制。多種跡象表明,利比亞西部地區也正逐步脫離卡扎菲的統治。[76]
2月25日,歐盟外交官表示,將對利比亞採取武器禁運及旅遊禁令。同時歐盟將凍結所有利比亞的財產。聯合國發出警告,稱利比亞國內食物供應鏈頻臨瓦解,數千平民可能遭到屠殺。當日,繼續有利比亞高級官員辭去職務,公開反對卡扎菲武力鎮壓平民,其中包括利比亞駐巴黎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及卡達菲的主要助手達姆。面對情勢變化,卡扎菲政府也公佈新政策,承諾將給每戶利比亞家庭將能夠獲得400美元,部分公務員將提薪150%。[77]
2月26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1970號決議制裁利比亞,包括凍結卡扎菲家族財產,對其本人及其親屬實行全球旅遊禁令,並將利比亞涉嫌屠殺平民侵犯人權的問題轉交給國際法院處理[78][79]。
2月27日,利比亞反對派似乎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附近的扎維耶地區,造成了對卡扎菲政權的包圍。[80]另據反抗者稱,卡扎菲也已集合部隊,準備反攻該城市。[81]
2月28日,卡扎菲二子賽義夫為警察發放大量武器,同時反政府軍已包圍首都的黎波里,準備攻入首都。
3月1日,聯合國大會召開全體會議通過了由博茨瓦納、加蓬、約旦等國提出的有關暫時取消利比亞在人權理事會成員資格的決議草案。[82]
3月5日,哈米斯旅對離首都的黎波里僅50公里的石油重鎮扎維耶發動猛攻,反對派不甘示弱反擊,雙方交戰六小時後,重奪回濱地中海石化工業港拉斯拉努夫(Ras Lanuf)的煉油廠。[83]
3月7日,由格達費的兒子哈米斯(Khamis)率領的精銳部隊哈米斯旅,上午用迫擊砲、重機槍、坦克和防空武器,從扎維耶西側發動攻勢,入夜時也在城東撕開反政府軍的防線。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宣稱政府軍已收復扎維耶。[84]
3月9日,指揮官哈米斯·格達費所指揮的哈米斯旅擊潰反對派,進駐扎維耶,反政府軍東逃,政府軍控制扎維耶與周邊大部分地區。
3月10日,法國正式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全國委員會」為代表利比亞民眾利益的合法政府,並計劃同這個新成立的機構互換大使。法國是採取該措施的首個國家。[85]因此格達費所代表的原利比亞政府正計劃斷絕其同法國的外交關係。
3月12日,阿拉伯聯盟在開羅舉行會議,與會各方投票結果支持聯合國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只有敘利亞和阿爾及利亞兩國對此投了反對票。[86]3月13日,反對派領袖莫哈末向媒體宣稱哈米斯旅有32名成員叛變,其中一人是高級軍官,變節士兵協助叛軍防守米蘇拉塔,延長哈米斯旅對米蘇拉塔進攻的速度,不久前,哈米斯旅曾攻打米蘇拉塔,但是失敗。[87]
格達費之子哈米斯親自指揮的第32旅已經[需要解釋]抵達布雷加,準備進攻艾季達比亞,反對派領袖尤尼斯將軍向媒體表示:艾季達比亞的戰略重要性無可替代並不止於石油工業,兩條重要的戰略道路在艾季達比亞交匯,分別通往班加西和哈拉沙漠東部的托布魯克,若這條道路中斷,班加西與埃及的補給線將會中斷[88]。
反對派陣營近日也改變了戰術,不再以傳統正規軍方法作戰,而是化整為零,以約三千名叛變的前政府正規軍為核心,摸黑突襲卜雷加港等地,並打死了二十餘名精銳的哈米斯旅成員,收復部分失地和油田設施[88]。
3月14日,格達費的政府軍憑藉武力優勢,擊退反對派收復東部產油重鎮布瑞加,[89]並持續朝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前進,先鋒偵查兵挺進至距離該城僅十公里外的郊區。[90]
3月15日,利比亞政府軍持續推進,收復距班加西僅100多餘公里的艾季達比耶市,並完成對班加西外圍的戰略控制。[91]
3月17日,在阿拉伯國家、美國、英國和法國等國的推動下,聯合國安理會以10票贊成,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1973號決議,決定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以保護利比亞平民以及包括班加西在內的受到卡扎菲政權襲擊威脅的平民居住地區[92]。這是安理會對卡扎菲政權武力鎮壓示威民眾實施的第二輪制裁,也是歷史上安理會第二次對利比亞實施禁飛,上次是在發生1988年的洛克比空難和1989年的法國聯合航空空難後,安理會在1992年通過第748號決議對該國實施了禁飛和武器禁運。[93]
安理會通過決議後,利比亞政府宣布接受決議內容立即停火;但是利比亞當局對一些主要城市的襲擊仍然在發生。為此多國政府和多個國際組織如非盟,阿盟和歐盟的政治首腦於19日舉行了一次巴黎峰會,共同協商對利比亞採取軍事干預的具體措施,以落實安理會決議的執行。[94][95]與會各方覺得不可再拖延下去,決定對利比亞採取軍事干預行動。[96]
3月19日,為真正落實1973號決議授權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平民免遭武裝襲擊,同時禁止任何形式的外國占領軍進入利比亞領土的任何部分[需要解釋],法國戰機率先空襲利比亞,在革命軍東部據點班加西附近摧毀了政府軍的至少14輛坦克和20輛裝甲車,以便迫使卡達菲部隊停火。美國海軍於深夜通過其部署在地中海上多艘軍艦,向的黎波里和米蘇拉塔的空防系統發射巡航導彈。[97]利比亞政府軍以高射炮進行了還擊,卡扎菲更強硬表態「要武裝人民對抗西方」。利比亞外交部發表聲明說,聯合國安理會有關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第1973號決議已經失效[來源請求]。
3月20日,英國表示已對利比亞進行了首次空襲,但未透露具體情況。參加此次軍事行動的國家除美英法外,還有加拿大、西班牙、挪威等國。法國官員說,在軍事干預行動中,阿聯酋也調派了24架戰機,卡塔爾調派4到6架戰機。聯軍此次軍事行動的代號為「奧德賽黎明」,美英部署在地中海的軍艦與潛艇19日向利比亞政府的軍事目標發射了112枚戰斧巡航導彈,打擊目標包括地對空導彈陣地、預警系統和重點通訊節點等在內的逾20處軍事基地。利比亞國家電視台自稱有48人在美歐聯軍打擊中死亡另有150人受傷。[98]
多國聯軍於19日轟炸利比亞的一些軍事目標後,利比亞國家電視台一連兩天播放預先錄製的卡達菲講話,他揚言將打開軍火庫,讓群眾武裝起來反擊西方部隊的「殖民主義和十字軍式的侵略」,他們做好了與空襲利比亞的西方部隊「長期作戰」的準備[99]。另外,他也聲稱將對地中海的軍事和平民目標展開報復性襲擊[100]。
3月20日,利比亞武裝部隊發言人法格希宣布,武裝部隊於當地時間20日晚9時起執行全面停火,並停止在利比亞境內的一切軍事行動。[101]
3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表示,美國不會在干預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中扮演「領導角色」,未來幾天就會把在利比亞領空實施「禁航區」的「主要責任」交出,由法國、英國或北約扛起指揮權。[102]連續兩天的空襲之後,聯軍表示空襲已摧毀了卡達菲的「指揮和控制能力」。[103]
