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69年長江洪水,是指1969年7月發生於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場洪災,主要影響了湖北和安徽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重大水災之一[1][2][3][4]。根據1996年版的《中國歷史大洪水》一書記載,1969年7月10-16日,長江流域湖北清江、大別山區、江淮地區等地連降暴雨,雨區橫跨東西1200公里、縱貫南北200-300公里(面積達22萬平方公里),7天雨量超過200毫米、總降水量722億立方米[1]。大暴雨引發的洪災造成湖北、安徽83個縣市受災,共死亡1603人,71萬房屋倒塌[1][5]。當時正值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防汛鬆弛,各級水利機構一度癱瘓,且部分修建於大躍進時期的水庫潰壩或失事,加重了傷亡情況[6][7][8]。
安徽省桐城市水災情況嚴重,大沙河尖刀咀處的洪水高出圩內地面7-8米,桐城尖刀咀、王圩、彭謝灣三處堤防先後潰口,總長度達2.95公里,致使下游柏年河西岸相繼潰口十多處,受災耕地達11.27萬畝,受災人口達6萬餘人,死亡73人,經濟損失4576.21萬元[9]。 另有資料顯示,1969年7月14日,桐城鄰近的汪洋水庫潰壩造成至少上百人死亡,當時正值中國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汛期到來之前,水庫並未提前預作準備(或者說做得很不夠)[6]。該水庫興建於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屬低標準的水庫,庫容並不大,雖然水庫的壩高達到20多米,但並沒有相應的蓄放水閘門,水庫放水主要通過開敞式的溢洪道[6]。
安徽省六安市史河的梅山水庫出現建庫以來的最大洪水,游葉集區淹沒農田1.42萬畝,倒房100間,損失1082萬元。杭埠河的龍河口水庫最大入庫流量10320立方米每秒,最大下泄流量2150立方米每秒,水庫下游圩區廣泛被淹,僅舒城縣就破圩123處,淹沒農田2.6萬畝,倒房1.55萬間。[10]
1969年7月,湖北江漢平原和鄂東山區發生特大暴雨,致使大部分地區11天降雨量近1000毫米,內澇和山洪災害十分嚴重,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曾指示湖北要切實注意解決內澇問題[8]。但「文化大革命」使各級水利機構一度癱瘓,水利建設和管理處於混亂狀態[8]。
湖北省黃石市的富水水庫(興建於1958年大躍進時期[11][12])地區於1969年6月下旬起當地出現持續降水, 7月17日大壩出險,入庫洪峰流量達5211立方米每秒、庫水位達到建庫以來最大高度59.28米,最大泄洪量達到4000立方米沒面,溢洪道一號閘門在半開啟狀態下泄洪,導致閘門支臂扭曲失事[7]。水庫閘門失事引發洪災,富水、星潭、排市、率州、城關(已改名興國鎮)等地的沿河兩岸農田房屋被淹,造成20人死亡、54人受傷,造成2.3萬公頃農田受災、無收面積1.6萬公頃,倒塌房屋10156間,毀壞塘堰堤垸等561處[7]。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