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齊如山(1877年12月12日—1962年3月18日),直隸省保定府高陽縣人,中國劇作家、戲劇理論家、歷史學家[1],將京劇稱為「國劇」。
齊如山生於清朝光緒三年農曆十一月初八日(1877年12月12日)。齊如山家為書香門第,世居北京。19歲時,齊如山入同文館學習德文、法文、俄文。庚子事變爆發後,齊如山輟學經商,幾年時間便已積累了一定家業,設商號「義興局」於京師。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齊如山以義興局掩護革命黨人,充當革命黨人祕密辦公及聯絡之所;齊如山還拿出私財資助革命活動。[2][3]
光緒末年,齊如山代李石曾經營的巴黎豆腐公司在中國招工,送往巴黎。宣統年間,齊如山復往巴黎。這兩次均不久即歸國。中華民國初年,齊如山與李石曾、吳稚暉等人共同創設「留法勤工儉學會」,招入學生加以短期訓練,送往法國學習。至此,齊如山已三度赴歐洲。在歐洲期間,齊如山在閒暇之時曾觀賞歐洲戲劇,十分喜愛其寫實風格。歸國之後,齊如山在正樂育化會(是京劇業者的公會,譚鑫培、田際雲領導)講演,並撰寫《說戲》一書,內容均為「介紹西方戲劇的長處,貶抑我國戲劇之不進步」。若干年後,齊如山回憶這段經歷時說:「……豈知研究了幾年之後,才知道國劇處處有它的道理。我當時所說的那些話,可以說是完全要不得的,是外行而又外行……如今看來,都是毀壞國劇的!」[2]
1913年,齊如山在北京天樂茶園觀看梅蘭芳主演的京劇《汾河灣》,結識了梅蘭芳。齊如山認為梅蘭芳在這齣戲中的表演有改進餘地,便隨即致信梅蘭芳,其意見很快便獲得梅蘭芳的採納。此後,齊如山雖然除了觀看梅蘭芳的演出外,不再私下會見梅蘭芳;但常給梅蘭芳寫信,為梅蘭芳的表演以及劇本提出修改意見。1914年,他開始與梅蘭芳見面。當時,梅蘭芳的「綴玉軒」書房中的常客,除了齊如山以外,還有馮耿光、吳震修、李釋戡,畫家王夢白,詩人羅癭公等人。[4][5]
1916年、1917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間,齊如山與李釋戡等人為梅蘭芳編排了時裝戲《一縷麻》(齊如山為梅蘭芳編寫的第一齣戲)、古裝戲《黛玉葬花》(梅蘭芳演出的第一齣紅樓戲)、《嫦娥奔月》、《千金一笑》、《廉錦楓》、《生死恨》、《俊襲人》、《鳳還巢》(根據清朝傳奇編寫)等劇目。[6][3]京劇《霸王別姬》最初是由清逸居士根據崑曲《千金記》和《史記·項羽本紀》編寫為京劇《楚漢爭》(共四本),1918年由楊小樓、尚小雲在北京首演。幾年後,齊如山、吳震修參照《楚漢爭》的故事,重新撰寫了《霸王別姬》劇本,由楊小樓、梅蘭芳於1922年2月在北京公演。此後,初始的兩本精簡為一本,遂成為梅派青衣的代表作。[7]齊如山為梅蘭芳編創的時裝戲、古裝戲以及改編的傳統戲共二十多出。[6][3]
梅蘭芳1919年、1924年出訪日本,1929年出訪美國,1935年出訪蘇聯。這幾次出國演出,齊如山均協助策劃,並隨同出訪日本、美國。1931年,齊如山與梅蘭芳、余叔岩等組成北平國劇學會,並成立了國劇傳習所,從事戲曲教育工作。他還曾任教於北平女子文理學院。[6][3]1933年,梅蘭芳舉家遷居上海,齊如山則留在北平。齊如山和梅蘭芳長達20多年的合作就此結束。齊如山在給上海的梅蘭芳所寫的信中稱:「我從民國二年冬天給您寫信,至今已20年了。……我大部分的工夫,都用在您的身上。……您自今以前,藝術日有進步;自今之後,算是停止住了。」[5]
1937年,在抗日戰爭前夕的北平,為保住北平國劇學會的行頭及文物資料等,齊如山找到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戲劇家馬彥祥之父),請國立故宮博物院代為保管。[5]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攻占北平。 不久,日軍就將齊如山列入了抓捕的黑名單中。後來,日本人讓齊如山給電台主持戲曲節目,被齊如山謝絕。從1937年至1945年,齊如山為了不同日本人接觸,便躲在家中著書,足不出戶,寫出了不少民俗書籍。從1903年搬入直到1948年離開北平,他一直居住在東單西裱褙胡同31號,共居住了45年。為逃避日本人查戶口,當時家住西裱褙胡同的齊如山還曾躲進法國醫院(院址現為北京醫院)。[8][9][1][10]
第二次國共內戰末期,1947年,齊如山從北平來到上海。飛機抵達上海的當晚,齊如山在梅蘭芳家吃了涮羊肉。在上海,齊如山停留不到一周,住在其侄子家。梅蘭芳每天都來拜訪,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還親自送來衣服。[8][9]這段時間的會晤是齊如山與梅蘭芳最後一次會面。返回北平之後不久,齊如山又從北平赴香港,1949年自香港到台灣。齊如山到台灣後,曾在1949年3月23日致函仍處於中華民國政府控制下的上海,邀請梅蘭芳及言慧珠赴台灣演出。梅蘭芳於3月26日覆信回絕。[5]
1949年,齊如山從香港來到台灣,從此住在台北。他出任教育部中國歌劇改良研究委員會主任委員。[2]期間,他發掘了青年演員徐露,促成中華民國空軍大鵬劇隊學生班(俗稱「小大鵬」、「大鵬劇校」)的成立。[11]
齊如山赴台灣時,將妻子、女兒等家人留在了北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梅蘭芳曾邀請齊如山回北京主持京劇研究工作,但未果;此外,梅蘭芳還曾多次到北京齊如山家探望,了解齊如山在台灣的近況。[8][9]
齊如山畢生研究中國戲曲。除了搜集並研究中國古籍、辭賦、筆記、風土誌及西方心理學、戲劇理論著作之外,他還在將近四十年的時間內,訪問京劇界人士三、四千人,記錄下大批原始資料。他提出了「無聲不歌,無動不舞」的觀點,對中國傳統戲曲進行概括,晚年著作《國劇藝術匯考》對京劇藝術的許多問題都進行了考證。除了研究戲曲理論外,他還親自推動京劇改革,創編了大量新戲。[3]
齊如山還是歷史學家,在社會史領域建樹頗豐,搜集了許多第一手材料。他自稱:「我做了十來年買賣,與各界的人都接觸得很多,真可以說是三教九流、五行八作,農工商賈,各種技藝人員都認識了不少」,而「欲研究經史,不能離開社會」,他認為「由社會中的許多情形,可以明了經史的意義;由經史中的記載,又可以知道社會中各事之來源」,故親自調查研究北京的許多風俗習慣。[3]
齊如山晚年撰寫的《齊如山回憶錄》內容豐富,文字生動。[3]
齊如山的部分主要著作有:
此外,他還編輯出版了《戲劇叢刊》、《國劇畫報》。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