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遊就館(日語:遊就館/ゆうしゅうかん Yūshūkan)是靖國神社內的一個戰爭博物館,成立於1882年(明治15年),是日本最初、歷史最悠久的軍事博物館。[1] 遊就館展覽的主題是「戰爭」,主要有日本在近代戰爭中所使用的武器、軍人遺品、戰時資料等約10萬件,軍人遺照約5000張。另外,日本進攻珍珠港成功後所發電報、戰敗後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自殺之前的遺書也陳列其中。
遊就館的取名,是源於《荀子·勸學篇》中「故君子居必擇鄉,遊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的「遊必就士」之意而來,原文意思是:居住要選擇合適的地方,交遊要接近賢德之人,是以免入歧途,做正確的事。
明治11年由山縣有朋發起興建,費用由西南戰爭時期接收華族的一部分恤兵金支付。
最初展覽的是1882年幕末維新的新政府軍陣亡者的遺物。歷經甲午戰爭與日俄戰爭,1910年明治天皇下勅令該館為「蒐集、保存跟武器沿革相關之物件作為軍事上之參考的場所」(勅令192號)。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展覽資料越來越多,設施亦屢次擴建,雖然在1923年關東大地震的時候受損壊,翌年就建築了臨時博物館,1932年重新再建。
遊就館在戰爭期間得到陸軍省借出不少擄獲的兵器展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因遊就館令被廢除而關閉。失去國家補助的靖國神社於是以修理遊就館為條件,租賃建築物與周圍土地,1947年11月,美軍接收的富國生命保險公司以月租5萬圓(當時)承租,成為該公司的「九段本社」。
1961年鄰接遊就館的一部份靖國會館改為「寶物遺品館」重新開放。1980年富國生命保險退租,當時的社長向財經界有力人士訴說靖國神社的窮困環境,促成「靖國神社崇敬奉贊會」。1985年7月13日完成翻修設施,由民間法人化的遊就館重開。之後因為建築老舊及展覽空間不足,在創立一百三十周年紀念時重修本館並興建新館,藉此把本來露天的展品都改放在室內,2002年7月13日再重開。
2006年起,日本因受到美國的壓力,終於刪除遊就館部分展示板上對美國批評的內容。硫磺島戰役「美軍遭受極大傷亡」之後的「美軍統帥部遭到國民譴責,甚至產生了議和時機」被刪除,改為明確記錄沖繩島戰役日美雙方戰死人數:「美軍死傷66000人」「沖繩縣居民死亡人數超過10萬人」。有關美國總統小羅斯福「只有以禁運來逼迫日本,強迫日本開戰,於是美國經濟在與日本作戰後全面復甦」這句說明被刪除。關於中國抗日戰爭,增加「當地日本軍隊在北部支那(日方承認滿洲國)的活動」這句說明。另外,關於南京大屠殺,則刪除「在南京城內,普通市民的生活得以恢復和平」,改為「嚴厲查處了散兵游勇」。在遊就館開幕時擔任展示監修工作的前日本防衛研究所戰史部主任研究官永江太郎表示:「當時這些錯誤就很顯眼,和神社方面共同決定在五年內進行修改。」[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