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八雲號裝甲巡洋艦(日語:八雲/やくも Yakumo ?)是舊日本海軍的一等巡洋艦(裝甲巡洋艦)。由於當時的日本尚缺乏建造裝甲巡洋艦的工業能力,本艦為日本向德國訂購、由在德國斯德丁(現波蘭什切青)的伏爾鏗造船廠建造。八雲號是日本六六艦隊計劃中所要求的最早一批裝甲巡洋艦之一,參加了日俄戰爭中的諸多海戰,並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二戰結束後,八雲作為復員船繼續使用,直到1946年才最終被拆解。
八雲 やくも | |
---|---|
概觀 | |
艦種 | 裝甲巡洋艦 |
擁有國 | 大日本帝國 |
艦級 | 八雲級裝甲巡洋艦 |
製造廠 | 德國斯德丁,伏爾鏗造船廠造船廠 |
下訂 | 六六艦隊計劃 |
動工 | 1898年9月1日 |
下水 | 1899年7月8日 |
服役 | 1900年6月20日 |
結局 | 1946年7月20日拆解 |
除籍 | 1945年10月5日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9700噸[1] |
全長 | 艦體全長:124.7米 水線長度:124.65米 |
全寬 | 19.6米 |
吃水 | 7.2米 |
燃料 | 燃煤1300噸 |
鍋爐 | 燃煤專燒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24座[1] |
動力 | 直立型三段膨脹式四衝程往復式複合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
功率 | 15,000匹指示馬力(11,000千瓦特)[1] |
最高速度 | 20節(37公里每小時)[1] |
續航距離 | 7,000海里(13,000公里)/10節(19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500人[1] |
武器裝備 | 45倍徑雙聯裝203毫米炮2座計4門 阿姆斯特朗1892年型40倍徑152毫米單裝速射炮12門 阿姆斯特朗40倍徑76毫米單裝速射炮12門 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3磅速射炮12門 457毫米單裝魚雷發射管水上1具,水下4具計5具 |
裝甲 | 舷側:89~178毫米 上部水線帶:127毫米 甲板:63毫米 主炮炮塔:160毫米(前盾) 炮座:152毫米 副炮炮廓:51~152毫米 司令塔:356毫米 水密艙壁:127毫米 |
本艦艦名來源於日本神話以及最早的一首和歌中的一節(八雲立つ 出雲八重垣)。「八」為虛指,「八雲」字面意義上即為「層層疊疊的雲」。[1]
在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1896年日本方面提出了新的海軍擴張計劃,準備將海軍的戰列艦以及裝甲巡洋艦都增加到4艘。由於當時日本欠缺必需的工業能力,所有這些大型軍艦都必須向外國購買。而另一方面俄羅斯帝國海軍也在積極擴充海軍力量,使得日本認為原定的計劃將不足以對抗俄國的海軍力量。但是日本迫於經費不足,無力再購置更多的戰列艦,因此日本方面轉而尋求購買價格相對低廉的裝甲巡洋艦,預計要再添購兩艘使總數達到6艘。這份經過修訂的海軍軍備計劃日後即被稱為六六艦隊計劃。前4艘裝甲巡洋艦都是由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建造的,但後兩艘則因為國際形勢的變化,而需要分別在法國和德國建造。不過日本要求後兩艦的建造廠家使用和前4艘相同的英國制武器裝備,以確保彈藥供應不會出現問題。[2]
