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邵陽市

中國湖南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邵阳市map
Remove ads

邵陽市,簡稱,古稱昭陽邵州寶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南省西南部。市境西界懷化市,北接婁底市,東鄰衡陽市永州市,南達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地處湘中丘陵區與南嶺山脈過渡帶,西部為雪峰山,南部為越城嶺大南山資水及支流夫夷水縱貫市境,邵水於市區匯入資水,西南部有沅江支流巫水。區域總面積20,824平方公里,全市總人口約817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大祥區城北路6號。

事实速览 邵陽市 邵, 國家 ...
Remove ads
Remove ads

歷史

西周初,召伯南巡至此。

春秋時期末,楚國大夫白善築白公城於此。

西漢初建立昭陵縣,屬長沙國。昭從召,昭陵之名,源自召伯南巡。

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在昭陵縣內封了兩個諸侯國——夫夷侯國和都梁侯國。

漢平帝元始五年(5年),在昭陵縣內又封了兩諸侯國——昭陽侯國和承陽侯國,改屬零陵郡。旋王莽攝政,侯國被廢。

王莽時期,昭陽侯國所屬的零陵郡被改為九疑郡。

漢光武帝時,以原零陵郡昭陵縣內的4個侯國地分別設立昭陽縣、夫夷縣、都梁縣和蒸陽縣。昭陽縣所屬的九疑郡被改回零陵郡。

漢末為零陵郡北部都尉治所。劉備任命習珍零陵郡北部都尉呂蒙襲擊荊州後,習珍自立昭陵郡太守,被潘濬征討敗亡,劉備追贈習珍為昭陵郡太守。孫吳復昭陵郡零陵郡北部都尉

吳末帝寶鼎元年(266年),置零陵郡北部都尉昭陵郡

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司馬炎平吳,為避其父司馬昭之諱,改昭陵為邵陵郡,移郡治於資江北岸。

東晉南朝沿襲邵陵郡建制,也曾被數次改為邵陵國

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廢邵陵郡,邵陽縣屬潭州

隋煬帝大業元年(905年),邵陽縣所屬的潭州長沙郡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分長沙郡之邵陽縣地置南梁州

唐太宗貞觀十年(636年),改南梁州為邵州。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邵州為邵陽郡,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廢邵陽郡,改回邵州。

後晉高祖天福三年(938年),馬楚改邵州為敏州。

後漢高祖乾祐元年(948年),南漢改敏州回邵州。

北宋南宋初期沿襲邵州建制。

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年),理宗趙昀登基,他作太子時,曾被封為邵州防禦使。因此用自己的年號命名曾領防禦使的封地,升邵州為寶慶府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將寶慶府設為寶慶安撫司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寶慶安撫司升為寶慶路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寶慶路復為寶慶府

清代沿襲寶慶府建制。

民國二年(1913年),廢寶慶府,設寶慶縣,境內各縣隸湘江道;民國十一年直轄於湖南省。民國十七年,寶慶縣復名邵陽縣。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隨即設置湖南省邵陽區督察專員公署;同時建立邵陽市。

1968年2月,邵陽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邵陽專區改稱邵陽地區。在文革中,湖南省邵陽市邵陽縣因貧下中農最高人民法院大抓捕,導致當地死傷慘重。[1]

1977年7月,邵陽市升格為省轄市;10月分邵陽地區東北部置漣源地區。

1980年元月,邵陽市由省直隸。

1986年元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邵陽地區建制,實行市領導縣體制。

1994年3月,撤銷武岡縣建制,設武岡市,武岡市由邵陽市代管。

2019年7月,撤銷邵東縣建制,設邵東市,邵東市由邵陽市代管。

至此全市共轄二市七縣(其中一民族自治縣)三區。

Remove ads

地理

更多信息 邵陽市氣象數據(1971年至2000年), 月份 ...
Remove ads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邵陽市委員會 ...

