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亞歷山大·西蒙(英語:Herbert Alexander Simon,1916年6月15日—2001年2月9日),漢名為司馬賀,美國學者、計算機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研究領域涉及認知心理學、計算機科學、公共行政、經濟學、管理學和科學哲學等多個方向。
生平
西蒙的父親阿瑟·西蒙(Arthur Simon)是德國猶太人,電機工程師,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獲得學士,並於1903年遷居美國。西蒙母親的家庭是猶太、路德教派及天主教混合背景,自幼家境優渥,是一名專業的鋼琴家。
西蒙在幼年,受大自己三歲的母系親戚哈洛德啟發甚深。哈洛德·默克爾(Harold Merkel)是西蒙母親之弟,這多少也影響西蒙未來選擇以人類行為為終生治學之標地。西蒙自幼熟讀經濟學家理查德·伊利的經濟學書籍,於1933年進入芝加哥大學,師從挪威經濟學家特里夫·哈維默與荷蘭經濟學家特亞林·科普曼斯,1943年獲得芝加哥大學政治科學博士,1949年被聘為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教授。其與前輩古利克(Luther Gulick)及同輩沃爾多(Dwight Waldo)的爭論亦在學術上留下重要的一頁。
西蒙不僅僅是一個通才、天才,而且是富有創新精神的思想者。他是現代許多重要學術領域的創建人之一,如人工智能、信息處理、決策制定、解決問題、注意力經濟、組織行為學、複雜系統等。他創造了術語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和足夠滿意,也是第一個分析複雜性架構(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的人。
西蒙的天才和影響使他獲得了很多榮譽,如:1975年的圖靈獎、1978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986年的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1993年美國心理學會的終身成就獎。
西蒙對中國大陸學術界有較深影響。 「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堅冰後的1972年7月,赫伯特·西蒙作為美國計算機科學代表團成員首次訪問中國,後多次訪華交流講學及合作研究。其中文名字司馬賀,即是他1980年作為美國心理學代表團成員第二次訪華時所起,其本人70多歲的年齡開始學習漢語。1994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2]
參見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