虻田郡[1](日語:虻田郡/あぶたぐん Abuta gun */?)為日本北海道的郡,同時跨越了後志綜合振興局和膽振綜合振興局的轄區。 事实速览 虻田郡 虻田郡, 日文轉寫 ...虻田郡虻田郡郡日文轉寫 • 日文虻田郡 • 平假名あぶたぐん • 羅馬字Abuta-gun虻田郡在北海道的位置虻田郡虻田郡在日本的位置坐標:42°46′33″N 140°49′06″E國家日本地方北海道地方都道府縣北海道後志綜合振興局、膽振綜合振興局行政區劃6町、2村時區日本標準時間(UTC+9)关闭 郡名源自阿伊努語的「ap-ta-pet」,意思為製作釣鉤的河川[2]。 轄區 轄區包含6町2村: 後志綜合振興局 新雪谷町(ニセコ町) 喜茂別町 京極町 俱知安町 真狩村 留壽都村 膽振綜合振興局 豐浦町 洞爺湖町 沿革 北海道一・二級町村制施行時虻田郡下轄町村(2.虻田村 3.弁邊村 15.倶知安村 16.真狩村[第1次] 17.狩太村 水色:分立現存町村 21.東倶知安村 22.喜茂別村 23.真狩別村) 1869年8月15日:北海道設置11國86郡,膽振國虻田郡成立。 1897年11月:北海道實施支廳制,虻田郡隸屬室蘭支廳之管轄。此時虻田郡下轄俱知安村、虻田村、真狩村、弁邊村、禮文村。[3](5村) 1899年10月:俱知安村改隸屬岩內支廳管轄,虻田郡成為跨支廳的郡。 1901年10月16日:狩太村從虻田村分村。(6村) 1902年4月1日:虻田村和弁邊村(弁邊村、禮文村合併而成)成為北海道二級村。(5村)[4] 1906年4月1日:真狩村、狩太村和俱知安村成為北海道二級村。[5][6] 1910年3月1日:岩內支廳、壽都支廳、小樽支廳合併為後志支廳,俱知安村隸屬後志支廳的管轄,同時真狩村和狩太村改隸屬後志支廳之管轄。 1910年4月1日:東俱知安村從俱知安村分割獨立為北海道二級村。[7](6村) 1915年4月1日:俱知安村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1916年4月1日:俱知安村改制為俱知安町。(1町5村) 1917年4月1日:喜茂別村從真狩村分割獨立設置為北海道二級村。(1町6村) 1920年6月1日: 洞爺村從虻田村分割獨立設置為北海道二級村。(1町7村) 有珠郡德舜瞥村(現在的伊達市大瀧區)的部份區域被併入喜茂別村。 1922年4月1日:真狩別村從真狩村分割獨立設置為北海道二級村。(1町8村) 1922年8月:室蘭支廳改名為膽振支廳。 1923年4月1日:東俱知安村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1925年2月1日:真狩村改名為留壽都村。 1932年6月1日:弁邊村改名為豐浦村。 1938年4月1日:虻田村成為北海道一級村。 1938年10月1日:虻田村改制為虻田町。(2町7村) 1940年4月1日:東俱知安村改名為京極村。 1941年12月1日:真狩別村改名為真狩村。 1947年7月1日:豐浦村改制為豐浦町。(3町6村) 1950年9月1日:狩太村改制為狩太町。(4町5村) 1952年7月1日:喜茂別村改制為喜茂別町。(5町4村) 1962年5月1日:京極村改制為京極町。(6町3村) 1964年10月:狩太町改名為新雪谷町(原名:ニセコ町)。 2006年3月27日:虻田町和洞爺村合併為洞爺湖町。(6町2村) 參考資料 [1]「虻」字在中文中發音同「蒙」。. [2010-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 [2]北海道庁. アイヌ語地名リスト (PDF). 北海道庁. [2017-08-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17). [3]市町村的變遷 - 北海道[道央・道南]. ISSIE. [2008年3月9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9月30日) (日語). [4]豐浦町的沿革. 豐浦町公所. [2007年11月25日] (日語).[永久失效連結] [5]歷史. 真狩村公所. [2008年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年5月14日) (日語). [6]歷史. 俱知安町公所. [2008年1月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年11月14日) (日語). [7]京極的歷史. 京極町公所. [2008年1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年1月25日) (日語).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