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汶天主教大學(荷蘭語: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荷蘭語發音:[katoˈlikə ʔynivɛrsiˈtɛit ˈløːvə(n)] (ⓘ),縮寫為KU Leuven),常簡稱作魯汶大學,是比利時魯汶的一所天主教研究型大學。在計算機科學、工程、自然科學、神學、人文科學、醫學、法律、教會法、商業和社會科學領域開展教學、研究,是世界的頂尖大學之一。[2]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5年1月8日) |
魯汶天主教大學 | |||
---|---|---|---|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 |||
Universitas catholica Lovaniensis | |||
其他名字 |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te Leuven | ||
校訓 | 求知之所 (拉丁語:Sedes Sapientiae) | ||
創辦時間 | 魯汶大學(1425年) 比利時天主教大學(1834年) 從原魯汶天主教大學分裂出(1970年) | ||
學校類型 | 公立天主教大學 | ||
預算 | 11億歐元/年[1] | ||
校監 | 若瑟·德其素 | ||
瑪麗安娜·泰森 | |||
校長 | 呂克·塞爾斯 | ||
行政人員 | 11,534 | ||
學生人數 | 65,189 (2021–22學年) | ||
博士生人數 | 7,172 (2021–22學年) | ||
校址 | 比利時魯汶 50.878°N 4.700°E | ||
校區 | 主校區(市區/大學城)位於魯汶,在阿爾斯特、安特衛普、布魯日、布魯塞爾、迪彭貝克、海爾、根特、科特賴克和聖卡特萊娜-瓦弗爾有分校區 | ||
代表色 | 藍和白 | ||
吉祥物 | 智慧之泉 | ||
隸屬 | CESAER CLUSTER Coimbra Group EASN協會 EUA Europaeum EQUIS LERU VIU TPC Una Europa Universitas 21 | ||
網站 | kuleuven.be | ||
|
除了在魯汶的主校區外,它還在科特賴克、安特衛普、根特、布魯日、海爾、迪彭貝克、阿爾斯特、聖卡特萊娜-瓦弗爾和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設有分校區[3]。魯汶天主教大學是比利時和低地國家最大的大學。在2017學年,超過58,000名學生入學。它的主要教學語言是荷蘭語。[4][5]
魯汶天主教大學在主要排名表中一直位居世界前百大之列。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第42位、QS世界大學排名第70位,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第87位[6][7][8]。從2016年開始,湯森路透連續四年將魯汶天主教大學評為歐洲最具創新性的大學,其研究人員申請的專利數量超過歐洲任何其他大學[9]。
該校歷史可以追溯至1425年由教宗馬丁五世下令建立的魯汶大學[10]。1968年魯汶天主教大學分裂,講荷蘭語的部分留在魯汶,講法語的部分則搬至新魯汶,建立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
地理位置
大學位於西歐歷史名城——魯汶。魯汶和德國哥廷根、海德堡類似,為傳統大學城,校園沒有圍牆。魯汶大學校產遍布全城,並擁有世界歷史文化遺產一處。魯汶距離歐盟首都布魯塞爾僅約25公里。魯汶火車站有專列特快直達車次往返於布魯塞爾國際機場和魯汶大學城。
歷史沿革
魯汶曾是三所不同大學的所在地。
1425年是教會禧年,在布拉班特公爵若望四世的提議下,羅馬教宗瑪定五世於12月9日詔令建立魯汶大學。魯汶大學初創時期教授主要來自巴黎大學、科隆大學和維也納大學,並設有文學院、法律學院和醫學院。1432年,增設神學院。後來規模逐漸擴大,學術聲望也明顯提高。許多著名學者也來此執教。
16世紀人文學者伊拉斯謨在魯汶大學執教,並於1517年創建了三語言學院,研究希伯來文、拉丁文與希臘文,使魯汶大學成為當時歐洲人文主義研究的中心。富有改革精神的教宗哈德良六世也曾是魯汶的教授。哲學家尤斯圖斯·利普修斯也曾在這裡執教過很多年。魯汶大學的科學傳統源於數學家海馬·弗里修斯,他培養了很多科學家,如地圖學者墨卡托,他的繪製地圖方法至今仍在使用;植物學家倫貝特·多東斯和現代解剖學之父安德烈亞斯·維薩留斯也在魯汶學習或執教過。
魯汶大學初建時,適逢比利時地區經濟崛起,大學發展迅速。但隨後比利時地區先後經歷西班牙、奧地利、法國和荷蘭聯合王國的統治。在西班牙統治時期,在今荷蘭南部和比利時佛蘭德地區爆發了尼德蘭宗教戰爭,魯汶大學因戰火遭到嚴重破壞。奧地利統治時期,教育體制受奧地利的深刻影響,體制較為僵硬。在法國統治時期,魯汶大學曾一度被迫關閉。1797年,魯汶大學被法國政府關閉。
法國統治結束後,南尼德蘭成為荷蘭聯合王國一部分。1817年,荷蘭國王威廉一世在魯汶建立了一所世俗大學,即魯汶國立大學。許多原魯汶大學的教授在此任教。1835年,該大學關閉。