歷任領導

2023年11月6日,邵陽市政協原黨組書記、主席鞠曉陽涉嫌嚴重違紀違法,主動投案,接受湖南省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7]

Remove ads

行政區劃

邵陽市下轄3個市轄區、6個、1個自治縣,代管2個縣級市

更多信息 邵陽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8] ...
Remove ads

人口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邵陽市常住人口7,071,741人,占湖南人口的10.77%居第2位,人口密度340人/公里2;男女性別比為107.95比100。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學以上文化程度占總人口的4.49%,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總人口的60.01%,文盲率3.24%。轄區內共有1,950,605個家庭戶,家庭戶人口6,913,913人,占總人口的97.77%;家庭平均人口規模3.54人。年齡構成上,14歲及以下人口1,512,664人,占總人口的21.39%;15-64年人口4,862,468人,占68.76%;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696,609人,占總人口的 9.85%[12]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563,520人[13]。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71,735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508,215人,下降7.19%,年平均增長率為-0.74%。其中,男性人口為3,392,314人,占總人口的51.68%;女性人口為3,171,206人,占總人口的48.3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97。0-14歲的人口為1,478,983人,占總人口的22.53%;15-59歲的人口為3,722,828人,占總人口的56.7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361,709人,占總人口的20.7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24,036人,占總人口的15.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423,660人,占總人口的52.1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139,860人,占總人口的47.84%。

2022年末,全市戶籍人口總戶數252.99萬戶,總人口816.89萬人 [14],其中城鎮人口218.81萬人、鄉村593.44萬人;年內戶籍出生人口5.10萬人、出生率6.27‰,死亡人口6.89萬人、死亡率8.48‰,自然增長率-2.21‰。

Remove ads

民族

邵陽為湖南省少數民族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之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呈大分散小聚居,世居少數民族為侗族。邵陽為湖南第3大苗族人口聚居地,侗族人口總量居全省第2位,瑤族人口居全省第4位。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分析數據顯示,邵陽漢族人口6,533,647人,占地區總人口的93.83%。全市少數民族人口429,972人,占湖南少數民族人口的6.71%,居全省第6位;少數民族占地區總人口的6.17%;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39個民族分布。

邵陽有苗族人口333,609人,占全國苗族人口的3.73%,占湖南苗族人口的17.36%居全省第3位。邵陽苗族占地區總人口的4.79%;占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77.59%,苗族為邵陽僅次於漢族的第2大民族;邵陽苗族主要分布於城步苗族自治縣綏寧縣

侗族人口均超過2萬人,其中瑤族達到35,986人,占湖南瑤族人口的5.11%居全省第4位,占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8.37%,占地區總人口的0.52%。瑤族為邵陽第3大民族,聚居地為洞口縣的長塘、羅溪和大屋3個瑤族鄉,新寧縣黃金和麻林2個瑤族鄉,綏寧縣聯民苗族瑤族鄉和隆回縣虎形山瑤族鄉。全市回族人口達到30,139人,占湖南回族人口的30.95%,為僅次於常德第2大回族人口分布地。回族占邵陽總人口的0.43%,占地區少數民族的7.01%;回族聚居地為隆回縣山界回族鄉。全市侗族人口22,170人,占湖南侗族人口的2.63%,為僅次於懷化第2大侗族人口分布地。侗族占邵陽總人口的0.32%,占地區少數民族的5.16%;邵陽侗族聚居地為綏寧縣東山和朝儀侗族鄉,鵝公嶺侗族苗族鄉,樂安鋪與楓木團2個苗族侗族鄉。邵陽人口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族和蒙古族,分別為1,818和1,745人;人口過500人的有壯族和仫佬族,分別為785和537人;滿族、彝族等9個民族人口過百人,白族、佤族等10個民族人口過10人[15]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143,361人,占93.6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20,159人,占6.4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470,206人,下降7.1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08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減少38,009人,下降8.3%,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08個百分點。其中,苗族人口減少35,610人,下降10.05%,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5個百分點。

更多信息 民族名稱, 漢族 ...
Remove ads

經濟

更多信息 區縣, 本幣 ...

