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齦齶音(Alveolo-palatal consonant)是按發音部位分類的一類輔音。按被動發音部位分類的說法,也叫前硬齶音;按主動發音部位分類,則稱為舌面前音之一類。
齦齶音發音部位在舌冠與舌面之間,發音時舌面前部上升,趨向硬齶的位置上,接近硬齶前部。在國際音標中的位置大體相當於列在「Palatal」這一欄下的發音或者舌面更靠近硬齶前部的位置上的發音,在漢語普通話中,表現為j-,q-,x-這樣的發音部位。[1]
在漢藏語系語音學範疇裡,不時都會用到齦齶音的塞音(ȶ, ȡ)、鼻音(ȵ)和邊音(ȴ)。這些符號曾被建議加進擴展版的IPA,但未被IPA所承認。若以標準IPA來標示,這些語音一般都只會簡單地標示為齶音或齶音輔音。
在波蘭語裡的鼻輔音ń亦被認為比較接近齦齶鼻音,儘管日常分類都被歸納為硬齶鼻音。此外,多種澳大利亞土著語言的硬齶音,從其發音部位來說,其實亦較接近齦齶音。
現時,以上四個輔音符號均已收錄於Unicode內。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