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历史国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驃國(緬甸語:ပျူ မြို့ပြ နိုင်ငံများ[2][3])是約公元前2世紀至9世紀緬甸驃人(pyū)所建立的城邦國家。
驃國留於今日緬甸的罕林(ဟန်လင်း,Hañlìñ)、毗濕奴城(ဗိဿနိုး,Bí Thá Noù)和室利差呾羅的遺跡已被列為世界遺產,其他城市在未來可供該世界遺產的擴展。[4][5]
驃國並非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驃人在上緬甸建立的一系列城邦的統稱。這些城邦中,罕林建立於1世紀時期,曾一度是最強大城邦。直到大約7世紀至8世紀的時候,其地位才被室利差呾羅取代。室利差呾羅遺址位於今日緬甸卑謬縣境內,這個城邦的規模是罕林的兩倍,為驃國最大且最具影響力的中心。
魏晉時期的《西南異方志》、《南中八郡志》等書首均載驃國之名,有「位於永昌西南三千里,君臣父子,長幼有序」的記載。另有剽、僄、縹、驃越、漂越等異譯。《大唐西域記》也對驃人城邦室利差呾羅王國有所記載。[6][7]另外,《新唐書》中還有朱波、突羅朱、徒里掘等異稱。
8世紀時,驃國疆土北至南詔(今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帶),東至陸真臘(今泰國、老撾、柬埔寨接壤地帶),西至東天竺(今印度阿薩姆邦等地),擁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共計9個城鎮、18個屬國、298個部落。唐大和六年(832年),驃國敗於南詔,自此衰落,而被緬族建立的蒲甘王國取代,其屬國部落民族也逐漸退入山區,被緬人邊緣化。
驃國根據印度的文字創製了自己的文字——驃文,是藏緬語族諸族中第二個有自己文字的民族,略早於藏文。
唐賈耽《皇華四達記》和樊綽《蠻書》中有很多條中國與驃國交通通道的詳細記載,說明時雙方往來已經很密切。驃國以佛教音樂著稱。唐貞元十年(794年)南詔向唐朝稱臣,驃國國王雍羌也想臣服於唐,曾幾度遣使來中國獻佛樂,並進貢了大量「驃樂器」。這些樂器用周制「八音」無法區分。唐貞元十七年(801年),驃國國王雍羌遣其子舒難陀(Shwenadaw)率樂隊和舞蹈家來到長安表演。唐德宗授雍羌以太常卿、舒難陀以太僕卿之號。[8]唐朝詩人白居易專作《驃國樂》以記述這件事情,《新唐書·驃國傳》中對其歌舞有詳細記載。[9][10][11][12][13]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