依教宗額我略十六世1833年12月13日簡函的授權,1834年11月8日,比利時主教們在梅赫倫創立了比利時天主教大學(拉丁語:Universitas catholica Belgii)[11]。1835年12月1日,該大學遷至魯汶並更名為「魯汶天主教大學」。
進入現代以來,由於比利時處於德、法之間,使得魯汶大學飽受戰爭之苦。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比利時都未能倖免,被德國二度占領。魯汶大學亦經歷浩劫,其中著名的圖書館兩次被焚為灰燼。1914年,大禮堂和圖書館被德國人燒毀,三十萬冊書籍化為灰燼。戰後在美國和國際組織資助下,重建了圖書館。不幸的是,二戰中圖書館再次被焚。九十萬卷書只剩下一萬五千卷,整個學校受到極大破壞。二戰以後才又重新恢復,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20世紀60年代開始,學校再次受到政治影響,說荷蘭語的教授和學生要求將說法語的人士趕出學校,兩方發生嚴重衝突。當時的比利時首相保羅·范登布伊南茨不同意學校分裂,結果比利時政府中有八位弗拉芒族大臣自主離職,導致內閣空虛;范登布伊南茨無力支撐局面,不得不宣布辭職。新大選之後,比利時政府最終作出裁決:魯汶天主教大學一分為二。1970年,魯汶天主教大學正式分裂成兩所大學: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簡稱荷語魯汶)與法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簡稱法語魯汶)。前者留在原址,後者絕大部分系遷往新建的新魯汶,醫學院遷往布魯塞爾附近。
學院構成
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在很多學術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的同時,提供了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部分學位以英語授課,其研究和教學職能主要有14個學院、一個協會、一個學術培訓中心擔負:
- 神學院(Faculty of Theology)
- 教會法學院(Faculty of Canon Law)
- 高等哲學研究所(荷蘭語縮寫:HIW,哲學院,Institute of Philosophy)
- 法學院(Faculty of Law)
- 經濟學院(Faculty of Business and Economics)
- 社會科學院(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
- 文學院(Faculty of Arts)
- 心理學與教育科學學院(Faculty of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al Sciences)
- 科學院(Faculty of Science)
- 工程科學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 工程技術學院(Faculty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生物工程學院(Faculty of Bioscience Engineering)
- 醫學院(Faculty of Medicine)
- 藥物科學院(Faculty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 運動學和康復科學學院(Faculty of Kinesiology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 學術教師培訓中心(Centre of Academic Teacher Training)
學術
在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科研和教學是緊密相連的,教學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組織知識的能力。學生們以自己領域的堅實知識,再加上廣泛地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培養出一種科學的研究態度:掌握獲得科研成果的方法、探究實證與資料的思維技巧,評判和科學的態度。此外,學生們也把他們的大學教育擴展到廣義的美學、文化及社會教育方面。由此學生有能力自主建立切題及深入的觀點,正確處理並勇於負擔社會責任。
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在實踐教學目標上,以高素質為訴求。內部的評鑑制度與來自校外的督察,不僅把大學的現有素質呈現出來,同時也是後續素質追蹤與改進的依據。魯汶天主教大學藉此致力於建立一個歐洲與弗拉芒大區最高素質的學府。
