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室外随地大小便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露天排便(英語:Open defecation,或稱隨地便溺、隨地大小便),是指人類不使用衛生間,選擇在室外排便。人會因難以找到合適的衛生間,或因其風俗的緣故,而選擇在室外譬如灌木叢、森林、水渠、街道、河道等地方排便。[1]露天排便在缺乏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及服務的地方尤爲常見,而即使有衛生間,或仍須努力宣傳,才能讓人們改變習慣開始使用廁所。從露天排便延伸而來的另一個概念無露天排便(英語:open defecation free, ODF)則是指某社區已經改用衛生間,不再露天排便。這種轉變通常會在引發「社區主導的整體公共衛生」後發生。
2019年的數據估計,全球有近6.73億人露天排便。[2]:74較2016年的8.92億人大幅下降,這8.92億人佔彼時全球人口12%,而其中有76%即6.78億人集中在7個國家。[3]
露天排便會污染環境,引發衛生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之「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聯合監測方案」的報告,凡廣泛存在露天排便現象的國家,其五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最高外,社會也普遍有營養不良、高度貧窮以及出現貧富懸殊的現象。[4](p. 21)
可持續發展目標6中有一項指標便是根除露天排便。按統計,赤貧與缺乏衛生設施相關,因此目前有主張認為讓露天排便絕跡是消除貧窮的關鍵。[5]
自古以來,人類便會在室外排便。那時,人們有許多的開放空間,同時土地人口壓力也較小。有人認爲,在人口稀疏、森林,或者是露營區露天排便,只會對環境造成極小的影響。在發展與城市化進程中,露天排便是對進程的一項挑戰,因而成爲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同時人們亦開始重視自身的尊嚴。[6]隨著特定地區(如城市和城鎮)人口的密集化,人們更加注重衛生和健康問題,增加了全球各地對隨地大小便問題的關注。[7]
露天排便會使疾病與貧窮的惡性循環持續,亦侮辱了個人尊嚴。[4]全球最廣泛出現露天排便情況的數個國家,他們的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位居世界最高,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亦如是,同時亦有高度貧窮問題及巨大的貧富差距。
由於水供應與衛生設施監察計劃(JMP)和聯合國國際環境衛生年出版的刊物,露天排便這一詞自2008年起開始用於水,衛生設施和個人衛生(WASH)範疇。JMP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共同發展的計劃,目的是監察可持續發展目標6中的水與衛生設施目標。
爲了達成目的,計劃把衛生設施分爲兩類,包括已改善的和未改善的衛生設施。露天排便會列入未改善的衛生設施。也就是說,仍進行露天排便將不會列入已改善的衛生設施。
2013年世界馬桶日首次成爲聯合國正式的國際日。露天排便這一術語用於高級別演講,例如2013年3月聯合國副常務秘書長在衛生問題上的行動呼籲,能有助於促使全球關注這個問題。[8]
無露天排便(英語:Open defecation free,ODF)這短語在一開始只用於社區主導的全面衛生(英語:community-led total sanitation,CLTS)方案中。現在,ODF也會在其他情況下使用。ODF的原意是指所有社區成員都使用衛生設施,例如馬桶,而不是在露天排便。爲了去停止露天排便的做法,這個定義在實行CLTS方法的國家進行了改進,並且加入了更多的規範。[9]
印度飲用水及衛生部在2015年中將ODF定義為糞口傳播的終止,定義為:
「安全的技術選項」是指使用馬桶來裝載糞便,以確保沒有對表面土壤,地下水或表面水造成污染;沒有蒼蠅或動物接觸糞便;沒有人觸摸排泄物;周遭環境中沒有可見的糞便,並且沒有糞便的氣味。[11]這定義同時亦是清潔印度運動的目標。
人們選擇露天排便有多種不同的原因,可以是自願的,半自願的,甚至是非自願的選擇。人們會選擇露天排便,大多數都是因爲沒有衛生間。然而,有些人雖然有唾手可得的衛生間,但是他們更喜歡在室外排便。[9]
以下是一些人類會選擇露天排便的原因:
在已開發國家,有些人由於無家可歸而選擇露天排便,也有部分是自願的。我們現時很難估計這些群體裏有多少人進行露天排便。 還有些露天排便者有其特殊的精神問題,如幽閉恐懼症患者不敢在廁所裡排便,就造成露天排便問題。
2017年夏季,美國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曾有一名神秘女子,經常帶著衛生紙跑步,然後在別人家外便便,被稱爲瘋狂便便客。[24][25]
露天排便的做法與貧窮和排斥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和發展中國家的非正式城市住區。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組成的水供應與衛生設施監察計劃(JMP)一直在收集全球有關露天排便的數據。該數字以農村及城市地區,以及貧困程度劃分。這個計劃是爲了監察千年發展目標中有關飲用水及衛生設施措施的進展。露天排便屬於未經改善衛生設施,因此JMP會對每個國家進行監察,並定期發表報告。[3][26]關於露天排便的數字過往一直與其他未經改善的衛生設施統計在一起,但自2010年起開始分開收集。
根據目前的估計,全球大約有6.73億人口仍進行露天排便。[2]:74.
