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型銅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點
西盟型銅鼓製作時期從唐朝至清朝均有[1]。主要分布在雲南省的普洱市、西雙版納、臨滄、德宏等雲南西南地區及泰國、緬甸部分[2],越南北部也有發現[3]。其形狀高瘦、器身輕薄,鼓面比例大,邊沿如同屋檐狀伸出。胸、腰、足並無明顯分界線,鼓身呈直筒形。鼓面有太陽紋,芒數多為八芒和十二芒,鼓面暈圈多為十六暈、二十一暈。鼓面多飾有小鳥、魚、圓形小團花、米粒等[4]。鼓面上有立體蛙,並常見二蛙或三蛙重疊在一起[5]。
圖像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