在建造時,日本方面只給各廠家提供了設計草案和各家都必須遵守的要求,其他的部分則交由各廠家自行決定。這幾艘巡洋艦與當時世界上流行的用途不同,並非用於交通線破襲或者是殖民地防衛;而是為了給主力艦充當前出偵察,必要時也會用於組成戰列線進行主力會戰。[3]
本艦的船體外形為典型的平甲板船體,與同期建造的准姊妹艦吾妻類同。本艦是六六艦隊的6艘裝甲巡洋艦中唯一由德國建造的軍艦。本艦使用了雙層船底設計,艦體共分為247個水密隔艙[4]。
八云為了加強抗浪性能,採用了比較高的干舷。艦艏並未裝設沖角。其203毫米主炮則安裝在一座橢圓形的雙聯裝炮塔里。在1號主炮炮塔後方的是連成一體的司令塔和操舵艦橋;再後面是單桅式前桅。在八雲艦體中部等間距排列着3根煙囪。再往後是艦載艇系留地,後桅同時也充當艦載艇起重機的基幹;最後則是2號主炮炮塔。
動力部分,八雲安裝了24座當時最新式的法國制貝爾維爾式水管鍋爐,為兩座直立型三段膨脹式四衝程往復式複合蒸汽引擎提供動力。全艦的動力為1萬5500馬力。設計的極速為20節,但在海試中曾經達到過21節的高速。續航距離為10節航速下7000海里,在當時是非常優秀的續航能力[5]。
「六六艦隊」中包括八雲在內的全部6艘裝甲巡洋艦,其主炮都是統一的阿姆斯特朗公司製造的4門45倍徑203毫米(8英寸)火炮,分別安裝在艏艉兩座橢圓形的雙聯裝炮塔內。炮塔為電力操作,可以左右旋轉130度,最大仰角30度、最大俯角5度。炮彈重量113千克,發射速度每分鐘1.2發。最大仰角下射程為1萬8000米。備彈65發;裝彈時需要穿過炮塔地板和甲板的艙門,用電動絞車將炮彈從艦內的彈藥庫提取上來;裝填為人力操作。[6]
至於152毫米(6英寸)單裝副炮,在每邊的甲板炮郭安裝兩門、舷側安裝4門,計每舷6門、全艦共12門;在甲板上的副炮裝有炮盾。最大仰角20度、最大俯角5度;炮彈重量100英磅(45公斤),射速每分鐘5發[7],而熟練的炮手可以達到每分鐘7發。最大仰角下射程為9140米。
另外為了應對水雷艇的威脅,在艦艏、艦艉以及上甲板共安裝了12門76毫米速射炮;前桅、後桅以及上甲板則共計安裝12門47毫米速射炮,這一點和准姊妹艦吾妻相同。
艦上還裝設了5具魚雷發射管,艦艏一座、舷側水下4座。配套使用的三〇式魚雷彈頭為100千克,有三種速度設置:27節下800米、23.6節下1000米,以及14.2節下3000米。[8]
六六艦隊中的裝甲巡洋艦都使用基本相同的裝甲配置方案,但有些許修改;最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後4艘使用了克虜伯滲碳裝甲。水線裝甲帶縱貫全艦,厚度從艦舯的178毫米逐漸過渡到艏艉的89毫米。裝甲帶高2.13米,其中平時有1.5米在水下。從水線裝甲帶到主甲板之間的裝甲厚度為127毫米,這段裝甲長61.49米,囊括了前後兩座主炮炮塔。不過主裝甲盒的前部只有76毫米的裝甲充當水密艙壁。[9]
艦上的炮塔、炮座以及炮郭前盾均有152毫米裝甲,而炮郭的側面和後方就只有51毫米。甲板厚63毫米,司令塔則高達356毫米(14英寸)[10]。
1897年9月1日,日本向德國訂購建造一艘裝甲巡洋艦。一年後的1898年9月1日,八雲在德國斯德丁的伏爾鏗造船廠開始動工興建。1899年7月8日,建成下水。1900年6月20日,舾裝完畢服役;兩天八雲離開斯德丁,同年8月30日,抵達日本橫須賀市。[11]
1903年下半年,日俄之間圍繞朝鮮和滿洲地區的權益衝突愈演愈烈,戰爭已經迫在眉睫。12月下旬,日本海軍將常備艦隊解散,重新編成為第一、二、三艦隊,其中第一、第二艦隊編組為聯合艦隊[12]。八雲編入第二艦隊第二戰隊(裝甲巡洋艦編隊,司令上村彥之丞海軍中將)[13]。
