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德國作家(1877-1962)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赫爾曼·卡爾·黑塞(德語:Hermann Karl Hesse,德語:[ˈhɛʁman ˈhɛsə] (ⓘ);1877年7月2日—1962年8月9日)是一位擁有德國、瑞士雙重公民權的詩人、小說家和畫家。著名作品包括《德米安:徬徨少年時》、《荒野之狼》、《流浪者之歌》和《玻璃珠遊戲》,每部作品都探索個人對真誠性、自我認知和靈性追求。1946年,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1]
赫爾曼·卡爾·黑塞於1877年7月2日出生於德意志帝國符騰堡王國黑森林的小鎮卡爾夫。 他的祖父母在新教基督教傳教士協會巴塞爾傳道會的贊助下在印度傳教。 他的祖父赫爾曼·岡德特 (Hermann Gundert) 編纂了一部馬拉雅拉姆語語法和一部馬拉雅拉姆語-英語詞典,還在南印度將聖經翻譯成馬拉雅拉姆語做出了貢獻。 黑塞的母親瑪麗·岡德特 (Marie Gundert) 於 1842 年在南印度的這樣一個傳教所中出生。在描述自己的童年時,她說:「我不是一個快樂的孩子……」正如當時傳教士中常見的那樣,她被遺棄了。 當她的父母回到印度時,她被留在歐洲。
黑塞的父親約翰內斯·黑塞(Johannes Hesse)是一名醫生的兒子,1847 年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愛沙尼亞省魏森施泰因(今愛沙尼亞耶爾瓦縣派德)。 約翰內斯·黑塞屬於俄羅斯統治的波羅的海地區的波羅的海德意志少數民族:因此他的兒子赫爾曼出生時是德意志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公民。 赫爾曼有五個兄弟姐妹,但其中兩個在嬰兒期就夭折了。 1873 年,黑森一家搬到了卡爾夫,約翰內斯在那裡為 Calwer Verlagsverein 工作,這是一家專門出版神學文本和教科書的出版社。 Marie 的父親赫爾曼·岡德特(也是他孫子的同名)當時管理着這家出版社,約翰內斯·黑塞於 1893 年接任。
黑塞在一個斯瓦比亞虔誠教徒家庭長大,虔誠教徒傾向於將信徒隔離成小而深思熟慮的群體。 此外,黑塞將他父親的波羅的海德國血統描述為他發展身份的「一個重要而有力的事實」。 黑塞說,他的父親「似乎總是一位非常有禮貌、非常陌生、孤獨、鮮為人知的客人」。他父親在愛沙尼亞的故事給年輕的赫爾曼灌輸了一種截然不同的宗教意識。 「[那是]一個非常快樂的世界,儘管它的基督教信仰是一個快樂的世界……我們最渴望的就是被允許看到這個愛沙尼亞……那裡的生活是如此天堂般,如此豐富多彩和快樂。 「 赫爾曼·黑塞 (Hermann Hesse) 與施瓦本小資產階級的疏遠感在他與外祖母 Julie Gundert (née Dubois) 的關係中進一步加深,後者的法國-瑞士血統使她無法完全融入那種環境。
1891年,他遵照父母意願考入毛爾布龍隱修院,可是由於不堪忍受學校那種扼殺人個性的教育的摧殘,半年後即逃離學校。其實黑塞從小就是個早熟且神經質的孩子,他最早顯現出來的是自閉,到後來就產生了被害妄想的精神異狀,這也是他離開毛爾布龍隱修院的原因之一。[2]此後他上過文科中學,當過機械廠學徒,還曾在蒂賓根和巴塞爾的書店和古玩店當過店員。在此期間,他一面攻讀歌德、席勒、狄更斯、易卜生、左拉等人的作品,一方面開始練習寫作。1899年,他自費出版了他的處女作詩集《浪漫之歌》,次年又出版了散文集《午夜後的一小時》。這兩部作品雖然使黑塞的文學才華初露端倪,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1904年,黑塞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彼得·卡門青》(又譯作《鄉愁》)出版,引起很大的迴響。使黑塞一舉成名,從此開始走上專業創作的道路。《鄉愁》發表後,黑塞結婚了,他娶了比他年長九歲的瑪麗亞,並且搬到鄉下小鎮,生了兩個孩子。[2]
黑塞的第二部長篇小說《在輪下》(1906)是一部公開抨擊舊教育制度的小說。作品描寫的是一對性格迥異的少年朋友在神學院身心受到摧殘的故事,在連續出版了兩個短篇小說集《此生此世》(1907)和《鄰居》(1909)後,黑塞於1909年出版了長篇小說《蓋特露德》(又譯作《生命之歌》),作品以他反覆描寫的知識分子的「孤獨」為主題。1911年,黑塞對於在鄉下的日子感到無趣,所以他做了一次印度之行,這趟旅行長達八個月,也讓黑塞對印度和中國的哲學思想和古老文明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發表的遊記《印度紀行》(1913)和長篇小說《流浪者之歌》(1922)就是此行的收穫。為了挽救與瑪麗亞的婚姻,在黑塞回國後他們便搬到瑞士去。[2]1915年出版的《克努爾普》(又譯作《漂泊的靈魂》)由《初春》、《懷念克努爾普》和《結局》三篇連續性的小說組成,是黑塞著名的流浪漢體小說。
