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一种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黃雀(學名:Spinus spinus)為雀科黃雀屬的鳥類。這種鳥在歐洲和歐亞西伯利亞地區非常常見。牠們生活在森林區域,無論是針葉林還是混合林,以各種種子為食,尤其是赤楊和針葉樹的種子。
牠與其他類似的雀鳥可通過羽毛顏色來區分。上半部為灰綠色,而下半部則是帶有灰色條紋的白色。牠的翅膀是黑色的,帶有明顯的黃色翼斑,尾羽是黑色並有黃色的兩側。雄鳥的臉部和胸部大多是黃色的,並且有一個整齊的黑色頭頂斑。雌鳥和幼鳥的頭部呈灰綠色,且沒有頭頂斑。這種鳥性格信任人類,社交性強且活潑。牠的歌聲是悅耳的啁啾和顫音混合,這也是它經常被圈養的原因。
這些鳥有一種不尋常的遷徙模式,每隔幾年冬天牠們會大量向南遷徙。這種行為的原因尚不明,但可能與氣候因素有關,尤其是食物的可獲得性。通過這種方式,過冬的族群可以在食物充足的地方茁壯成長。這種小型雀鳥是個能幹的覓食者,經常像山雀一樣倒掛在樹枝上取食,並且會拜訪花園中的鳥類餵食站。
黃雀最早由卡爾·林奈於1758年在他的重要著作《自然系統第十版》中描述為Fringilla spinus。[3] 在1760年,布里松描述了金絲雀屬( Carduelis),該物種隨後被歸於該屬。最近的分類學研究建議將其歸入黃雀屬(Spinus)。
學名Spinus來自古希臘語spinos,這是一種現已無法識別的鳥的名稱。[4] 英文名稱來自德國方言sisschen 或 zeischen。[5]
儘管分布範圍廣泛,但這是一種單型物種,也就是說,沒有明顯的亞種區分。[6] 這可能由多種因素解釋,如繁殖區域的個體之間隨年份變化的空間變異性、廣大的過冬區域支持了穩定的基因交流,以及雌鳥在一個繁殖季中多次產卵,每次在不同地點。[7]
黃雀是一種小型、短尾鳥,體長11—12.5公分(4.3—4.9英寸)[8][9],翼展範圍為20至23公分(7.9至9.1英寸)[10][11][12],體重介於12和18克(0.42和0.63盎司)之間[10][11][13]。
這種鳥顯示出兩性異形。雄鳥的背部為灰綠色,臀部為黃色;尾羽兩側是黃色,尾端為黑色;翅膀是黑色的,帶有顯著的黃色翼斑;胸部呈黃色,靠近泄殖腔的地方漸變為白色且帶有條紋;牠的喉部有黑色領斑,頭部有兩個黃色的耳羽及一個黑色的頭頂斑。[9] 雄鳥喉部黑色領斑的大小變化很大,並且與群體中的優勢地位相關。[14] 雌鳥的羽毛顏色比雄鳥更接近橄欖色,頭頂斑和耳羽呈綠色,領斑為白色,臀部則是稍帶條紋的白黃色。[15] 幼鳥的顏色與雌鳥相似,顏色較暗淡,羽毛較樸素。[9]
黃雀的喙形狀由牠的覓食習性所決定。喙強壯,但也細長,以便拾取牠們以此為食的種子。牠的腿和腳為深棕色,眼睛為黑色。[15]
牠的飛行方式迅速而跳躍,與其他雀鳥相似。[13]
黃雀容易識別,但在某些情況下可能與其他雀鳥如西黃雀、歐金翅雀或歐洲絲雀混淆。[15] 黃雀在多種羽毛階段中都是顏色鮮亮的鳥類。成年雄性黃雀呈鮮綠色和黃色,頭頂為黑色,喉部和胸部沒有條紋。成年雌鳥通常也有綠色和黃色的羽毛色調:例如,眼眉和胸側有黃色,背部有綠色調,臀部也呈黃色。黃雀下腹部的底色通常是純白色。雌鳥和幼鳥的腹部中央和下胸部通常沒有條紋。黃雀的翼斑寬大且為黃色(翼尖部分是白色),喙短且有彎曲的嘴峰。