素質的確保與發展是一個有動力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給新的倡議以空間。「教學發展與實踐計劃」(OOI),於1997年成立,其宗旨是給創新型的教師研發新的工作模式的機會。教學發展基金(OOF)激勵了在聯盟層面的教學改革。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聯盟內部科系轉換規劃的完成,由聯盟內各高校及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所提供的研究計劃得以順暢地轉換。OOI和OOF計劃使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有能力朝這個目標去努力。
科爾特賴克分校的加入,對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的整個教育體系來說具有相當重要意義。其自主的行事方針及特殊引人之處,使科爾特賴克分校成為一個理想的高等教育的起步點。學府雖小,但並不阻礙其與大型學府的相容,地區性的特質也可與國際開放性配合無間。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與科爾特賴克分校的密切關係,不僅使雙方在人事與想法上能做有效地交換,同時也是雙方未來良好關係的保證。
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在2008-2009學年科研經費達兩億九千六百萬歐元。它的成長主要是在專項研究基金(BOF)、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研發中心及學術研究基金(FWO)這三方面。此外弗拉芒政府提出的幾個研究計劃,也將使科研經費持續增長下去。這些計劃包括:招攬國外享譽國際的或具國際級潛能的研究專才來比利時的Odysseus計劃,Methusalem計劃則繼續資助傑出研究人才經費,還有資助購買精密科學儀器的Hercules計劃。
與此同時,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本身也完成了一項很重要的配合動作,即內部經費的分配。於1996年,資助醫學院、科學院、工學院及生物工程學院的各研究小組的研究經費占總經費支出的百分之八十,而2005年,則只占百分之六十五。在同段時期,撥給人文科學院系各研究小組的研究經費的增幅則高達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三百之間。博士班人數在最後這幾年也有巨幅的增加,而且還在持續增加中(至2008年達530名,其中有151名外籍博士生)。在過去的這幾年中,經思考研究,為博士班學生擬定出了一個能力模式標準,即博士生除了從研究過程中取得知識與能力外,離校後在工作生涯中所需具備的各種能力也成了他們必須學習的項目。
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是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的成員之一,也是歐洲古大學科英布拉集團的創始成員之一,還是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LERU)的創始成員。科英布拉集團的執行主席即為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理學院物理系的Guido Langouche教授。而歐盟研究型大學的總部也在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
在比利時,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是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聯盟的首席大學,與其他13所高等教育機構形成比利時荷蘭語區最大的教育聯合體,2008-2009學年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聯盟在校總學生數大約為88700人,分布在荷蘭語區的23個城鎮。
在中國大陸,荷蘭語魯汶天主教大學與北京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均有合作協議。2012年10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與魯汶大學共同成立中歐文化研究中心,同時首屆「魯汶日」也在華東師大校園內成功舉辦。[12]
它在大部分排名中都位於全球前100之內。
校園環境
在悠久的歷史和優美的環境中,魯汶天主教大學的各個學院分布於魯汶市中。沒有統一的教學區或學生宿舍區,整個大學掩映在美麗的魯汶市中。
校產中有聯合國世界遺產一處,名為大貝居安會院,範圍包括哥特式教堂一座和周圍保存完好的歐洲中世紀住宅區。大貝居安會院的創建可追溯到公元1305年,「貝居安會院」(荷蘭語:Begijnhof,法語:Béguinage),英文意即「Garden of Begijins」,指裡面居住的最早是那些有自己的財產家庭卻將終身奉獻給教會的女子,她們的丈夫多死於十字軍東征。
著名校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