一戰後,由於受到戰爭影響,黑塞與瑪麗亞都經歷了精神崩潰,於是他們就離婚了;黑塞在此同時也藉由閱讀精神分析的文獻來改善自己的狀況,黑塞的創作發生明顯變化,其中,他對卡爾·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也產生了濃厚興趣,試圖從哲學、宗教和心理學方面來探索人類精神解放的途徑。[2]這一時期的長篇小說有《德米安》(1919,又譯作《彷徨少年時》)、《流浪者之歌》(1922)、《荒原狼》(1927)和《納爾齊斯與歌爾德蒙》(又譯作《知識與愛情》))(1930)等。《荒原狼》一書因其深刻的心理分析、廣博的思想內容、離奇的情節和高超的藝術手法而產生了巨大的反響,被托馬斯·曼譽為「德國的《尤利西斯》」。
1923年,黑塞加入瑞士籍。從1931年起,他一直隱居於瑞士南部的提契諾州的蒙塔紐拉。三十年代後,法西斯在德國的猖獗使他對現代文明產生了更深的懷疑,但他仍不倦地從東西方的宗教與哲學中尋求理想的世界。晚年的兩部重要著作是《東方之行》(1932)和《玻璃球遊戲》(1943)。
1962年8月8日,黑塞在蒙塔紐拉的寓所聽完一首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後與世長辭,享壽85歲。
黑塞祖父一支是來自波羅的海國家,黑塞的父親約翰尼斯·黑塞出生在愛沙尼亞,擁有俄國國籍,後來作為傳教士曾在印度傳教,後因傳教才入了瑞士籍。約翰尼斯·黑塞不適應印度的生活,染上疾病,返回德國,在卡爾夫擔任赫爾曼·貢德爾特(即黑塞的外祖父)這個傳教士和印度學者的助手,從事出版行業。貢德爾特的女兒瑪麗(黑塞的母親)在前夫去世後帶着兩個兒子返回娘家,結識了小她4歲的約翰尼斯並於1874年二披婚紗。婚後第三年生下小黑塞。黑塞的父親知識淵博,聰慧過人,也具有很好的語言天賦,會說印地語,英語更是運用自如。母親則很會唱歌並擅長講故事。外祖母是瑞士人,會法語,而外祖父更是博學多才,會許多歐洲及亞洲語言,且有豐富藏書,黑塞很敬重、愛戴他的外祖父,長大後稱外祖父為「印度的智者和魔術師」、是「全知者」。在如此家庭氛圍中成長的黑塞,從小便接觸到充滿國際氣息的人事物,家裡也充滿了異國情調,這使得黑塞從小就立下目標要成為他父母那樣明朗、純潔、勝人一籌、生活有條理的人。
赫爾曼·黑塞是二十世紀德語文學中傑出的散文大師,他早期的作品常帶著淡淡的哀愁,他以抒情的筆調對人物進行真摯的內心解剖:進行直抒胸臆的心理刻劃,描繪青年人在徬徨苦悶中對人生的追求,凡此一切都激起了幾代青年人的共鳴,致使赫塞至今仍是在徬徨中追求的青年人們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特別是在美國和日本。黑塞早期的作品雖然有自傳色彩,但黑塞並不刻意去寫真實的經歷,而是注重於寫「心靈」的自傳,即抒寫青少年時代經歷過的內心感受,憧憬未來和表達對現實的厭惡。在描寫童年、大自然、故鄉、友誼、愛情的時候,黑塞往往間插進許多對人生和經歷的見解、對社會的不滿和對人道主義理想的追求,以及在追求中的苦悶徬徨。這一切決定他的文筆與描寫的內容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但是另一方面,在描寫對環境的不滿、對社會的厭惡,在描寫這個要求人人八面玲瓏的社會時,黑塞又帶著明顯的批判寫實主義傾向。他晚年的作品如《玻璃球遊戲》,則在批判現實的同時,更側重於用幻想的手法來表達他對未來的設想,從而把寫實主義和浪漫主義融合在一起。[3]黑塞意欲在現代社會中,保存純德國式的內在性與浪漫主義傾向,但同時他深為陷在自我分裂所苦。[4]
他的作品多以小市民生活為題材,表現對過去時代的留戀,也反映了同時期人們的一些絕望心情。「黑塞的作品不以情節曲折取勝,而是以展現內心衝突撼人。黑塞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影響頗深,自己親受治療,他爐火純青地以剖白、夢境、幻想、隱喻、象徵、意識流各種技巧來凸現人的內心世界,令人擊節嘆賞。黑赫一生勤奮,重要作品有《車輪下》、《荒原狼》、《玻璃球遊戲》、《德米安》、《流浪者之歌》、《知識與愛》、《東方之旅》,以及《詩歌集》、《回憶錄》等。」(孟憲忠)[5]
黑塞以《鄉愁》建立名氣,接著以《徬徨少年時》闡述自我的分裂與超越克服,之後的《流浪者之歌》、《荒原狼》等書相繼發表,終於完成巨作《玻璃球遊戲》。[4]
赫爾曼·黑塞創作的道路表明,他的早期作品尚富有傳統的寫實主義色彩,但個人感情的主觀抒發在作品中也占有相當的份量;他的中期和後期作品則脫離了傳統的敘事風格,情節不再是現實的,而是幻想的、象徵的和神祕的。從內容上分析,黑塞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墮落特別敏感,他著重描寫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內心分裂與人的內省生活。黑塞在作品中一直追求內心的和諧平衡,在這方面,他受到了老莊哲學的影響[來源請求]。在二十世紀上半葉,黑塞避居於瑞士,埋首於沉思冥想,設計著「理想的人」和「未來的人」,因此他沒有直接書寫關於法西斯鬥爭的作品。[3]
“ | 人們必須找到自己的夢,這樣一來,這條路就會變得輕鬆許多。不過,沒有一個夢可以永遠持續,每個夢都會被新的夢取代,
我們不可以想要緊抓任何一個夢。[8] |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