23日,在班加西的反對派發言人伊薩姆·吉里亞尼宣布在班加西成立利比亞過渡政府,取代之前的臨時全國委員會以行使行政權,任命經濟學家馬哈茂德·吉卜里勒為過渡政府總理。發言人表示新的政府將致力於建設一個沒有卡扎菲的、統一的利比亞。同日在班加西,數千名民眾走上街頭,手持標語,表達對多國聯軍空襲利比亞政府軍的支持。[104]
截止24日,聯軍已經連續五天對利比亞展開空襲,但未能阻止卡達菲軍隊向革命軍控制的城鎮發動攻勢,也無法解除卡達菲在東部的武裝。[105]目前卡達菲部隊繼續猛烈炮轟革命軍占領的米蘇拉塔(Misrata),而在艾季達比耶(Ajdabiya)的革命軍則在襲擊已重重包圍該城市的卡達菲軍隊。[106]
3月24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表示,北約部隊已經同意接管聯軍指揮權;而目前對於聯軍來說,最大的威脅來自卡扎菲政府軍的地面部隊,這也將是下一階段空中打擊的重點。[107]24日晚,北約28個成員國大使在布魯塞爾舉行了會議,會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宣布,北約將在數天內從美國手中接管對利比亞軍事行動的指揮權。[108]而由路透社和益普索市場研究集團(Ipsos)於24日發布的民調顯示,60%的美國人支持美國和聯軍為保護利比亞平民展開的軍事行動。[109]而卡達菲在首都的電視直播演講中痛批西方國家,指出攻擊利比亞的外國軍隊註定會失敗,最終將被丟進歷史的垃圾堆。[110]據英國的《金融時報》報道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的一個數據,由卡扎菲控制的利比亞的央行擁有143.8噸甚至更多的黃金藏在利比亞境內,其價值超過65億美元,可以成為他長期抗戰的資本。[111]
3月26日,利比亞革命軍從卡達菲軍隊手中奪回東部重鎮艾季達比耶的控制權,這是聯軍對利比亞實施禁飛令一周以來,革命軍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革命軍方面表示他們會在聯軍的幫助下,繼續向首都的黎波里進發。另一方面,利比亞國營電視台報道,卡達菲為了擴大自己的支持者,不僅派發武器給志願者(卡達菲用錢招募的來自非洲他國的僱傭軍,每人每天2000美圓),[112]還對所有武裝部隊和警察部隊給予地位上的升遷。[113]
3月27日,革命軍在奪回艾季達比耶,布雷加和拉斯拉努夫(Ras Lanuf)等東部主要城鎮控制權之後,他們乘勝追擊繼續向西朝卡達菲的家鄉蘇爾特方向挺進。同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新聞網訪問時表示,利比亞卡達菲部隊將遭他們殺害的人的遺體,搬到西方聯軍空襲地點,顯然是為了嫁禍聯軍。[114]
27日,北約28個成員國大使在布魯塞爾舉行了會議,會後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說,北約成員國已經決定全面接管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授權的所有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軍事行動定名為「統一維護者」。[115]北約為此成立了行動組,針對利比亞的主要任務是設立禁飛區和阻止外界向利比亞偷運武器。[116]他還強調,北約將與國際和地區夥伴密切合作。
27日,《的黎波里郵報》轉引來自利比亞和阿拉伯國家的消息說,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已提出停火條件:即將權力移交給他的兒子賽義夫。卡扎菲目前正在尋求說服西方國家接受該方案。[117]
3月28日,卡塔爾政府宣布承認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過渡委員會」,成為繼法國之後第二個承認該委員會為代表利比亞合法性的國家,[118]也是承認該委員會合法性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卡塔爾同意為革命軍在東部控制區安排輸出原油的工作。海灣合作委員會表示支持卡塔爾的立場。[119]
28日,聯合國安理會利比亞制裁委員會主席、葡萄牙常駐聯合國代表卡布拉爾首次向安理會通報情況時表示,目前卡達菲方面已有18人面臨旅行禁令,13人和5個實體遭凍結資產。一些西方國家先前着手凍結卡扎菲家族的資產:美國和英國分別宣稱凍結大約300億和200億美元,美國把利比亞國家石油公司下屬的14家企業納入制裁對象。[120]
隨着革命軍一步步向西部的卡達菲大本營挺進,反對派代表也開始籌組新政府。目前代表革命軍的臨時全國委員會(PTNC)正在籌組內閣,包括委任各個部門的部長,以讓他們代表革命軍與其他國家的對應代表進行會談。不過目前這個工作對他們來說有許多困難,包括通訊困難和如何照顧各派系的感受等等。[121]
3月29日,4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在倫敦召開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商討後卡達菲時代的利比亞政局部署:與會者表示利比亞的未來將由利比亞人民自由地決定,並一致要求其政權已經完全失去了合法性的卡扎菲立即下台。與會者誓言要繼續對利比亞採取軍事行動,直到卡達菲停止攻擊平民為止,並對卡達菲下台後如何對他進行處置的問題(司法審判或者他國流亡)進行了討論。與會者同意設立由20個國家和機構組成的聯絡小組,小組成員包括阿拉伯國家,非洲聯盟和阿拉伯聯盟的代表,來協調利比亞向民主有序過渡的工作[122],以及決定對利比亞人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等其他內容。[123]卡達菲則致信給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呼籲聯軍立即停止「野蠻的進攻」,他把聯軍的空襲與二戰時期希特勒的軍事行動相提並論。他說:「把利比亞留給利比亞人。你們是在對一個和平的民族和發展中國家進行種族滅絕。」[124]
3月30日,政府軍清晨出動坦克、大炮和火箭炮,對從本焦瓦德退守到拉斯拉努夫的革命軍展開猛攻,結果革命軍被逼得節節敗退。[125]
3月31日,英國外相威廉·傑佛遜·黑格披露,利比亞外長穆薩·庫薩(Mussa Kussa)3月30日已經抵達英國倫敦西部范堡羅機場,他已辭去卡扎菲政府職務。穆薩·庫薩是在周一經陸路通過拉斯傑迪爾口岸進入突尼斯,然後乘車抵達首都突尼斯市,進行了兩天的私人訪問。周三下午,穆薩·庫薩從突尼斯乘飛機抵達范堡羅機場。在穆薩·庫薩之前,已有多名利比亞高官與軍官離開了執政42年的卡達菲。路透社的分析文章指出,穆薩·庫薩在利比亞的領導圈子中很有影響力,而且當紅了數十年,但他並不在政權的核心。因為真正的核心是卡達菲的兒子與親人。[126]
