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英国指挥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西蒙·丹尼斯·拉特爾爵士,OM,CBE,FRSA(英語:Sir Simon Denis Rattle,1955年1月19日—),英國指揮家。他是現任倫敦交響樂團音樂總監,曾於2002年至2018年擔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1]。
拉特爾出生於英國利物浦。早年在利物浦學院學習鋼琴和小提琴。1971年進入倫敦大學皇家音樂學院學習鋼琴、打擊樂和樂團指揮,並於1974年畢業,同年,拉特爾贏得了約翰·普萊爾國際指揮比賽一等獎。1980-1981年,他在牛津大學聖安妮學院學習英語文學[2]。
1974年,他被任命為伯恩茅斯交響樂團助理指揮。
在1980年被任命為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首席指揮之前,拉特爾當過很多樂團的客席指揮。1977年他作為最年輕的指揮家登上英國格林德堡歌劇節的舞台。他與伯明翰的關係良好,完成了很多巡迴演出,其足跡遍佈中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近東和北美、南美等地[註 1]。1986年,拉特爾在格林德堡指揮了格什溫《波吉與貝絲》的演出。1987年他在倫敦上演莫扎特的歌劇伊多梅紐,1989年則是費加洛的婚禮,這年他亦作客薩爾斯堡音樂節。
1999年,柏林愛樂管弦樂團投票選舉了拉特爾作為繼阿巴多之後樂團的首席指揮和藝術指導。而阿巴多於2001/02年樂季結束後宣布退任。拉特爾緊接着在當年上任。
2003年拉特爾實現了一個計劃,就是和柏林的學校500名學生合作,柏林愛樂伴奏,在特雷托的體育場裡上演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湯瑪斯·格魯貝和蘭師將它拍攝為電影「這就是旋律」(Rhythm Is It),並獲得了巴伐利亞電影獎和德國電影獎[3]。類似的計劃還有拉威爾的達夫妮與克羅伊和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鳥,在2005年上演。
拉特爾與柏林愛樂的合約在2008年4月提前延長,為期10年的合約將使他的任期延後至2017年樂季[4]。2013年1月,拉特爾宣布任滿將不再續任柏林愛樂首席指揮一職[5]。2015年3月,倫敦交響樂團宣布,自2018年樂季起,由拉特爾接任該團音樂總監,合約為5年期[6]。
2018年6月20日,他指揮了柏林任內最後一場演出[7]。2021年1月,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宣布,拉特爾將在2023年樂季接手該團,合約為5年期[8][9][10][11][12]。同時,他將保有倫敦交響樂團終身名譽指揮的榮銜[13]。
2024年2月,拉圖接受捷克愛樂樂團之邀,擔任首席客座指揮(與雅庫布·赫魯薩同時在任),合約為五年期[14][15]。值得一提的是,他在2019年才初次指揮捷克愛樂演出,其妻柯翠娜則在2022年樂季擔任該團駐團藝術家[14]。
拉特爾是伯明翰大學、利茲大學、利物浦大學和牛津大學的榮譽博士,皇家伯明翰音樂學院的校監。1994年受英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冊封為爵士。他還當選為德國回聲古典音樂獎2003年度最佳指揮。2009年獲得「榮耀藝術」文化勳章金質獎章[16]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
在他超過60款的錄音當中,有很多名盤:如和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合作的貝多芬的全套交響曲和鋼琴協奏曲。但他的代表錄音則是與伯明翰市立交響樂團合作的馬勒第八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和柏林愛樂合作的未完成的馬勒第十交響曲。整整25年,拉特爾一直在全力把德瑞克·庫克(Deryck Cooke)的馬勒第十交響曲帶給世人。拉特爾對卡羅爾·席曼諾夫斯基的作品也很在行。和他老師倫納德·伯恩斯坦一樣,拉特爾很喜歡指揮海頓的作品[17]。
此章節尚無任何內容,需要擴充。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