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岸防戰列艦(俄語:Адмирал Сенявин)為俄羅斯帝國建造的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岸防戰列艦2號艦。歸入波羅的海艦隊進行服役。日俄戰爭期間,俄國海軍將本艦編入第二太平洋艦隊,並啟程前往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解救被日本海軍圍困在港內的俄國第一太平洋艦隊主力。但在第二太平洋艦隊依舊在海上航行時,日軍即已攻陷旅順要塞,第一太平洋艦隊已經覆滅;第二太平洋艦隊只能將目的地改為俄國在遠東的另一個軍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1905年5月,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主力在途中對馬海峽堵住了勞師遠征的第二太平洋艦隊,並在對馬海峽海戰(日方稱為日本海海戰)中俘獲本艦。
Адмирал Сенявин 見島みしま | |
---|---|
概觀 | |
艦種 | 岸防戰列艦 |
擁有國 | 俄羅斯帝國(建成至1905年向日本投降) 大日本帝國(1905年捕獲至1935年除籍) |
艦級 | 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岸防戰列艦 |
製造廠 | 俄國聖彼得堡波羅的海船廠 |
下訂 | 1892年初 |
動工 | 1892年8月2日[1] |
下水 | 謝尼亞文:1894年8月22日 |
服役 | 謝尼亞文:1896年 見島:1905年6月6日 |
結局 | 謝尼亞文:1905年5月28日投降被俘 見島:1936年5月5日作為靶艦被擊沉 |
除籍 | 見島:1935年10月10日在日軍中除籍,列入廢棄船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謝尼亞文:4200噸 |
全長 | 艦體全長:80.62米[2] |
全寬 | 15.88米 |
吃水 | 謝尼亞文:5.49米 |
燃料 | 250-400噸燃煤 |
鍋爐 | 燃煤專燒鍋爐4座 |
動力 | 直立型三段膨脹式三汽缸複合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
功率 | 5,250匹軸馬力(3,915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16節(30公里每小時) |
續航距離 | 3,000海里(5,556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軍官20人,水手385人 |
武器裝備 | 謝尼亞文: 1891年式45倍徑254公釐(10英寸)炮雙聯裝2座計4門 1892年式45倍徑單裝120 mm(4.7英寸)炮4門 哈奇開斯47毫米3磅速射炮12門 單裝37毫米1磅炮12門 381公釐(15.0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4具[3][4] 見島: 1891年式40倍徑254公釐(10英寸)炮雙聯裝1座計2門 阿姆斯特朗45倍徑單裝120 mm(4.7英寸)炮4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單裝76毫米炮4門 山內式短50毫米炮2門 |
裝甲 | 250 mm(9.8英寸) 甲板:25公釐(0.98英寸) 主炮炮塔:178公釐(7.0英寸) 司令塔:200公釐(7.9英寸) |
日軍接收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後對其進行了修復和改裝,重新命名為見島(日語:見島/みしま mishima)[5],並編列為二等海防艦[6]。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見島即參加了日軍對青島的進攻[7]。在日本海軍服役期間,見島多次接受改裝,先後用作破冰船、潛艇母艦[8]。