31日晚,北約在官方網站公布了參與國的最新情況:目前,比利時、保加利亞、加拿大、丹麥、法國、希臘、意大利、荷蘭、挪威、羅馬尼亞、西班牙、土耳其、英國、美國14個北約國家參與行動,其中戰機共205架,美國、法國和英國占絕大多數,分別為90架、33架和17架;艦艇共21艘,土耳其和意大利占多數,分別為6艘和4艘。德國和波蘭不願參與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而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盧森堡和冰島等北約國家受自身軍力限制,參與行動有困難,但卡塔爾、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瑞典三個非北約國家會參與,因此14個北約成員國加上3個非北約成員國共計17國會參與未來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127]
4月1日,革命軍目前已被逼退到東部城鎮艾季達比耶,回到了聯軍空襲前的原點。而美國和英國在利比亞境內早已部署了多名特工以搜集供軍事行動採用的情報,並且秘密地同利比亞革命軍接觸以了解他們領導人的身份和效忠的對象。[128]
同日,利比亞資深外交官、利比亞駐聯合國代表圖里基在反對派網站上發表聲明,稱自己將離開卡扎菲政府。圖里基表示利比亞人民有權追求更好的生活。[129]當天過渡委員會領導人賈利勒在與聯合國赴利比亞特使哈提卜會面後對媒體表示:「我們同意實施停火,條件是利比亞西部城市的民眾有自由表達的權利,並且政府軍撤出被包圍的城鎮」。[130]利比亞政府則以反對派提出的條件毫無誠意和無法接受為由予以拒絕。[131]
革命軍經過整編後,只派遣倒戈軍人和受過訓練的志願者到前方作戰,而把只有滿腔熱情卻無作戰經驗的成員編入輔助部隊中,以免他們無謂犧牲。目前革命軍的前線部隊八成為前軍人,兩成為受過訓練、編入戰鬥單位的青年,倒戈軍人終於在反卡達菲的力量中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革命軍組織上的這一變化,說明了經過多周的戰鬥後,反卡扎菲力量在一步步向成熟邁進。[132]
4月3日,革命軍宣稱重新奪回石油重鎮布雷加(Brega)的控制權。但革命軍為慶祝一支先頭部隊開入卜雷加時朝空中開火,結果聯軍出動飛機回擊,失誤打死了一名救護車司機和三名醫學院學生共四個平民。革命軍聯絡官卡米斯說:「那是(革命軍的)過失……機師以為遭遇襲擊,於是朝車隊開火。」而在反對派占領的米蘇拉塔,卡達菲的部隊繼續朝革命軍展開猛烈襲擊,設法把他們逼離這個西部重鎮。醫療人員說,政府軍的襲擊行動至少導致六個平民喪命。同日,利比亞全國委員會成立了「危機小組」,負責管轄革命軍的占領區。[133]
4月4日,卡達菲的兩個兒子賽義夫和薩阿迪提出解決國內危機的新方案:讓父親放棄權力,卡達菲將不在新政府中扮演任何角色。而利比亞將在他們的領導下,推行憲政民主體制改革;卡達菲據稱也已經同意該建議。不過,利比亞反對派拒絕了這一建議,全國委員會發言人阿卜杜勒·莫拉赫告訴法新社:「在進行任何外交談判前,卡達菲和他的兒子必須離開利比亞。」同日,意大利繼法國和卡塔爾之後,成為正式承認利比亞全國委員會為代表利比亞的合法政府的第三個國家,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表示,將為以班加西為大本營的利比亞革命軍提供技術援助。他說:「我們將立即派專家到班加西,各領域的專家,包括能源、運輸、醫療和基礎設施。這些專家將借調到班加西的利比亞全國委員會。」[134]
4月5日,北約官員表示,國際聯軍的空襲已摧毀卡達菲近三分之一的軍事力量。同日,利比亞政府發言人伊布拉欣在的黎波里告訴記者,除了卡達菲離去這個問題外,所有一切都是可談判的。他說,卡達菲執政了40年,是統一利比亞各部族的「安全閥」,「要在這個國家執行怎樣的政治體制?這是可以談判的。什麼都行,我們可以舉行選舉或全民公投。」他指出,卡達菲在領導國家過渡到民主和透明的政治模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35]與此同時,利比亞革命軍抱怨北約聯軍的空襲行動進展緩慢,未能有效阻止卡達菲部隊屠殺平民,因此對北約感到失望。反政府武裝部隊參謀長阿卜杜·法塔赫·尤尼斯對記者說,由於北約的指揮環節繁瑣,有時在革命軍通知北約部隊目標所在位置後,北約拖延長達八個小時才展開行動,北約每天就這樣看着米蘇拉塔的平民喪命。北約方面則解釋說,卡達菲部隊將坦克和火炮等重型武器隱藏在居民區,空襲難以展開[136]。
6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再次收到卡達菲的信。卡達菲在信中再次以「我們的兒子」稱呼他,並呼籲他出面阻止北約對利比亞發動的「非正義戰爭」,並為兩天前剛剛宣布競選連任的奧巴馬祈禱,希望他再次贏得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的勝利。白宮發言人卡尼則表示,美方看重的是行動而非言辭,實現停火的條件包括利比亞政府停止暴力,從所控制的城市撤軍並停止來勢洶洶的攻擊。[137]據外媒報道,利比亞前石油部長法塔赫夏特文已經攜妻子和孩子乘坐一艘漁船從米蘇拉塔逃往國外。法塔赫6日表示,利比亞其他部長都做好了變節的準備,只是還不敢這麼做,他呼籲英法等國對利比亞政府軍實施更強的軍事進攻。[138]
8日,利比亞革命軍表示,他們在沿海城市米蘇拉塔東側擊退了卡達菲軍隊。而在石油重鎮艾季達比耶,革命軍也重返該地並已牢控這座城市。[139]
領導聯軍對利比亞展開第一輪空襲的美軍司令哈姆,周四告訴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利比亞局勢已陷入僵局,革命軍不可能通過軍事手段推翻卡達菲。北約秘書長拉斯姆森周五告訴半島電視台:「不能單靠軍事手段。我們需要一個政治解決方案。」拉斯姆森的言論與美軍司令哈姆將軍的看法基本一致:需要政治途徑解決利比亞問題。[140]
10日,非洲聯盟派出一個以南非總統祖馬、毛里塔尼亞總統阿齊茲、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馬里總統杜爾和剛果(布)總統薩蘇五人組成的高級代表團前往利比亞斡旋,他們將與卡達菲及在班加西的反政府代表會晤,並向他們提出結束利比亞危機的藍圖,希望能促使對立的雙方實現停火,並使利比亞向民主體制進行過渡。[141]
11日清晨,非盟代表團團長、南非總統祖馬表示,卡達菲已接受了和平「路線圖」,包括同意立即停火、有效監督停火、運送救援物資和保護外國人等內容,至於卡達菲的去留等問題則沒有透露。祖馬也呼籲北約停止轟炸利比亞政府目標,以便「給停火一個機會」。非盟代表團同日續程到革命軍的東部重鎮班加西,以與他們討論該和平方案。代表團抵達班加西時,大約1000個示威者手持布條迎接他們,並要求非盟幫助他們推翻卡達菲的統治。革命軍發言人蓋里亞尼在回答路透社記者提問時說,他們會研究非盟提出的和平方案,但卡達菲也必須結束他長達41年的統治。
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對非盟代表團的提議回應道:任何停火協議都必須可靠和能夠核實,同時也需要有效的監管機制來確保各方遵守停火協議。只要平民的安全受到威脅,北約就會繼續攻擊卡達菲部隊。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則表示,如果能夠為現有爭端找到解決方案,卡達菲和他的兒子就不應該在利比亞政治中繼續扮演任何角色。[142]