這個物種分布於歐亞西伯利亞的大部分地區以及非洲北部。牠的繁殖區分為兩個區域,位於古北界的兩側:亞洲東岸以及歐洲中部和北部。[16]
這些鳥全年可見於中歐和南歐的一些山脈。牠們出現在斯堪的納維亞北部和俄羅斯,冬季則在地中海盆地及黑海附近過冬。在中國,牠們在內蒙古的大興安嶺和江蘇省繁殖,冬季則遷往西藏、台灣、長江下遊河谷及東南沿海。[17]
在中國大陸分布於東北、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川、貴州等地[2]。
黃雀偶爾也會在北美被觀察到。[18] 此外,牠還有一個相似且關係密切的北美近親——松金雀(Spinus pinus)。[14]
牠們的季節性分佈特徵也表現出異常的動物遷徙模式。每隔幾年,牠們會大量向南遷徙,使得伊比利亞半島的過冬族群大幅增加。[9][19] 這一現象引發了各種理論,其中一種理論認為,這發生在中歐和北歐的歐洲雲杉產生大量種子的年份,導致族群數量增加。另一種理論則認為,當牠們偏好的食物如赤楊或樺木的種子供應不足時,牠們會進行更多的遷徙。這個物種在繁殖季節之外會形成大型群體,通常與朱頂雀混群。
這種鳥不會長時間停留在一個區域,牠們每年都會變換繁殖和覓食的地點,以及過冬的區域。
牠們的棲地是位於山坡特定高度的森林區域,且牠們對潮濕的地區有一定偏好。[9][16] 針葉林,尤其是雲杉林,是牠們繁殖的首選。牠們會在樹上築巢,每次產下2到6枚卵。由於商業針葉樹種植園的增加,這種曾經在英國當地繁殖的鳥類的分佈範圍已大大擴展。黃雀也會在溫帶闊葉林中繁殖;而在冬季,牠們更偏好莖稈作物區域和有種子的樹木區域。
牠們是非常活躍且不安分的鳥。牠們也非常社交,尤其在秋冬季節會形成小而緊密的群體。[20] 牠們對人類相當信任,可以從近距離觀察到牠們。然而,在繁殖季節,牠們則更加膽小、孤僻且難以觀察。因此有一個德國民間傳說,據說黃雀在巢中守護著一顆魔法石,這顆石頭可以讓牠們變得隱形。[21][22] 這是少數被描述為有「異餵行為」的物種之一,這是指同性別的下級鳥類會反芻食物給群體中的優勢成員,[23] 這種行為增強了群體內的凝聚力,並暗示了群體內部的階層結構。[24]
黃雀主要是食種子的鳥類,雖然牠們的飲食會隨著季節變化。牠們在樹上覓食,避免在地面上取食。[13]
在秋季和冬季,牠們的飲食以落葉樹木如樺木和尤其是赤楊的種子為主。[9][19] 牠們也會拜訪耕地和牧場,與其他雀鳥一起食用各種菊科植物的種子,如薊、蒲公英、蒿、矢車菊以及其他草本植物,如貫葉連翹、旋果蚊子草和酸模。[12][19]
到了春季,繁殖季節期間,牠們會出現在針葉林中。這時候牠們的飲食以這些樹木的種子為主,尤其是屬於冷杉、雲杉和落葉松的樹木。[19][7] 牠們也食用榆樹和楊樹的種子。在餵養幼鳥時,牠們會攝取更多的昆蟲,主要是甲蟲,因為它們含有的蛋白質有助於幼鳥的生長。夏季時,牠們的飲食變得更多樣,除了針葉樹的種子外,還會加入其他草本植物,如藜和其他菊科植物。[7]
配對通常在冬季遷徙之前形成。[25] 雄鳥會激烈地爭奪雌鳥。作為求偶的一部分,雄鳥會豎起頭頂和臀部的羽毛,使自己看起來更大,伸展尾巴,並不斷地唱歌。[7][26] 牠們還會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進行求偶飛行,但不像其他雀鳥那樣引人注目。[19] 牠們的鳥巢通常位於針葉樹相對較高的枝條末端,這樣巢可以較好地隱藏且不易被看見。[12][19] 在伊比利亞半島,牠們會在銀冷杉、歐洲赤松和歐洲黑松上築巢。[27] 牠們會形成小型的殖民群,最多有六對鳥兒的巢相互靠近。[24] 巢呈小型碗狀,由小樹枝、乾草、苔蘚和地衣構成,內襯有絨羽。[19][21][7]
