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金句(英語:Epigram),又稱警句或者雋語,是一種簡短、有趣、令人難忘,有時具有諷刺意味的陳述。這個詞源自希臘語 ἐπίγραμμα(epígramma,意思為「銘文」),由 ἐπιγράφειν(epigráphein,「寫在上面」)演變而來。這種文學形式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古希臘的金句起初是刻在供奉品或墓碑上的詩,如在西莫尼德斯所寫,有關溫泉關戰役的墓誌銘中 就有一句金句:「過路人,請告訴斯巴達人……」(希臘語:Ὦ ξεῖν', ἀγγέλλειν Λακεδαιμονίοις ὅτι τῇδε)。[2]後來在希臘化時期,金句成為一種文學體裁,並在學術性詩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雖然現代的金句通常很短,但古希臘的文學金句並不總是如此短小。希臘文學金句的主要來源是《希臘詩選集》。
古羅馬的金句深受古希臘影響,但更多的是諷刺性,並且有時使用粗俗語言。許多古羅馬作家都創作過金句,其中馬提亞爾被認為是拉丁金句的高手,他的作品常以最後一句的笑話為特點。[3]
在早期英語文學中,金句和諺語通常以短詩的形式出現。莎士比亞、威廉·布萊克、拜倫、約翰·蓋伊和亞歷山大·蒲柏等作家都使用過金句。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在維多利亞時期也經常使用金句。
許多詩人如柯勒律治、A.E.豪斯曼、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德萊頓[4]等都創作過金句詩。這些詩通常以簡潔和智慧為特點。
金句也常被用作藝術作品的標題,如查爾斯·馬里恩·羅素的畫作《當槍聲響起,死亡解決爭端》。[5][6]
在中文中,警句通常是一句話或一段引語,主要用來激勵人心並保持某種情操品格,因此也被稱為「醒句」。「警句」這個詞語出自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諾皋記上》:「郭代公嘗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盤,瞚目出於燈下。公了無懼色,徐染翰題其頰曰:『久戍人偏老,長征馬不肥。』公之警句也,題畢吟之,其物遂滅。」[7]這段文字描述了一個驚險的情景,並通過一句簡短有力的警句來化解危機。《宋史.卷三○五.楊億傳》:「太宗召命賦詩於坐側;又上金明池頌,太宗誦其警句於宰相。」[8]在《紅樓夢》第三十八回中,也提到:「通篇看來,各有各人的警句。」[9]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