12日,革命軍全國委員會的代表在盧森堡與歐盟外長舉行了會談。這是歐盟27國首次以整個組織的名義,接見利比亞革命軍代表。代表伊薩維在會後說,卡達菲的政府軍至今已在衝突中殺害了1萬人,另外還有2萬人失蹤。
13日,利比亞問題國際聯絡小組會議在卡塔爾首都多哈召開。參加會議的有歐洲、中東國家、聯合國、阿拉伯國家聯盟和非洲聯盟的許多代表。與會各方在發表的聯合聲明中說:「卡達菲和他的政權已喪失所有合法性,他一定要下台,以便讓利比亞人民決定他們的未來。」同時也說,代表反對派的全國委員會「與現有政權相比……是一個合法的對話者,它代表利比亞民眾的意願。」他們承諾將制定一套金融機制,協助革命軍管理他們控制的利比亞東部地區,也同意為革命軍提供「物資支援」。意大利外交官透露,與會各方希望設立類似伊拉克的石油換糧食計劃,把遭凍結的利比亞資金用來設立基金,以便為革命軍提供金錢資助。[143]革命軍代表也受邀參加,他們堅決要求卡達菲和他的兒子們離開利比亞。早前革命軍代表曾表示,他們要求西方政府為他們提供15億美元援助,以應付革命軍控制地區平民的日常所需,以及希望通過出口石油來換取人道援助。[144]
4月14日,北約外長會議在德國柏林開幕,各成員國就是否要加強對利比亞的空襲持不同意見。英國和法國呼籲通過軍事力量繼續向卡達菲施壓,迫使他儘快放下政權。比利時卻表示,聯合國授權北約在利比亞的軍事行動已排除武裝平民,比利時不認為有必要加強空襲。
與此同時,利比亞譴責卡塔爾為叛軍提供反坦克導彈。利比亞副外長凱姆在的黎波里的記者會上說:「卡塔爾給班加西的叛軍送去法國『米蘭』導彈。」他還指控卡塔爾的20名專家到班加西訓練約700名叛軍,以及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與叛軍在利比亞東部並肩作戰。利比亞政府還表示,國庫里的金條和其他資產可以幫助利比亞應付外國的制裁行動。它同時呼籲為了人道需求,「立即解凍」利比亞在海外的資產。規劃與財政部長茲里特尼在13日估計,利比亞目前有約1200億美元的資產被凍結,但該國還有充足的「應急儲備」。他也表示有信心,海外銀行「沒有法律依據」去把利比亞的國家資產轉移給革命軍。[143]
4月22日,美國國防部長蓋茨在華盛頓的記者會上說,奧巴馬總統出於對利比亞「人道局勢」的考慮,批准「捕食者」(Predator)無人偵察機攜導彈在利比亞執行軍事任務。蓋茨說,「捕食者」是美國為北約組織領導的聯合部隊所作的少許貢獻;他說,這種飛行裝置具備此前參與軍事打擊的攻擊戰鬥機所沒有的能力。「捕食者」可裝備「地獄火」(Hellfire)空對地導彈,由後方遙控操縱,一般用於偵察。近年來,美國曾經在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和也門,使用「捕食者」執行任務。美國決定出動「捕食者」,或許說明了北約部隊沒有能力在缺乏美國支援下,執行精確、深入的戰鬥任務。北約聯軍對美軍這一決定表示歡迎,北約一名官員說:「使用無人偵察機(讓聯軍)更容易在人多的市區攻擊卡達菲部隊。像『捕食者』這類偵察機可低空飛行,更清楚地查看地面情況,可更好地協助我們精準地完成任務。」利比亞革命軍發言人阿卜杜勒在半島電視台的節目中說:「毫無疑問的,這有助於保護平民,我們樂於見到美國政府採取這一行動。」[145]
4月23日,利比亞政府突然宣布從西部城市米蘇拉塔撤軍,從而結束長達兩個月的圍城之戰。米蘇拉塔是利比亞的第三大城市,是革命軍目前控制的唯一一座西部大城市,政府軍圍攻該市近兩個月已導致數百個平民喪命。利比亞外交部副部長卡利德·凱姆在的黎波里對記者表示:米蘇拉塔的局勢將會緩和,米蘇拉塔周圍的部落和居民將會接手繼續與反對派進行鬥爭,政府軍不再插手。
與此同時,22日抵達革命軍大本營班加西訪問的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麥凱恩在會見了革命軍領袖之後表示,國際社會應該承認過渡國務理事會為代表利比亞人民的「合法聲音」,國際社會也應該為革命軍提供更多的武器和軍訓以及更強的空襲支援。對於麥凱恩的建議,白宮方面表示利比亞人會自己決定由誰執政。白宮新聞秘書卡尼說,美國官員定期同革命軍領袖會談,包括過渡國務理事會的成員,美國會繼續通過這個方式,協助他們為後卡達菲時代作準備。[146]
4月27日,利比亞全國61個部落的首領或代表共同呼籲卡扎菲下台,法國作家伯納德-亨利·列維(Bernard-Henri Levy)發布了這個聯合聲明。這份於4月12日在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起草的聲明稱:「直面我國團結所遭受的威脅,面對獨裁者及其家人的行動與宣傳,我們鄭重宣布:我們不會分裂。」「我們分享着自由、民主與團結等共同的理想。」[147]
4月30日,利比亞政府發言人易卜拉欣(Moussa Ibrahim)說,北約當地時間4月30日空襲了的黎波里的一棟房屋,「領導人(卡扎菲)安然無恙。」「他沒有受傷,他的妻子也毫髮無傷。但是有其他人受傷。」他說:「這次空襲造成29歲的賽義夫·阿拉伯·卡扎菲及領導人的3個孫子遇難。」被炸死的兒子賽義夫是卡扎菲的小兒子。近些年來,他大部分時間在德國度過。易卜拉欣說,這次空襲目的就是「暗殺我國的領導人」,他說這是違法國際法的行為。
在得知卡扎菲的小兒子在空襲中喪生後,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一片歡騰,持續不斷的慶祝槍聲淹沒了整個班加西。反對派成立的「國家過渡委員會」軍方發言人巴尼(Colonel Ahmed Omar Bani)說:「卡扎菲在空襲中失去了一名兒子,他們(反對派)非常高興,紛紛開槍慶賀。」[148]
5月上旬,反對派成立的過渡政府向外界透露出他們制定的一個政治路線圖計劃:在卡扎菲下台後會成立臨時政府,由3名過渡政府成員、3名原政府技術專家、2名軍官、2名安全官員和一名法官組成;並按照族群比例選出國家委員會以起草憲法;45天後舉行憲法公投;4個月後舉行議會選舉;2個月後進行總統大選。過渡政府將繼續爭取國際社會的支持,他們歡迎法國、英國以及德國驅逐利比亞政府的外交人員,並希望更多國家能夠跟隨這樣做。[149]
5月10日,美國國務院表示,運載着美國向利比亞反對派提供的「非致命性軍事援助」首批物資的貨船已經停靠在班加西。國務院發言人馬克·托納介紹說,這批貨物包括一萬多份食品,而醫藥、靴子和個人保護裝備等物資也即將運達。本周晚些時候,反對派過渡政府領導人將與美國官員在華盛頓會談。據報道這是美國執行2500萬美元的「非致命性援助」計劃的開始。[150]
5月13日,意大利外長弗拉蒂尼說,卡達菲已經逃離首都的黎波里,還說有關卡達菲在炮火中受傷的報告是可信的。弗拉蒂尼告訴記者:「我傾向認為的黎波里主教馬蒂內利閣下的話是可信的,他告訴我們卡達菲很可能不在的黎波里,而且可能受傷了。不過我們不知道他身在何處。」但是卡達菲的發言人伊布拉欣堅稱,卡達菲沒有受傷仍在指揮這個國家。伊布拉欣說:「這是無稽之談,這位領導人鬥志旺盛,精神非常好,他每天都在領導這個國家,根本沒有受傷,毫髮無損。」[151]
