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里北部衝突又稱馬利戰爭(Mali War)、馬利內戰(Malian Civil War),是指自2012年至今,馬里北部地區的持續武裝衝突,起初是尋求馬里北部獨立的分離主義武裝組織與馬里政府軍之間的戰鬥,至2013年已變為尋求控制整個馬里的伊斯蘭激進組織與馬里政府軍及多國部隊之間的戰鬥。

Quick Facts 馬利北部衝突, 日期 ...
馬利北部衝突
阿拉伯之冬馬格里布叛亂反恐戰爭的一部分
Thumb
局勢地圖
日期2012年1月16日至今
(12年7個月3周又5天)
地點
馬里北部
結果 進行中,低烈度衝突持續
參戰方

馬里 馬里軍政府

 法國(2013年-2022年)


 乍得[10]
 蒲隆地[11]
 加彭[12]
 南非[13]
 盧旺達[13]
 坦桑尼亞[13]
 烏干達[14]
 中國[15]
 德國[16]
 瑞典[17]


支持:


非國家的武裝組織

  • 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
    (MNLA)
  • 阿扎瓦德伊斯蘭運動(MIA)[53]

  •  烏克蘭[54](2024年至今;官方未承認)
    兵力

    馬里 6,000-7,000人[60]
    (戰前:約12,150人)[61]
    法國 3,000人[62]
    乍得 2,000人[10]
    奈及利亞 1,200人[1][63]
    德國 1000人(2017年)[16]
    多哥 733人[47]
    塞拉利昂 650人[64]
    布吉納法索 500人[1]
    科特迪瓦 500人[47]
    尼日爾 500人[1]
    塞內加爾 500人[1]
    荷蘭 450人[65]
    中國 395人[15]
    貝寧 300人[1]
    瑞典 250人(2017年)[66]
    幾內亞 144人[1]
    加納 120人[1]
    利比里亞 約50人[67]
    總計: 23,564人以上


    歐洲聯盟 545人(歐盟馬利訓練任務英語EUTM Mali[19]

    完整列表

    約500人(FLNA)[51]
    阿扎瓦德 3,000人[71][72]

    1,200–3,000人[73][74]

    • 博科聖地:100人[56]
    • 伊斯蘭教法虔信者:300人[72]
    傷亡與損失

    馬里 至少164人陣亡,[75]
    400人被俘[76]
    總計:
    至少1,000–1,500人陣亡、被俘或失蹤(2012年4月)[71]


    馬里 85人陣亡或受傷,[77][78]12人被俘[79](2013年1月)
    乍得 38人陣亡、[80]74人受傷[81][82][83][84][85]
    法國 16人陣亡[86]
    多哥 2人陣亡、多人受傷[87]
    布吉納法索 1人陣亡、1人受傷[88]
    尼日爾 28人陣亡[89]
    奈及利亞 4人陣亡[90][91]
    荷蘭 4人陣亡[92]
    塞內加爾 3人陣亡[93][94]
    南非 1人死[95]
    孟加拉國 3人陣亡、1人受傷[96][97]
    柬埔寨 2人陣亡、2人受傷[98]
    中國 1人陣亡、4人受傷[99]
    尼泊爾 1人死[95]
    利比里亞 1人陣亡[100]

    烏克蘭 2人陣亡[95]

    阿扎瓦德 6–65人陣亡
    (與馬利軍交火)[101][102][103]


    26–123人死亡
    (與伊斯蘭主義分子交火)[104][105][106][107]


    60人被俘[105][107]

    17–19人死亡(2013年)

    115人死亡
    (與圖阿雷格人交火)[104][105][106][107]


    600-1,000人死亡
    (法國藪貓行動)


    1,200-1,500人死亡
    (法國巴爾赫內行動
    約144,000名難民逃亡國外[10]
    約230,000人在國內流離失所[10]
    總計:約374,000人[108]
    Close