本艦的俄國名字來源於迪米特里·謝尼亞文,拿破崙戰爭時期的著名俄國海軍將領。日本名字則來源於山口縣海灣外、位於日本海的見島[7]。
建造背景及概述
十九世紀末,瑞典海軍建造了一系列近岸裝甲軍艦,其設計思路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沿岸的峽灣複雜地區為基地進行作戰,以猛烈火力摧毀所有靠近的相近噸位的敵人。為了回應瑞典的挑戰,俄國也建造了一批岸防戰列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3艦即計劃的其中之一。本級採用低干舷外形,吃水淺,故此有「熨斗船」的外號;設計目的是作為近岸炮擊,根本就沒打算用來遠航[9]。
本艦的主要火力為兩座45倍徑254公釐(10英寸)雙聯裝火炮,一前一後。副炮為4門45倍徑120公釐(4.7英寸)單裝炮。輕型火力包括10門哈奇開斯47毫米3磅速射炮,和12門37毫米炮。艦上還安裝有4具381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位於水線上方[3]。
防護方面,主裝甲帶厚度254毫米,兩端減少為203毫米,下部裝甲帶厚度為127毫米。司令塔前部裝甲為203毫米,後部為152毫米。甲板和中部則是25毫米厚的裝甲甲板。火炮方面,炮座和炮塔垂直部分的防護水平為178毫米,頂蓋則是38毫米。[10]
艦歷
1892年初,俄國海軍正式下達了訂單[11]。6月,聖彼得堡波羅的造船廠開始為本艦開展前期準備工作。1892年8月2日,聖彼得堡波羅的海船廠開始動工興建本艦[1]。本艦的建造進度比預定的計劃要慢得多,雖然前期準備比姊妹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要早,但下水要晚得多。1894年8月22日(俄歷8月10日)本艦下水,1986年秋開始進行海試,並進入波羅的海艦隊服役。由於火炮交付延期,本艦的建造一直拖延到1897年[12]。
1904年底,日俄戰爭爆發。俄國在遠東戰況不利,原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一直受困於旅順港內,多番突圍均徒勞無功。同年俄國開始抽調波羅的海艦隊的艦艇組成第二太平洋艦隊,由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10月8日(俄歷9月25日)起航前往旅順,企圖解救第一太平洋艦隊[13]。本級3艦因為只針對波羅的海近海設計,適航性較差,不適合遠洋作戰,羅傑斯特文斯基一開始並沒有將其挑選入自己的隊伍[14]。
俄國海軍部憂慮第二太平洋艦隊實力不夠,於是半路上又命令尼古拉·涅鮑加托夫海軍少將組成第三太平洋艦隊前往支援[15]。這次3艘烏沙科夫海軍上將級都隨隊出征;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戰隊內序列第2[16]。第二、第三太平洋艦隊會合後,第三太平洋艦隊改稱第三戰列艦戰隊[17]。羅傑斯特文斯基很反感這些設計過時的老艦,將這些難堪大用的老艦稱之為「懸掛在我脖子上的磨盤」[18]。
5月27日,當天俄軍的作戰序列是第一戰列艦戰隊、第二戰列艦戰隊、涅鮑加托夫率領的第三戰列艦戰隊,後面是醫院船、運輸船、修理船等,由輕型艦艇護衛[19]。在面對日軍巡洋艦的偵察壓迫時,羅傑斯特文斯基發出了自相矛盾的命令,導致第二戰列艦戰隊脫離了主戰列。中午前後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率領的聯合艦隊,截住了北上的俄國艦隊,對馬海峽海戰爆發。羅傑斯特文斯基發出命令企圖讓孤懸在外的第二戰列艦戰隊返回戰列,這一命令引起了更大的混亂,航速較快的第二戰列艦戰隊被迫減速,而跟在後面的第三戰列艦戰隊也要為騰出位置而減速甚至停車,俄軍戰列陷入一片混亂[20]。就在這時候日艦逼近炮擊,雙方展開混戰。第一、第二戰列艦戰隊向日軍的戰列艦射擊,第三戰列艦戰隊則瞄準了日軍的裝甲巡洋艦,對八雲、淺間、日進造成一定損傷[21]。此後日艦專注於攻擊第一、第二戰列艦戰隊,排在隊伍末尾的第三戰列艦戰隊射程不夠,無甚作為[22]。當晚日軍魚雷艇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無休止的攻擊,各俄艦損失慘重,唯有第三戰列艦戰隊沒有裝備探照燈,反而受傷較少,謝尼亞文海軍上將號在日軍的魚雷夜襲中沒有受損[23]。次日28日,涅鮑加托夫指揮着殘存的4艘主力艦企圖繼續北上。09:30起,日軍主力發起了對俄軍殘存主力艦的最後圍攻[24]。4艘俄艦無論火炮數量、射程還是航速均遠遜於日艦,多艦負傷情況嚴重;而日軍主要艦艇無一損失,狀態也大致完好。無奈之下涅鮑加托夫被迫率隊向日軍投降[25]。4艦均為日軍所俘獲[26]。