5月16日,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莫雷諾-奧坎波(Luis Moreno-Ocampo )在海牙正式向該法院提出請求,要求對利比亞當局領導人卡扎菲及其兒子賽義夫(Saif Al Islam Gaddafi)以及利比亞情報部門負責人塞努西(Abdullah Al Sanousi)發出逮捕令。檢察官的這一請求還有待法院的一個預審分庭進行審議。莫雷諾表示,檢察官辦公室已經收集到了這三人鎮壓該國今年二月開始的民眾抗議活動的證據:該辦公室有直接證據表明卡扎菲親自下達命令,其子賽義夫組織了招募僱傭軍,塞努西則參與了對抗議者的襲擊。據莫雷諾介紹,卡扎菲的次子賽義夫是事實上的總理,他的妹夫塞努西是他的左膀右臂、執行者和軍事情報負責人。塞努西親自下令實施了一些攻擊行為。檢察官辦公室還收集到三人舉行會議籌劃和指揮這些行動的證據。國際法院的法官將決定接受檢察官的請求還是給予駁回,或是要求檢察官提交更多證據。[152]
5月22日,歐盟在利比亞反對派控制的城市班加西開設辦事處。當地時間22日下午,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阿什頓女士在班加西主持開設歐盟辦事處的儀式,並會見了利比亞「國家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歐盟辦事處暫時設在市中心一家飯店內,其近階段的主要工作是協調歐盟向利比亞提供的人道主義援助。阿什頓當天發表聲明說,在班加西開設歐盟辦事處十分重要,這將是對利比亞人民「為民主而戰」、「為尋求更好未來」的一種獎勵,是對利比亞人民的支持。目前,歐盟大部分成員國已經凍結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當局的關係。僅有歐盟輪值主席國匈牙利是歐盟國家中唯一還在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保留外交官的國家。[153]
5月23日,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穆斯塔法·阿卜杜勒·賈利勒抵達土耳其首都安卡拉進行訪問,與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總理埃爾多安和總統阿卜杜拉·居爾舉行會談。土耳其外長達武特奧盧當天在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說:「土耳其認為『全國過渡委員會』是利比亞人民合法和被認可的代表。」他表示,利比亞的政治體制需要發生變化以滿足利比亞人民的合法需求,但這一變化應通過和平方式進行。他還說,土耳其重視利比亞的領土完整和政治統一,並將繼續為此作出外交努力。土耳其是北約中唯一的伊斯蘭國家,與利比亞關係較密切[154]。
同日,法國和英國在軍事干預的力度上再次升級,兩國決定向利比亞派遣攻擊直升機。法國總理阿蘭·朱佩23日表示,攻擊直升機將「更精準地打擊地面目標」,並聲稱此舉符合聯合國安理會1973號決議的規定。法國「雷電」號兩棲攻擊艦已於5月17日駛離土倫港,搭載12架「歐洲虎」和「小羚羊」式武裝直升機前往利比亞。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英國皇家海軍「海洋」號兩棲攻擊艦將部署承擔此項任務的阿帕奇直升機。據信,英國首相卡梅倫已在國家安全會議上授權向利比亞派遣攻擊直升機。英法決定動用攻擊直升機意味着戰事顯著升級。鑑於其更精確打擊地面目標的能力,這項新的軍事部署將加大對利比亞政府軍的壓力。
5月24日,俄羅斯外交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表示,俄羅斯承認利比亞反對派的「全國過渡委員會」為有關利比亞未來的合法對話夥伴。拉夫羅夫23日會見了到訪俄羅斯的利比亞反對派代表沙勒加姆。拉夫羅夫24日表示:「昨天我會見了利比亞反對派代表沙勒加姆。他在會談中特別強調,過渡委員會不請求各國承認其為利比亞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而請求承認其為利比亞未來談判的合法夥伴,我們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了會晤。」沙勒加姆在會談後表示,談判中莫斯科與班加西「取得相互理解」,不過,拉夫羅夫未能說服利比亞反對派與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展開談判。[155]
同日,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對利比亞反對派向法國派遣一名辦事處代表的計劃表示歡迎。法國外交部發言人伯納德·瓦萊羅(Bernard Valero)表示,「全國過渡委員會很快將派出一名駐巴黎的代表(使節)。我們對全國過渡委員會向法國派遣代表的決定表示全面支持。」瓦萊羅說,目前還沒有決定利比亞反政府力量是否將在現有的利比亞駐法大使館開設辦公室,也沒有決定利反對派何時能與法國建立全面的外交關係。瓦萊羅還表示,法國將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在巴黎設立代表機構一事與該委員會「積極合作」。[156]
同日,約旦外交大臣朱達在與「全國過渡委員會」二號人物馬哈茂德·賈布里勒通電話時說,約旦在利比亞問題上自始至終立場明確:約旦認為利「全國過渡委員會」是合法的對話者並讚賞該委員會為實現利比亞人民的意願所作的努力。朱達還承諾約旦將繼續與「全國過渡委員會」加強協調與合作,向該國提供更多人道主義援助;約旦還準備向班加西派遣一名常駐代表,以加強兩國間的協調與聯絡。[157]
同日,正在對利比亞反對派大本營班加西進行為期3天訪問的美國近東事務特使、助理國務卿費特曼(Jeffrey Feltman),在與反對派領導人舉行會談後,他於24日表示,利比亞反對派已經接受邀請,將在美國首都華盛頓開設代表處。費特曼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我向(利比亞反對派成立的『全國過渡委員會』)發出了正式的邀請,要求他們在華盛頓開設代表處。」他說:「他們接受了邀請,我們對此感到高興。」[158]
5月27日,第37屆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在法國多維爾落下帷幕。與會首腦們一致敦促卡扎菲下台。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八國領導人在峰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卡扎菲和利比亞政府已不能繼續履行保護利比亞人民的責任,並失去所有合法權力,他在一個自由和民主的利比亞沒有前途,他必須下台。」[159]俄羅斯方面26日表示,美國、英國、法國領導人希望俄方擔當「調解人」。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的發言人納塔利婭·季馬科娃說,梅德韋傑夫分別會晤美國總統奧巴馬、法國總統薩科齊和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每一次會晤,俄方聽到請求……承擔調解使命」。俄羅斯北非事務特別代表米哈伊爾·馬爾格洛夫27日在多維爾說:「我們不應與卡扎菲本人而應與他的內閣成員接觸,也許包括他的兒子。我們正這樣做,有望找到政治解決方案。」同一天,俄副外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在多維爾說,俄方願意調解,以傳遞「某種信號」。不過,他說,對於卡扎菲「我們應該幫他離開」。[160]
