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澤明

日本電影導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黑澤明
Remove ads

黑澤明(日語:黒澤 明くろさわ あきら Kurosawa Akira,1910年3月23日—1998年9月6日),法號為「映明院殿紘國慈愛大居士」,日本電影導演、編劇,是日本電影最具國際影響力的導演之一,也是日本近代電影史的重要人物,被譽為「電影界的莎士比亞」。其職業生涯橫跨近六十年,代表作包括《羅生門》、《七武士》、《大鏢客》、《天國與地獄》、《德蘇烏扎拉》、《影武者》、《》等。

事实速览 黑澤明, 導演 ...
Remove ads
事实速览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
Remove ads

生平簡介

1910年生於東京都品川區大井町,父親黑澤勇曾為職業軍官。黑澤明在家中排行第七。1928年初中畢業時,興趣是繪畫與文學,特別是以無產階級探討見長的俄國文學;二哥丙午於默片時代電影院擔任講評人職務,使他大量接觸電影後產生興趣。

他的專業為藝術及繪畫系,1936年加入日本東寶公司當副導演,同時也擔任編劇。1943年初次執導了電影《姿三四郎》。同年與日本女演員加藤喜代(藝名:矢口陽子日語矢口陽子)結婚,同年12月20日長子久雄誕生。

1950年的《羅生門》奪下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等幾項國際大獎令他聲名大噪,令國際開始關注日本電影。1952年的《生之慾》獲得柏林影展特別獎(安慰獎),1954年的《七武士》獲得威尼斯影展銀獅獎。1970年因根據山本周五郎的小說《沒有季節的小墟》改編的電影《電車狂日語どですかでん》票房欠佳,1971年12月自殺未遂。1975年的《德蘇·烏札拉》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1980年的《影武者》獲得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等多個國際大獎。1985年的《》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和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外語片獎多個獎,同年被授予日本文化勳章及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終身成就獎。1978年執筆寫下自傳《蝦蟆的油》[1],1990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1998年獲得日本每日電影獎終身成就獎以及國民榮譽獎。1998年獲得藍絲帶獎終生成就獎,1999年以《一代鮮師》獲得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

1998年9月6日0時45分、黑澤明於東京都世田谷區成城的自家住宅因為腦中風逝世,享壽88歲[2][3]。同年9月13日舉行告別式,包含岡本喜八司葉子、谷口千吉、仲代達矢香川京子千秋実侯孝賢等人在內約35000人出席[4][5]。黑澤明因為生前無宗教信仰,過身後與先逝的妻子(1985年逝世)合葬在鎌倉市安養院 (鎌倉市)日語安養院 (鎌倉市),戒名「映明院殿紘國慈愛大居士」[6][7]

Remove ads

合作夥伴

在黑澤明的電影中,三船敏郎出演過16部,志村喬出演過21部,兩人都是黑澤明的御用演員,三人也被稱作鐵三角。三船敏郎本身興趣是攝影,本欲當攝影師,在誤打誤撞下被黑澤明看中成為演員,從此兩人合作無間,在50年代和60年代拍出多部經典佳片,三船敏郎也憑藉1961年的《大鏢客》和1965年的《紅鬍子》兩度於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稱帝,《紅鬍子》也是兩人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

志村喬作為一名優秀的性格演員,他主演的黑澤明電影以1952年的《生之慾》中的絕症課長和《七武士》裡的武士首領這兩個角色最為人津津樂道。其他黑澤明常用的演員還有千秋實藤原釜足日語藤原釜足加東大介日語加東大介等,而擅演反派的仲代達矢則是黑澤明中後期電影演出陣容的中流砥柱。

黑澤明去世前曾給北野武寫了封簡訊,上面寫道:「北野,你幹得很不錯。如果沒有你,日本的電影的未來將會一片混沌。我希望你能記住我的託付,繼續發揚日本電影的傳統。」

Remove ads

風格與影響

黑澤明自己曾說他深受美國電影大師約翰·福特的影響,在敘事方式上擅用荷里活的經典敘事法來處理,所以他的電影和其他日本電影大師相比,更加融合了西方特色,因此較容易為西方觀眾所接受,1985年的《》就完全體現了他東西合壁的藝術表現力。

黑澤明之所以那麼受人尊崇,除了他執導才華出色外,通常他都兼任編劇、監制和剪接等數職,堪稱全面的電影製作人。因此,他對電影藝術天才的全能掌控力使得他對每齣作品都有嚴格的控制權,個人風格和表現效果能得以完全體現。

此外,電影故事的深度和拍攝手法的靈活運用也是他的成功所在。電影作為一門講求創意的藝術,黑澤明的電影就表現出了無窮創意,如在《七武士》中,他運用一系列的快鏡剪接和攝影變速來補足武士的戰鬥,讓人看得十分過癮;而在《紅鬍子》中多次運用上深度鏡頭以突顯人物間的關係亦讓人稱讚。他的不少拍攝手法也常被不少後來的傑出電影人模仿,如喬治·盧卡斯的《星際大戰》系列,杜琪峯的《鎗火》以及遊戲《對馬戰鬼》等便活用不少黑澤明的拍攝手法。

電影作品及得獎紀錄年表

導演作品

更多信息 上映年, 作品名稱 ...
Remove ads

1940年代

1950年代

  • 醜聞 Scandal (1950年)
  • 羅生門 In the Woods(Rashomon)(1950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威尼斯影展義大利人影評獎、美國國家評論獎
  • 白痴 The Idiot (1951年)
  • 生之慾 To Live(Ikiru)(1952年)-日本每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電影旬報年度最佳影片、柏林影展柏林參議院特別獎
  • 七武士 Seven Samurai (1954年)-威尼斯影展銀獅獎
  • 生者的紀錄 Record of a Living Being (1955年)
  • 蜘蛛巢城 Throne of Blood (1957年)
  • 深淵(沉淪) The Lower Depths (1957年)
  • 戰國英豪 The Hidden Fortress(1958年)

1960年代

  • 懶夫睡漢 The Bad Sleep Well (1960年)
  • 大鏢客 The Bodyguard(Yojimbo)(1961年)
  • 椿三十郎 Sanjuro (1962年)
  • 天國與地獄 High and Low (1963年)-日本每日映畫最佳影片獎
  • 紅鬍子 Red Beard (1965年)-日本每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威尼斯影展OCIC Award、電影旬報年度最佳影片以及電影旬報年度最佳導演;藍絲帶賞最佳影片

1970年代

  • 電車狂日語どですかでん Clickety-Clack(Dodeskaden)(1970年)
  • 德蘇·烏札拉 Dersu Uzala(1975年)- 莫斯科國際電影節費比西獎、莫斯科國際電影節金牌獎、法國電影評論協會獎、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

1980年代

  • 影武者 Shadow Warrior(Kagemusha)(1980年)-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報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每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以及每日映畫賞最佳導演獎;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法國凱撒獎最佳外語片、藍絲帶賞最佳影片、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導演獎
  • Chaos(Ran)(1985年)-聖賽巴斯丁影展OCIC Award、美國國家評論獎;日本每日映畫賞最佳導演獎、每日映畫賞最佳影片獎、義大利電影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法國凱撒電影獎最佳外語片、藍絲帶賞最佳影片、英國影藝學院最佳外語片獎

1990年代

參考資料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