1904年2月8-9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趁夜色對正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羅斯帝國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發動突襲,日俄戰爭爆發。時任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判斷夜間的魚雷襲擊對俄軍造成了重大損失,於是在2月9日凌晨下令第一(戰列艦編隊)、第二(旗艦出雲、吾妻、常磐、八雲、磐手,欠淺間)、第三戰隊(防護巡洋艦編隊)入港強攻。12:07左右第二戰隊開始炮擊,此時諾維克號突然發起衝鋒,八雲遂以艦艏主炮和右舷副炮進行攻擊,試圖截擊諾維克號[14]。諾維克奮力迎擊,1發4.7英寸(119公釐)炮彈擊中了八雲的前桅樓,不過並未能對八雲造成實質性的傷害;幾秒後八雲一發8英寸(203公釐)炮彈穿透諾維克號中部側舷船板,鑽入二號鍋爐艙內,造成了嚴重破壞,使得諾維克號動力大減,被迫放棄繼續突擊[15]。由於俄軍抵抗的意志和火力超乎日軍的想象,12:20東鄉下令全體退出至旅順港外[16]。
同年3月初,上村受命對俄國在遠東的另一個海軍基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進行出擊,以分散俄軍駐紮在此地的太平洋艦隊分隊的注意力。3月6日,日軍偵察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一帶的俄軍艦隻情況,隨後日軍的巡洋艦對港口進行了炮擊,然而無甚成效。第二戰隊在返航的路上接到命令,要護送裝載着近衛師團的船隊到達朝鮮,然後再回旅順與正在此地實施封鎖行動的其他艦艇會合。就在這段時間內,八雲轉入到出羽重遠海軍少將旗下的第三戰隊中。[17]
1904年8月10日早上,俄軍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出港,企圖突破日軍封鎖去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當天出羽率領第三戰隊(八雲、笠置、高砂、千歲,欠淺間)從天剛亮時起就在老鐵山南邊15海里(28公里)處監視俄艦動向。他在收到扶桑的急電後立即率隊出發,10:23向東尋找俄艦蹤跡[18]。不久出羽收到了更詳細的電報,稱俄艦正在往渤海灣方向挺進,於是又調轉編隊方向往西。正午時分第三戰隊趕到老鐵山西北偏北方向,發現俄國艦隊正在往東移動。此時附近還沒有其他的日艦趕到,於是12:10出羽下令升起作戰旗,準備單獨迎戰[18]。12:20第六戰隊出現在東北方向,其後第一戰隊也從東邊稍偏北方向趕到戰場,並與俄艦交火。第三戰隊則乘機繞到俄國艦隊尾部,對殿後的俄艦進行攻擊[19]。15:15東鄉下令第三戰隊攻擊俄國巡洋艦,出羽遂率隊逼近射擊,此間八雲中部甲板遭到一枚炮彈命中,爆炸使得22人死傷。出羽面對着俄艦的猛烈火力,選擇退後與第一戰隊會合[19]。17:45,八雲靠近到離俄軍戰列艦波爾塔瓦號只有8000-9000米處,對着這艘已經受創的戰列艦進行開火[20][21]。18:37俄軍旗艦皇太子號司令塔受到日軍大口徑炮彈命中,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戰死,俄艦陷入了混亂[22]。第三戰隊在俄艦東南方進行了攻擊[23]。隨着天色漸暗,俄艦大部退回旅順港,而日艦則向東撤回泊地[23]。
當晚第三戰隊向東南行駛,其間發現了一艘巡洋艦和兩艘驅逐艦,但沒能成功攔截[24]。12、13日出羽率領八雲、淺間、高砂在膠州灣一帶搜索俄艦蹤跡[25]。14日,第三戰隊駛向青島市,確認了德國方面已經將在戰鬥後逃往該地的俄國戰列艦皇太子號以及3艘驅逐艦扣留並解除武裝。隨後第三戰隊返回旅順港外,繼續參加日軍對旅順港的封鎖[26]。
同年9月中旬,八雲再次轉入上村的第二戰隊,參與防守對馬海峽。9月下旬起八雲開始進行整修。11月5日八雲重新加入出羽的第三戰隊,同時再次成為戰隊旗艦。12月12日夜間,防護巡洋艦高砂觸雷,並於次日深夜沉沒。同行的僚艦音羽隨即進行了救援,稍後八雲也參加到救援行動中去,但八雲並沒有在海上發現高砂的落水船員。18日,八雲駛往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整修。[27]