5月28日到29日,據半島電視台報道,逾百名利比亞部落首領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與利比亞反對派舉行會晤,決定建立反卡扎菲的「統一戰線」。與會的大多數首領來自利比亞西部最大的部族Warfalla,該部族有100萬人,控制着西部重鎮拜尼沃利德市。代表們呼籲儘快結束利比亞的暴力局面,並要求卡扎菲家族下台並離開利比亞。會議組織者透露,卡扎菲部隊提前得知了部落首領們在土耳其開會的消息,28日向拜尼沃利德市發動猛攻並占領了這座城市。報道稱,部落首領們看起來非常團結,他們高唱利比亞以前的國歌,有些代表唱歌時甚至熱淚盈眶。[161]
5月29日,英國國防部宣布給參與利比亞軍事行動的英國戰機加裝鑽地彈「掩體毀滅者」。英國國防大臣福克斯說,加裝這一武器傳遞出清晰信號: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必須馬上交出權力。這種鑽地彈名為「加強型清道3型炸彈」,重達1噸,可精確擊穿屋頂、牆體或地面,可直接鑽入地面以下所需深度再行爆炸,精確擊毀地下掩體工事內目標,通常被用於重要目標的定點清除。一些媒體分析,英國加裝鑽地彈意味北約有可能將改變戰術,直接針對卡扎菲實施打擊。[162]
5月30日,南非總統祖馬訪問利比亞首都的黎波里,第二次代表非盟前往利比亞就停火事宜展開斡旋。南非總統辦公室發表聲明說,祖馬此次利比亞之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立即在利比亞實現停火,保障受影響的人群接受人道主義援助,並啟動必要的政治改革,以消除釀成衝突的根源。利比亞國家電視台則報道說,祖馬到訪的目的是討論非盟的路線圖計劃,以期推動和平解決利比亞危機。利比亞反對派方面則重申,拒絕所有不以卡扎菲及其家族離開作為前提的和平倡議,「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賈利勒表示,他們可以再次見證,卡扎菲是如何欺騙世界人民,製造尋求和平的假象的。[163]
5月30日,塔斯社稱,卡扎菲30日表示願意有條件交出權力,前提是其家人安全應得到保證。報道稱,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率領的工作組正與反對派商討條件—「如何讓其父親安全而體面的退出政壇」。同時反對派成立的臨時政權表示,「願意對卡扎菲逃往任何一個阿拉伯國家閉上眼睛,不會引用引渡條款將其交付海牙法庭」。俄新網報道稱,關於卡扎菲的交權談判可能要由俄羅斯充當中間人。目前,俄羅斯總統特使馬格羅夫正準備與班加西的反對派進行談判,可能近期還會與卡扎菲或其身邊人進行會見。[164]
5月31日,意大利外交部聲稱,利比亞軍方8名高級官員於當地時間30日集體「出走」「變節」。據報道,這8名軍官中包括5名將軍、2名上校和1名少校。目前支持利比亞反對派的利駐聯合國代表沙勒格姆(Abdel Rahman Shalgam)在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些軍方高官是最近幾天逃離利比亞的120名軍人中的一部分。其中一名「變節」軍官哈拉薩將軍(Gen. Melud Massoud Halasa)說,估計目前效忠卡扎菲的軍隊只餘下20%有效的作戰能力,而這是北約不停空襲轟炸的效果。他還說,估計目前仍效忠卡扎菲的還有「不超過10名」將軍級軍官。另一名「變節」將軍則稱,卡扎菲只剩下2個旅的兵力。[165]
據美聯社5月31日報道,利反對派日前推出其首個衛星電視台,希望藉此對抗卡扎菲政權的媒體宣傳力量。該電視台名為「Libya Alhurra」(自由利比亞),於5月30日晚間開始演播。報道說,這是反對派為了將自己信息傳達給利比亞民眾而邁出的重大一步。為了表示慶祝,班加西有數千利比亞民眾揮舞着旗幟聚集在一個公共廣場上,觀看「自由利比亞」電視台的首次演播。[166]
5月31日,據英國《獨立報》報道,祖馬30日通過利比亞電視台表示,自己相信卡扎菲已準備實現停火併防止戰爭升級。祖馬還說,卡扎菲準備接受非盟提出的停火要求,以求停止包括北約空襲在內的各種對抗活動。祖馬說「他(卡扎菲)準備執行路線圖,」「但卡扎菲還堅持說:『所有利比亞人必須獲得內部對話機會』。」祖馬並未提及卡扎菲已準備好下台,而這是利比亞反對派的焦點要求。有報道說利比亞反對派已經對卡扎菲提出的「舉行內部對話」的提議表示了反對[167]。祖馬31日說卡扎菲明確表示不會下台或離開利比亞。利政府發言人易卜拉欣也否認了卡扎菲將下台的消息。他說卡扎菲如果離去,對利比亞來說將是最壞的情況。[168]
6月4日,北約稱當天他們在利比亞首次使用武裝直升機打擊了卡扎菲部隊的軍用車輛、軍事設施和地面部隊。北約在聲明中稱:「在北約的指揮下,武裝直升機於2011年6月4日首次在針對利比亞的行動中使用。」[169]
6月8日,為期兩天的北約國防部長會議在布魯塞爾開幕。會議首先討論了利比亞軍事行動,同意將這一軍事行動再延長90天,並準備提供「必要的資源」。成員國國防部長一致同意繼續對利比亞保持軍事壓力,會後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綜合採取軍事、政治和經濟等手段有助於結束利比亞危機。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卡扎菲下台只是時間問題,可能在數周之後,也可能就在明天,國際社會應該為此做好準備,以保證利比亞實現和平過渡」。至今北約對利比亞軍事行動已有2個多月,根據公布的數據,北約已出動飛機1萬架次,摧毀了大約1800個目標,但目前利比亞局勢依然膠着。[170]
同日,西班牙外交大臣希門尼斯表示,西班牙承認反對派的「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唯一合法代表,並承諾給予利反對派更多支持。[171]
6月9日,22個國家的政府外長組成的利比亞問題聯絡小組第三次會議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召開。聯絡小組在會上向利反對派施壓,要求其拿出一份關於卡扎菲下台之後如何治理利比亞的詳細計劃。路透社報道,西方及一些阿拉伯國家已承諾向反對派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以推翻卡扎菲。[172]希拉里稱卡扎菲「已經時日無多」,而意大利則承諾向反對派提供4億歐元的援助。[173]
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承認利比亞反對派代表已到達北京與中國政府會談。[174]
6月12日,阿聯酋政府宣布承認「過渡委員會」的合法地位,成為繼卡塔爾和約旦之後又一個承認反對派政權的阿拉伯國家。阿聯酋外長謝赫阿卜杜拉宣布,阿聯酋決定承認「國家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人民唯一的合法代表」。他說,阿聯酋將很快在班加西設立臨時代辦處。[175]
