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
本魚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區,包括模里西斯、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尼、澳洲、新喀里多尼亞、帛琉、新幾內亞、庫克群島、斐濟、東加等海域。
深度
水深4至30公尺。
特徵
本魚體長形,側扁。口小;唇稍厚,內側具縐褶;上下頜前方各有一對向前伸出門狀齒,扁平而有切截緣。雌魚及幼魚為一致之深褐色,背鰭及臀鰭的最後三軟條上有一黑色眼狀斑。雄魚顏色較鮮豔,其頭部及胸鰭下方有許多蟲狀藍紋。每一鱗片中央均有一藍色垂直線紋。背鰭、臀鰭棘尾鰭上一有許多藍色小點。各奇鰭的外緣為黃色,而黃色的內緣為青色,但背鰭硬棘部則只有青色外緣。體被大或中大鱗,頭部眼前無鱗,胸部鱗片不較體側為大;側線連續。背鰭硬棘9枚、背其軟條11至13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1至13枚。體長可達20公分。
生態
本魚棲息於岸邊的珊瑚礁淺海域,白天於礁石區覓食,夜晚則潛入沙中睡眠。幼魚以小型甲殼類和多毛類為食,成魚以較大型的甲殼類、軟體動物和多毛類等為食。具性轉變的行為,屬於先雌後雄型。
經濟利用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