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阮浹(越南語:Nguyễn Thiếp/阮浹;1723年9月24日—1804年),初名阮光浹,又名阮啓顓(越南語:Nguyễn Khải Chuyên/阮啓顓),號幸庵(越南語:Hạnh Am/幸庵),又號笠峰(越南語:Lạp Phong/笠峰),越南西山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隱士。
阮浹是乂安鎮德光府羅山縣月澳社(今屬河靜省干祿縣金祿社)人,保泰四年八月二十五日(1723年9月24日)出生。19歲時,叔父阮行將他託付給好友太原憲察使阮儼,讓他拜阮儼為師。景興四年(1743年),阮浹參加鄉試,考中鄉貢。此後多次參加會試,均未考中。此後以病根未愈為由,不再參加會試,專心研讀經史,並遊山玩水。景興十七年(1756年),阮浹按例被任命為英山府儒學訓導,後課滿升任青漳知縣。後因不滿鄭主的腐敗,辭官隱居於千仞山六年城,繼續研讀經史,自號笠峰居士。[1][2]
景興四十二年(1781年),鄭主鄭森徵召阮浹入京,後又遣歸。[1]
西山泰德九年(1786年),身為西山軍首領之一的阮惠決定北伐鄭主。阮惠久聞阮浹的大名,派人攜帶禮物請他出山。阮浹拒絕出山,並退還了禮物。泰德十一年(1788年),清軍南下入侵越南,阮惠率軍北上迎戰,途經乂安的時候,向阮浹徵詢了一些擊退清軍的建議。[1]阮浹對阮惠說:「今國內空虛,人心潰敗。清師遠來,不知強弱之形,不識戰取之勢。主公出此,不過十日,清寇平矣。」[3]後來的戰局證實了他的判斷。
光中四年(1791年),已經登基即位的光中帝阮惠再次邀請阮浹出山。阮浹被阮惠的真誠所打動,來到富春(今順化),向阮惠提出了一些治國的建議。阮浹反對阮惠的先軍政策,主張應該以仁義治國;他還引用孟子「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話,建議阮惠施行仁政。不過,阮浹再次拒絕了阮惠授予的官職。阮惠對他非常尊敬,稱他為老師,賜號羅山先生、羅山夫子,國中政務多按其建議施行。[1]
光中五年(1792年),光中帝阮惠逝世,景盛帝阮光纘繼位。西山朝的勢力越來越弱小,其領地被舊阮蠶食。景盛八年(1800年),舊阮從多個方向夾擊西山朝,阮光纘派人將阮浹請到富春,問以國事。阮浹認為西山朝敗局已定,無法挽回;勸阮光纘早日遷都昇龍(一說為永都[4]),以避阮福映大軍,但阮光纘沒有接受這一建議。次年(1801年),舊阮軍隊進逼富春,阮光纘倉皇遷都昇龍。阮浹則躲入富春百姓家避難。[1][2]
阮福映聽聞阮浹大名,徵召他覲見,並賞賜很多禮物。但阮浹推辭不受,請求回歸家鄉。[1]阮福映說:「卿齒德俱優,素愜人望。還山之後,善自陶淑多士,奮庸熙朝,無負我敬賢至意。」於是派官送他返回家鄉。[5]
嘉隆三年二月六日(1804年3月17日),阮浹在家中去世,壽八十二歲。
阮浹著作有《羅山先生詩集》(又名《幸庵詩稿》)、《幸庵遺文》、《笠峰文稿》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