邵陽地處湘西南,14個市州中邵陽總人口(戶籍人口)居湖南首位,常住人口居第2位2010人口普查),但其經濟總量僅居第9位,為典型的人口大市,經濟弱市。邵陽經濟以在外務工經商創收為支柱,2010年,邵陽在外務工經商人口超過86.8萬人,占邵陽戶籍人口的10.93%;其中以邵東最具代表性,邵東在外人口總量達到38.47萬人,占全縣戶籍人口30.02%[18]。2011年,邵陽GDP總量907.23億元(約合140.46億美元),占全省總量的4.62%;人均12,797元,居14個市州最末位,僅及全省人均水平的42.9%、全國人均水平的36.5%,也只有貴州省人均GDP的78%。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1.02億元,按年末總人口算,人均僅有514元,按年末常住人口算,人均僅有577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78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4,373元,二者僅為全省人均約三分之二水平[17]。邵陽經濟總量小,人均占有量低,第一產業在經濟結構中仍舊占有極大的比重。以2010年為例,其產業結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所占比重分別為23.9%、38.2%和37.9%。邵東為邵陽縣域經濟最發達的縣份,2010年邵東經濟總量居湖南縣(市)的12位,人均居第32位[18]

邵陽人口多,人均資源貧乏。全市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8畝,人均水田僅為0.46畝(2010數據[18]);為謀生,邵陽人一直以來有外出務工經商的傳統。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各地生意達到一定規模的邵陽商人已在50萬人以上,其中資產達100萬元以上的有20萬人,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商界勁旅。邵陽商人又以邵東人最具代表性,資產過億元達50人以上,過千萬元的達到3千餘人。邵東有30萬人常年在外務工經商,邵東商人足跡遍布全國,大陸27個省市區的253個城市,出現了「邵東街」和「邵東區」。同時,邵東人已大膽地走出國門,美國、巴西、日本、法國、意大利、印度、西班牙、荷蘭、東南亞等各地,都有邵東商人。近年來,在外的邵陽商人回鄉投資漸漸增多,占投資量的大部分[19]

教育

高等院校:邵陽學院

交通

文化

特產

寶慶竹刻是邵陽市著名的傳統文化。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Thumb
河神廟
Thumb
渣塘爛壩
Thumb
洞口路東風旅館

方言

  • 倒(dao):着
  • 𤫬(bon):凸起
  • 冰凊(bin qian):冰冷
  • 睬(ci):理睬
  • 䐬(zao):飢餓
  • 鑱(zan):用針刺
  • 場所(dan su):地方
  • 𥪱起(cu qi):熟悉的事物突然想不起
  • 打袊尕(da lin ka):裸體
  • 打㧷(da ten):不經意的停頓
  • 大肆(da si):大家
  • 鼎罐(din guan):煮飯的餐具
  • 斗散花(dou san fa):開玩笑;容易
  • 躲庰(duo ban):捉迷藏
  • 墮着(tuo dao):壓着
  • 嫨(han):懶散
  • 䞀(hou):貪婪
  • 雞胗子(ji jun zi):雞胃
  • 茭筍(gao sen):茭白
  • 譑伙(jiao ho):合夥
  • 婛(jiang):倔強固執
  • 腈肉(jin rou/ru):瘦肉
  • 咎(zao):錯誤
  • 儡壯(lui zuan):肥壯
  • 蟆蟈(ma guai):青蛙
  • 薶污(ma wu):骯髒
  • 搣(mie):捏、撕
  • 䪏軟(lao yuan):很軟
  • 捻鬮(lian gou):抓鬮
  • 𣕅(pao):數字十、10
  • 𢱤(song/cong):推搡
  • 斢(tiao):換
  • 斷(duan):攔截、攔劫
  • 晚晚(man man):叔叔、小姑
  • 㿸痂(man ga):洗澡搓出來的死皮
  • 𩟟(fei):嘔吐
  • 蕹菜(on cai):空心菜
  • 嬉(hai):玩耍
  • 䠍步(jia bu):跨步
  • 下數(a su):晚輩對長輩的禮數
  • 涎(zan):痰
  • 哈興(ha xin):傻子
  • 歆紙(xin zi):祭祀時燒的紙
  • 尋(jin):尋找
  • 一絡(yi lo):一起
  • 油臎里(you ju li):油太多了
  • 芫荽菜(yan xu cai):香菜,芫荽
  • 砧板(din ban):切菜板
  • 炙火(za huo):烤火
  • 做生(zou sen):祝賀生日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