1905年6月6日,日本海軍將對馬海峽海戰捕獲的5艘俄艦改名,本艦改名為「見島」[27]。同一天5艦均編入日本海軍[6][28],見島列入佐世保鎮守府籍[29]。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日本方面將從俄軍捕獲的軍艦組成第二艦隊第二戰隊,見島也參加了作戰,在青島戰役中封鎖並炮轟青島港[7]。
1918年(大正7年),日本為了干涉西伯利亞而對見島進行改裝,拆除了前部炮塔,在艦艏安裝破冰設備成為破冰船。此後日本海軍將見島派遣至符拉迪沃斯托克一帶執行任務。[7][30]
1921年4月1日,日本海軍將見島改列為潛艇母艦。
1922年(大正11年)4月1日,日本方面將見島從海軍中除籍[29],並從艦艇類別等級表刪除[31][32],改作雜役船,與千代田一同劃入特務艇類別,改作潛艇母艦(潛艇補給船)[7][8]。
1935年(昭和10年)10月10日,日本方面將見島除籍[33]。
1936年(昭和11年)1月10日,日本海軍為本艦擬定代號為「第七號廢棄艦(日語:廢艦第七號)」[34],改作為靶艦。5月上旬,本艦用作航空母艦鳳翔的演習用靶艦[35],隨後由常磐拖曳前往宿毛灣[36]。5月5日在拖曳途中,於都井岬海灣對開海面[37],本艦從艦艏開始進水[38]。16:43本艦完全沒入水中[39]。
歷任艦長
不詳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 和田賢助 海軍大佐:1905年6月14日 - 1905年12月12日
- (兼)高木助一 海軍大佐:1905年12月12日 - 不詳
- 高橋助一郎 海軍大佐:不詳 - 1907年9月28日
- 東郷吉太郎 海軍大佐:1907年9月28日 - 1908年7月11日
- 山田猶之助 海軍大佐:1908年7月11日 - 9月15日
- 上村經吉 海軍大佐:1908年9月15日 - 12月10日
- 森義臣 海軍大佐:1909年11月1日 - 1910年4月9日
- 松岡修藏 海軍大佐:1910年4月9日 - 12月1日
- (兼)榊原忠三郎 海軍大佐:1910年12月1日 - 1911年1月16日
- (兼)水町元 海軍大佐:1911年1月16日 - 4月1日
- (兼)今井兼胤 海軍大佐:1911年4月1日 - 1912年12月1日
- (兼)本田親民 海軍大佐:1912年12月1日 - 1914年5月27日
- (兼)三輪修三 海軍大佐:1914年5月27日 - 不詳
- (兼)有馬純位 海軍大佐:不詳 - 1915年10月1日
- (兼)大島正毅 海軍大佐:1915年10月1日 - 12月13日
- (兼)四元賢助 海軍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7年5月8日
- (兼)島內桓太 海軍大佐:1917年5月8日 - 12月1日
- (兼)篠崎真介 海軍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8年5月3日
- (兼)安村介一 海軍大佐:1918年5月3日 - 11月10日
- (兼)福地嘉太郎 海軍大佐:1918年11月10日[40] - 12月5日[41]
- 橫地錠二 海軍大佐:1918年12月5日 - 1919年2月21日
- (兼)福地嘉太郎 海軍大佐:1919年2月21日[42] -
- 坂元貞二 海軍大佐:1920年1月30日 - 6月3日
- (兼)福地嘉太郎 海軍大佐:1920年6月3日[43] -
- 谷川清治 海軍大佐:1920年12月1日[44] - 1921年12月27日[45]
- (兼)有澤四十九郎 海軍大佐:1921年12月27日[45] -
同級艦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