    背景

    2012年1月,圖阿雷格人武裝組織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在馬里北方發動新的武裝叛亂,希望建立跨越現存邊境的新的獨立民族國家阿扎瓦德。馬里政府軍作戰失利,一些軍人抱怨得不到足夠武器作戰,不滿政府表現無能。2012年3月,不滿政府的軍人在首都巴馬科嘩變,宣佈接管政權,[109]總統阿馬杜·圖馬尼·杜爾在4月同意辭職。在南方局勢不明的時候,圖阿雷格分離主義者在伊斯蘭激進分子幫助下趁機控制了馬利北部地區,大約占馬利領土面積的三分之二。4月6日,反政府武裝分子宣佈在北部成立名為「阿扎瓦德」的國家,定都加奧[110]

    伊斯蘭主義者與民族主義者的衝突

    2012年6月,圖阿雷格人與激進組織「伊斯蘭衛士」(Ansar Dine)的聯盟因為分歧而破裂。前者希望建立一個世俗的阿扎瓦德國,後者則希望在整個馬里實施伊斯蘭教法[111]強硬派伊斯蘭激進分子打敗了在加奧地區的圖阿雷格分離主義者,北部多個主要城鎮都落入伊斯蘭激進分子的控制下。

    伊斯蘭武裝分子在佔領區內實施「極端版本」的伊斯蘭教法,[112]包括以截肢作為犯罪懲罰。[113]

    2012年11月,伊斯蘭激進分子從圖阿雷格分離主義者手中奪走梅納卡(Ménaka)。[110]

    外國軍隊介入

    在馬里政府與西共體的請求下,2012年10月12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由法國提出的解決方案,派出武裝部隊協助馬里政府軍同叛軍作戰。

    2013年1月10日,伊斯蘭反政府武裝控制了中部重鎮孔納。1月11日,法國軍隊展開「藪貓行動」,以支援馬里政府軍的作戰。

    1月14日,馬里叛軍攻占距離首都以北400公里的迪亞巴利[114]

    1月18日,馬里政府軍發表聲明,稱重新奪回孔納的控制。

    1月26日,法軍和馬里軍收復加奧[115]

    馬里軍在法軍支援下,迅速收復北方所有主要城市。

    2013年2月10日,伊斯蘭武裝分子突襲加奧,至2月11日被馬里軍和法軍擊退。

    2013年2月22日,乍得軍與伊斯蘭武裝分子在馬里北部偏遠地方發生戰鬥,13名乍得軍及65名武裝分子陣亡。[116]

    2013年3月2日,一名法軍在馬里北部伊福拉斯山區陣亡,是法軍自1月出兵馬利以來第三名陣亡軍人。自從伊斯蘭武裝分子退入北部山區後,與法軍協同作戰的乍得宣稱乍得軍在該地區已殺死兩名伊斯蘭武裝首領,包括策劃2013年1月因阿邁納斯人質事件的貝爾摩塔爾(Mokhtar Belmokhtar)。[117]

    2013年6月18日,馬里政府與圖阿雷格武裝簽署和平協議。[118]

    停火結束和衝突延續

    在政府軍向沒有武裝的圖阿雷格示威者開火之後,阿扎瓦德民族解放運動於同年11月宣布停火結束。[119]

    2014年1月25日,馬里安全部隊內部消息來源報道,法軍在北部通布圖區進行的一次軍事行動導致11名伊斯蘭武裝分子死亡。[120]

    2月19日,德國和法國宣布將法德旅的部分人員部署到馬里,以幫助訓練馬里部隊。 這是歐盟部隊在非洲的首次部署(作為歐盟特遣部隊)。[121]

    2020年2月13日,馬里軍隊返回基達爾,軍隊六年前在衝突中從該城市撤退。[122]

    2020年8月19日,叛亂士兵領袖今天表示,馬里總統凱塔(Ibrahim Boubacar Keita)和總理席斯(Boubou Ciss)已遭他們逮捕。[123]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