6月13日,德國外長基多·威斯特威勒到達班加西,與反對派領袖進行了會談,他表示承認該委員會作為利比亞人民代表的地位,同時德國駐利比亞辦事處也正式開張。這是德國政府高層首次訪問反對派占領的地區。訪問中他為德國在聯合國利比亞問題上投棄權票進行辯護,說德國為利比亞做了許多人道主義的工作,因此盟國尊重德國的選擇。他隨專機帶了不少援助物資,並承諾德國今後將向利比亞新政府提供1500萬歐元的人道援助。[176]
6月14日,6月12日曾以私人身份訪問過利比亞的國際象棋聯合會主席伊柳姆日諾夫在莫斯科說,卡扎菲在與他會見時表示,願意在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的情況下與北約及利比亞反對派談判;卡扎菲在會談中曾表示,他不會離開利比亞,他自己被打死或北約對利發動地面戰爭,利比亞將分裂為東西兩部分並陷入長期內戰;他也願意根據利比亞人民的願望,同意把利比亞變成總統制或者議會制國家。[177]
6月16日,卡扎菲的二子賽義夫在接受一家意大利媒體採訪時表示,卡扎菲同意在三個月內或最長年底之前接受選舉,與他人競爭利比亞領導人職位,但這些選舉需要在歐盟、非盟、聯合國甚至北約等國際組織和國家機構的監督下完成,須保證公開、公正、透明,不能存在舞弊,不過他並沒有說這次選舉會以什麼方式投票。自卡扎菲上台後,利比亞從沒有舉行過全國選舉,目前尚沒有固定的選舉機制。有利比亞問題專家認為,這種選舉提議只是卡扎菲使的計謀,藉此以「離間」西方國家為打擊利比亞結成的同盟。[178]同日,美國國務院女發言人維多利亞·紐蘭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對此表示,卡扎菲現在提出任何提議都為時已晚。她說:「卡扎菲和他的圈子提出任何民主變革的提議都有點晚。現在是他下台的時候了。」「卡扎菲時日已經不多」。[179]
同日,西班牙政府以卡扎菲政府壓迫平民為由宣布驅逐利比亞大使。西班牙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西班牙政府決定終止由的黎波里當局指派的大使的任務,由於持續壓迫利比亞人民,卡扎菲政權已經失去了所有合法性。」聲明稱利比亞大使已被告知有10天時間離開西班牙領土。
6月22日,正在班加西訪問的丹麥外交大臣埃斯珀森在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卡扎菲政權已經失去了合法性。在當前的過渡時期,丹麥將「全國過渡委員會」視為利比亞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願意支持其在保護平民和戰後重建等方面的工作。[180]
6月25日,據BBC報道,包括守門員在內的利比亞國家足球隊的4名主要成員,同足球圈內另外13人,乘車投奔利比亞西部,集體變節投向反對派。在米蘇拉塔前線的反對派戰士得知消息後,士氣大振並鳴槍慶祝。[181]
同日,「全國過渡委員會」舉行了一個新聞發布會,委員會副主席庫卡在會上說,他們在24號剛剛收到38名卡扎菲政府官員叛逃的消息,其中包括6名高官,他說:「我們每天都會收到關於利比亞軍方和政府官員叛逃的消息,比如說昨天剛剛就有38人逃到了突尼斯。」這說明卡扎菲日漸被人孤立。[182]
6月27日,國際刑事法院以危害人類罪對卡扎菲、二子賽義夫以及情報部門負責人阿卜杜拉·塞努西(Abdullah Senussi)發布了逮捕令,指控他們在鎮壓今年二月的民眾抗議活動中實施了謀殺和迫害平民的行為。卡扎菲由此成為繼蘇丹總統巴希爾之後第二位遭到國際刑事法院通緝的在位國家領導人。該法院第一預審分庭認為有必要逮捕三人,目的在於確保他們到庭接受審判,使他們不再繼續阻礙和威脅法庭的調查,同時防止他們利用權力繼續實施處於國際刑事法院管轄範圍內的罪行。利比亞並非《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締約國,安理會是在2011年2月26日通過了第1970號決議,將利比亞情勢移交國際刑事法院處理的。[183]
當天晚上,利比亞司法部對逮捕令發表聲明,稱北約「肉體消滅卡扎菲」的行為已構成戰爭罪,應該在國際刑事法庭受審。同時稱利比亞沒有批准《羅馬規約》,因此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184]
6月28日,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奧坎波在羅馬就27日決定對卡扎菲等三人簽發逮捕令後發表談話指出,雖然利比亞不是《羅馬規約》的締約國,但作為聯合國的會員國,利比亞應該遵守安理會1970號決議,與國際刑事法庭和檢察官進行充分合作,在執行逮捕令方面負有主要責任。他指出,在執行逮捕令方面有兩種途徑,卡扎菲圈內人士是一種:他們可以成為問題的一部分,將來受到起訴;他們也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與其他利比亞人民一起共同制止犯罪。另一種途徑是全國過渡委員會已表示願意執行逮捕令。他表示如果卡扎菲抵達《羅馬規約》締約國境內,當事國應將其逮捕,並且檢察官辦公室將繼續調查利比亞自2011年2月15日以來發生的其他犯罪案件,特別是被指稱的強姦和掩蓋犯罪的行為,並準備將來在現有案件的基礎上提出新的指控。[185]
同日,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外交部當日在班加西發表聯合聲明,正式承認「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人民的合法代表,至此已有20個國家的政府承認了反對派政權。保加利亞外長姆拉德諾夫當天對班加西進行了短暫訪問,與「過渡委員會」的主要領導人舉行了會晤。他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卡扎菲政權已經失去合法性,他本人必須立即下台。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作為北約成員國,將全力支持「全國過渡委員會」領導利比亞人民建設一個民主、包容的國家。克羅地亞外交和歐洲一體化事務部長揚德羅科維奇的個人代表參加了訪問和會見活動。[186]
7月1日晚,卡扎菲發表錄音講話,呼籲北約立即停止對利比亞的空襲,否則利比亞軍隊會向地中海和歐洲發動「蝗蟲和蜜蜂般的進攻」。[187]
7月8日,利比亞官方電視台播放卡扎菲的講話錄音,他再次威脅向歐洲本土發動襲擊,以報復北約對利比亞的空襲。[188]
7月12日,法國國民議會和法國參議院當天投票表決同意延長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法國總理弗朗索瓦·菲永在議會表決時稱,卡扎菲準備下台,利比亞危機的政治解決方案正在成形。[189]
7月28日,賈利勒在班加西舉行的新聞發布上宣布,涉嫌槍殺反對派武裝部隊總指揮官阿卜杜·法塔赫·尤尼斯及其兩名助手的主犯已被逮捕。[190]
8月16日,在北約空中力量的幫助下,反對派已經對的黎波里周邊的一些關鍵城鎮持續了兩天的進攻並占領重要據點,並在南部和西部對首都展開包圍之勢。他們也開始切斷首都的燃料補給線,為接下來的圍攻做準備。[191][192]
反對派武裝於8月20日開始進攻的黎波里,最終於8月28日完全佔領該城。而卡扎菲、五子穆·坦塞姆等人則於8月21日逃往老家蘇爾特,二子賽義夫·卡扎菲逃往拜尼沃利德繼續指揮戰鬥。
