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陸抗(226年—274年),字幼節,陸遜的次子,亦是孫策的外孫[2],吳郡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中國三國時孫吳後期名將,官至大司馬、荊州牧。
245年,陸遜去世時,陸抗時年20歲,繼承其父的江陵縣侯[3],被吳帝孫權拜為建武校尉,領父陸遜部曲五千人,駐扎武昌。陸抗葬父,還都謝恩時,孫權拿出以前楊竺告發其父的20條罪狀,與陸抗核實。陸抗逐條對答,為父辯白。孫權聽了陸抗之言,消除了對陸遜的憤怒。
246年,升陸抗為立節中郎將,與諸葛恪互換防區,屯守柴桑。陸抗臨走時,其駐地完好無損,諸葛恪到後,儼然若新。而諸葛恪的柴桑駐地卻頗有毀壞,諸葛恪深為慚愧。
251年,陸抗還都城建業治病時,孫權召見他,流著淚對他說:「吾前聽用讒言,與汝父大義不篤,以此負汝。前後所問,一焚滅之,莫令人見也」。252年,拜奮威將軍。
257年,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在壽春叛魏降吳。吳主拜陸抗為柴桑督,赴壽春接援,擊敗曹魏的牙門將、偏將軍,因功升為征北將軍。
259年,拜鎮軍將軍,都督西陵(今湖北宜昌西北)。翌年假節。
264年,孫休命步協前往巴東,使隨蜀降魏的守將羅憲退守白帝城,陸抗奉命帶三萬兵前去助戰,以期搶攻蜀漢故土,但仍無法攻陷。在持續了六個月後,最終只得無功而返[4]。同年,孫皓繼位,加陸抗為鎮軍大將軍,領益州牧。
270年四月,大司馬施績去世,陸抗拜都督信陵、西陵、夷道、樂鄉、公安諸軍事,駐樂鄉(今湖北松滋東北)。因部下「各有其主」不聽號令,他上書孫皓,要求杜絕宦官弄權、干預軍政,並提出任人「宜隨授職,抑黜群小」等17條建議,但未被採納。
吳鳳凰元年(272年),西陵督步闡叛降晉。陸抗率兵平叛,採取圍而不攻的戰術。晉車騎將軍羊祜率軍進攻江陵,意解西陵之圍。陸抗識破敵軍意圖,據理說服衆將,繼續圍困西陵,並派人令江陵都督固守,令公安都督率部巡長江南岸抵禦羊祜水師,最終羊祜只得退兵。
陸抗一舉攻克西陵,斬步闡等叛將,除叛亂的主要人員外,陸抗並未擴大追究,亦請求孫皓赦免了參與此事件的步闡屬下數萬人。
鳳凰二年(273年)三月,陸抗升爲大司馬並領荊州牧。次年(274年)病逝,終年48歲[5]。陸抗死後,羊祜方才向朝廷請征東吳。
陸抗在與羊祜對峙時,羊祜以懷柔戰略對待東吳,吳人也對羊祜心悅誠服,陸抗一直勸邊境守將:「他一直都對我國以德服人,若我們對他們殘暴,那他們不打仗就可以將我們屈服。我們兩方各自保住邊界,不要為了小小利益而擅自主張。」因此兩方一度安泰,優待敵國的人民。
陸抗曾經送給羊祜美酒,羊祜不多疑直接飲用。之後陸抗生病收到羊祜送來的藥,陸抗部屬都勸他不要吃,但陸抗說:「羊祜怎會是下毒害人的人呢!」並坦然服藥[7];唐李澣《蒙求》詩便有「句踐投醪,陸抗嘗藥。」之句。當時孫皓見到兩境和諧而一度責問陸抗,而當時的羊陸之交一度被兩方國人嘲笑「為失臣節」[8]。
陸抗死後,吳帝孫皓把其部下分由他5個兒子陸晏、陸景、陸玄、陸機、陸雲統領。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