1905年2月1日,八雲加入島村速雄海軍少將的第二戰隊繼續封鎖旅順港。但這次任務並不長久;當月中旬八雲就奉命回吳海軍工廠再次進行整修,為即將到來的與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的決戰做準備。[28]
1905年5月27日,由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少將率領、從波羅的海出發的俄國第二、第三太平洋艦隊抵達對馬海峽,對馬海峽海戰(日方稱「日本海海戰」)爆發。當天上村接到發現俄艦蹤跡的報告後,率領第二戰隊緊跟着第一戰隊出動(序列第二艦隊旗艦出雲、吾妻、常磐、八雲、淺間、第二戰隊旗艦磐手)[29]。14:05第一戰隊開火後,第二戰隊也向俄艦靠攏。14:22八雲對5400米外的奧斯利雅維亞號射擊。14:35俄軍艦隊旗艦蘇沃洛夫公爵號向第二戰隊駛來,正好橫在出雲右舷位置5000米左右,第二戰隊趁機對其傾瀉火力[30]。蘇沃洛夫公爵號在遭到集中打擊後燃起大火,濃煙籠罩了艦體,第二戰隊調轉炮口對準跟在後面的奧斯利雅維亞號和亞歷山大三世號[31]。雙方在僅4000-4500米距離上互相炮戰,14:50左右奧斯利雅維亞號起火失控脫離隊列。這一階段第二戰隊受傷總體輕微(僅5號艦淺間退出隊列搶修)[31]。14:58第一戰隊一齊左轉,這時第二戰隊發現俄艦正在右轉,於是上村下令停止跟隨第一戰隊的動作,而是直接越過第一戰隊後尾,逼近到3000米距離進行攻擊,同時也右轉調頭向東南,試圖堵截俄艦去路[31]。亞歷山大三世號帶領俄艦向西南退避,雙方逐漸拉大了距離。15:10第二戰隊左轉180度,追擊俄艦。15:26第二戰隊將距離拉近到3100米,以左舷應戰。但戰場上煙霧繚繞,難以辨別俄艦方位[32]。15:34第二戰隊突然在滾滾濃煙中發現蘇沃洛夫公爵號,距離僅2000米,接下來有5分鐘左右都在向其射擊,八雲還抵近發射了魚雷[33][34]。此時蘇沃洛夫公爵號上層建築全毀,僅剩後部少量小口徑火炮在還擊,第二戰隊遂放棄這一目標,繼續搜尋俄艦主力。然而同一時間俄艦主力卻在第二戰隊後方經過,受到煙霧、尤其是蘇沃洛夫公爵號的濃煙的掩蓋,第二戰隊對此渾然不覺。15:47第二戰隊右轉航向東北,16:02重新發現俄艦主力,距離5000米,並立即開始炮擊[33]。俄艦右轉,16:30第二戰隊再度丟失目標。16:47南邊傳來炮聲,第二戰隊前出至第一戰隊左前方前往尋找。17:00左右第二戰隊發現了第三、第四戰隊正在與俄艦苦戰,數分鐘後也加入戰團[35]。17:30上村率領戰隊前去追擊俄軍巡洋艦,但沒有成功。18:03上村放棄追擊,率隊往北返回,準備重新與日軍主力艦會合[36]。18:15第二戰隊發現數艘俄艦,殿後的為裝甲巡洋艦納希莫夫海軍上將號[37]。18:30第二戰隊在8000-9000米時向俄艦開火。由於當時戰場混亂,能見度也不佳,無法確認日軍巡洋艦艦隊此番攻擊的成果。19:30第二戰隊停止炮擊,返回與東鄉會合[38]。當天八雲受到約7發命中(其中一發305毫米、6發其他口徑,其中大約有3到4發是152毫米炮彈[39]),上甲板損毀嚴重,煙囪、前桅遭到貫穿,3人死亡、9人受傷[40]。
在次日凌晨,殘存的俄艦逐一由日軍發現,日軍遂於10:30前後展開攻擊。俄軍的岸防戰列艦烏沙科夫海軍上將號落在了俄軍戰列後面,日軍防護巡洋艦千代田雖然在早上就發現了這艘落單的俄艦,但日軍更想要全殲俄軍艦隊主力,並不打算在這艘孤零零的俄艦身上花太多精力。14:10日軍再次發現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此時第二太平洋艦隊代理司令尼古拉·涅鮑加托夫海軍少將已經向日軍投降,因此第二戰隊司令島村率領戰隊旗艦旗艦磐手以及八雲進行追擊。17:00兩艘日軍巡洋艦趕上了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並命令其投降。俄艦企圖駛近日艦,以讓日艦進入自己的射程內;但兩艘日軍巡洋艦擁有着速度上的優勢,可以保持在俄艦的射程外進行炮擊,而自身未中一彈。大約半小時後這艘俄艦已經滿目瘡痍,火炮業已失靈,船上的指揮官遂下令棄艦,並引爆炸藥。海軍上將烏沙科夫號三分鐘後沉沒,船上共有12名軍官和327名水手獲救。這場戰鬥中兩艘日艦發射了89發203毫米炮彈,以及278發152毫米炮彈[41]。