當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剛剛奪下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還在堅持抵抗時,俄羅斯便在2011年9月1日就正式承認得到西方各國支持的「過渡委」成為利比亞唯一的合法政權。[193]9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向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通報了對其承認的決定。[194]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相繼承認「過渡委」為利比亞唯一合法政府之後,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控制的石油公司的發言人通過電話向道瓊斯通訊社表示:「那些曾經長期支持卡扎菲政權、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採取敵對立場的國家,今後在利比亞將難以獲得新的石油勘探特許權,這些國家包括印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195]
過渡委部隊於9月15日開始進攻被卡扎菲勢力控制的利北部錫德拉灣沿岸的港口城市蘇爾特(蘇爾特是卡扎菲的故鄉,另外兩座城市——南部沙漠城市塞卜哈於9月21日、首都東南方的拜尼沃利德於10月17日才被過渡委部隊控制)。
9月16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以114票贊成、17票反對、15票棄權的結果,同意利比亞過渡委為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196][197]。同日,安理會通過2009號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利比亞支助團,並調整了1973號決議中的制裁事項[198]。
卡扎菲部隊曾打退過渡委部隊的三次進攻,過渡委部隊在第四次進攻中取得勝利。10月20日早晨,被圍困的卡扎菲和五子穆坦塞姆率領的剩餘部隊在向西試圖逃離蘇爾特時遇到北約的空襲,後來被過渡委士兵抓獲擊斃。經過一個多月的激烈戰鬥,蘇爾特受到嚴重的破壞,許多建築完全被毀。
10月23日,利比亞執政當局和數萬民眾在班加西的Kish廣場舉行慶祝全國解放的儀式。過渡委表示:將在1個月內組建臨時政府;在8個月內舉行大選以組建利比亞國民議會,然後負責起草新憲法和組建過渡政府,直至舉行首次總統選舉。
2011年11月19日,利比亞執政當局武裝在利南部塞卜哈地區的小鎮奧巴里[199]成功抓獲卡扎菲次子賽義夫,他的手上包着繃帶(認為是在北約一次空襲中炸傷的),落網時他正試圖與數名隨從逃往鄰國尼日爾。利過渡委執委會主席阿卜杜勒·凱卜在利比亞南部城市津坦說:「今天對所有利比亞人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賽義夫落網是對我們過去數個月內所付出努力的回報」,「我向所有利比亞人民和國際社會保證,賽義夫及其追隨者將受到公正的審判」。[200]
2011年10月2日,過渡委宣布自2月15日以來,共計25000人死亡,因此整個過程的死亡數字在2.5萬到3萬人之間。
下面是各方公布的死亡數字:
組織 | 死亡人數 | 統計日期 |
---|---|---|
世界衛生組織 | 2,000 死亡[201] | 2月15日 – 3月2日 |
國際人權聯合會 | 3,000 死亡[202] | 2月15日 – 3月5日 |
利比亞人權聯盟 | 6,000 死亡[203] | 2月15日 – 3月5日 |
全國過渡委員會 | 10,000 死亡[204][205] | 2月15日 – 4月12日 |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 | 10,000–15,000 [206] | 2月15日 – 6月9日 |
半島電視台 | 13,000 死亡[207] | 2月15日 – 6月18日 |
全國過渡委員會 | 30,000 死亡[43] | 2月15日 – 9月8日 |
全國過渡委員會 | 25,000 死亡[208] | 2月15日 – 10月2日 |
2012年2月9日紐約時報記者shadid透露,利比亞已有200多個民兵組織分布在全國各地,其中米蘇拉塔幫是最讓利比亞人討厭的民兵組織,他們攻擊黑人難民,經常毆打殺害民眾以及其他民兵人員。過渡政府雖然承認這些事實,但是也表態管不了他們。很多人在監獄中死去。[209]
國際獨立調查團2012年1月27報告中透露,北約飛機在扎維耶、Sibrata、胡姆斯、茲利坦、米蘇拉塔、Tawergha、蘇爾特有針對性轟炸民用場所甚至學校,造成許多人傷亡。在Tawergha,利政府民兵強行驅趕當地黑人,甚至迫害。對抓獲的前政府軍戰俘,更是無視法律程序便殺害,包括使用割喉這些殘忍刑法。一個現政府的官員私下透露,利比亞人至少50萬人傷亡和失蹤或被秘密關押,死亡已達到5萬左右。而這場戰爭是由美國中情局資助的伊斯蘭恐怖分子挑起,現在已經演變成部落軍閥混戰。而國際刑事法庭對此裝聾作啞。[210]
2012年1月28日英國著名媒體《每日電訊》報道,拜尼沃利德居民最近幾月已有成千上萬人被政府民兵拖走,搶奪他們的財產,強暴他們的妻子,當地民眾對現政府恨之入骨。[211]
俄羅斯英文國際媒體今日俄羅斯2012年10月27日報道:根據城內線人所說,利比亞政府軍以清剿卡扎菲勢力殘餘為名繼續圍攻拜尼沃利德,並禁止任何人包括西方國家記者進拜尼沃利德城區。還有來自沙特、埃及、卡塔爾、土耳其的僱傭軍幫助其攻打當地。他們還使用卡扎菲都沒敢使用的化學武器。很多居民房屋被摧毀,平民死傷很多,無法統計。當地一些居民說,這些政府軍很多都是外國人,不少是僱傭軍,這算是政府嗎?聯合國在哪裡,歐盟在哪裡,美國政府在哪裡?[212]
2011年2月24日,紐交所四月原油期貨合約攀升到每桶100美元,為兩年來高點。最終結算價98.10美元,漲2.68美元,漲幅2.8%。[247]
2011年2月25日,國際能源機構發布報告說:利比亞局勢緊張導致原油日產量減少85萬桶,比24日估計的日均減少50萬至75萬桶更為嚴重,本周原油價格因此急劇攀升。[248]
2011年2月26日,安哥拉和尼日利亞主要石油負責人表示,利比亞的石油缺口無法在短期內彌補。[249]
利比亞內戰導致原由軍方保管的大量武器彈藥流失,部分最後落入其它非洲國家的反政府武裝分子手上。歐洲外交委員會的專家托阿爾多(Mattia Toaldo)認為利比亞武器外流是造成馬里北部衝突的其中一個原因。[252]乍得總統伊德里斯·德比對德國之聲表示:「卡扎菲死了,利比亞落入了武裝團伙手中,造成的亂局卻要由非洲承受後果。」德比指出:「曾經和平的國家如今卻遭到尼日利亞恐怖組織博科聖地肆虐,對此歐洲必須為此承擔責任,因為武器都來自利比亞,而且博科聖地戰士在卡扎菲死後也是在那裡接受訓練。」[253]
利比亞受卡扎菲統治時,從利比亞經地中海北上歐洲的偷渡活動受到壓制。自從卡扎菲被推翻後,利比亞陷入長期動盪,對偷渡活動中門大開,吸引偷渡集團招攬大量偷渡者從利比亞乘船出發,經地中海進入歐洲。[25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