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孝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十二世紀至十四世紀間,經歷宋金戰爭、宋元戰爭、元末民變,黃孝地區人口大減。明初實施江西填湖廣移民政策,後世稱之為洪武大移民,徹底重整黃孝地區的人口與語言構成。明初,江西饒州府鄱陽湖東岸的樂平縣、鄱陽縣居民遷徙到安徽西南的安慶府和湖北東部的黃州府,樂平縣人、鄱陽縣人把他們的贛語鷹弋片帶到了安慶府和黃州府。由於安徽安慶府與江西鄰近,至今仍為贛語區,並發展為贛語懷岳片;而湖北黃州府與江西相距甚遠,於是語言便被淮語化。[2]而黃孝片仍存有贛語底層,這是語言遷移的結果。[4]2018年余暋鵬予以認同。[3]
黃孝片的語言歸屬一直受討論。安徽省安慶、樅陽、桐城三縣市的方言歸屬一度從江淮官話洪巢片方言劃歸黃孝片[5],但與黃孝片主體區域不相連,是黃孝片的方言島。贛語懷岳片幾乎都在安徽西南部,因此有時也叫做皖西南贛語。[3]
從地理分布上看,黃孝片方言的主體位於長江以北、大別山南麓的湖北東部、東北部以及與其毗鄰的河南省東南部、安徽省西南部、江西省北部等相關地區。
從行政區劃來看,黃孝片方言所謂的「黃(岡)孝(感)」主要包括湖北省黃岡市的黃州、紅安、團風、蘄春、英山、武穴、麻城、羅田、浠水、黃梅;孝感市的孝南、孝昌、安陸、大悟、雲夢;武漢市的黃陂區、新洲區;隨州市的廣水;鄂州市的鄂城區;黃石市的西塞山區、黃石港區;信陽市的新縣、光山;江西省的九江、瑞昌;安徽省的安慶市區、樅陽縣、桐城市、池州市區及青陽縣等地。[6][7]
這一地區大部分縣(市)在歷史上建制都較早,在南北朝起就有明確的建制記錄,隋代之後建制就比較穩定。宋、元以後這一地區分屬黃州、德安等府的基本格局就已經形成。
黃孝片方言聲調一般都是六個調:陰平,陽平,上聲、陰去、陽去、入聲。其調類演化的基本規律為:平聲分陰陽;全濁上主要歸去陽去;去聲分陰陽;入聲保留,全濁字併入陽去或陽平。
黃孝片部分方言點聲調調類調值 | ||||||||
---|---|---|---|---|---|---|---|---|
中古四聲 | 平 | 上 | 去 | 入 | ||||
方言點 | 全清次清 | 全濁次濁 | 全清次清次濁 | 全濁 | 全濁次濁 | 全清次清 | 全清次清次濁 | 全濁 |
陰平 | 陽平 | 上聲 | 陽去 | 陰去 | 陰入 | (陽入) | ||
黃岡 | 34 | 313 | 42 | 44 | 35 | 24 | (44) | |
麻城 | 313 | 42 | 55 | 33 | 35 | 24 | (33) | |
羅田 | 21 | 42 | 45 | 33 | 35 | 213 | (33) | |
廣濟 | 44 | 31 | 33 | 22 | 35 | 13 | (22) | |
黃梅 | 32 | 55 | 23 | 44 | 213 | 43 | (44) | |
黃陂 | 33 | 313 | 42 | 44 | 35 | 24 | (313) | |
孝感 | 33 | 31 | 53 | 44 | 35 | 13 | (31) | |
應城 | 44 | 11 | 53 | 33 | 35 | 13 | (11) | |
安陸 | 33 | 31 | 53 | 55 | 35 | 13 | (11) | |
應山 | 31 | 55 | 35 | 33 | 214 | 51 | (55) | |
黃石 | 22 | 21 | 43 | 324 | 35 | 213 | (21)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