第一窩蛋通常在四月中旬孵出。[7] 雌鳥會產下2至6顆蛋。[19][21][28] 這些蛋為白色、淺灰色或淺藍色,上面帶有小棕色斑點。[19][21] 蛋的大小約為16.5毫米 x 12毫米。[12][19][21]孵卵期為10至14天,完全由雌鳥負責。[11][19][21] 雛鳥是晚熟鳥的,也就是說牠們在出生後會依賴父母,並且巢居性。牠們在大約15天後以半羽狀態離巢,然後會在巢區附近停留長達一個月,直到羽毛完全長成後再分散。[7] 黃雀通常有第二窩,時間從六月中旬持續到七月中旬。[19]
這種鳥有兩種鳥類鳴聲,都很響亮但相互對立,一種是下降音調,另一種是上升音調,其擬聲詞可以表示為"tilu"和"tluih"。[9] 在某些情況下,牠們也會發出刺耳的顫音啁啾聲。[9][19]
牠的歌聲類似於其他雀鳥,是一種流暢且快速的啁啾和顫音,持續時間較長,偶爾會被更強或更短的音節打斷。黃雀全年都會唱歌,並且經常成群唱和。[9][19]
全球黃雀的數量估計在2,000萬至3,600萬隻之間。[29] 歐洲的數量估計在270萬至1,500萬對之間。[30][31] 目前看來,牠們的數量並沒有顯著下降,因此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牠們的保護狀況列為無危。[1] 黃雀在伯恩公約附錄二中被列為受保護的鳥類物種。[32]
像許多雀鳥一樣,黃雀因其歌聲和外觀而受到鳥類飼養者的重視。牠們不需要特殊的照顧,且能很好地適應圈養環境,儘管牠們在圈養中繁殖效果不佳。[28] 牠們並無特定疾病,但可能會因飲食不良而出現某些腸道病變。[28] 牠們的壽命在11至14年之間,[21][28] 與估計的野外壽命2到3年相比有明顯差異。[13]
黃雀能與其他一些雀鳥雜交,例如金絲雀,產生中間型的後代。[33][34] 自然界中也會在無人干預的情況下發生雜交。[與來源不符][35] 在某些地區,發現的個體可能是圈養鳥逃逸或被放生的結果。[36]
波蘭、直布羅陀、貝南和比利時都曾發行過印有黃雀圖像的郵票。[11][37]
在聖彼得堡有一座黃雀的雕像,因為其顏色與該市一所精英學校學生的制服相同。這些學生因此得到了siskin的綽號,俄語:Чиж。這個詞因俄羅斯歌曲《小黃雀》而流行。[38] 自1994年以來,在第一工程師橋旁的堤岸上一直有一座黃雀雕像,儘管它曾多次被盜,並被替換。
有一首捷克民歌/舞蹈/遊戲《Čížečku, čížečku》,其中黃雀是關於罌粟命運的傳說來源。
艾莉芙·沙法克在小說《伊芙的三個女兒》Three Daughters of Eve中提到了一隻黃雀。在關鍵場景中,女主角佩里遇見了充滿魅力且富有爭議的阿祖爾教授。當佩里進入阿祖爾教授的辦公室時,發現一隻擁有黃綠色羽毛和分叉尾巴的黃雀被困在書架和書堆之間。
東漢時楊寶在華陰山路上,救了一隻黃雀,而得到四枚白環相報。事見《續齊諧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