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奧屬尼德蘭(荷蘭語:Oostenrijkse Nederlanden;法語:Pays-Bas Autrichiens;德語:Österreichische Niederlande;拉丁語:Belgium Austriacum)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於1713年簽定的《烏得勒支和約》,給予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南尼德蘭領地。奧屬尼德蘭代表典型的組合國家,由半自治的省組成,各省都有各自的首府;以國家法角度來說,這是以君合國形式與哈布斯堡王朝連繫在一起,王朝所派駐的總督為代表並掌有最高統治權。[1]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7年1月4日) |
奧屬尼德蘭 Oostenrijkse Nederlanden Pays-Bas Autrichiens Österreichische Niederlande Belgium Austriacum | |||||||||
---|---|---|---|---|---|---|---|---|---|
1714–1794 | |||||||||
地位 | 與奧地利帝國共主邦聯 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國和附庸國 | ||||||||
首都 | 布魯塞爾 | ||||||||
常用語言 | 德語, 法語, 荷蘭語, 拉丁語 | ||||||||
宗教 | 羅馬天主教 | ||||||||
政府 | 省份 | ||||||||
總督 | |||||||||
• 1716–1724 | 歐根親王 (首位) | ||||||||
• 1793–1794 | 卡爾大公 (末位) | ||||||||
全權代表 | |||||||||
• 1714–1716 | 洛薩·多米尼克(Lothar Dominik) (first) | ||||||||
• 1793–1794 | 弗朗茲·卡爾 (last) | ||||||||
歷史時期 | 近代早期 | ||||||||
• 拉施塔特條約 | 1714年3月7日 | ||||||||
• 楓丹白露條約 | 1785年11月8日 | ||||||||
• 布拉班特革命 | 1789–1790 | ||||||||
• 西普蒙特之戰 | 1794年9月18日 | ||||||||
• 坎波福爾米奧條約 | 1797 | ||||||||
貨幣 | 奧匈帝國克朗 | ||||||||
| |||||||||
今屬於 | 荷蘭 比利時 德國 盧森堡 |
歐洲低地國家的歷史 | ||||||||
---|---|---|---|---|---|---|---|---|
弗里斯人 | 貝爾蓋人 | |||||||
卡納內 菲特人 |
沙馬維人、土班特人 | 比利時高盧 (前55年–約公元5世紀) 下日耳曼尼亞 (公元83年–約公元5世紀) | ||||||
撒利法蘭克人 | 巴達維人 | |||||||
(無人定居) (約4世紀–5世紀) |
撒克遜人 | 撒利法蘭克人 (約4世紀–5世紀) |
||||||
帕拉瓦王朝 (約6世紀–734年) |
法蘭克王國 (481年–843年)—加洛林帝國 (800–843年) | |||||||
奧斯特拉西亞 (511年–687年) | ||||||||
中法蘭克王國 (843年–855年) | 西 法蘭克王國 (843年–) |
|||||||
洛泰爾王國 (855年–959年) 下洛塔林吉亞公國 (959年–) |
||||||||
弗里西亞 | ||||||||
弗里西亞 自由時期 (11世紀–16 世紀) |
荷蘭 伯國 (880年– 1432年) |
烏得勒支 主教區 (695年–1456年) |
布拉班特 公國 (1183年–1430年) 海爾德 公國 (1046年–1543年) |
佛蘭德 伯國 (862年– 1384年) |
埃諾 伯國 (1071年– 1432年) 那慕爾 伯國 (981年– 1421年) |
列日 主教區 (980年– 1794年) |
盧森堡 公國 (1059年– 1443年) | |
勃艮第屬尼德蘭 (1384年–1482年) |
||||||||
哈布斯堡尼德蘭 (1482年–1795年) (1543年後稱十七省) |
||||||||
尼德蘭七省共和國 (1581年–1795年) |
西屬尼德蘭 (1556年–1714年) |
|||||||
奧屬尼德蘭 (1714年–1795年) |
||||||||
比利時合眾國 (1790年) |
列日 共和國 (1789年– 1791年) |
|||||||
巴達維亞共和國 (法國傀儡國,1795年–1806年) 荷蘭王國(法) (法國傀儡國,1806年–1810年) |
屬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5年–1804年) 屬法蘭西第一帝國 (1804年–1815年) | |||||||
聯合尼德蘭主權公國 (1813年–1815年) |
||||||||
荷蘭聯合王國 (1815年–1830年) | 盧森堡 大公國 (1815年–) | |||||||
荷蘭王國 (1839年–今) |
比利時王國 (1830年–今) | |||||||
盧森堡 大公國 (1890年–今) (完全獨立) |
1713年的《烏得勒支條約》給予奧地利哈布斯堡西屬尼德蘭的領地、那不勒斯王國、撒丁尼亞和米蘭公國的剩餘部分,以換取查理六世對法國波旁家族擁有西班牙王位繼承權的承認,原西屬尼德蘭的所有土地均改為奧屬尼德蘭。1744年法國入侵,除林堡和盧森堡外,奧屬尼德蘭皆落入法國人之手,但1748年復歸奧地利。在瑪麗亞·特蕾西婭統治時期,奧屬尼德蘭又開始繁榮起來。1787年以後由於約瑟夫二世的改革,觸動了當地人的利益,發生由布拉班特領導的布拉班特革命。1792年法國革命黨開始入侵奧屬尼德蘭,1794年荷蘭被法國占領,法國先後在此扶植了其傀儡政府巴達維亞共和國與荷蘭王國,1815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後南北尼德蘭合併為荷蘭聯合王國,1831年南尼德蘭獨立為比利時。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