同年6月14日,八雲轉入第三艦隊第五戰隊(司令片岡七郎海軍少將,旗艦八雲、吾妻、春日、日進)[42]。其後7月間以八云為首的第三艦隊支援了日軍對庫頁島(俄方稱「薩哈林島」、日方稱「樺太島」)的登陸作戰[43]。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八雲於1914年8月編入第二艦隊並參加青島戰役,對德軍堡壘工事及港內的德奧聯軍艦船進行炮擊[44]。青島戰役結束後的11月,八雲到達新加坡,準備參加對德國的海上破襲艦埃姆登號的追捕行動。但八雲還沒來得及出動,埃姆登號就已經在協約國海軍的圍追堵截下受重創擱淺。[45]
1915年12月13日,八雲轉為第2水雷戰隊(驅逐艦為主的艦隊)旗艦。
1916年12月1日,八雲轉為第1水雷戰隊旗艦;同日吾妻成為第2水雷戰隊旗艦。同月12日,八雲解除了作為第1水雷戰隊旗艦的指定。[46]
1917年2月起,八雲開始在印度洋和南太平洋一帶巡邏,搜尋德國的破襲艦。4月5日,八雲作為訓練艦,前往北美和夏威夷參加遠洋航行訓練。[47]
1918年10月18日,海軍方面任命野村吉三郎海軍大佐為八雲艦長,但僅僅一個月後就調往海軍軍令部任職,而不再擔任八雲艦長一職。[48]
1921年9月1日,日本海軍將八雲的艦艇類別變更為「一等海防艦」,用於近岸防禦用。此後八雲主要用於遠洋航行訓練。在二、三十年代間,八雲又進行了13次遠洋航行訓練,航跡遍及歐洲、南北美洲以及大洋洲地區。其中1921年8月至1922年4月期間,八雲還與出雲一道進行了環球航行[49];日本的兩名皇族成員久邇宮朝融王和華頂宮博忠王以士官訓練生的身份參加了這次環球航行[50]。
1924年,八雲接受了改裝,拆除了4門76毫米炮和全部47毫米速射炮,而改為安裝一門三年式40倍徑80毫米高射炮。此外亦拆除了三具魚雷管。[51]
1927年,八雲艦上的鍋爐換成了6座亞羅式鍋爐,出力降低到7000馬力,最高速度也下降到了16節。這幾座鍋爐是從戰列艦榛名上換下來的煤油混燒鍋爐,因此八雲的燃料攜帶量也隨之變成1200噸燃煤和306噸重油。[52]
1931年,日本海軍將八雲編列為訓練艦。
1932年,八雲、出雲兩艦曾運送海軍陸戰隊登陸青島,干涉當地的日僑暴動。[53]
1936年11月6日,八雲在塞班島和特魯克之間發生了事故,前部彈藥庫意外爆炸,4名乘員喪生,前部糧食儲存艙進水。八雲邊走邊修,兩周後抵達母港。[54]
1939年11月20日,八雲完成了其最後一次遠洋航行訓練,回到日本。[47]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2年7月1日,日本方面重新將八雲指定為一等巡洋艦(重巡洋艦)[55]。隨着戰爭的進展,艦上原有的203毫米主炮也更換成兩座雙聯裝八九式40倍徑127毫米高平兩用炮,同時增設了一批輕型防空武器。但在戰爭中八雲一直都在瀨戶內海活動,期間只用作訓練用途,並沒有實際參加戰鬥。
1945年10月1日,日本方面將八雲從軍艦列表中除籍。同年12月1日,第二復員省將依然保持可運作的狀態八雲指定為復員船(日方稱為「特別輸送艦」)[56],運送滯留在中國的北部地區以及台灣的日本軍人、平民回日本。
1946年6月,八雲完成了最後一次撤離航行,共計撤走9010人。同年6月26日,解除對八雲的復員船的指定[57]。7月20日,八雲進入位於舞鶴市的日立造船的船塢進行拆解,拆解工作一直持續到1947年4月1日才結束。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