在美國舊金山,從2011年至2018年,關於街道是有露天排便留下的糞便的投訴增加了五倍,共有28,084宗報告。[27]
露天排便的人口數目自2000年的兩成下降至2015年的12%。[3](p. 34)在2016年估計有8.92億人由於沒有任何衛生設施而在排水溝,灌木叢後,開放水域等等地方露天排便。當中大約九成人在農村地區露天排便,但他們絕大多數生活於兩個區域,中亞和南亞。2016年,8.92億露天排便人口中的76%,即6.78億人僅居住在七個國家。
大量人口進行露天排便的國家詳列下表:
國家 | 國家總人口(千) | 露天排便人口佔總人口的百分比及確實數字 | 其他關於露天排便的估計
(非JMP提供的數據,但由政府提供) |
---|---|---|---|
乍得 | 14,037 | 68%或1000萬 | |
中國 | 1,376,049 | 2%的2800萬 | |
厄立特里亞 | 5,228 | 76%或400萬 | |
埃塞俄比亞 | 99,391 | 27%或2700萬 | |
印度 | 1,311,051 | 39.84%或5億2400萬 | 自2017年起的發展:
根據世界銀行獨立核查機構(IVA)進行的全國年度農村衛生調查(NRASS)[29][30]
|
印度尼西亞 | 257,564 | 12%或3100萬 | |
尼日爾 | 19,899 | 71%或1400萬 | |
尼日利亞 | 182,202 | 26%或4700萬 | |
巴基斯坦 | 188,925 | 12%或2300萬 |
根據WaterAid報告[34]
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35] |
南蘇丹 | 12,340 | 61%或800萬 | |
蘇丹 | 40,235 | 27%或1100萬 |
露天排便對公共衛生的負面影響和沒有衛生設施的負面影響基本相同。一般情況下,露天排便,缺乏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是引致各種不同疾病的一個重要因素。最常見的是腹瀉和蠕蟲病,也會導致傷寒、霍亂、肝炎、小兒麻痹,沙眼及其他。[36][37]
2011年,傳染性腹瀉造成全球約70萬五歲以下兒童死亡和失去2.5億上學日。[36][38]這一情況可能會導致兒童營養不良和發育遲緩。[39][40]
有些疾病會透過水中的糞便病原體傳播,這些疾病我們可統稱為水傳播疾病。露天排便可以造成水污染,雨水的沖刷會把糞便分散在環境中,從而流入地表水或沒有掩蓋的井。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4年發現露天排便是腹瀉死亡的主因。平均每天有2,000名五歲以下兒童因腹瀉死亡。[41]
年幼兒童經常在地上爬動,赤腳走路,或者未經洗手就把東西放進口中,因此年幼兒童很容易就把其他人排便後遺下的糞便吃下。同時,由於兒童也會在院子裏玩,家畜的糞便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
人們廣泛地露天排便的國家通常都具有高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高度營養不良並導致兒童發育遲緩,高度貧窮以及巨大的貧富差距。[4]
印度研究指出,當人口密度高時,露天排便對健康的不利影響更爲顯著:同樣數量的露天排便在平均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如印度的不良影響比起平均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如撒哈拉以南非洲大兩倍。[42]
露天排便與不同的性別有著很強的關係。缺乏安全,隱私的衛生間會令女童和婦女容易受到暴力,亦會對女童的教育造成障礙。在夜間,婦女外出尋找隱蔽和具隱私的地方進行露天排便時,會有受到性騷擾或被強奸的風險。[43][44]
在發展中國家,缺乏隱私權對婦女與女童的安全和尊嚴感有極大的影響。爲了不被其他人看見自己在公共場所排便,所以女性通常會待晚上才排便,而且他們在晚上也可能會遭遇襲擊。[45][46]女性在衛生間內或外,以及女性進行露天排便的地方或其附近被攻擊或騷擾的個案亦很普遍。
我們有數種方式來消除露天排便的現象,其中一種就是改變行爲。SaniFOAM(FOAM即是專注在機會,能力與動力,英語:Focus on Opportunity, Ability and Motivation)是為解決環境與個人衛生問題而設立的概念框架。使用專注,機會,能力與動力作爲決定因素的類別,SaniFOAM模型會識別使用衛生間的障礙,同時作爲工具,可用於設計、監察和評估衛生干預措施。[47][48]除了改變行爲外,以下是驅動無露天排便的主要因素:[5]
減少露天排便的努力與實現千年發展目標中有關環境衛生的目標大致相同。關鍵是提高公民意識(例如透過聯合國國際馬桶日)、改變行爲運動、增加政治意願,以及對衛生設施的需求。社區領導的全面衛生(CLTS)運動通過促使社區自行採取行動,從而結束露天排便的情況。[49]
2014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開始一個針對印度露天排便情況的多媒體運動,敦促公民"take their poo to the loo"(把他們的便便帶到洗手間)。[50]
由於部分家庭中沒有衛生設施,公用衛生間的位置太遠,或是在夜間如果要到達公用衛生間對他們來説太危險,因從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簡單衛生設施,從而減少露天排便的盛行。
部分人在晚上可能已經會使用俗稱為飛行厠所的塑料袋來裝載糞便。瑞典公司Peepoople研發了一款塑料衛生袋,稱爲Peepoo bag,是一種自用,一次性,自動消毒,可完全自然降解的衛生袋,這種衛生袋可以防止糞便污染鄰近地區以及周遭的生態系統。[51]Peepoo bag現在通常在發展中國家的人道緩助,學校和城市貧民區使用。[52][53]
桶式馬桶是一種便攜式馬桶。我們有多種方式對其進行升級,其中一種方式是類似於尿液分離乾馬桶,進行尿液分流。尿液分流可以減少乾馬桶的氣味。[54]現時,海地可持續有機綜合生活正推動尿液分離乾馬桶的使用[55]。
大衛·塞達斯的文章《便便角落歷險記》談論與商業企業裏公開排便的人打交道。[65]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