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蕭耀南(1877年3月—1926年2月14日),字珩珊(又作衡山),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人。中華民國軍事及政治人物。
蕭耀南 | |
---|---|
中華民國湖北省督軍、督辦 | |
任期 1921年8月9日—1925年1月10日 | |
前任 | 王占元 |
繼任 | 改任督辦 |
任期 1925年1月10日—1926年2月14日 | |
前任 | 自己(湖北省督軍) |
繼任 | 陳嘉謨 |
中華民國兩湖巡閱使 | |
任期 1923年11月11日—1926年2月14日 | |
前任 | 吳佩孚 |
繼任 | 職位裁撤 |
中華民國湖北省省長 | |
任期 1924年1月8日—1926年2月14日 | |
前任 | 湯薌銘 |
繼任 | 杜錫鈞 |
個人資料 | |
字 | 珩珊 衡山 |
出生 | 1877年3月 光緒三年 大清湖北省黃州府黃岡縣(今屬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 |
逝世 | 1926年2月14日 中華民國湖北省江漢道武昌縣 | (48歲)
籍貫 | 湖北省黃岡縣 |
國籍 | 大清(1861-1912) 中華民國(1912-1926) |
職業 | 中華民國陸軍上將 |
蕭耀南的祖父是塾師,父親是魚商和行商。起初他有志於學問,後加入武昌軍隊。1900年(光緒26年),他入張之洞創設的湖北將弁學堂,畢業後參加新建陸軍。
1909年(宣統元年)冬,他任北洋第3鎮統制曹錕手下的參謀官,獲得了曹錕的信任。1910年(宣統2年),他兼任第3鎮第9標第3營管帶。1911年(宣統3年)他討伐山西省的起義革命軍,因擊破革命軍的貢獻而升任第12標標統。
中華民國成立後,第3鎮改組為第3師,曹錕繼續任師長、蕭耀南繼續任參謀長。1913年(民國2年),蕭任第9團團長。因討伐河南省白朗的貢獻,他獲得陸軍少將銜。1914年(民國3年),曹錕任長江上遊警備司令,駐岳州(現在的湖南省岳陽市),蕭繼續任司令部參謀長。
1915年(民國4年)12月,護國戰爭爆發,曹錕、蕭耀南入四川省討伐護國軍。此後,蕭任衛隊統領。1916年(民國5年)6月袁世凱死去後,曹改任直隷督軍,率3個混成旅。蕭任其手下第3混成旅旅長。
1917年(民國6年),段祺瑞、曹錕命令蕭耀南和吳佩孚進軍湖南省同南方政府交戰。1916年(民國7年)6月,吳和蕭拒絕同南方政府作戰,並聯名通電主張南北和平。1920年(民國9年)7月直皖戰爭中,蕭繼續在吳的指揮下同皖系作戰,為直系的勝利作出了貢獻。此後,蕭升任第25師師長,駐鄭州,獲授陸軍中將銜。
1921年(民國10年)7月,湖北督軍王占元遭到主張「鄂人治鄂」的湖北省各階層的反感。蕭耀南見勢便有取代王占元之意。湖南督軍趙恆惕攻擊王占元之時,蕭故意不救王占元,王占元被迫下野。同年8月,蕭被任命為湖北督軍兼兩湖巡閲使。1922年(民國11年)4月的第一次直奉戰爭中,蕭對南方的守備堅固,令吳佩孚無後顧之憂。
1923年(民國12年)2月7日,京漢鐵路總工會遭到大規模鎮壓(「二七慘案」)之際,蕭耀南奉吳佩孚之命大力進行武力鎮壓,成為二七大罷工的主要鎮壓者之一。同年10月曹錕的總統選舉中,蕭為曹錕當選進行了各種工作。曹錕賄選當選大總統後,和吳佩孚漸生矛盾。蕭從中調停。曹錕當選大總統後,蕭繼續任兩湖巡閲使,並被授予上將軍、勛一位。1924年(民國13年)2月,他兼任湖北省長。
同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蕭耀南自然站在直系一方參戰。馮玉祥的北京政變(首都革命)使直系敗北,蕭迎接了逃到湖北省的吳佩孚。蕭見國內情勢發生變化,遂同段祺瑞接近,不再打算積極支持吳佩孚。吳佩孚本想東山再起,但迫於壓力而下野。
1925年(民國14年)7月奉系同南方的勢力擴大,蕭耀南再度迎接吳佩孚到湖北省。吳佩孚設立了討伐奉系的十四省討賊聯軍司令部,蕭任湖北討賊聯軍總司令兼後方籌備總司令。此後,吳同奉系修復了關係。吳遂進軍河南省討伐馮玉祥,蕭則在湖北穩固後方。
在戰爭期間,1926年(民國15年)2月14日,蕭耀南因肺病發作而死亡。享年50歲(滿48歳)。
中國(北京政府)
|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